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想上学了”|孩子厌学,父母该怎么办?
孩子为什么会厌学?
因为沉迷游戏?性格懒惰?不求上进?还是其他?
先来看看本篇漫画主角「小明」的想法。
NO.1
孩子为什么会厌学?
近几年,走进心理咨询室的青少年越来越多。
大部分是因为,家长们发现,自家孩子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厌学、抑郁,甚至自残、自杀行为。
有一部分孩子,是像小明这样的,直接跟父母硬刚,一言不合就发火。
还有一部分孩子,是以沉默、拒绝沟通来应对,任你暴跳如雷,我自岿然不动。
无论是哪一种情况,亲子关系都变得剑拔弩张,家庭气氛降至冰点。
然而,在咨询室里,双方都各执一词。
· 家长束手无策,急白了头发,经常以泪洗面。
“我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办?”“我辛辛苦苦赚钱,不就是为了孩子吃好穿好,好好读书,将来有出息吗?”“我说什么,ta都不听,软的硬的都试过了,没用呀!”
· 孩子心里也很委屈,感觉被逼得喘不过气,非常绝望。
“我说什么他们都不懂,只说他们想说的。”“我成绩不好,他觉得丢尽了脸面。”“感觉他看我就像看垃圾一样,我现在一听他说话就烦。”
学习这件事,仿佛变成了家长和孩子“你追我逃”的死亡游戏:
家长越逼着上学,孩子越不想上学;孩子逃不了了,就只能“拼死一搏”。
为何会演变至此?
也许,我们需要看到“厌学”的背后,孩子真正缺乏,和想要的东西。
心理学家埃里克森(E.H.Erikson,1902)经过大量的观察实验和研究发现:
青少年这个群体,之所以集中出现大量的情绪问题、叛逆问题,是源于处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正是形成自我认知的关键时期。
这个关键期,称之为自我同一性探索期。在这个阶段,孩子会形成“我是谁”“我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等关于自我评价、自我价值感、角色定位的人格认知。
他们开始关注“自我”,关心自己与他人的内心世界,逐步形成对自己和他人的评价;
同时也产生了强烈的“独立感”,渴望摆脱成人的控制,迫切要求独立自主。
如果自我同一性得以顺利发展,孩子会有较高的自尊和自我价值感,形成积极健全的人格。
但如果因为学习问题,孩子的自我同一性发展受到了阻碍,无法获得较高的自我价值感,就会产生心理社会危机,可能表现出“厌学”的行为。
那么,“学习”如何影响孩子的同一性发展呢?
NO.2
学习不好,一切都不好
若是问一个孩子:为什么要读书呀?
他们的回答可能是:
我也不知道,这个是灵魂的拷问;因为成绩好的话,才能玩自己的爱好,打游戏玩吉他;学习好,爸妈就会开心……
很少会有孩子说,因为喜欢读书,喜欢在知识的海洋里畅游,喜欢通过学习了解更大的世界。
在这个焦虑盛行的年代,学习本来有的乐趣被稀释了,变成“功利性”学习和“表演型”学习。
要么,是为了得到表扬而努力学习;要么,是为了扮演乖小孩而学习。
我们都知道,学习本来是孩子的事情,但是父母过多地监督、催促,就无形中把本属于孩子自己的事情抢了过来。
这意味着,孩子还没有经过反复探索、尝试和选择,就对自己的生活做出了个人选择,容易发展成自我同一性早闭。
换句话说,孩子丧失了独立感和自主权,只能被动学习,失去了学习的动力。
不仅如此,学习的好坏,几乎成为了衡量孩子“好坏”的标准。
一个孩子,只要成绩好,那么他身上的其他缺点都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如果成绩不好,其他的优点也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在学校,优等生受到老师、同学的喜爱;差生,不仅是老师的麻烦,还可能成为别人口中的“狐朋狗友”。
在家里,由于学习不好,孩子的其他优点都不值一提,甚至变成了缺点。
喜欢打篮球,会被父母说他贪玩;喜欢画画,会被父母会说不务正业,学习要也能有这个心思就好了。
在父母眼中,只要学习不好,其他一切都不好。
如果在这个阶段,孩子得到的评价和反馈,几乎都是负面的、不好的,感受到父母对他的爱也是有条件的。
那他们就会把【学习】和【被批判、被否定、被嫌弃】等等负面感受划上等号,并产生强烈的抗拒心理。
更有甚者,会进一步把老师、父母、同学这种外界的评判内化:
我爸妈不喜欢我——老师同学不喜欢我——我也不喜欢我自己。
这对任何一个孩子来说,都是对自我价值感的严重破坏,对自信、自尊的剥夺。
那些被剥夺的自我价值感,到哪里去了呢?消失了吗?
不,他们转向了其他地方寻求补偿,转向了一切可能给ta关心、尊重,能获得自我价值感的地方。
比如游戏、网络、动漫、恋爱……
但是在大人看来,这是很严重的问题,又开始对孩子新一轮的围追堵截:
没收手机、强制补课、限制自由……
终于,唯一能获得自我价值感的路径也被堵死了。
果不其然,孩子越来越厌学。
我们会发现,厌学不是真正需要解决的问题,如何让孩子重新获得自我价值感,回到成长的轨道上,才是关键。
NO.3
回到父母的角色
英国心理学家温尼科特说过一句话:“婴儿仰望他的母亲,在母亲眼中看见他自己。”
如果父母能看见孩子除学习以外的优点,并如实反馈于ta,那孩子也会认为:
虽然我学习一般,但我还是好孩子,是有价值的,爸爸妈妈还是爱我的。
正面的情感体验和反馈,有助于孩子提高自我价值感,也能打破学习与负面感受的等式,减轻对学习的抗拒心理。
那么,对于已经厌学的孩子,父母可以怎么做呢?
01
先接纳自身的焦虑情绪
害怕孩子落后于他人,总拿他与别人作比较;经常告诉孩子学习就是现在最重要的事情;孩子考好了就特别开心,考差了就情绪爆炸……
这些都是父母内心的焦虑感在作祟,却投射到了孩子身上。
所以一提到学习,孩子潜意识里的反应就是:在爸妈心里,学习比我更重要。
父母可以先接纳自身的焦虑,保持心理灵活性去处理教育问题带来的压力。
而不是成为学校和社会的加压泵,把压力变得更大,然后交给孩子。
另外,不仅仅是教育的压力,对于“解决孩子厌学”的焦虑,也需要接纳。
尽量克服急功近利的想法:今天我理解他爱护他,明天他总该去上学了吧。
手上的伤疤尚且需要两三天愈合,何况是自我价值的心灵深层打击呢。
当然父母的焦虑和自身的情绪,也需要重视和排解。如果无法自我消化,难以控制将这种压力向孩子传递,父母也可以通过心理咨询,寻求支持。
02
回到父母的角色
父母作为孩子的养育者,原本应给予孩子无条件的积极关注和爱。
不要因为学习重要,家里所有人都变成了老师,都去管他的学习。
尤其是,当孩子的学习出现问题的时候,要理解ta是遇到了困难,接纳性倾听ta的想法。(戳我→学习接纳性倾听的心理技巧)
而不是上升到智力、人格上,去指责和打压ta,否则,孩子所有的缺点都会因为父母的聚焦而被放大。
ta可能穷其一生,都很难再燃起对自己的信心。
父母请回到自己的角色上,把一个孩子成长所需要的关心、信任、自我价值重新补回给他。
点击图片看看父母可以怎么沟通
03
必要时,可考虑家庭咨询
很多家长意识到孩子的问题,来帮孩子预约心理咨询,希望由专业的咨询师帮助孩子修复。
但由于亲子之间的沟通、信任已被破坏,有些孩子会拒绝听从父母的建议,不进行咨询。
这种情况下,我们通常建议可以先从父母进行心理咨询开始,或者从家庭咨询开始。
孩子的问题不是凭空的出现的,而且大都反映出家庭的问题。要解决孩子的问题,可能需要在更大的单位——家庭的背景下去看待。
同时,这也能让孩子感受到父母改变和力量。将事情的关注点,从孩子的身上分散、转移,从而减轻孩子的心理负担和压力,减少对孩子自我价值和自尊的破坏。
这也是家庭咨询有效的原因。
最后总结一下,孩子厌学并非问题本身,只是一个表现。
我们需要看到,厌学背后的心理问题,并尝试理解孩子真正的困难和痛苦,帮助他们成长。
也希望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能给孩子更多的倾听、包容和陪伴。
- END -
举报/反馈
最近更新成人教育
- 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赋能提升
- 腾讯健康:联手迈瑞医疗助推行业高质量普惠发展
- 儿童友好|“红色传承”——金华市站前小学五年级秋季研学活动
- 考生、家长速看!云南省2024年高考11月5日起报名
- 巢湖市城乡公交线路优化调整 10月20日起实施
- 自贡自流井区:密切家校合作 家校共育连心桥
- 防拐骗、防暴力、防意外……武昌水果湖二小这样教学生自护自救
- 七险二金!云南省属国有企业招人啦
- 烟台市区七个口袋公园年底全部交付
- 24日至25日,北京南部、天津、河北中部局地可达重度霾
- 自考学位证申请的条件是什么?
- 投资160亿元!德欧中心四川
- 贵州税务:加计扣除优惠政策对支持我省企业投入研发、鼓励科技创新起到重要作用
- 高通骁龙 8cx Gen 4 处理器跑分曝光,多核成绩逼近苹果 M2
- 法律职业资格考试主观题考试益阳考区首次开考
- 初级会计证考试都是选择题吗?
- 大国粮仓装满优质粮
- 把课间还给学生,“圈养”并非长久之计
- 江门鹤山:“全链条”保障好“舌尖上的安全”
- 第十届晋江市中小学生“泉州南少林五祖拳健身操”会操比赛圆满落下帷幕
- 北京市开展2023年度公开遴选和公开选调公务员工作
- 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共建平安和谐校园
- 台庆74周年,广东广播电视台开展中医药文化进社区公益活动
- 原创CBA前三轮排名!郭士强压制老东家,新疆上升8位,北控连败露底牌
- 50%职场人群多受腱鞘炎困扰 使用人体工学键鼠有助于预防腱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