周新廉将军文集:《滕王阁序》其文、其人

栏目:成人教育  时间:2023-02-16
手机版

  《滕王阁序》其文、其人

  (周新廉)

  四月八日小弟陪我再登滕王阁。返回后再读这篇千古名篇《滕王阁序》,收益良多。

  

  

  《滕王阁序》全称《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亦名《滕王阁诗序》。

  大名鼎鼎的王勃,古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以诗文齐名,并称“王杨卢骆”,亦称“初唐四杰”。

  王勃出身望族,为隋大儒王通的孙子(王通是隋末著名学者,号文中子。)未成年即被司刑太常伯刘祥道赞为神童,向朝廷表荐,对策高第,授朝散郎。乾封(唐高宗李治的年号)初被沛王李贤征为王府侍读。

  两年后,祸从天降,王勃为博沛王李贤的欢心创作出《檄英王鸡文》,被唐高宗无意得知。高宗觉得王勃非但不对王爷斗鸡一事进行劝诫,反而还写文怂恿鼓励,一气之下就将王勃赶出长安。这时的王勃才十六岁,是当朝最为年轻的官员。

  咸亨三年,又补虢州参军,后又因擅杀官奴当诛,遇赦除名。其父亦受累贬为交趾令。

  上元二年王勃南下探亲,渡海溺水,惊悸而死,时年27岁。可谓命运多舛!

  但这些丝毫不影响《滕王阁序》的灿烂光辉!《滕王阁序》以语言流光溢彩、美不胜收而成为千古传诵的佳作。

  

  

  细读《滕王阁序》全文,可否大致可分四个段落:第一段叙事,只是个引子;第二段基本上是写景;第三段基本上是抒情;第四段叙事,照应开头。

  文章的中心事件是滕王阁宴会,作者用略写的方法分散在各个段落之中,但文章的重心不是饯宴,而是以写景为铺垫的抒情。全文由地理人文的叙述到良辰美景的描绘,再由美景转到抒情,紧密联系,转换自然。

  深而析之,作者是从叙述洪州的形胜入手,极尽铺陈谊染之能事,把宴会盛况,滕王阁内外上下的景物描写得淋漓尽致。然而王勃并非为游山玩水而来,他只是路过此地,被这里的山光水色所吸引,因而触景生情,从宴游盛会的聚散联想到人生的穷通离合,禁不住“兴尽悲来”,自会有一番感概要抒发。也就是说,在良辰美景、贤主嘉宾都齐备的情况下,作者举目远眺,尽情嬉游,可是天高地远,宇宙无垠,他忽然觉得人生短促,万事万物的变化都有定数,感概油然而生。

  文中铺叙滕王阁一带形势景色和宴会盛况,抒发了作者“无路请缨”之感慨。对仗工整,言语华丽,情理中又包含着深蕴,可以说是“文”“质”相得益彰,“情”“理”珠联璧合。

  

  《滕王阁序》就是王勃在远赴交趾看望父亲途中所作,当我们在千百年后看到历史展现给后人的王勃的生命画卷,不难发现这篇文章也可以说是王勃短暂生命最后迸发的激情与热量。

  “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这样凄凉之语,也是全文的关节之语,王勃以此对自己的悲剧命运发出拷问。作为一个年轻的才子,王勃在传统社会复杂的政治环境中迷失了方向,因此只能幼稚的抱着“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

  在文尾部分,王勃疑惧的希望明显的在文字中摇摆,他承认“时运不济,命运多舛”,但又时时勉励自己“穷且亦坚,不坠青云之志”。但是文章颓势,如同命运颓势一样已然无法扭转。

  据资料所陈,上元二年九月九日,洪州都督阎伯在滕王阁大宴宾客的目的,本是想让其婿写阁序以夸客,故序文早已事先预备好了。但其命人取出纸笔,乃是假意邀请在座的宾客为滕王阁写作序文,人们知道阎的意图后,故意谦让推辞不写。当让至路过此地的王勃时,这位年轻的客人则毫不客气,欣然命笔。“勃欣然对客操觚,顷刻而就,文不加点,满座大惊。”仅“落霞与孤鹜齐飞,长天共秋水一色”这一佳句不知醉美了多少代、多少人!

  这也说明王勃学识的丰厚和胆识的过人。

  

  

  《滕王阁序》这篇千古名篇留下来了,伴着阁下的滔滔江水,千古传唱!王勃这位才华横溢年轻人的诸多遗憾也融汇在滔滔江水之中,逝者如斯,挽歌岁岁年年!

  今天,我们观阁读序忆人,从其文与其人中又能读出什么?愚者以为:从人的角度看,守正和学识是非常重要的;从社会的角度看,文化的生命力和穿透力是无比的。至少这三点是否是值得我们深思呢!

  

  2021.4.14

上一篇:各大专业“比惨表情包”大会让人又哭又笑,你的专业上榜了吗?
下一篇:四川2013高考分数线公布 一本线5年来最高

最近更新成人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