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引领 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栏目:成人教育  时间:2023-03-23
手机版

  9396米!这是不久前我国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刷新的亚洲最深水平井纪录,标志着塔里木油田迈入9000米级特深油气勘探开发新阶段。

  615公里!这是日前北京量子信息科学研究院科研团队实现的光纤量子信息传输距离,为我国建设多节点广域量子网络奠定基础。

  400颗!随着天绘六号A/B星近日成功发射,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迄今已研制并成功发射如此数量的航天器,中国航天值得期待……

  3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我们要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提升科技自立自强能力”。

  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我们要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从根本上说,还是要依靠科技创新。我们能不能如期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关键看科技自立自强。

  新的春天,新的征程,新的出发。各地区各部门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全国两会精神,坚定信心、攻坚克难、勇攀高峰,积极推动科技创新在全面塑造发展新优势中当好“开路先锋”,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做好“助推引擎”,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发挥关键作用。

  加强基础研究,从源头和底层解决关键技术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着力强化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支持顶尖科学家领衔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努力突破关键核心技术难题,在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实现自主可控。

  3月9日,位于北京怀柔科学城的高能同步辐射光源直线加速器进入出束调试阶段。一大早,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焦毅和同事们就来到现场。检查各个硬件系统、签开机准备单、启动调束……焦毅的双眼紧盯屏幕,丝毫不敢走神:“加速器的管道直径只有30毫米,非常小,我们要确保它不打偏、不丢失。”

  经过持续奋战,焦毅和同事们取得了阶段性成果,高能同步辐射光源这个大科学装置进入调束与科研设备安装并行阶段。

  高能同步辐射光源是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十三五”规划确定建设的10个重大基础设施之一,也是我国着力强化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支持顶尖科学家领衔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的一个缩影。它从2019年6月启动建设,建设周期6.5年,建成后将成为世界上亮度最高的第四代同步辐射光源之一,也将是我国第一台高能同步辐射光源。

  “作为科研工作者,要按照需求导向、问题导向、目标导向,从国家发展需要出发,从源头和底层解决关键技术问题。”复旦大学化学系教授赵东元院士说。

  赵东元在纳米科学这一基础研究领域耕耘了20多年,研究成果已在石化、新能源汽车、生物检测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在他看来,很多“卡脖子”技术问题,根子是基础理论研究跟不上,源头和底层的东西没有搞清楚,“只有坚持创新驱动,大力发展教育、培养人才,把基础研究的问题钻研透,才能进一步带动源头创新。”赵东元说。

  加强基础研究,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迫切要求,是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必由之路。

  我国基础研究投入力度不断加大,全国基础研究经费5年增长1倍;建成了稳态强磁场、散裂中子源等一批“国之重器”,部署了脑科学、合成生物学等领域一批重点项目,在人工合成淀粉、纳米限域催化等方面取得一批有国际影响力的重大原创成果。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科技政策要聚焦自立自强”“深入实施‘强基计划’和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计划”。中科院遴选4200名核心骨干人才给予相对稳定支持,重庆大学布局超瞬态物质前沿科学中心等前沿交叉学科平台,中山大学大力推进我国自主空间引力波探测计划……各地区各部门加强统筹协调,加大政策支持,积极推动基础研究实现高质量发展。

  科技部相关负责人表示,要围绕产出重大原创成果这个主线,把目标导向、市场导向和自由探索三方面平台建好,加强前沿导向的探索性基础研究、战略导向的体系化基础研究和市场导向的应用型基础研究,同时优化基础学科布局。

  增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强化企业主体地位,推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发挥科技型骨干企业引领支撑作用,促进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健康成长,不断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着力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完善新型举国体制,发挥好政府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中的组织作用,支持和突出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加大科技人才及团队培养支持力度。

  今年2月,由沈鼓集团研制的我国首台套9兆瓦级大型海上平台压缩机顺利通过72小时负荷运行考核,一次投运成功,标志着我国海上天然气生产一举摆脱对进口压缩机组的依赖,填补了海上油气平台用压缩机的国产化空白。

  “我们要将创新发展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保障我国压缩机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自主、可控。”沈鼓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戴继双说。作为我国装备制造业的骨干企业,沈鼓集团多年保持6%左右的研发投入,建立起较为完备的技术创新体系。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近年来,我国企业在国家创新体系里面的地位进一步提高,在全链条创新中发挥着更大的作用,一大批创新企业脱颖而出。

  2022年,我国研发经费投入突破3万亿元大关,企业研发投入保持两位数增长;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从2012年的3.9万家增长至2022年的40万家,762家企业进入全球企业研发投入2500强。

  随着产学研协同不断强化,创新“黏合”作用不断增强,更多的创新主体在贯通基础研究、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的“链条”上找准自身定位,不断取得突破。

  近日,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联合多家高校、企业,共同发布“飞智”人工智能大模型技术开源体系,逐步实现对多种深度学习框架、多种人工智能芯片的完整支持,支撑软硬件生态“百花齐放”。

  “‘飞智’的研发,是为了建立大模型技术体系而开展的基础性研究,通过开源开放的形式促进各类机构共创共享,形成良好生态,共同打牢人工智能大模型发展根基。”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黄铁军说。

  福建积极落实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政策,江苏加强对160家创新型领军企业的支持,浙江累计布局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291家……强化企业主导、加大科研投入,各地创新不息。

  “党的二十大和全国两会对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作出了明确的部署,企业要在全链条创新中发挥更大作用。”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研究员万劲波认为,要进一步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通过竞争培育产业创新能力,加速创新产品应用,打造现代化产业体系。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显著提升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大力培育创新文化,健全科技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为创新人才脱颖而出、尽展才华创造良好环境。

  贵州省盘州市羊场乡纳木村,春暖花开,贵州大学电气工程学院教授袁旭峰正带着研究团队走村串寨,仔细查看老乡家屋顶上的太阳能电池板。

  “这是我们和企业合作开展的示范项目,用来提高分布式光伏发电装置的可靠性。”袁旭峰说,随着束缚科技创新的“条条框框”减少,他把更多精力投入科技成果转化中去。目前,贵州大学已与南方电网贵州电网公司建成相关示范工程,双方还成功申报省重点实验室,联合培养研究生50多名。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不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完善激励机制,充分释放创新活力。5年来,改革科研项目和经费管理制度,赋予科研单位和科研人员更大自主权。从深化科研经费管理改革到完善人才评价体系,从减表、解决报销繁,到精简牌子、检查瘦身……改革与创新“双轮驱动”,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显著提升。

  在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全面推行“负面清单+包干制”改革,赋予科学家更大技术路线决定权和经费使用权;在安徽,同基础研究长周期相匹配的科技评价激励、科技人员薪酬等制度不断健全,科研人员能够沉下心来进行科学探索;在天津,“不设行政级别、不设事业编制、不设工资总额限制”的海河实验室,在体制机制上大胆突破……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聚焦‘四个面向’的战略方向,立足世界科技前沿特征和演进趋势,把握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重大机遇;立足科技创新中国特色,强化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鲜明导向;立足新时代阶段性特点,有力保障国家发展和战略安全。”科技部部长王志刚表示。

上一篇:连续四季度偿付能力告急 吉祥人寿11.63亿元增资终落地
下一篇:湖南应用技术学院:校地共建结硕果 常德阳明文化研究中心成立

最近更新成人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