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推!《陪孩子走过初中三年(全新增订版)》是难能可贵的佳作!

栏目:成人教育  时间:2023-03-13
手机版

  

  第三章 关系做走心的父母

  爱孩子。

  这几乎是所有父母都在做的事情。

  然而怎么爱孩子才能感受到。

  怎么做孩子才肯接受。

  则是我们家长需要思考的问题。

  爱孩子,需要调整频道

  家长对孩子永远都要有一份好奇心,了解自己的孩子需要什么,有的放矢地去爱孩子。相信在父母爱的滋养下成长的孩子,一定会是阳光少年。

  我们家只有一部车,平日都是先生开着。因为他晚上经常不能按时下班,而且经常会有应酬,所以,一般他早晨上班的时候把女儿顺便送到学校,晚上放学女儿就自己坐公交车回家。

  女儿初三的那个冬天,有一段时间天气非常冷,白天最高温度也在零下。正好那一段时间先生出差了,我便有了开车上下班的机会。这样每天下班我只用二十分钟就能从单位到家了,而且我下班的时间跟女儿放学的时间差不多,顺路可以把女儿接回家。

  我把接女儿回家的想法告诉了先生,他举双手赞成。因为女儿每天坐公交回家,在路上要花费四十多分钟的时间,到家就六点多了,天黑不说,这大冷的天,我们早就担心加心疼好久了。

  于是在我和先生达成一致意见的那天晚饭时,我跟女儿说了这件事,起初她同意了。等到睡觉的时候,她又告诉我还是想自己回家,我问为什么,她说可以在路上跟同学一起多聊聊天,因为她们现在学习太紧张,每天都没有时间跟同学聊天,正好可以在路上乐一乐。

  女儿每天放学都跟院里一个女孩同行回家,有时候回到楼下还要聊天,直到其中一家的大人做好饭喊女儿回家吃饭,她们才肯分手。

  我说明天妈妈先试着接你一次,也约上那个同学,你感觉一下,你觉得怎么好就怎么来。同时,我们约好了见面的时间和地点:下午5:30,学校门口西边路口。

  第二天下午5:25,我接上了女儿,结果不到5:40就回到了温暖的家,比平时女儿回家快了最起码半个小时。

  我心想,女儿以后准得让妈妈接她。这多省事,不用走路,不用等车,不用受冻,不用挨饿,还可以早点开始写作业,作业写完可以早点睡觉,没准还可以做点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呢。

  没有想到的是,就在我准备进厨房做晚饭的时候,女儿再次告诉我不让我再去接她。我很纳闷,随之就有点不高兴,再问原因,依然是要跟同学一起玩玩。我问她不能在课间玩啊,她说时间太短,而且大部分老师都拖堂,她们在学校几乎没有玩的时间。我一再说,这些天天气太冷,而且马上要期末考试,妈妈这段时间正好顺路可以接,要平常想接还接不了呢,下个学期她依然可以自己回家。但她还是坚持自己回家,还说家长就是多事,不管孩子如何考虑。听着听着,我就有点不耐烦了,心想,这孩子怎么就想着玩,而且我去接她回家,纯粹是为了她好,她怎么就一点不领情,而且固执己见。

  于是,我来了一句:“你行也得行,不行也得行,反正这段时间我得去接你!”后面还跟了一句“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就进厨房开始做饭。

  随后我就听见“啪”的关门声,女儿进了她的屋子。从关门的声音就听得出来,她非常愤怒。

  随着那关门的声音,我的心也怦怦地跳了起来,思绪开始翻腾。

  我接孩子是为了孩子好,想让孩子早点回家,不受冻,孩子却不高兴,而且看样子很不高兴。到底是我的错还是孩子的错?明天去接她还是不接?我一边做饭,一边进行着激烈的思想斗争,终于想明白了,饭也端上了桌。

  我敲女儿的门叫她出来吃饭,回答说在写日记。我说吃完了接着写,回答说马上就完。我大声说:“我明天不去接你了。妈妈已经想通了,你不高兴妈妈就不接你了,等你觉得可以去接你,妈妈再去接你好不好?”

  门开了,女儿红着眼睛,脸上却是灿烂的笑容。

  第二天早餐的时候,女儿问:“妈妈,你真的不去接我了?”

  我说:“当然是真的,妈妈已经做了反思,决定不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你了。”

  女儿说:“老妈,我在昨天的日记本上写了‘我的妈妈就是不一样’,而且是写了两次,前面写了你是个专横的坏妈妈,跟别人的妈妈不一样,吃完饭以后,画了根横线,在下面又写上‘我的妈妈就是跟别的妈妈不一样’。”

  对我来说,这件事算是一次挑战,也是我一次不小的成长。起初我总以为自己是正确的,因为从我的内心来说,确实是为她好,孩子却坚决不肯接受。在激烈的反思之后,我鼓足勇气,向孩子作出妥协,尊重了孩子的选择,而且态度非常诚恳。看起来我作为家长的权威似乎受到了影响,却换来了女儿对妈妈的欣赏。

  爱孩子,这几乎是所有父母都在做的事情,然而怎么爱孩子才能感受到,怎么做孩子才肯接受,则是我们家长需要思考的问题。当我们所想和所做正好是孩子需要的,那么,孩子的生命能够得到滋养,亲子关系会良性发展,家长再实施的教育孩子才会听从;如果我们的所作所为就是孩子不需要的,带来的也许就是亲子关系的冲突,如果亲子关系很糟糕的话,便谈不上教育了。所以,当我们和孩子有冲突的时候,作为家长,是我们作出让步还是要孩子作出让步,怎么作出让步,真的值得我们好好思考。

  一位妈妈非常痛苦地说她上初二的儿子压根就不理解她的苦心,因为她每年要花好几万块钱为儿子报各种课外班,目的就是想让儿子的学习成绩更好一点。儿子却常常从那些课外班逃出去,等到下课的时候跟她会面。

  向那个儿子了解情况的时候,儿子则说,那些课外班都是妈妈的意愿,他压根就不愿意去上。但是妈妈非要报,那就报吧,但是他在课外班每次都如坐针毡,非常痛苦。如果这时候家长依然强制性地让孩子继续留在课外班里,成绩不见得能提升,没准会让孩子觉得很内疚,背负很大的压力,自我价值感受到影响。在家长的高期待下,有的孩子会自暴自弃,有的孩子就会表现得非常逆反。

  还有一位妈妈说她的儿子回家后压根就不跟她说话,无论她跟儿子说什么,儿子看上去都是很烦的样子。我建议这位妈妈在儿子高兴的时候问问儿子,他要妈妈怎么做才会比较高兴。这位妈妈后来告诉我,她的儿子说了,“妈妈,你闭嘴就是对我最好的帮助!”可见,还是爱的频道不对等啊!

  在一次为父母开办的课堂上,老师给父母们出了一道题:回家问问自己的孩子,他们感觉父母做什么才是对他最好的爱。第二天父母们反馈的答案五花八门。有的孩子认为妈妈每天做的可口的饭菜就是对他最好的爱,有的孩子认为爸爸一星期陪他打一次球就是对他最好的爱,有的孩子觉得他说话的时候家长能倾听就是对他最好的爱,甚至有一个孩子说妈妈曾经给他买了一块糖,那就是对他最好的爱了……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对爱的需求也是不同的。家长对孩子永远都要有一份好奇心,了解自己的孩子需要什么,有的放矢地去爱孩子。相信在父母爱的滋养下成长的孩子,一定会是阳光少年。

  爱要这样说出口

  当我们觉察到过去管教孩子的方式对孩子的成长不利,或者对孩子无效的时候,就一定要换一种方式;当我们试过很多方法不管用的时候,也要敢于冒险变换方法。

  女儿是她班里的宣传委员,为班里出板报做展板总要搭上学习以外的时间,每次出板报的时候中午都不能休息,晚上做完作业还要到网上下载资料。

  有天晚上都已经11点了,女儿还在书房里的电脑上忙乎着。我看在眼里,疼在心里。我知道女儿搜集完资料总要打印好带到学校去用,所以我到书房,想帮她把打印机的电源插好,给她节约点时间,结果却不小心把电脑的电源动了,导致电脑断电关机。就要接近尾声的女儿一下子傻了眼,她下载下来制作的文档没有存盘,辛苦劳动了半天的成果眼看就全泡汤了。

  女儿的眼泪一下子就下来了。

  我接上去就说:“你怎么不存盘?”

  她说:“我刚把U盘插上,准备直接存到U盘里的,结果……”

  我又说:“跟你说过多少遍了,在电脑里做文件,一定要随时保存的,怎么老是犯同样的错误。”

  女儿没有说话,委屈地大哭了起来。再重新整理这些文件又得花一个小时的时间,那样的话女儿就要熬到12点以后才能睡觉了。

  幸好重新开机后,文件基本恢复,女儿没有多花多少时间就把文件打印好了。后来我意识到自己有些过分,赶紧跟女儿道了歉。

  把东西都收拾完以后,女儿睡了,我却老半天也睡不着,为自己刚才对女儿说的话懊恼不已。这件事明明是我“狗拿耗子多管闲事”,操作失误帮了人家倒忙,把人家的文件丢掉的,却不去安慰人家,反而“理直气壮”地指责人家。而且我本来是知道Word文档重新开机是会恢复的,却不第一时间把这个信息告诉孩子。

  那一刻,我真是觉得自己可恨,恨不得给自己几巴掌。我读了那么多家庭教育的书,也听了那么多家庭教育的课,脑子里关于如何跟孩子沟通的理论也是满满的,在关键的时刻却像一个失去理智的疯婆子一样伤害了我的女儿。

  躺在床上还原那一刻的情境,我知道我其实应该如此跟女儿互动:

  第一步,我该先跟女儿道歉,毕竟错误的确在我这里,“哎呀,宝贝,对不起,是我误操作了”,这样先把责任归到我这里,孩子就不至于那么自责了。因为她确实没有存盘,也是用电脑制作文件一个致命的错误,而且我以前确实跟她讲过要及时存盘的。

  第二步,认同孩子的感受,“亲爱的,伤心死了吧!费了那么半天劲,好不容易整理好的文档,却丢掉了”,这会让孩子觉得妈妈是了解她的感受的,有这种同理心,孩子的内心会好过很多。

  第三步,想出解决方案,帮助孩子解决问题,“我知道Word文档在意外死机后,重新开机是可以恢复大部分的。赶紧开机看看怎么样?”给孩子希望,孩子会立刻恢复热情,不至于无助无奈,甚至手足无措。如果不能恢复,再想别的办法。

  当孩子把文档都打印好,然后提出我的希望,“以后还是要记得及时存盘哦!”孩子已经有了教训,再这样叮嘱她,她一定会欣然接受的。同样的关于存盘的事情,而我第一次的质问和指责,只能让孩子感觉自己无能、没用。

  (温馨提示:全文小说可点击文末卡片阅读)

  如果像我反思过后的那样沟通,女儿一开始虽然也哭鼻子,因为实在是太晚了,她已经很累,突然出现状况,伤心也是正常的,但最终的结果要好得多,最起码,她的自我价值不会受到影响。

  有了那次状况之后,我再遇到孩子出现问题的时候,便停止了过去习惯性的即时反应,而是试着慢下来,想一想怎么对孩子说话效果比较好。时间久了,跟孩子沟通就越来越好。女儿上高中以后,我跟女儿的“有效沟通”就变成自然而然的习惯,构筑了我们母女之间美好的亲子关系。因为关系非常好,我会即时把我的想法传达给她,她也愿意听我的。这感觉,对我来说真是非常好!

  孩子遇到问题,家长的支持很重要。认同孩子的感受,给孩子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孩子往往就会顺利渡过难关。切忌动不动就指责孩子,去挑孩子的刺。每个孩子都愿意把事情做好,正向的鼓励才有利于他的进步。

  我有个朋友,她的儿子上初中以后,死活不愿意写作业。孩子的老师就这个事情找了朋友好多次,朋友也跟儿子讲了好多次写作业的好处,但她的儿子依然故我。

  后来,我这个朋友就跟儿子说:“儿子,写作业是你的事情,我也觉得你可以不写作业,可是你的老师总是来找我,找得我都有些烦了。你说这事怎么办呢?”

  那个儿子便说:“老妈,你就别管了,我来处理。”

  于是,那个儿子找到各科老师,向老师陈述他不写作业的原因,并向各个老师承诺自己不写作业,但是一定好好学习,并且保证如果有一次考试成绩排在班里多少名之后便开始写作业,绝不食言。老师们看他说得有理,便允许了他可以不写作业。

  结果那个儿子每次考试都能考进他向老师承诺的那个名次之前,整整两年的时间都是这样。初三一开学,他竟然开始写作业了。当妈妈问他怎么回事的时候,他说想试着再学得好一点。初三那一年,他的成绩越来越好,到最后中考的时候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许多家长在孩子学习的问题上可以说是跟孩子斗智斗勇,有的甚至斗得筋疲力尽,也没有什么效果。这个朋友的办法真可以说是“非典型”的,却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我觉得她的智慧就在于她试过几次正常手段之后没有效果,就及时转换策略,把球踢给了孩子,给了孩子为自己负责的机会。当一个孩子愿意为自己负责的时候,他便会想办法解决问题,家长反而做得轻松了。

  本来,每个孩子都会有自己的学习方法,不见得非要千人一方,我们的学校里几乎所有的孩子每天都要写很多作业,学习成绩也是参差不齐的。朋友说,她的儿子因为不用每天花很长时间写作业,就能干许多自己喜欢的事情,反而学习的兴趣一直保持得非常好。当然了,这么“另类”的孩子首先要得到家长和老师的支持,才能够很好地发展。

  有效的就是最好的,适合咱家孩子的也是最好的。做了父母,我们便是和孩子一起成长了,毕竟我们也是第一次做父母,需要不断地摸索、学习和进步。

  女儿小时候,我家曾经建立“家庭邮箱”,通过写信的方式与女儿沟通。我买了一个有三个口袋的布艺挂件,每个口袋的外面分别写上先生、女儿和我的名字,作为各自的信箱。有话想对某人讲,就写信投递到他的邮箱里。后来,我们也通过发电子邮件的方式跟孩子沟通。

  我们家还创建过一个只有我们一家三口人参与的“BBS”。这个“BBS”是我们准备的一个精美的笔记本,三个人都在本上写文字。比如爸爸对某件事情有看法,就写一段话,妈妈和女儿可以在爸爸的话下面发表评论。如同网络论坛一样,通过“建楼”和“回复”来解决亲子之间甚至夫妻之间的问题。女儿时常用绘画来表达她的情绪,比如很伤心,就画一个大哭的小女孩,如果很开心,就会画一个手舞足蹈的小姑娘。到现在我们家这个笔记本都保存着,变成了非常温馨的回忆。

  事实证明,我家采用的这些方法都挺有效的。很多时候,尖锐的矛盾通过这种理智的文字表达或幽默的倾诉方式就可以很轻松地化解。

  总之,家长需要一点点智慧,当我们觉察到过去管教孩子的方式对孩子的成长不利,或者对孩子无效的时候,就一定要换一种方式;当我们试过很多方法不管用的时候,也要敢于冒险变换方法。相信总有一款适合您和您的孩子!

  用时间构筑爱的城堡

  初中三年其实是一个孩子内心最动荡的几年,这几年更加需要家长的悉心照顾。分出一些时间跟孩子相处,无论方式是什么,我都觉得是不二的选择。

  女儿上初中的时候,孩子们中间非常流行拍大头贴。大头贴其实就是即拍即冲的小照片,拍照软件中有许多可选的相框,拍照人摆出各种造型,把人像嵌在各种图案的相框里,或漂亮或搞怪,出来便是些极具个性的照片。女儿很长一段时间都乐此不疲,过一阵子就去拍一次,大多时候是跟着几个好朋友,拿回来的有单人照也有合影。每次拍回来都给我和她爸爸“秀”她的照片,常常建议我和她爸爸也去拍一次,说是花钱很少、非常好玩而且可以把人拍得漂亮很多。

  有一次,我们三个人一起去超市买东西,女儿撺掇我和她爸爸一起去拍大头贴。架不住女儿的甜言蜜语,我和先生也总算赶了回时髦,拍了一次大头贴。拍大头贴的设备虽然就在商场里,却可以隐秘地去拍,因为有帘子遮挡,可以让拍照的人和外面的人隔离开来。拍照的人在帘子里对着镜头,可以笑颜如花也可以摆各种姿势、做各种鬼脸。

  我们选了二十元的共四十个相框,女儿教我们如何摆姿势、如何做鬼脸、如何操作电脑,两两组合、三人合影、单人拍,捂在一个布棚子里,我们三个人折腾了好半天才把四十张照片拍完。那过程真的是很好玩,放下了平日里工作和生活中的假面具,我和先生在女儿的摆弄下,用各种姿势各种表情拍照。看着那些打印出来的超级搞笑的照片,我们三个人哈哈大笑。回家后,我们把一些大头贴压在餐桌的玻璃板下,每天都可以看到,每每谈论起来都觉得那一次的拍照非常轻松。

  过了很久女儿还说:“花那么少的钱就买了那么多的快乐,以后咱们还去拍哦!”依然沉浸在欢乐的回忆中。说真的,这一次偶然的机会确实让我家收获了不少的快乐。

  心理学上有“爱的语言”的讲法。爱的语言有多种,其中一种爱的语言叫作“精心时刻”。说的就是相爱的人之间,需要花一些时间专门给对方,这样可以缩短相互之间的距离,增进感情。

  亲子之间何尝不是如此,上了初中的孩子,表面看已经长大,需要自己独立的空间,但从情感上他们还是特别渴望和父母的联结。家长时常和孩子一起,设计一些亲子共同参与的小活动,或者来一点小小的变通,就会给孩子带来惊喜。虽然需要大人付出一定的时间和精力,却能够让亲子关系更融洽。

  在孩子遇到困扰的时候,父母和孩子一起参与的活动也可以帮助孩子调节情绪,让孩子尽快驱散心中的阴霾。

  有一个周末,女儿因为考试考砸了,我怎么安慰她的情绪都非常低落。我便和先生带她去了北京郊区的康西草原,三个人一起去骑马。我压根不会骑马,没一会儿,屁股就硌得生疼,小腿也被马肚子磨破了皮,不得不“败下阵”来。我在马背上痛苦的样子,把女儿逗得哈哈大笑。他们父女则很快就“策马奔腾”了,骑在马背上一圈一圈地跑。后来,他们又疯狂地骑草地摩托车。

  疯玩了一天,女儿很快就把烦恼忘记了,到回家的时候,她的情绪就“阴转晴”了。这对女儿来说,无疑又是一个“精心时刻”。

  举两个例子,只想说明,孩子真的需要家长的陪伴,无论他心情好还是心情不好。因此我们对孩子的“精心时刻”应该常态化,而不是遇到问题了才陪伴孩子,也不是等大家都有时间了才和孩子一起活动。

  我们家从女儿很小的时候就一直有个“家庭日”,也就是每个周末都要有一天的时间,爸爸妈妈尽量不安排活动,陪孩子出去郊游或者进行别的活动。这样的习惯我们一直坚持到女儿初中毕业,无论家长和孩子都觉得非常好。每到长假,我们也会长途旅行。因为平日的忙碌,家长也很需要放松身心,而跟孩子一起的放松,无疑又增进了一家人的感情。女儿上了初中以后,我明显感觉到她喜欢独处或者喜欢跟她的小朋友一起玩了,但是我们安排轻松的活动她还是很乐意参与的,这也许跟从小养成的习惯有关也未可知。

  认识的朋友里,有些非常忙碌,每天早出晚归,平日很少跟孩子交流和沟通,更别说跟孩子一起玩耍或者出游。而他们又觉得需要给孩子这些,于是就在好不容易有机会的时候,带着孩子很奢侈地吃饭或者国内国外地豪华游。这好比我们小时候过的日子似的,平日都吃糠咽菜甚至饿肚子,每年过年的时候才能吃到鱼肉,到如今我们回忆,总觉得还是饿的时候多,艰苦的日子多。孩子也是一样,他心目中美好的亲子关系应该是平日点点滴滴的时刻积累起来的,而不是“暴饮暴食”那几次。更何况,暴饮暴食会伤害到肠胃。觉得平日对不住孩子,用恶补的方式给予,有些朋友却并没有收到孩子的感激,有些亲子关系反而出现问题。

  我一直非常推崇美国家庭教育大师麦道卫先生的那句话“爱的城堡是由时间构筑的”,如果我们没有足够的时间给孩子,也就谈不上陪伴和教育了。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我们愿意挤,它总是会有的。

  我知道一个的董事长,他每天公务很忙,还有不少时间要飞来飞去国内国外地出差,能给孩子的时间的确非常有限。但为了能和上初中的儿子多相处,他便跟妻子商量,只要他在家,每天的早餐由他来做,并且由他送儿子去上学。合计起来,他每次跟儿子相处的时间也就是一个小时,但是这一个小时,儿子感受到的则是爸爸浓浓的爱,在妻子那里,除了爱之外,还有分担。不言而喻,这样的家庭关系自然是和睦融洽、良性互动的,因此那个儿子也很出色。

  我忘了从哪里看到的,说家长对孩子的陪伴有几种境界:人在心在,人不在心在,人在心不在,人不在心不在。

  作为成人,我们的身份不止家长这一个,有时候真的很无奈,要想做到“人在心在”也许非常难,但我觉得调整状态,最起码可以做到“人不在心在”。就算我们人在外面,每天给孩子打打电话跟孩子聊聊自己身边好玩的事情,问问孩子过得如何,或者出差回来的时候给孩子带个小礼物,以表示我们对孩子的关心。我想这些应该不难做到,就看我们愿意不愿意了。

  孩子的成长不等人,他们需要我们陪伴的日子并不长。初中三年其实是一个孩子内心最动荡的几年,这几年更加需要家长的悉心照顾。分出一些时间跟孩子相处,无论方式是什么,我都觉得是不二的选择。

  “听话”源于好的亲子关系

  我们家长不妨先想想怎样靠近孩子的心,跟孩子成为亲密朋友,当亲子之间的心门不是“免进”而是“welcome”的时候,孩子自然就会“听话”了。

  不止一次地听家长说,孩子的房门上会挂“闲人免进”的牌子,而且好像是特意挂给父母看的。女儿的中学六年,房门上也挂着一个她亲手制作的牌子。那是用一张白色的相纸做的,上半截是她小时候一张可爱的照片,下面则用英文写着“welcome”。这个牌子一直挂到女儿高考结束,照片都泛白了,我们才摘了下来。中学几年,女儿也要求我们进她的房间之前需要敲门,征得她的允许方可进去。但我觉得单这一个“welcome”就足以说明我们之间的距离还是挺近的。

  有一次下班,跟一个同事乘车同行。在车上,已经放学回家的女儿打来电话,说她已经到家。我便在电话里安排女儿帮我做这做那,女儿都一一答应。同事觉得女儿很听话,便问我是如何做到的。也有跟我很熟识的朋友总说我的女儿好像青春期没有太多叛逆似的。

  其实不然,女儿刚上初中的时候,我也突然发现再像小时候那样教育她已经行不通了。她不再把我作为靠山,言听计从,而是时不时地跟我对着干,还对我的所作所为有很多负面的点评,为此我也有过小小的痛苦。

  小的时候,女儿爱黏着我和她爸爸,一到周末就缠着我们带她出去玩。上了初中以后,她则愿意把我们打发出去,她一个人在家待着;有时候刚想给她点建议,她却用一句话“凭什么啊”就把我噎得哑口无言……

  为了能够和青春期的女儿很好地相处,并继续行使家长“教育”的权力,我开始加大力度学习。

  就在女儿初一的第二学期,我专门抽了一天时间,揣了个笔记本,跑到中关村图书大厦,搬了几十本家庭教育的书籍,坐在一个角落里,在每一本书里找关于青春期的内容阅读,一边读一边还记了笔记。一天的恶补下来,我意犹未尽,回家的时候还买了几本书回来继续阅读。

  不得不说,对于家长来说,学习便是一剂良药,通过学习,很多困惑变得豁然开朗,面对孩子身上出现的问题也不再那么迷茫,而是越来越理智了。

  后来,我又觉得看书不解渴,便去听有关家庭教育的专业课程。

  慢慢地,我和女儿的关系越来越好,当我们的关系好的时候,我发现,再给她提建议或者为她定规矩的时候她便容易接受了。

  在听家庭教育课程的时候,有位老师讲的两个公式我深有体会,那就是:

  规矩+关系=响应

  规矩-关系=抵触

  作为父母,我们总想让孩子守规矩,而且也从对孩子成长有利的角度定了不少规矩。然而,在有的家庭里,孩子就非常听话守规矩,也就是“响应”家长的教导,而在有的家庭里孩子则凡事跟家长对着干,“抵触”多于响应。不少朋友把原因归结于“孩子跟孩子不一样”,诚然,每个孩子的天生气质不同,接受事物的程度也一定不同。但这更加要求家长要具体分析自己的孩子,清楚孩子到底是什么样子的,不光看表面,也要走进孩子的内心,看看他们内心渴望我们怎么帮助他们。当我通过学习对孩子有更多了解的时候,我便改变了过去的做法。我发现我的一个小小的改变,不仅使我可以做个轻松的妈妈了,女儿也变得听话了。

  上初三时的一天晚上,女儿在房间里写作业,我在客厅看电视,突然间听到摔东西的声音。我赶紧跑过去,看到女儿那本厚厚的数学练习册和一支签字笔被摔在了地上,女儿则坐在椅子上掉眼泪。女儿的数学一向学得不是很好,我想她一定是又遇到了解决不了的难题,又着急又烦躁,才把练习册和签字笔摔了。我上中学的时候,曾经也有数学和物理无论如何都学不懂的时候。我知道这个时候孩子的心情会是多么难过,我也知道这时候别人说啥对她来说都是多余的,我便过去坐在她旁边的床沿上,两只手拉着她的手,静静地陪着她,等她开口说话。

  (点击上方卡片可阅读全文哦↑↑↑)

  感谢大家的阅读,如果感觉小编推荐的书符合你的口味,欢迎给我们评论留言哦!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关注小编为你持续推荐!

  举报/反馈

上一篇:小学如此“内卷” 我家娃四年级,他们班上也有一个超前学习的孩子,一年级的时候就开
下一篇:数学成绩差怎么补救?做到这八点成绩快速提升!

最近更新成人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