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凤翔年画传承人邰立平:让六百年古老艺术“活”起来

栏目:成人教育  时间:2023-02-20
手机版

  木版年画是中国历史悠久的传统民间艺术形式,“始于唐宋,盛于明清”的凤翔年画便是其中的一大流派。早在六百多年前的明初洪武年间,世代耕居于此的邰氏家族就已经开始从事年画的生产了,这门手艺传到邰立平这里,已经是第20代了。在时代的变迁中,凤翔年画逐渐走向没落。为了使这项古老的艺术得以延续,上世纪八十年代,邰立平毅然承担起传承与复兴凤翔年画的重任。

  

  薪火相传

  宝鸡凤翔人杰地灵,这片土地曾孕育出了众多优秀的民间艺术,凤翔木版年画就是其中一颗耀眼的明珠。位于凤翔县城东边的南肖里村,是凤翔年画的传承中心。据凤翔县南肖里村邰氏祖案记载,明正德二年,邰氏家族中已有八户人家从事年画生产,可谓历史久远。

  在祖父和父亲的熏陶下,邰立平早早就接触到了年画。6岁那年,邰立平开始跟随爷爷学习填色,9岁时他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绘画功底,可以跟着父亲一起画一些箱柜上的图案。于是,在父亲邰怡的传授下,邰立平开始了系统地学习家传年画工艺。初中毕业后,邰立平便一门心思全都扑在了年画这项事业上。

  

  也许是经验不足,又或者是能力不够,与爷爷和父亲这些老一辈的匠人相比,邰立平总觉得自己的作品少了点时代的氛围。这令邰立平很是苦恼,明明祖辈的技法都继承下来了,但有些方面却达不到他们的高度,比如爷爷的设计、父亲的染色。然而邰立平并没有就此放弃,为了锻炼自己的绘画功底,整整三年里,除了跟着父亲学习,他大多数时间都泡在设计室里,几乎等于上了一次美术学院。

  1983和1984年,邰立平先后两次跟随父亲参加了在中央工艺美院、中央美院举办的凤翔年画展览会。在1983年的展览会后,中央工艺美院院长张仃召开了一场由37名专家参加的研讨会。“每个人发言5分钟,给我父亲15分钟时间。在这15分钟里,我父亲把凤翔年画的概况、恢复、现状做了一个介绍,当时引起了很大的轰动。”回忆起这次研讨会,邰立平现在依旧很激动。

  然而,邰立平的父亲并没有来得及完成恢复传统年画的心愿,1984年从北京参展回来半年后,他便因病去世。为了完成父亲的心愿,也为了木版年画能够传承下去,32岁的邰立平正式接手祖传的木版年画,创办了凤怡年画社。

  

  皇天不负有心人

  作为凤翔木版年画的第20代传承人,荣誉的背后也有不少辛酸。

  恢复传统年画的关键,是要找回失散的木刻版。但是由于年代久远,许多老画版已经丢失。于是,邰立平四处寻访,找不回原版就请人拓样,或是复印,或是到现场临摹。他暗下决心,“要把木版年画继承下去,让民间美术发扬光大!”

  

  皇天不负有心人。有一次,邰立平在参加完一个民俗艺术节的展览后,去拜访当地一位收藏家。在这位收藏家的诸多藏品里,邰立平竟意外发现了一幅三开的墨线《龙凤钱马》,那是太祖父之前顺兴局的画样。他欣喜若狂,想掏钱买下,没想到对方在了解情况后,慷慨地无偿赠予给了他。

  1978年,陕西省群众艺术馆的王有政告诉邰立平,他们馆藏有将近100幅邰立平爷爷在1954年手绘填色的年画。得知此事后邰立平激动不已,他突发奇想,能不能自己先试着恢复一下年画,再与爷爷的填色版对比,看看有什么不同。于是连续几天,他用铅笔把样子画下来,再回家用毛笔描出来,《西游记》的版就这样恢复了出来。神奇的是,当他将这些画印出来,手工填色完毕后,拿去和群艺馆里存的填色版对比时,发现二者竟然几乎一模一样。在不同的时空里,邰家两代人对年画色彩的把握竟实现了“神同步”。

  年画恢复的工作量很大。在复制传统年画的过程中,邰立平必须自己重新做一遍,画一遍。在做的过程中,他发现原来的一些画比较粗糙,有些嘴巴太大,有些造型不够美,而一些戏出画的布局也不尽合理。为此,他不厌其烦地重新设计,重新设色,力求让每一个细节都能达到完美。

  1992年、1997年,邰立平相继出版了两卷《凤翔年画选》,这其中包括了邰立平能够找到的所有300多幅传统年画。经过多年的苦心搜集,邰立平终于完成了父亲的心愿。

  

  守正出奇

  1987年,就在村里大多数人还在生产那种印刷普通、价格低廉的老年画时,邰立平早早就开始尝试用宣纸印画。为了满足收藏界的需要,他使用国画颜料代替传统颜料。在创新这条路上,邰立平比村里的人都更有远见。

  在1978到1988年的10年间,全县尚有上百家年画生产商,单是南肖里村就有六七十家,每到年关,来自西北各地的商贩还会前来批发年画。但在八十年代中期,随着胶印年画的推出,老百姓很快接受了这种更结实更方便的年画,传统年画就此没落。到了1990年,整个凤翔县只有邰立平一家在做传统年画了。但他从未丢掉祖辈传下来的东西,始终坚持着制作模板年画的初心。

  除了恢复,邰立平还仔细揣摩了传统年画的特点,他创作了20多种年画。在残缺的《西游记》系列年画中,他补充了《三藏收徒》《龙宫借宝》《白骨洞》,又为《白蛇传》系列添上《奉子拜塔》《盗仙草》等,凑够一套10幅作品。此外,邰立平还创作了《男女都一样》《娃娃少而康》等不少作品。

  

  名扬四海

  邰立平独自一人扛起了复兴凤翔木版年画的重任,在他的不懈努力下,这项濒临消亡的民间艺术得以重获新生,甚至走出了凤翔、走向了世界。

  

  1994年对邰立平而言意义非凡,这是他第一次出国,也是凤翔年画第一次走出国门。那一年,澳大利亚华人博物馆向邰立平发出了邀请,邰立平带着自己挚爱的木版年画,漂洋过海远赴墨尔本参加了中国年画精品收藏展。作品一经展出便引起轰动,当地的报纸刊登出了邰立平的大幅照片,并配上了“新年愉快”的文字说明。

  1999年,邰立平带着他的木版年画,出现在“巴黎·中国文化周”活动中。据邰立平介绍,当时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大厦里,主办方为来自中国的9位民间艺人提供了3个10平方米左右的亭子,以做演示之用。“中国人过去卖年画都是摆在地上,买年画的人都很虔诚,他们是跪在年画摊前请门神,是在请,不是在买。”为了更好地展示年画,邰立平找到团里的艺术总监,说亭子完全施展不开,能不能允许在他那里摆个地摊。汇报上去后,领导同意了,这场展示获得空前成功,络绎不绝的人群排在邰立平面前,请他签名。

  随着不断的交流、参展,凤翔年画的名气越来越大。邰立平先后应邀在澳大利亚、德、法等多个国家以及国内各大美院美术馆参展,其作品也陆续被中国国家博物馆和国内外200多家艺术学院与机构收藏。

  

  传承待有后人来

  一生所爱,也是一生所念。邰立平将自己的所有心血,都贡献给了凤翔木版年画,从恢复到发扬,都少不了他付出的心血。

  2006年,凤翔木版年画入选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邰立平成为其代表性传承人。同年,邰立平获得“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的荣誉称号。

  “年画面向收藏领域的需求很大,面其实不窄,但是现在我做不过来了。”邰立平很清楚,如今的年画早已改变了原有的市场与功能定位,如果不做改变,年画只能走向消亡。现在的邰立平渴望能得到更多的社会关注和支持,让自己有更多的精力去培养第21代传承人,让凤翔木版年画这项古老的艺术能够传承下去。(宝鸡新闻网记者 吕佳彤)

  

  邰立平艺术名片

  邰立平,1952年生,宝鸡凤翔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凤翔木版年画代表性传承人,国家一级民间工艺美术家,凤翔年画第20代传人。创办凤怡年画社,致力于对流散民间的古样进行挖掘、整理、研究和复制,使这一古老民间传统艺术得以传承。

上一篇:山东研究生学费包括医保吗?学费标准是多少?
下一篇:小学语文:知识清单、文学、常识(很全面),早学习,期末考第一

最近更新成人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