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理工大学:从大数据中看“学术华工”的实至名归!

栏目:成人教育  时间:2023-02-18
手机版

  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建设“学术华工”,是学校走向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必由之路。

  过去这一年,华南理工大学科研工作全面开花精彩纷呈,重点突破态势良好,可以说是捷报频传、喜讯连连。现在,就跟着小编一起来回顾2021年华工科研 “大数据”吧。

  

  原始创新和重大项目承载能力显著增强

  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79项,资助直接经费1.92亿元,较上一年增长17.6%。其中,3人获批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8人获批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人才类项目获批数创历史新高;获批联合基金集成项目1项、重点项目7项、重点国际合作研究项目1项、联合基金重点支持项目4项。

  获批广东省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项目233项,总经费3940万,获批项目数和经费数强力提升,分别较去年增长了42.1%和30.5%。15人获批广东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入选人数创历史新高。

  获批国家、省市各类科技攻关项目318资讯影评项,经费2.68亿元。牵头获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8项,课题17项,总经费共1.38亿元。

  高水平学术论文持续产出。发表“卓越科技论文”3524篇,同比增长20.3%。其中,发光材料与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首次在有机半导体中发现了室温铁磁性,这一发现为实现室温磁性半导体和发展有机自旋电子学器件开辟了新方向。

  科研平台建设持续提质增效

  聚合物新型成型装备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成功进入第一批新序列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名单。

  新增15个省部级科研创新平台,截至目前,学校共建有245个省部级及以上科研平台,其中国家级平台28个,已形成以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国家级科研平台为核心,集“基础研究-技术攻关-国际合作”全链条的科研创新平台集群。

  

  科技奖励及学术成果持续产出

  获2021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21项,其中一等奖10项(牵头6项),二等奖11项,获一等奖数量创学校历史新高,连续两年居全省首位。

  1人获“吴文俊人工智能杰出贡献奖”;2人获第十六届丁颖科技奖。

  《5G的世界》科普丛书荣获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学校主办的4本期刊(《Aggregate》《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Control Theory and Technology》《控制理论与应用》)获“广东省高水平科技期刊建设项目”资助。

  

  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持续扩容

  马於光教授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何镜堂院士荣获2021年度“广东最美科技工作者”。

  2人入选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12名学者14人次以第一单位入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入选人次排名全国高校第12位。

  

  知识产权工作稳居全国高校前列

  获第二十二届中国专利奖6项(金奖1项、银奖1项、优秀奖4项),其中,以第一专利权人获奖总数5项,并列全国高校首位。

  获第八届广东专利奖3项(金奖2项、优秀奖1项),获奖数量并列广东省首位。

  专利申请量3186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2794件,发明专利申请占比提高到87%;专利授权量2802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2186件,发明专利授权量占比提高到78%;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9902件。学校通过专利许可、转让、作价入股等方式转化合同169项,合同金额达8458.83万元。

  在《中国高校专利实力100强》榜单中,学校连续三年位列全国高校前三位。

  产学研融合更深更广

  入选首批高校专业化国家技术转移建设试点单位。

  签订横向合同超1700项,合同总经费近12亿元。其中,500万元以上的重大横向合同47项。

  与美的集团、天赐材料等企业共建25个联合实验室,获得研发经费超过8000万元。

  8个团队获批农村科技特派员项目资助,2名教师获“优秀农村科技特派员”称号。

  华南理工大学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经验与模式广受认可,被列入科技部《中国科技成果转化年度报告2020》工作案例,示范引领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

  

  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取得重大进展

  高级别项目实现稳增长。获批国家级社科重大项目4项,国家社科基金其他类别项目39项。其中,年度一般项目获批21项居全国第17位;后期资助暨优秀博士论文出版项目获批7项为历年最高,居E9联盟高校第1位。冷门绝学学术团队重大项目、教育部后期重大项目等取得突破。广州市社科项目立项数量连续3年位列首位。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合同经费、实到经费连续4年超过1亿元。

  

  国家社科基金立项稳增长

  省部级奖实现大突破。获部级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项,其中章熙春研究员获第六届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获第九届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6项,其中郑永年教授获特等奖1项(首次获得,全省仅7项),一等奖10项。获奖总数和一等奖数量为历年之最,分别较上届增长18%、267%。

  高层次人才更多涌现。张卫国教授获评广东省优秀社会科学家,3人入选国家级人才。

  省部级平台大幅增长。新增9个人文社科省部级平台,首次获批哲学社会科学普及基地。在基地主管部门组织的考核中,有5家基地被评为“优秀”,2家基地被评为“良好”,学校获评广州市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建设“先进单位”(全市仅5家)。

  智库咨询影响力日益提升

  2021年累计有260余篇报告被上级单位采纳或批示,咨政影响力得到大幅提升。特别是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科技评价等方面的多篇报告得到高度重视。

  首次有成果在《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专项成果专报》《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成果要报》刊发。

  在《光明日报》等中央“三报一刊”组织刊发21篇文章(其中理论文章16篇)。

  在中国社会科学评价研究院组织的2021年中国智库综合评价研究项目中,社会科学处(智库建设管理办公室)荣获“2021年中国智库综合评价研究项目组织参与奖”(全国仅19家),2个案例入选2021年中国智库参考案例。

  

  社科处(智库办)获优秀组织奖及2案例入选参考案例

  来源:华南理工大学 学生记者团 信息来源:科学技术研究院 社会科学处 微信编辑:鲍恩

  举报/反馈

上一篇:四款被钱喂出来的“豪车”, 最后一款国人最喜欢!
下一篇:在飞速发展的时代中,孩子需要什么能力?又应该如何培养?

最近更新成人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