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4个年轻人和他们的诗

栏目:成人教育  时间:2023-03-19
手机版

  2023年初始,B站出了一本诗集《不再努力成为另外一个人》,诗集的作者不是著名诗人某某某,也不是某一派诗人的诗歌集锦,他们是124个“B站网友",生活在城市的中心和边缘,在夜宵摊、办公室、咖啡馆、评论区写诗。

  翻开诗集,许多简单平凡的生活碎片被写成诗歌。有人记录下馄饨摊上的夜思,有人在办公室思考上班的意义。这些诗歌并不复杂,但很鲜活,可能是当下一个片段,一段对自我的回溯,一些对意义的追寻,寄托着年轻人对生活、工作和未来的看法。

  项飚在序言中写道:“写诗的人和不写诗的人不一样,写诗的人需要认真地活在此刻,需要勇敢地看到此刻。”

  

  年轻人为什么还需要写诗?当年轻人开始自我书写,那面诗歌的镜子,将映照出怎样的社会图景?人人都能写诗,会给诗歌带来什么样的重构?

  近日,九派新闻采访了《不再努力成为另外一个人》诗集中的5位作者,他们讲述了关于“写诗”的故事。

  【1】“写诗的那晚,我正在夜市摊等我的馄饨”

  小丸子,00后,初中英语老师

  《吃夜宵有感》

  这个世界上有太多

  身不由己的事了

  有时候会觉得

  我和一卷手纸

  没有区别

  每次下班

  路过夜宵摊

  总会吃得狼吞虎咽

  一股子热流把身体劈成两半

  一半是天真

  另一半是感伤

  夜市摊上的馄饨不止一次拯救我的胃。以前当运动员的时候,训练苦,饿得快,单位食堂喂不饱我,我就跑出来吃馄饨,狼吞虎咽。现在不当运动员,成为一名人民教师,这碗馄饨还是我的最爱。只不过,这一碗吃的有些赌气,因为和母亲吵了架。

  我今年21岁,是一名初中英语老师,毕业于哈尔滨师范大学。我曾经有过一段“短道速滑运动员”的经历,但家里不支持,三次被选上,三次也都回来了。

  

  在短道速滑训练场上的小丸子? 图/受访者提供

  去年冬天,我看到师姐范可欣站在领奖台的时候,有那么一瞬假设过:“如果我继续练短道速滑,是不是我的人生会有新的篇章。”

  这是我第一次写诗。非要说什么背后的故事,那只能说世界上确实有太多身不由己了。我喜欢用文字记录生活,身边有很多人说,你读那么多书,也没见读出什么成绩。但每次通过文字找到志同道合的人,我就知道这是读书的意义。好的诗歌,无关乎语言是否简洁华丽,反而是它真的能触碰到你内心里一些自己都不知道的情感的时候,它才叫好。

  现在这个时代,文化知识的普及让很多人都能接触到文学,这是一个很好的现象。而且你还能通过诗歌去表达自己,这更是值得鼓励的。除了吟诵高山明月,宣泄情绪,也是一种诗的表达。

  【2】“30岁了,记录生活的欲望越来越少”

  萨萨的魔幻空间,90后,文化产业从业者

  《为我而活》

  为自己而活好难

  但是我就喜欢迎难而上

  我以前很喜欢记录,也喜欢诗词,但是迈入30岁之后,我发现,我很少再用文字来记录自己的生活。

  20岁那会,我还有很丰沛的感情,关于世界,关于恋爱,我有很多想表达的内容,写很多的诗,似乎有着用不完的激情。但是现在,我很少再写了,不知道是感到疲惫,还是有了更多需要花费精力的事情。

  

  生活中的萨萨? 图/受访者提供

  写这首诗,是因为我想起了以前的事,觉得人需要多为自己想一点。我是校园霸凌的亲身经历者,校园霸凌大致分为两类,第一类叫做就是有肉体接触的霸凌,比如说打你,踢你,对你进行人身侮辱。第二类就是精神上的霸凌,侮辱你、疏远你、对你进行冷暴力。第一种校园霸凌比较容易被发现,但是第二类校园霸凌却很容易被忽略,大家很容易被社会意见所裹挟。

  当你没有办法去改变这个环境,这个环境也没办法被你改变的时候,唯一能够做的是把自己给过好。

  其实每个人都要为自己多想一点。我们接触到的文化都提倡,人要学会无私,提倡牺牲。但每个人都要把自己给过好,这个世界才有变好的可能性。

  对我来说,写诗是自由的。无论用诗歌去记录生活,还是去表达生活,这本身就是生活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别给诗歌拷上“崇高神秘”的枷锁。不同人的人生经验,可以丰富诗歌的内容,拓宽诗歌的边界。我觉得,需要降低写作的准入门槛,让各式各样的人都能参与到诗歌写作当中。

  【3】“写诗这件事,帮我留住微小的瞬间”

  董小有,上海文字工作者

  《下班》

  天光变暗之后

  依靠自身发光的事物开始增多

  地铁摇晃的声音

  接近夜行海滩的风浪

  我是一个普通的上海打工人,作为漂泊一族,我在上下班的时候有大量的通勤时间,也有许多孤独的独处时间,对于时间流逝也逐渐感到麻木。

  我意识到了这件事,所以开始刻意地记日记,把每天的碎片生活记录下来。写诗这件事对我帮助很大,帮助我留住日常的感受,捕捉一些很小的瞬间。

  在魔都的日子,多数时间,我在忙自己的工作,只有回到了自己的住处,才有安定下来的感觉。我养了一只猫,大多数的时间里,我和猫猫也都在各过各的生活,这就仿佛我与这座城市的关联,我行走在这座城市的马路上,但是却感到孤独和剥离。

  

  董小有记录的上海生活片段 图/来自受访者社交平台

  我更喜欢一些抽象的诗,寥寥数语,或者一些标点符号,就能连接我与诗人之间的感情。诗的文字是否规整,对于每个人的意义是什么,语言是否精彩,这不是我判断一首诗好坏的重点。我认为,真正的好诗应该是能让他人产生共情,我能懂你的言外之意,你能建构我对事件的看法,这才是诗与分享的意义。

  【4】“诗歌是清晨十分钟的作品”

  肝帝董佳宁,自媒体人

  《上班》

  会议室里又爆发出一片笑声

  我知道,又有人接老板的下茬了

  而且相当糟糕

  我一言不发

  面无表情地又看了几个小姐姐的跳舞视频

  退出来后

  开始等待机会

  准备下一次爆发时加入

  因为我看了一眼手机屏保

  又快发工资了

  我知道

  及时地加入

  可以成为我重要的工资依据

  礼貌地敷衍

  可以让我们双方都体面

  可是机会总是不给那些正在准备的人

  于是我又开始看新闻

  然后根据新闻

  迅速编了个极其恶毒的笑话

  我突然笑出来了

  他们都在看我

  我说

  我刚反应过来

  我是董佳宁,北京人,毕业于北京工业大学计算机专业,做过一段时间系统工程师。2013年去了观察者网,后来做了自媒体视频,账号是“肝帝董佳宁”。

  写这首诗是一次轻松的经历。在一个早晨,正好有一些灵感,就顺手写下来了。也没费什么劲,十分钟就写好了。我认为,这首诗没有很宏大的意义,就是一种对生活的观察,也融合了一些年轻人初入职场的体会,特别是困惑。

  

  生活中的董佳宁? 图/受访者微博

  其实,我平时很少写诗,会写点东西记录下来,都是大白话。我很少看虚构作品,诗也一样,非虚构类的看得比较多。我认为,看书不会使得我觉得自己高级,不看我也不会觉得庸俗。我不认为某种精神生活是必须的。当然别人喜欢,我自然也不会拦着,自己舒服和愉快最重要。我比较喜欢读《三体》,还有王朔的小说,用极端冷静的笔触去描述一个极端野蛮的事情,这种冲击力是很炸裂的。

  对于当下年轻人的写诗风格,我认为让自己开心最好。让自己能陶醉在一个虚拟世界,自己做造物主,这种感觉是挺美妙的。而且能写诗发泄挺好的,要是对身边人发泄就不好了,可能就要关痛痒了。

  【5】“我拥有满墙的书籍,孤独的回音,和四处碰壁的生活”

  阅读药丸 36岁 读书视频博主

  《窃听者》

  在咖啡馆做一个窃听者

  介入他者的生活

  相亲的男女不再年轻

  ——渐入佳境

  话题总是热烈

  因为冷场就意味着

  ——今日徒劳

  旅行,乡下的羊

  健身,家里的猫

  喂养和生育

  ——暗流涌动

  APP,微信群

  如何获得免费的活动邀请

  “我有一个朋友……”

  ——生活必然有趣

  他们似乎可以聊到天明

  也终止了我的好奇

  我起身

  瞥到男人面前摊开的书

  等待的空隙

  他假装看了半页译者序

  原来他者的生活不需要那些书里的字句

  也可以无尽地蔓延

  而我

  拥有满墙的书籍,孤独的回音

  和四处碰壁的生活

  当我叫“阅读药丸”时,我是一个读书类视频UP主。当我叫江凌时,我是一个写作者,目前已经出版了三本短篇故事集。我还在重庆开了一家独立书店,叫“刀锋书酒馆”。

  我的书店在2016年开始营业。2009年,我在一家世界五百强外企工作,4年后,人生迈入相对稳定的阶段,收入尚可,房子车子都有了,那一瞬间反而觉得未来很迷茫。当时有一个朋友邀请我跟他一起创业开餐厅,我就辞职。餐厅开业以后,生意也挺好,但就觉得人生除了钱之外,好像应该还有别的东西。

  有一年旅行途中,我读了毛姆一本叫《刀锋》的书,当时给了我很大启迪。对于到底想要什么,我是没有答案的,这种状态下匆忙进入另一种生活,也没有意义。所以我想像《刀锋》的主人公一样,给自己一段时间,去看清楚自己的内心到底想要什么,这一生到底要做什么。

  后来,我辞了所有工作,到处旅行、看书、写作、看电影,孤独地游荡。在那种状态下,我渐渐看清楚了自己的内心。我出版了自己的一本书,我想这辈子还是愿意从事和书籍相关的工作,希望能够持续去写作。

  我并非职业的诗歌写作者,更喜欢小说创作,写小说要做很多勾勒,就像雕塑师把一块木头雕成一个头像一样,能带来一种满足和成就感。写诗对我而言更轻松更自然,就是一个随手偶得,这一刻有灵感,半个小时或一个小时写出来了。

  写诗的数量屈指可数,一年10首以内,更多是对日常的观察或者思考,几乎都是当我碰到一个非常具体的场景,当时很有感触,同时身边又没有其他人可以直接分享,我会用文字的方式记下来。

  《窃听者》这首诗是2022年写的,我几乎每天都会去书店,在里面找一个位置,坐下来喝杯咖啡。有一天,旁边的男女在聊天,我听得不是很真切,偶尔有些大声的句子进了耳朵,一些词语很有符号性和意象性,就脑补了一些可能性。

  

  书店的一角? 图/受访者提供

  我猜测他们在相亲,两个人不是很熟悉,他们的形象在我脑袋里一下子丰满起来。最终我决定把那个场景以文学的方式写出来。他们聊了一阵子后,我起身准备离开,看到那个男生桌子上放了一本很小众的书,只翻到了第一页,我猜测他是随便抽了一本书,让女生以为他是来看书。那个画面触动了我,在他们两人的交流当中,呈现出一个丰富立体的世界。

  当时,我走到书店楼上的办公室,把这首诗写了出来。在创作的时候可能会进行一些二次加工,虚构一些场景中没有的画面。

  “而我,拥有满墙的书籍,孤独的回音和四处碰壁的生活。”诗歌末尾,是有感而发,我试图表达对文艺青年的某种反思。四周满满全是书,但这些书也挡住了我的路,让我变得封闭,实际上自己的生活没有自己以为的那么精彩。

  另一层意思是对过去两三年生活的写照,作为实体书店老板,这几年真的很苦,生意不好,没赚到钱,很多事情都没办法顺利开展,经济和个人精神上都有一些压力。我生活也有一种孤独感,所以满墙的书籍只能给我一个自己的回音。这可能是很多年轻人都会有的状态,一定有坎坷,一定会孤独,在我看来这些是有益处的,但如果始终陷在里面,可能会对精神世界造成影响。

  从职业的诗歌创作角度来讲,肯定会觉得我的诗韵律、节奏、结构都有问题。站在主流的话语体系里,也可能会觉得有些创作完全没有意义。

  但每天都有成千上万无关痛痒的创造出来,在这些创造中,有人可能会创造出新的文化事件,创造出新的艺术品,甚至在整个文化史也可能成为一个标志性的存在。

  随着时代变化、科技更迭,很多概念在不断萎缩,如果我们抱着更宽容的心态去看, 这些网友们灵光一闪的创造,未来会有更多可能性。

  来源:九派新闻

  记者:曾宪雯 万璇

  实习记者:李恺

上一篇:武警部队面向社会公开招考文职人员2022名
下一篇:攀枝花市托福培训机构推荐

最近更新成人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