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校园|用智慧教育唤醒学生自由成长的潜能

栏目:成人教育  时间:2023-02-26
手机版

  | 邹 正

  【摘要】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的发展成熟,教育信息化发展不断走上新的台阶。南京外国语学校通过多年谋划布局,逐渐完善智慧校园建设的硬件条件,利用信息技术提升课堂质量,以人为本发挥智慧教育对师生发展的良性作用,向着培养自由成长、全面发展、终生学习的学生的办学目标不断迈进。

  【关键词】智慧校园;智慧课堂;智慧教育

  【作者简介】邹正,南京外国语学校(江苏南京,210008)校长,首批教授级高级教师,江苏省特级教师,南京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引用请注明以下信息:邹正.用智慧教育唤醒学生自由成长的潜能[J].江苏教育(教育信息化专刊2),2021(34):42-45.

  南京外国语学校(以下简称“南外”)是在周恩来总理直接关心下,于1963年创办的全国首批7所外国语学校之一。半个多世纪的办学历程中,南外坚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严格遵循教育规律,努力把握时代脉搏,把自身的发展深深融入社会的进步之中。南外率先从中等教育阶段开始培养专门的外语人才,为新中国的外交事业做出了不可忽视的贡献;率先推进国际化办学,牢牢抓住了改革开放的机遇;率先探索多元化的培养模式和升学、成才路径,努力满足学生个性化的成长需求和社会多样化的人才需求。

  近五年来,为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全面提升智慧校园建设水平,充分发挥教育信息化对教育现代化建设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学校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变革传统教育方式,实现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育管理方式和工作推进机制的创新。创建智能化的教育信息生态环境,提升教师善用技术、善用资源、善于教学、善于评价的信息化能力,培养具有较高思维品质和较强实践能力的创新型人才,真正实现以学习者为主体,个性化、多样化、智能化的泛在学习和终身学习。

  一、坚持应用驱动,营造智慧校园环境

  智慧校园建设需要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以应用为核心,从学校发展、师生发展、教育改革发展的实际需求出发,统筹规划、需求推动、分步实施、有序推进。

  科学统筹智慧校园建设。南外成立了以校长、书记为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主要规划智慧校园发展方向和建设项目。一把手校长亲自抓智慧校园工作,分管副校长负责具体落实,并任命教学保障处主任为首席信息官,各学科均由教研组长负责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研究工作,各职能部门配备专人,专门负责推进部门信息化工作。每学期的学校工作计划对智慧校园建设都有重要部署,并专门组织中层以上干部及教研组长集中学习如何推进智慧教育,学校领导均将信息化作为学校的常规性工作来抓,并带头使用信息化手段,以提高管理效率和工作质量。

  有序推进智慧校园建设。为加快软硬件建设步伐,确保成功创建智慧校园,2017年,学校按计划完成了第一阶段的建设项目,包括网络中心改造、校园IP数字广播系统改造、校园电视台音视频媒体改造、数字图书馆升级、远程视频教学会议系统等。2018年,学校完成智慧校园第二阶段的建设,包括对学校数据中心的防火墙进行更新;部署上网行为管理系统,实现实名制上网;对网络中心不间断电源系统实现扩容,达到40KW,确保网络中心安全,保障学校各项网络系统的正常运行;建立智慧校园移动教学系统,将学校的大教室多媒体设备由70寸单屏升级为86寸双屏纳米触控智慧教学系统,为全校教师配备移动教学设备;对校园电视台演播室进行升级改造,建设虚拟场景,拍摄精品教学资源,开发具有南外特色的慕课教学资源库。2019年,学校完成校园管理物联网平台的建设,实现覆盖全校8幢楼宇,各类教室共计132间,阅读室、会议室等各教学区域的物联网智能化,涉及的智能设备和控制终端近2000个,实现对全校教学空间的灯光、空调、风扇、电子黑板、门禁、窗帘、升降讲台、烟雾传感器、水浸探测器、水表、电表等设备进行远程控制,通过已获得的物联网智能终端的数据,为节能环保、校园管理、校园安全等方面提供更多的决策依据,实现校园运行态势和设备的预防式预警维护。2020年,学校遵循网络安全与教育信息化发展并重的原则,加强网络安全体系建设,在制度建设、日常管理、应急处置、技术防范、队伍建设、宣传教育等方面不断提升网络安全管理水平,对学校门户网站系统、智慧校园系统、校园一卡通系统等进行网络安全二级等保测评工作,增添了安全资源池硬件平台、堡垒机、防火墙、日志审计、数据库审计等软硬件网络安全设备。

  全力维护智慧校园建设。南外建立了一系列教育信息化运营、管理和激励制度,以保障智慧校园建设工作的有序推进。例如,数字化平台信息资源发布审核制度、教室多媒体管理制度、学校网站用户管理规章制度、数字化平台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中心机房病毒防范制度、校园网安全管理条例、网络安全运行维护制度等,要求相关科室负责人做好工作记录,学校定期检查落实情况。规章制度的制定和落实保障了学校智慧校园建设的安全、稳定、便捷,而一系列智慧教育教学系统的常态化应用,又促进了学校智慧校园建设的科学、高效、精准。例如,学校升级的网上阅卷及教学质量监测系统平台,能够对历次考试成绩数据进行纵、横向分析及跟踪管理,实现对全校教学质量的动态监测;通过对年级、班级、学生和教师的日常评估、综合评估及学生素质评估等方式,实现对学生学业及教师教学的科学分析和监测。

  二、加强融合创新,提升智慧课堂质量

  智慧校园建设需要不断深化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创新,创新教学模式、变革学习方式、优化教学流程、提升课堂质量。

  提升教师信息素养,开发智慧课堂。南外大力支持教师信息化能力培训,先后邀请多位教育专家来我校开展专题讲座,如教育部原副部长王湛作的《学习“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题讲座,中国陶行知研究会会长朱永新作题为《教师成长之道》的讲座,江苏省教科所原所长、研究员成尚荣作《核心素养下课程改革的深化》讲座,江苏省教育学会会长杨九俊作《关于高品质示范高中建设的思考》讲座等。同时,学校陆续邀请了微软工程师、苹果教育领域专家、科大讯飞工程师、智慧教学系统专家来校对教师开展信息化技能的全员培训和个别指导。学校还积极鼓励教师开展智慧教学有效尝试,例如,利用集中学习的机会,邀请英语教师费诚和物理教师乔兰分别运用苹果教学系统和科大讯飞教学平台对全校教师开设网络环境下的移动教学示范课,供全员研讨交流。如今,形式多样的智慧教学已经融入南外各学科、各学段的课堂之中。

  开展教学课题研究,引领智慧课堂。南外全校教师积极开展智慧教学研究,创新教育教学模式,学科覆盖率达到100%。学校政治学科开展了“数字化学习平台下高中思想政治课学习资源生成方法的研究”的课题;信息组在“中学生程序设计在线学习和评测模式探索”课题中,总结了学生在线学习模式和评价经验,对后期开展基于互联网平台的智慧课堂教学提供了理论支撑;化学组依托“基于STEM理念的高中化学课程基地”开展了包括邹正校长领衔的人民教育家培养工程重点课题在内的多项省级课题……为了便于相关课题的顺利开展,学校陆续装备了苹果实验室、数学实验室、STEM实验室、数字美术教室、数字历史教室等功能教室,为学生课题研究、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优越的条件。

  坚持网上评教评学,优化智慧课堂。在课堂教学环节,南外要求教师上课时按照内容和实际需要积极应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实现教学方法的改革创新。学校各个学科实行集体备课制度,要求所有教师采用电子备课,所有教案都实现电子化。在确保教学进度、重难点等大方向统一的前提下,学校要求教师二次备课,鼓励教师因材施教,实施个性化教学。而教师教学方法是否得当、信息化应用是否合理、教学成效是否显著等,每一位学生都有评价的权力。近十年来,南外的评教评学全部在网上实施,并且不断优化。教学处每学期利用教与学过程中数据的采集、汇聚、整理、分析,实现教师教情、学生学情的及时反馈,推进精准化的教与学,从而帮助教师不断反思、提升、优化课堂教学质量。

  三、立足师生发展,打造智慧教育特色

  智慧校园建设应该立足学校师生发展,不仅培养师生具备较高的信息素养,更应大胆探索、开拓创新,为改变育人模式,促进拔尖创新后备人才培养做出积极尝试。

  凸显多维融合的“STEM+”教育实践。在STEM教育基础上,南外强化人文底蕴和社会责任,将语言、人文、艺术教育与STEM融合,学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融合。“STEM+”教育实践举措主要包括:构建包含基础性课程、拓展性课程、荣誉性课程的“金字塔式”的“STEM+”立体课程体系,全方位渗透进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中,形成了“融贯中西、文理并蓄”的“STEM+”课程群,缓解学科课程割裂的现状,转变教师教学方式,提升融合创新能力;组建多学科教师参与的“STEM+”教师团队,同时加强团队教师与高校教师及STEM课程开发人员的合作,通过多种有效形式,促进跨学科教师联合教研,淡化学科本位,梳理和重组“STEM+”教育素材,合力开发“STEM+”课程;打破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壁垒,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业等社会资源的融合,合力推进“STEM+”教育,为学生科研兴趣的培养、科研能力的提升搭建了广阔的平台,同时也提升了教师对科学前沿知识、技术理解掌握能力和对学生研究项目的指导能力。近几年的实践发现,“STEM+”教育有助于学生掌握各领域的基本知识,理解各领域的学科特征,强化问题意识、创新意识和批判性思维。

  指向自主发展的“无边界课堂”构建。随着知识经济和信息化时代快速发展,知识的更新速度越来越快。在未来社会,只有不断学习、学会学习的人和组织才更具有竞争力。南外非常鼓励学生进行多元化的个性发展,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为目标,为学生创建“无边界课堂”网络学习平台。旨在打破时空边界,通过互联网技术开发智能化网上学习平台,打破传统课堂教学的时间限制和空间限制,让学习随时随地发生;打破进程边界,赋予学生根据个人的学习兴趣、认知风格、学习速度等选择学习内容和进程的机会,通过人工智能技术提升学习的个性化和自主性,让学习进程适才适性;打破角色边界,学生不仅是个体的学习者,也是其他学习者的合作者,不仅是学生,也可当老师,努力让每位学生在学习者社区中发挥积极作用;打破资源边界,引进改造和自主开发相结合,提供多样化和多层次的学习内容,贴近学生实际进行重构和整合,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要,让学习资源多样多层。如今,“无边界课堂”涵盖了全校初高中各年级、各学科,建设课程超过100门。仅2020年寒假,“无边界课堂”访问量累计达到11389627次,为实现疫情期间“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作出了突出贡献。

  聚焦创新实践的人工智能教育探索。2019年,南外加入全国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联盟校,积极探索人工智能教育课程在中学的开发与实践。南外信息组全体教师不仅参与了全国人工智能课程的研发与实践,还联合我校外语组和语文组分别开发了“You Talk(油桃)”智能背书APP、中文作文智能辅助批改系统,并投入试用。其中,中文作文智能辅助批改系统在语文作文教学中展开实践,检验人工智能评价与教师评价结果的一致性,旨在了解人工智能评价的有效度,并提出相应的优化策略和实施方案。在此过程中,探索人工智能评价与教师评价互补融合的有效评价模式,最终达到在人工智能视域下提升学生写作兴趣和写作能力的目标。2020年,学校与江苏省科协共同成立了南京外国语学校基础学科拔尖创新后备人才培育中心;与南京大学大数据中心合作研发,建设信息学创新实验室,建立人工智能实验课程平台,还特邀南京大学人工智能学院院长、教授周志华为南外师生带来《人工电影蜜蜂智能的发展与未来》专题讲座。邹正校长作为全国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联盟校的副理事长,连续两年在全国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论坛上做主旨发言,介绍学校人工智能教育的探索和以“无边界课堂”为代表的创新实践。

  “十四五”期间,南外将在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的同时,进一步加强智慧校园建设,唤醒学生自由成长的潜能,为学生的自主发展提供更加多元、更加丰富、更加优质的平台与渠道,继续坚持培养“有中国灵魂、世界胸怀的现代人”的教育目标,为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世界名校不懈努力。

  (原文刊于《江苏教育》教育信息化专刊 2,2021年第 34 期)

  

上一篇:原创高中女生暗恋老师会有什么后果?这部电影养眼且撩人
下一篇:面向社会公开招募心理咨询师考生!大专学历可报名!

最近更新成人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