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学视角下的中国服饰历史变迁
服装是人类发展史上的重要产物。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服装也在不断的改革和演变。服饰作为各个时期历史文化的承载者,其造型和制作工艺的变化是中国服饰文化不断演进的结果。
如今,各朝代的历史文物不断出土,对于研究古代服饰具有重要的价值。本文从服装工程和考古学的角度,分析了各个朝代具有代表性的服饰相关文物,通过对各个朝代服饰历史文化的了解,以虚拟试衣技术为基础,对服饰进行3D数字化复原,展现更完整的古装发展历程。
对研究中国古代服饰的历史变迁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也有助于保存中国古代服饰,弘扬中国古代服饰文化。
介绍
5000年历史的中国,拥有极其丰富的文化底蕴。作为拥有数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国养育了无数华夏子孙,也经历了多个朝代更替,中国服饰变迁史就是在这悠久的历史中留下的产物,中国服饰史亦是中华文明的承载者。
作为服饰大国,中国历朝历代的传统服饰是中国历史上宝贵的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五千年历史文化变迁的见证,是中华民族历史变迁和文化发展的记录。
古代社会。中国历代服饰还反映了其穿着朝代的思想、文化、习俗、艺术信仰、审美观等信息,对研究中国历史和文化做出了巨大贡献。
随着中国考古学的不断进步,曾经埋藏在地下的历史遗迹终于重现,向世人传递着古代人民的文化、风俗和生活。也为中国古代传统服饰的研究提供了大量文物,促进了学者们在这方面的研究。
古服饰研究资料主要有出土的木俑、陶俑、绢本绘画、人物画像、壁画、真人服饰等与该朝服饰有关的文物。从这些出土文物中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服饰进行研究,有助于了解中国各朝代的历史和服饰文化。
除清代(公元1636年—1912年)服饰保存完好外,朝代历史悠久的服饰十分稀少,出土的古装大多已失去原有色彩,服饰支离破碎,残缺不全。因此,通过与古装相关的器物来研究古装是十分必要的。
与古服饰有关的器物是古服饰的实物证据,是研究古代文化的重要资料。对古装相关文物考古研究,利用数字技术展示古装变迁史,更能直观地展示古装原貌。
随着科技的进步,将传统文化与科技相结合是目前行之有效的文化保护方式,而数字技术为传统文化保护提供了可行的技术手段 ,包括建立传统文化数字资料库、文化遗产数字化展示、数字考古应用、文物数字化修复与重建、戏曲服饰数字化建模与创新设计。
目前,服装3D数字化技术的开发已逐渐成熟。与传统的修复技术相比,3D数字技术不仅节省了时间和成本,而且降低了服装修复的难度。将传统服饰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与现代科技相结合,是当前发展的必然趋势。
同时,对历代服饰遗物进行虚拟再造,将平面、残缺的服饰转化为立体、完整、可细致观察的三维服饰,对当下的中国服饰史教育具有重要意义。服饰的3D展示还可以随时随地向学习者展示服饰结构、图案、面料等细节,加深学习者对中国传统服饰的了解和理解。
并且还通过分析《韩熙载夜宴图》、《虢国夫人游春图》等服饰形式,实现了对历史服饰的研究和保存。
杨玉清等使用 3D 通过查看宋代皇后“惠仪”的肖像来恢复她所穿的服装。阿列克谢莫斯科文等人根据一张穿着1860 年代裙子的女人的照片恢复了历史悠久的裙子,其中包含与该时期服饰相关的数据。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利用虚拟仿真技术,通过具有代表性的各朝代服饰相关文物,如壁画、兵马俑、人物肖像、传统服饰等,对中国历代传统服饰进行虚拟重构。
中国历史悠久,历经朝代更迭,创造了无数文明。将传统服饰文化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实现对各个朝代传统服饰的保存。
本文将从服装工程和考古学的角度对中国古代各个朝代的服饰进行研究。
但由于有些朝代历史悠久,相关的服饰实物资料较少,所以现在我们将根据收集到的各朝代代表性人物肖像和服饰资料,对服饰的纹样、款式和结构进行解读。
方法
技术路线图:
中国古代服饰3D数字复原,取材于各个朝代最具代表性的考古遗迹。通过收集中国历代服饰资料和考古文献,研究服饰文物的款式、图案和面料构成。然后我们画出中国历代服饰的风格。根据款式制作历代服饰图案。
最后,我们根据服饰图案对中国服饰进行了3D数字化修复。
中国古代服饰解析
中国古代服饰款式分析:
中国服饰的款式数不胜数,传统服饰风格随着朝代不断变化。不同的朝代有不同的服饰风格。为了更好地研究中国服饰的历史变迁,我们介绍了各个朝代最基本、最具特色的服饰款式。
中国传统的服饰形式经过几千年的沉淀,逐渐形成了上衣加裙、上下相连两种形式。在中国古代最早的封建王朝夏商周时期,服饰的功能不仅是保暖和装饰,更是阶级地位的象征。
夏、商、周时期服饰的主要形式是上衣下裳。
春秋时期(公元前770-476年)和战国时期(公元前477-公元前221年),由于战争频繁,各地文化不断交融。这种社会环境中的服饰也不断地更替和演变。这一时期最具代表性的服饰有:深衣和胡服。
深衣出现于这一时期,也盛行于这一时期,并对以后朝代的服饰产生了影响。胡服的出现是由于赵武灵王为了作战方便,受到少数民族服饰短衣长裤形式的启发,这是中国服饰史上的一次重大变革。
秦朝(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7年)和汉朝(公元前202年-公元220年),秦统一六国后,由于只有15年的统治时间,秦朝的服饰并没有发生大的变化,但延续了春秋时期服饰的基本造型。秦汉服饰仍以深衣制袍为典型服饰样式,分为曲裾和直裾两种。
此外,典型的汉代服饰还有襦、裤、裙。襦男女皆可穿,裤是男的,裙子是女的,汉代服饰的形式表现为上短下装。
魏晋南北朝时期(公元220年—589年),由于社会动荡,各民族文化融合,服饰也发生了重大变化。
魏晋时期的服饰仍以衫、裙为主。大袖长袍流行了一段时间。随着少数民族与汉文化的融合,各民族服饰相互影响,裤裙和裙服是当时比较经典的服饰款式的出现。
裤衩是上下裤的形式,可以直接穿在外面。两当由服装的前后片组成,后称背心。这一时期出现的两边尖角的杂裾垂髾服是一种女装,是比较有代表性的服饰。
隋(公元581年-618年)、唐(公元618年-907年)和五朝(公元907年-960年)时期,隋族服饰受到少数民族服饰风格的影响,服饰多为小袖、高领、腰裙。
唐朝是中国封建时期经济最繁荣、文化最开放、最融合的朝代。初唐女子服饰仍窄小。唐代中期以后,少数民族服饰风格的影响逐渐减弱,女性的服饰开始变得宽大。
唐代妇女服饰的基本形式是上衣:衫、襦、襦、披帛,常有半袖,下衣:裙。男子服饰的一般形式是上衣:袍、襦、衫、大衣、裾袖,下衣:裙、裤。
宋代(公元960年—公元1279年)服饰大体上沿袭了隋唐旧制,但更为克制和严谨。宋代服饰朴素,男女都特别喜欢穿褙子,褙子成为宋代最具特色的服饰。
宋代妇女的上衣以衫、短襦、贝子、抹胸为主,下装裙裤。男子服饰的形式主要有袍、襦、大衣、衫、贝子等。
元朝(公元1271年-公元1368年)由蒙古人建立。元代的主要服饰是“质孙服”,即全身着装一种颜色。整体的装束非常单调。元代没有统一的服饰制度,老百姓都穿汉服。例如,妇女穿汝裙。
元代的服饰形式有:袍、衫、襦等,那个时期比较流行的是变线袄。
明朝建立后(公元1368年—公元1644年),政府开始取缔胡服,开始恢复汉服制度。明代女性服饰的主要形式是衫、裙、大衣、比甲、贝子等,男性则以袍、衫为主。中国传统的马面裙也起源于明代。
裙身前后、内外裙门共四扇,内外裙门相互重叠,前后对称。
清代是满汉文化交融的时期。清朝统治者强迫汉人改变发型和服饰,中国古代服饰在这个最后的封建王朝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清代服饰不同于汉族的宽袍大袖,而是窄袖长袍。
清代平民汉族妇女服饰也可承汉装制,上身为襦衫,下身以裙为主。满族妇女普遍穿满族服饰。男子换装必须剃发,服饰有袍、衫、马褂、大衣等。
中国古代服饰色彩、图案与面料分析
古代服饰的变迁史,也是中国纺织工业的进步史。随着纺织业的不断进步,各个朝代的中国服饰的色彩、图案和面料也发生了变化。
同时,由于文化的不断发展变化,各个朝代所流行的思想文化和风俗习惯也发生了变化,服饰的图案和色彩的象征意义也发生了变化。
从用骨针缝制兽皮制作简称服饰,到用麻纤维织成布料,养蚕吐丝,中国的服装面料纺织技术逐步提高,纺织面料也越来越精美。
中国是丝绸大国。夏代以来虽有少数蚕织,但服装的面料绝大部分是麻。商代以后,丝织品开始占据重要地位。由于中国纺织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经纬针织组织结构、材料、纺织工艺不同,丝织物可分为纱、绉、罗(罗)、齐(织)、缎等。
棉织物流行和流传于宋元时期,此前中国的面料一直以丝、麻、皮、毛为主。
中国服饰的颜色也具有阶级象征意义。由于对自然力量的崇拜,中国五种颜色据说来自五行,即:金、水、木、火、土,对应于中国传统纯五种颜色:白、黑、青、红和黄色,黄色作为中间色,是最主要和最高贵的。
后来,黄色成为唐朝皇家的官方颜色。纵观中国服饰的历史变迁,结合一些考古科学实证和古籍记载,每个时期的服饰色彩都随着朝代的信仰和帝王的尊崇而变化。夏商周时期,服饰的颜色多为红色和黄色,因为它们多用矿物染料染色。
后来,随着纺织印染技术的提高,服饰的色彩也越来越丰富。
中国传统色彩,主要是纯五色,奠定了中国服饰色彩的基础,周朝崇尚红色,秦朝(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7年)灭周朝,以水为德,服饰崇尚黑色,其次为红、绿、黄、白。由于色彩的阶级象征意义,秦代民间服饰只能穿二色、复色服饰。
汉代服饰色彩崇尚深色,包括黑色、红色等,而民间只能使用复合色,如:棕色、灰色等。魏晋南北朝社会动荡,他们服饰的发展也会受到色彩丰富的影响,但相对来说比较单调。
唐朝是中国最繁荣的封建王朝,此时经济发达,社会繁荣,服饰风格华丽,唐代流行的颜色有大红、暗红紫、黄绿等。着装风格更加素雅,浅蓝、浅红、珠光白等流行的浅色。
由于元朝是蒙古人建立的朝代,是一个崇尚自然的朝代,以褐色为主,流行的服饰颜色有金色、灰褐色、白色等。
明代服饰讲究色彩搭配,风格华丽。流行的颜色有大红、翠蓝、草绿、葡萄紫。清代服饰色系较为复杂,兼有汉满风格。
中国的服饰图案丰富多彩,范围极为广泛。有植物纹、动物纹、几何纹、人物故事纹、吉祥纹等。同时,中国的图案也经历了从抽象到现实的阶段,图案不仅代表其独特的象征意义,更是身份地位的象征。
夏、商、周时期,服饰纹样更加简单抽象,以图画纹样表现纹样之美。周代以后,服饰纹样逐渐规整,由抽象走向写实,也有抽象与写实相结合的现象。
东汉时期(公元25年—220年),兽云纹和汉字吉语纹流行一时。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外来文化的融合,此时的一些纹饰与佛教等文化相结合。
唐代,由于文化和经济的繁荣,服饰图案精美华丽,包括连珠纹、莲花纹、合花纹和交枝莲纹。宋代在继承唐代风格的同时,又在器物纹饰上加入了宋代纹饰。而且,宋代的纹样更加严谨逼真。
到了明代,纹饰还加入了具有明显象征意义的吉祥图案,以表达人们心中的美好愿望。清代服饰图案的分布也讲究匀称和完美,图案生动逼真。
结果
中国古代服饰的历史变迁,是从服装工程学和考古学的角度分析古代服饰的款式、结构、面料、图案、色彩等。其次,绘制风格图。然后,开发结构图。
最后通过虚拟仿真软件对服装进行还原。
中国古代服饰是中国古代文化的象征。中国古代服饰的变迁史,也是中国纺织业、文化和信仰发展的记录。由于中国服饰的造型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衣服宽大,很少表现出人体曲线美。
参考文献: 【1】华刚,何建峰;“文物”建筑数字化保护与虚拟现实技术融合研究 【2】Zhong H, Wang L, Zhang H;虚拟现实技术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存中的应用。2021 Zhao S,Kirk D,Bowen S,Chatting D,Wright P;通过数字手势库支持中国传统木偶戏的跨文化欣赏;2019 【3】Bruno F, Bruno S, De Sensi G, Luchi ML, Mancuso S, Muzzupappa M;从 3D 重建到虚拟现实数字考古展览的完整方法;2010 【4】丁辉;依托高性能计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与发展-计算机智能神经科学。 Haegler S、Müller P、Van Gool L;数字文化遗产的程序建模;2009 【5】肖特 M. 数字化考古学:一场微妙的分析革命-世界考古学;2014 【6】Tang H, Geng G;数字处理在文物图像修复设计中的应用(感官成像);2020
上一篇:招标=中储粮钦州仓储有限公司仓储项目一期2标段基坑支护施工
下一篇:广州市花都区
最近更新成人教育
- 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赋能提升
- 腾讯健康:联手迈瑞医疗助推行业高质量普惠发展
- 儿童友好|“红色传承”——金华市站前小学五年级秋季研学活动
- 考生、家长速看!云南省2024年高考11月5日起报名
- 巢湖市城乡公交线路优化调整 10月20日起实施
- 自贡自流井区:密切家校合作 家校共育连心桥
- 防拐骗、防暴力、防意外……武昌水果湖二小这样教学生自护自救
- 七险二金!云南省属国有企业招人啦
- 烟台市区七个口袋公园年底全部交付
- 24日至25日,北京南部、天津、河北中部局地可达重度霾
- 自考学位证申请的条件是什么?
- 投资160亿元!德欧中心四川
- 贵州税务:加计扣除优惠政策对支持我省企业投入研发、鼓励科技创新起到重要作用
- 高通骁龙 8cx Gen 4 处理器跑分曝光,多核成绩逼近苹果 M2
- 法律职业资格考试主观题考试益阳考区首次开考
- 初级会计证考试都是选择题吗?
- 大国粮仓装满优质粮
- 把课间还给学生,“圈养”并非长久之计
- 江门鹤山:“全链条”保障好“舌尖上的安全”
- 第十届晋江市中小学生“泉州南少林五祖拳健身操”会操比赛圆满落下帷幕
- 北京市开展2023年度公开遴选和公开选调公务员工作
- 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共建平安和谐校园
- 台庆74周年,广东广播电视台开展中医药文化进社区公益活动
- 原创CBA前三轮排名!郭士强压制老东家,新疆上升8位,北控连败露底牌
- 50%职场人群多受腱鞘炎困扰 使用人体工学键鼠有助于预防腱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