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卷起来了,这次虽然不叫“奥数”,但换汤不换药

栏目:成人教育  时间:2023-03-20
手机版

  大家好,我是逃妈。

  前两天广州一老同学兴奋地给我发来个截图:

  她家孩子明年小升初,数学底子不错,感觉可以一战。

  其实我也观察到了,这两年正好有几位国内朋友的娃都赶上小升初,只要不甘心等摇号,想主动出击先择个好学校的,无论是校外机构推荐,还是掐尖悄悄考,还是数学类最能打。

  注意我说的是数学类,不只是数学,具体一会儿来解释。

  咱们再看看美国这边的情况。

  这边娃们刚放完春假,大家正蓄势待发准备好好搞学习,各类课外班报名很火热。

  我发现今年身边有个明显的趋势,家长们在为孩子选择课外活动方向、砸钱砸时间时,开始考虑 " 人工智能 " 的影响了。

  以前比较简单,一方面看孩子兴趣,一方面盯升学要求,两者平衡一下就好。

  但最近被 ChatGPT 这样的 AI 工具一搅,尤其是很多家长自己的工作就离不开它时,不得不开始思考:

  现在学的很多东西,都是 AI 分分钟可替代的,意义何在?

  孩子的时间该花在哪里,才是值得的?

  孩子需要拥有怎样的能力,将来才更有竞争力?

  记忆类的,知识累积类的,即将过时,因为再强的大脑,都顶不过几个 T 的硬盘,更何况 AI 的全网大数据。

  普通的思考、融会贯通,浅层次的脑力劳动,也守不住了,因为 AI 已经具备相当的思考能力,整理材料、组织语言、编写文案、分析数据等等,都不在话下,而且又快又好。

  真就只有更聪明、思维能力更强的大脑,才有胜算。

  这点上,国内国外都一样,无论是升学选拔、职业需求,基本都落在这个方向。

  所以为什么开头我说的是" 数学类 ",实质学校就是想选更聪明、脑袋更灵活的孩子,用数学来选可以;用现在很火的信奥赛来选也可以,因为信奥赛搞的是算法,归根结底还是思维能力;用一些智力游戏竞赛也可以,只是那样对出题老师要求更高,也更难保证公平性。

  总之,就是用考察思维能力的工具,选拔出聪明的大脑。

  这样的孩子是学校想要的,也是企业想争取的。

  前几天我看到一份 ChatGPT 核心团队的研究报告,清一色名校学历,而且大多数是理工强校。

  最多的前 5 大高校是斯坦福、UC 伯克利、麻省理工 MIT、剑桥、哈佛和佐治亚理工(这个大家可能听得比较少,是美国亚特兰大一所藏龙卧虎的理工强校)。

  清华大学也榜上有名。

  据说 ChatGPT 核心团队有 9 位华人,他们已经成为国内科技巨头最想抢夺的人才。甲子光年报道,目前国内科技大厂都明确提出诉求," 就想找 OpenAI 项目里的华人 "," 薪资不设限,越快越好 "。

  我觉得 AI 带来的一系列变化,给家长们最大的心理冲击是:它完全能用理科的方法来解决文科问题,能写出逻辑严谨、情感丰富的文章;能做出很炫的图画、视频……这就很可怕了,因为所有的文字、经历、感受、色彩,都能被量化成数据,用算法来处理。

  原来我们说有些孩子更擅长理科类的逻辑思维,有些更擅长文科类的感性思考。

  现在看来,每个孩子,都需要在逻辑思维培养上再使劲儿往上撑一撑。

  因为只有在思维能力上更上一层楼,才更难以被替代。

  谈到这,大家可能都有些焦虑了,这很正常,也很无奈。

  不过呢,我们还是得把这种情绪压一压,放到一边去,想想从现在开始可以做些什么。

  我认为最重要的是,让孩子在成长的每个阶段都做合适的思维训练,让大脑得到充分的挑战和锻炼。

  我按照年龄从小到大的顺序,列几件事,大家可以参考下:

  0-3 岁:

  在日常生活中渗透思维训练

  多和孩子做分类、找相同、找不同的练习,比如整理玩具、整理衣物等等。

  a. 给孩子建议或要求时说清楚因果关系。比如,夏天到户外玩,可以告诉孩子,因为今天很热,所以你容易口渴;因为容易口渴,所以你需要多喝水。又比如,明天一早要赶飞机,可以告诉孩子,因为航班很早,所以我们要早点儿起床;因为要早起,所以今晚要早睡。

  b. 多和孩子沟通我们做事情要按照一定顺序的原因。比如为什么要先穿袜子再穿鞋,为什么先系好安全带再开车,为什么搭积木时要按照说明书上的步骤顺序……逃逃很小的时候和我们一起去超市时,我会告诉他为什么我们需要先拿日用品、零食、干货,然后是新鲜的蔬菜、水果,最后才是冰冻的肉,海鲜,冰激凌,让他知道我们做事情的顺序每一步都是有依据,有道理的。

  这个阶段主要是打底子。让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找到讲逻辑,make sense 的感觉。

  2-5 岁:

  玩很多很多的益智桌游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好奇心很重,吸收能力也很强,单靠和家长的日常对话,或者家长灵机一动想到的活动已经 " 喂不饱 " 了,而且也很费妈。

  借助一些好玩有趣的益智桌游是个好办法,我们平时也经常给大家推荐。它们往往有不同的针对性,有培养记忆力的、语言表达的、逻辑思维的、空间几何感的;有适合单人玩的、两人玩的、多人玩的;有竞争型的、合作型的等等。

  这个阶段,也是打底子。着重在拓宽度,虽然都是思维训练,但也有很多的细分,让孩子的大脑在每个维度上都得到拓展和训练。

  桌游的方式,也非常顺应孩子这个年龄段的特点:喜欢粘着爸爸妈妈玩。

  5 岁 +:

  尝试一款能深度玩下去的 " 桌游 "——棋类

  最热门的应该就是围棋和国际象棋这两样,我之前也都给大家推荐过。

  不用太纠结选那个,让孩子都试试,选一个自己更喜欢的就好。

  哪一个在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上都很能打。

  逃逃学过下棋,我非常有感。

  棋类是这个年龄段最容易让孩子 " 沉迷 " 进去的思维训练。

  要说培养思维,奥数也挺培养的(我一会儿就会谈到),但就这个年龄段来说,棋类更好用。

  为啥呢?

  它有两大特点:

  纯粹。做数学题娃起码得认识字,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吧?下棋就很简单,认清棋子,了解规则就可以玩了,没有任何其他干扰,就是纯粹地练逻辑思维。孩子的大脑忙得过来,也就能深得下去。

  有趣。下棋是对抗性活动,反馈很快很强烈,一盘棋完了要不输,要不赢,情绪变化很大,比 " 做完数学题对答案 " 更具有游戏性,更 fun。

  我觉得这两点特别能打中这个年龄段孩子的心理。

  感兴趣的孩子,真的不需要家长推,孩子会一头扎进去,自己琢磨。

  你也完全不用焦虑别家都能算到几位加几位,会背乘法表了,我家是不是落后了。

  绝对不会,棋类就是最好的数学启蒙,后面只会弯道超车。

  三年级 +:

  奥数

  中高年级以上的孩子,学习任务开始加重,这个时候练思维,最好是能和校内学科也沾上边的,比另起炉灶要省时间。

  我觉得最好的选择,就是奥数。

  可能现在不叫 " 奥数 " 了,叫 " 数学思维 ",或者 " 数学创新 " 啥的,总之,就是要比校内数学难度大一些的,孩子得动一下脑筋,跳一跳才能够得着的。

  思维能力一般的,学浅奥;能力更强的,学竞赛奥数。只要家长不 push 着孩子一定要参加多高级别的比赛,拿多好的名次,奥数本身就是很好的思维训练游戏,还能帮助到校内数学成绩,何乐而不为?

  如果早几年写这篇文章,到这里就该结尾了。

  但现在我想想还得加上下面这条:

  五年级 +:

  信奥赛

  先说说编程和信奥赛的区别。

  编程,指的是学习一门编程语言,比如 scratch、python、C++ 等,需要一定的思维能力,但难度不大,达不到类似下棋、奥数那样的烧脑程度。

  信奥赛,是孩子熟练掌握了一门编程语言后,使用这门语言去参加编程竞赛。它需要较强的思维能力,要烧脑。

  我之所以加上它,是因为这几年国内国外都很热。

  逃逃在美国整的是 USACO, 我不少同学的孩子在国内整的是 CSP-J/S, NOIP,都是信奥赛。

  从需求看,它和未来科技发展的方向很近,信奥赛搞算法,现在最顶尖的科技大厂里的核心技术团队,也是在搞算法。

  从升学看,到了这个年龄,要考虑小升初,将来的中考,实话讲走数学竞赛太难出头了,信奥赛暂时还算蓝海,没那么拥挤。

  当然,因为它烧脑,能起到思维训练的作用,即便不为啥,也是很值得整一整的。

  EASTWEST

  其实挺无奈,从历史上看,科技在不断进步,但社会竞争却越来越激烈。我们现在已经能上天下地了,但不但没有躺平,还 996,甚至 007~

  这一轮科技变革,不出意外的话,还是会让本来就已经很卷的赛道,变得更卷。

  那能怎么办呢?

  我觉得吧,作为家长我们得了解趋势,免得娃的方向错了,再努力也是徒劳。

  但在具体过程中,比如上面列举的这些学习训练,就纯粹一点儿好了,让孩子乐在这些事情本身,自己跟自己比,今天的自己比昨天的自己进步了一点点,思维有所长进,就够了。

  欢迎加入我们的大本营

上一篇:原创70%高中生希望取消这门学科,太抽象,学着太累,最好不用考了?
下一篇:适合女生报考的4个专业,工作稳定且社会地位高,22届考生可参考

最近更新成人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