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高考生:2022年高考备考,名师的这些策略及建议请收好!
距离今年高考还有1个多月,高三学子也进入到复习的最关键阶段。为了帮助考生备考,甘肃省教育考试院邀请西北师大附中、民乐县第一中学各学科名师提出复习策略和建议,以期给广大考生提供复习方法,引导答题方向,讲解重点难点,帮助考生有的放矢,优化复习流程,进一步提高复习效率。
【语文】
西北师大附中语文备课组长、高级教师 孙爱娟
现阶段语文备考的总体思想是:查漏补缺,完善体系,重点突破,提高能力。
一、信息类文本阅读
1.论述类文本。
始终遵循一个原则,即“要下判断,必有依据”;始终坚定一个信念,即“答案就在文章中”。
学会勾画标注。这样做的好处是:使注意力更加集中、帮助把握文章内容要素、理清文章脉络层次,有助于提高解题的速度和精确度。
学会强记回看。强记的好处是可以记住文章内容要点及位置分布,并且对文章脉络层次的发展推进有比较清晰准确的分析。
2.实用类文本阅读
基于压缩语段思维,把握材料异同。信息类文本阅读一般由2-3则材料组成一个阅读任务群。材料的文体可能不同,有的是文字,有的是图表。这对学生阅读提出了较高要求,学生应清楚辨析这些材料的异同之处,运用压缩语段的方法,为解答题目做好准备。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1.注重构建和完善文学类文本(小说、散文)必备知识体系。整理各类知识,将知识内化于心,构建知识体系,掌握专业术语。
2.注重培养基本的阅读理解能力。高考选文长度和命题难度都对学生的文本阅读能力提出更高要求,要改变重做题、轻阅读的习惯。
3.加强审题能力训练。试题命制精细化、考查点微观化是未来的方向。答题的关键是审读题干,把握命题意图,精准作答。
4.基本的答题模式不可完全抛弃。新高考对简答题作答的要求确实在逐年提高,具体表现为参考答案越来越细致、深入,与文本的关联度越来越高。这就对考生的答案不仅提出了“对不对”的标准,还提出了“好不好”的标准。做到“对”会少失分,而只有做到“好”才能不失分。所谓的“好不好”,主要指答案是否有逻辑性、准确性、流畅性。
三、古代诗文阅读
1.文言文阅读部分继续把对文言词语词义的积累作为一项常抓不懈的工作。在阅读到的每一道文言选段中找出5-10个字作为积累重点,逐步排查。
2.古典诗歌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实体,有着不同于其他文体的独特的内容负荷和存在方式,是抒情主体内心情感意象化、符号化和韵律化的一种最特殊的语言表现形式。这决定了诗歌解读的第一步,必须从章句入手,舍此无法进入诗歌的感情世界和艺术境界。其次,明辨表达技法,需要在头脑中建立一棵枝叶完备的表达技法知识树。最后要加强古诗的解读思维,从“写什么”“怎么写”“为什么写”入手揣摩诗意。
四、语言文字运用
备考复习中应通过积累语言知识、进行语言实践训练,把握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规律,提高在具体的语言情境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考试范围上,词语、标点、修辞、语病、连贯、句式、补写句子、压缩语段、图文转换等纳入了考查范围,呈现轮考趋势,所以已经不能说哪个考点是“热”考点,哪个考点是“冷”点了,只有全面复习才是正道。
五、写作
1.将提高思辨能力作为作文训练的重点。除了强调青年的责任与担当,2021年语文命题强调逻辑思辨,每道作文题都讲求思辨。因此,要摆脱“非此即彼”“非真即假”的思维模式,学会用“对立统一的”“联系的”“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2.注重语言训练。语言备考是作文备考的重点,同时也是作文备考的难点。作文不能宿构,语言却是可以千锤百炼的。
3.强化文体意识。因此,在平时的作文训练中,要加强文体训练,要求掌握常见的议论文(包括驳论文)、记叙文和应用文体(书信、发言稿、演讲词、倡议书等)的写作。
4.加强素材积累。内容充实是作文的基本要求之一,因此复习中要自主积累一些“三观”正确、时新的作文素材。
六、高考语文作答技巧
1.论述类文本阅读(1~3题,9分,保6争9,约12分钟)
树立一种概念:答案就在原文中。
明确六个步骤:用读(圈点勾画)、审(题干、选项)、找(筛选信息)、比(干扰项)、排(排除法)、选(做选择)六步法解题。
2.非连续性文本阅读:(4~6题,12分,保10争12,约15分钟)
带问题读文本,题干引导答题;
整体阅读,不落图表,分层概括;
比对区间,敲定关键词,合并同类项;
合理使用原文词句,言简意赅。
3.文学类文本阅读(7~9题,15分,保12争15,约20分钟)
整体把握:标题、人物、事件情节、环境景物、思想情感,明确作品主题、时代背景,写作手法技巧。
辨明答题方向:梳理情节、人物性格形象分析、人物塑造方法、写作手法、技巧、重要词句理解、作用类(标题、句段、人物、意象、环境)、探究问题、创作意图、归纳主旨、语言赏析等;
建构知识网络,掌握知识术语,明确题型,熟记答题模式、步骤、角度;
组织答案原则:看分归点(6分至少答3个点,保险起见,可以答4个点);怎么问怎么答,答案要有设计感,如总分式,分总式,还是并列式等,结合文本鉴赏,要有“论点”+“论据”(文本内容引联)意识,具体说来可以先主后次,先概括后分析,分析有时需引用原文关键信息。
4.文言文阅读(10~13题,19分,保15争17,约15分钟)
整体把握,了解人物和事件;圈点勾画:人物、时间、地点、任职变化,帝号、庙号、年号;
借助选择题12题参考理解文意;
文言文翻译,要遵循“留、换、删、调、补、变”的原则,注意直译,力求“信、达、雅”,结合语境,疏通文句。
5.古代诗歌鉴赏(14~15题,9分,保7争9,约8分钟)
建构知识网络,掌握知识术语,明确题型,熟记答题模式、步骤、角度;
借助选择题来帮助理解诗歌,前提是提高选择题的准确率;
看分归点(6分至少答3个点),根据题干判断考点题型,先概括后分析,分析必须引用原文关键词句。
6.名句名篇默写(16题,6分,力争5分以上,约2分钟)
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用正楷),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要注意那些同音异义词,应知其音,明其义;要注意同义异形词。
7.语言文字运用(17~21题,20分,保16争20,约15分钟)
今年高考题型变化较大的可能还是语言运用题,考生要有思想准备。
要善于寻找敏感点、标志处,一切判断以回归语境为标准。
学会适度的句子成分分析法。
学会基本的逻辑思维判断法。
新题型:接触新题型,要镇定不乱,万变不离其宗,透过形式表层,把握考题的本质要求;加强审题,采集题干信息,揣摩命题意图,明确答案指向。
8.作文(22题,60分,保45争50,约50分钟)
审题要准确,不能偏题;
不带外伤:缺题、字数不够、错别字、篇章不完整等;
不带内伤:观点不可偏激和错误;内容重心把握不当;观点过于晦涩和情感混乱等。结构混乱,思路不清。
高分要领:
考场时间分配要合理。确保5分钟左右的审题时间,40分钟的写作时间。
题目拟写力争新颖恰当。可用“4+4”“5+5”“6+6”格式,务必要突出主旨,涵盖关键词,用半实半虚的方法。
开头、结尾要尽量出彩。开头联系材料,简明扼要亮明题旨,态度要鲜明。结尾再回扣材料,再明题旨,首尾呼应,或发出呼吁,提出希望。
段落设置合理。坚决摒弃“三段式”,全篇以6~8段为宜。
力求主旨突出。用篇中心句、段中心句、观点句交待文脉。在标题、首尾、行文反复出现关键词。
在论据素材的选择上要体现鲜明的时代性,尽量选用时新典型材料。
注意书信、倡议书、慰问信、演讲稿等文体特征。
字迹要工整清晰,讲究卷面整洁。
【数学】
西北师大附中数学备课组长、高级教师 张丽娇
1.夯实基础,落实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高考试题的框架主体是考查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突出考查主要的数学思想、数学方法,试题重视数学本质,突出理性思维、数学应用、数学探索、数学文化的引领作用,突出对关键能力的考查。复习中要回归课本,紧扣高中数学主干内容和重点知识,尤其是要重视概念、公式、法则、定理的形成、发展和应用过程,夯实基础,重视课本题目的引申,基础知识“既求全,又求联”,基本技能“不求巧,但求熟”,思维方法(数学基本思想)“不求深,但求悟”,基本能力(基本活动经验)“不求难,但求变”。
2.明确二轮复习的主要任务,强化得分能力
二轮专题过关以高考数学解答题为参考分模块,考生反思梳理,自主学习,总结提炼各模块综合性问题,深化知识理解,形成应试技巧,达到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
数列模块关键是通过逻辑推理、代数运算、差异分析,寻找发现规律、掌握应用规律。高考考题考查能在具体问题情境中识别、构造、转化数列的等差关系和等比关系,重点考查两种数列的概念、通项公式、前项和公式,知识融合以函数或不等式为主。
三角函数模块公式定理较多,建立知识网络,复习时既要注重三角知识的基础性,突出三角函数的性质以及化简、求值和最值等重点内容的复习,又要注重三角知识的工具性,突出三角与代数、几何、向量的综合联系,以及三角知识的应用意识。
立体几何模块主要是处理空间点、线、面之间的位置关系和度量关系,本质上就是各种转化。解答题文科以长度为核心展开,核心解题思路是作高,理科以角度为核心展开,核心解题思路是建系。
概率统计模块更加重视数学阅读和数学表达,良好的审题习惯是解题的第一粒扣子,由“如何解题”变为“如何解决问题”,统计和概率、计数原理等知识有机结合,复习时要全面,不留死角,不能忽视如正态分布、条件概率、相关系数、残差分析、拟合效果等知识的复习。
解析几何模块主要是借助坐标系用代数方法(坐标法)表示和研究曲线,同时注重几何直观的作用及观察特殊情况猜出一般结论的方法,复习中重视圆锥曲线的定义及几何性质,利用题干图形的几何性质和特征,对不同方法的分析、比较,以掌握处理代数式的一般方法,只有多角度审视,看清问题实质,才能发现最佳的突破口。进行以运算为主的练习和规范严密的思维分析训练,以便在考场上尽可能多得分。
导数模块强调其工具性作用,考查重点是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单调性、极值、最值问题,难度不定,从思想方法上看,函数与方程、数形结合、分类讨论是考查重点,从关键能力上看侧重对逻辑思维能力、运算求解能力、创新能力的考查,从学科素养上看突出理性思维和数学探索。压轴之意不仅在函数本身,还在函数之外的数学素养!
选考模块掌握基础知识,对常用的计算方法、技巧熟练运用。坐标系与参数方程部分吃透坐标和参数的几何意义,练熟坐标和参数的代数运算,加强消参能力,切记不要在细节和运算上失误。不等式选讲部分绝对值不等式和经典不等式考查频率较高,备考时注意与函数知识的结合。
3.研究高考真题,关注新题型,增强试题的开放性和探究性
认真研究近年的高考试题,研究历年考题找共性,研究近年考题找趋势,研究相同考点找规律,研究不同考卷找特点,通过对试题考点考向的分析,明确相关内容的考查知识点及其要求层次,合理控制难度,弄清能力和思想方法要求,提炼规律,把握趋势。
2021年试题加大了数学开放和数学探究,举例开放,条件结论开放,研究问题方法开放,研究问题思维层次开放;若干条件组合成结论的充分条件;存在性问题;唯一性问题,一般都包含着“说明理由”的要求。此类试题灵活性强,体现了灵活多样地处理问题的能力,培养个性化思维,开阔视野,追求多角度看问题或克服片面性。
4.细心审题,耐心答题,规范准确,减少失误
巩固第一轮复习成果,强化知识系统的记忆、提取、联系,减少单一知识的训练,增强知识的交汇点,增强题目综合性和灵活性。训练应试技巧,进行查漏补缺,要特别重视答题技巧,一是针对选填题重视常规解法和技巧相结合,力求“快、稳、准”;对于解答题则需要规范解题格式,狠抓数学语言和书写规范,避免形如作文的行文模式,重视思维体现,做到详略得当,体现解题核心步骤,避免对而不全导致扣分,减少无谓失分;二是查漏补缺,及时发现不足,归纳总结。同时避免两个极端:用力过猛,天天考试以及从头再来,简单重复。
【英语】
西北师大附中高三英语备课组长、高级教师 李静
一、注重词汇学习。尽可能多地关注重点单词的学习,尤其是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介词等常用词义用法的掌握,在日常学习中要善于积累,不断扩充自己的词汇量;对于名词和动词,要注意一词多义的掌握;对于动词,既要注意单个动词的词义的掌握,更要注意积累由某一动词所组成动词词组的各类意义的掌握。复习过程中,以词块为切入口,以语境和语篇为依托,从词汇输入到写作输出。
二、理顺语法知识。语法填空及改错题目的语法考点涉及面很广,命题形式灵活多样,重点复习动词时态语态、非谓语动词、情态动词、定语从句、名词性从句、状语从句、强调句、倒装句及虚拟语气。同时关注小语法项目如代词等。建议每日练习一篇语法填空及改错,夯实语法基础。
三、归纳题型特点,剖析答题技巧。读懂、做透近5年的高考真题,因为高考真题的命题科学,考点考查具有代表性,可以起到举一反三的效果,以最终达到巩固复习、有效提升的目的。具体如下:
1.突破阅读理解。训练信息定位和英英释义的理解能力,分析语篇类型和结构的能力,培养解析语篇的意识和能力。明确不同题型的解题方法。训练要以限时阅读为主,把握好速度和准确度的关系。
2.强化完形填空。完形填空题综合考查学生的词汇积累、语法知识、阅读能力以及运用逻辑推理的能力,并根据常识、情理、上下文语境等进行灵活推断的能力。答题技巧有:通读全文抓中心,明确文章的叙述角度,理清写作顺序,看清记叙的线索,明确写作要素,洞悉写作目的。同时注意瞻前顾后,适时调整,通读全文。
3.精练书面表达。背诵经典范文,多读、多写,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在集中训练阶段,练习各种文体的审题,注意文章的目的性、准确性、流畅性、得体性和完整性。勤练英文书写,提高卷面美观度。同时注意区分大小写,标点符号书写要清晰。
四、重视每次测验,注意查缺补漏。错题贵在纠错、反思和总结。做完题后,要先分析并找出错误的原因,把重点、易错点和新鲜词汇进行归纳和总结,每周检查、复习、巩固,做到温故而知新。
五、考场建议
按照平时答题顺序作答:英语考试先发答题卡,而答题卡上有短文改错题。所以建议考生平时模拟测试时先做短文改错,养成自己舒适的答题顺序。高考入场后可以先看短文改错,以便提高做题速度。短文改错失分的主要原因:改错不规范;单词拼写错误;基础知识薄弱,对短语及一些固定搭配掌握不牢固;本题只允许修改10处错误,从11处起不计分,考生修改了11处甚至12处,导致失分。因此,训练短文改错时学生应注意书写的规范性和严格按照答题要求作答,避免不必要的失分。
1.阅读理解。做题一定要客观,不要依自己所想,而要看题所问以及文章所说。
2.完形填空。通读全文、通篇理解。先易后难、逐步完成;前后照应、左右逢源;复读全文、慎重调整。此外,做完形填空题时应注意从作者的角度出发去考虑问题,从语境优先,兼顾语法,还要注意文章的语境、文化意识和作者想要传达的思想情感态度等来仔细权衡。
3.作文书写要规范。仔细审阅题目,看清题目要求与注意事项。确定文章类型,如是记叙文,一般用过去时,如是说明文,主要用现在时。看全内容要点,主要内容缺一不可。尽量写草稿,实在没时间也要写一个简略提纲。用见过的句型来写,不生造中国式的英文。写好首句尾句,注意关联词语的使用。
4.正确填涂机读卡。英语考试客观题是最多的,历年来考试结束时考生涂错卡或者涂不完卡都是经常出现的问题。所以考生一定要在考试结束前5分钟左右涂完机读卡并仔细检查。
5.剩余时间检查答题卡是否填涂正确,坚决杜绝错位。
6.不要因临近考试结束还有个别题没答完而慌乱。只有心平气和才能保持注意力集中,只有注意力集中效率才最高。
【物理】
西北师大附中物理备课组长、高级教师 柳勤
一、2022年物理高考命题趋势
根据2021年高考试题突出物理学科的基础性,既注重对核心物理概念和规律的考查,又注重对核心探究过程、研究方法的考查的特点,展望2022年高考,物理试题仍依托“一核四层四翼”的高考评价体系理念,沿用以必备知识为载体、学科素养为导向、聚焦关键能力的多维度命题模型,试题将遵循以下原则:
1.以核心价值为主线统领高考物理试卷,以体育、劳动、现代科技为背景创设物理情境,发挥物理学科的育人功能。在考查考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问题的同时,引导考生树立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引导考生增强体育健康意识和劳动体验。
2.进一步深化物理考试内容改革,以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的物理学科核心素养为导向,更加注重对核心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考查,突出学科主干内容。遵循课程标准,聚焦高中物理主干内容和要求,以考生终身发展和继续学习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设计试题。试题虽然不追求知识的覆盖面,但在必考部分一定会以匀变速直线运动、牛顿运动定律、曲线运动、万有引力定律、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动量定理、动量守恒定律、静电场、电路、磁场、电磁感应、交变电流等重要内容为主线,考查考生灵活运用力、能量、动量、场、电路的观念分析物理问题的能力与素养。
3.以考查考生的关键能力(尤其是思维能力)为主线,进一步优化试题呈现方式,创新试题情境设计,增强试题的开放性和探究性。试题会沿用突出图像的呈现方式,创设真实物理情境,加强信息加工能力、模型建构能力、推理论证能力、实验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考查。要求考生能通过审题,把文字、图表转化为物理情境,将文字、图表与物理现象、物理过程对应起来,进而建构物理模型,然后灵活地运用数学知识进行推理、论证、求解。
4.创新性地设置实验试题情境,全面考查考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总结近三年高考的实验题,预测2022年物理试题将进一步创新试题情境设置和设问方式,考查考生灵活地将教材中基本实验的实验原理、实验方法迁移到新的实验情境中,创造性地完成实验设计、数据处理、误差分析等能力。
二、后期备考策略
1.接下来的第二轮复习应做好以下三点:
查漏补缺:针对第一轮复习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强化基础知识的复习和基本技能的训练,进一步巩固基础知识和提高基本能力,进一步强化规范解题的训练。
知识重组:把所学的知识连成线、铺成面、织成网,梳理知识结构,使之有机结合在一起。
提升能力:通过知识网的建立,一是提高解题速度和解题技巧,二是提升规范解题能力,三是提高实验操作能力。在第二轮复习中,重点在提高能力上下功夫,把目标瞄准中档题。
突破难点和高频考点,重视物理错题的突破,重视解题方法的突破。以研究的态度,探究的思想进行解析,从解题习惯到解题思路和方法都成为典范,通过习题加深对知识、规律的理解,对解题方法的指导,培养良好解题习惯,提高各种能力。大家常见毛病就是审题不透、步骤不规范、缺乏题后总结和延伸,所以要加强独立审题训练。
2.认真分析模考试卷中的问题,反复做高考真题,通过做题发现问题,查漏补缺。
合理分配时间。选择题的时间应控制在20分钟左右,实验题应10分钟左右,两道计算题应20分钟左右,两道选做题10分钟左右,这样用在物理上的总时间应接近1个小时。答题时为提高效率,允许先放弃一两道较难的选择题和计算题,在题卡上做标,率先把效率最高的题目做完整。答题时要力求慢开始,早入境,快答题,稳结束。通过多次实验,找到最适合自己的答题顺序和时间安排。
不放弃压轴题的拿分,压轴题就是区分度最好的试题,能力要求较高、难度大、区分度高;但压轴题的第一问甚至第二问还是比较容易得分的,消除模拟考试给学生带来的心理阴影,提高阅读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强化考试的拿分意识和提高拿分能力。
考题中会出现一些新情景的新问题,这类问题的特点是:“立意新,难度不大”“起点高,落点低”。这类应用物理问题用到的是最一般最基本物理规律、方法,是比较容易发现突破口,找到落点的。
3.自主复习
虽然一轮复习结束了,但对很多学生来说,还存在一些漏洞和薄弱环节,甚至对一些基础知识出现了生疏甚至遗忘的情况,所以在跟着学校、老师的二轮、三轮复习计划走的同时,要制定好自己的自主复习计划,不断循环、重复复习基础知识,达到熟能生巧。
聚焦教材中的经典方法,解读教材中的图形图像;探讨教材中的“思考与讨论”;挖掘教材中的典型例题;关注教材中的“说一说”“做一做”;强化教材中的问题与练习;重视教材中的演示实验;知道教材中的科学漫步;了解教材中的课题研究等。
【化学】
西北师大附中化学备课组长、高级教师 王锴
一、明确高三化学二轮复习的任务与一轮复习不同
1.形成知识网络系统并强化记忆。一轮复习是逐个知识点的记忆,初步掌握知识结构;二轮复习是系统的知识网络的记忆,熟练掌握知识结构。一轮复习是会记;二轮复习是记熟。
2.在系统把握整体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综合灵活运用知识的学科能力。一轮复习知识单项、跨度小、解题思路较为单一,能力要求:低中;二轮复习的知识多项,跨度大、解题思路多变,能力要求:中高。
3.提高解题的速度及准确性。
二、分析近五年高考试题,特别是2021年全国乙卷试题,明确考试方向,命题趋势。
对于化学学科的命题原则和试题特点,教育部考试中心明确指出要突出学科核心价值,聚焦学科核心素养,充分发挥化学学科的特点,精选试题情境,创设呈现形式,优化设问方式,注重关键能力的考查。预计今年会继续延续去年的考试方向和模式。关注社会热点事件,可培养正确的价值观。了解重大科研成果,可增强文化和科技自信。高考特别注重关键能力的考查,突出思维品质,强化学科素养,如信息获取与加工能力,信息识别,加工整理能力是解决问题的基础,要求学生能辨识模型、图标、数据、材料等各类信息,迅速提取关键内容,并与所学知识整合,这是解题的关键节点。
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这几年高考试题不仅写出判断结果,还要求写出判断理由,更注重思维的严谨性,对学生思维逻辑性和语言的规范性有更高要求。这几年试卷结构基本不变,但力求稳中创新,试卷内容注重必备知识,重点考查主干知识。如化学用语和概念、反应变化和规律、物质转化与应用、物质结构与性质、实验原理与方法。
三、熟练解题套路,提高应试技巧
例如有的学生做了很多的实验题,但得分依然不高,原因是不善于反思总结解题思路或者根本未明了命题者的意图,答非所问如:要找实验装置的缺陷,一般要从有无尾气处理装置——污染问题,有无防倒吸装置——安全问题,有无除杂装置——纯度问题等方面考虑。实验题不易得分的原因之一是学生对实验现象的描述和对实验结果的解释欠准确。尽管对实验原理的熟练理解、对物质性质的熟练掌握是形成良好实验能力的基础,但没有准确的文字表达将会影响到学生的综合实验能力。提高文字表述能力的训练,可归纳一些规范的模板,如:物质检验、鉴别的一般步骤:取样溶解加入试剂描述现象得出结论。
利用一些口诀,减少思维过程,加快解题速率。
1.原电池电解液中离子移动方向,正离子若移动,则向正极移动,负离子若迁移,则向负极迁移;
2.原电池正负极pH变化,正极若变,则增加,负极若变,则减小;
3.可充电电池在充电时,原来电池的正极(目前为阳极)连接新电源的正极,原来的负极(目前为阴极)连接新电源的负极;
4.可逆反应中,升高温度时,平衡常数变化与焓变的关系,焓变为“+”,K值增加,焓变为“—”,K值减小。
四、习题的精细化,争取基础题不丢分,中档题多拿分,压轴题争到分。
1.尽量采用归纳比较习题,达到“重要考点题型化,重要题型规律化”的效果。强化专题训练。
2.通过题组训练和变式训练,加深对概念和理论理解,提升能力,突破重点和难点。
3.纠错训练,经常翻看改错本,寻找知识漏洞,思维盲区,答题格式要求。
4.增强课后作业及测试意识,提高备考的准确性限时训练,平常练习,根据题量,设置答题时长,集中精力,全力完成,将练习当成考试,提高应试能力。
5.回归课本,有目的阅读课本,如概念的表述,实验中药品用量和次序,材料营养物质等。
【生物】
西北师大附中高级教师 白天惠
1.更加注重情景信息类和创新性试题的考查。近年高考中,情景类试题所占比例明显加大。通过创设真实情境可考查考生对所学生物学概念的理解程度,也可考查考生运用概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些都是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体现。
2.更加注重生物知识在生产生活实践和环保方面应用的考查。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高考命题素材充分体现“源于教材,高于教材,贴近生活”的特点,因此近年来生物试题注重考查考生的知识、能力和素养,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引导考生关注生物学科知识在日常生活、生产实践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应用。
3.更加注重教材细节知识和核心概念的考查。纵观近几年全国卷的生物试题,我们会发现不仅有直接将教材中原话呈现在试题中进行考查的,还有将教材中的“问题探讨”“思考与讨论”“插图”“旁栏思考题”“资料分析”“课后练习题”等相关内容呈现在试题中进行考查的,且有逐年加大趋势。
4.更加注重创新实验设计与科学探究能力的考查。近年高考对于实验的考查一直在创新,选择题部分给出实验结果曲线图,让考生针对实验进行相关分析,而非选择题部分,从2017年全国卷Ⅰ第29题探究新病毒的类型,到2018年全国卷Ⅱ第32题涉及筛选产蛋能力强的家禽,再到2019年和2020年全国卷,考查形式越来越灵活,对考生的实验探究能力要求越来越高。
5.长句叙述题比例增加,更加重视语言表达能力的考查。近年高考中,文字叙述类试题呈现“升温”趋势,此类试题主要通过分析“原因”“依据”等考查考生对必备知识的深度思考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6.针对以上的命题趋势,在后期备考中重点应注意以下几点:
回归教材,由“简单重复”转向“温故知新”。在备考复习时,要求在熟练掌握生物学科核心概念的同时,要对相关知识进行比较、分类和整合,形成知识网络结构,另外高考还考查理科思维,知识转换思考的能力。因此,对知识的备考应做到由“简单重复”转向“温故知新”, 增强知识之间的联系性、系统性,以达到拓展知识,深化理解,与提升能力共同发展的目的。
提高分析推理能力,善于分析图表,从题目中获得解题信息。备考中应加大对图标类题目的训练,通过对图表,图解题目的综合分析,提升理解能力、实验探究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
重视实验,尝试探究,规范语言表达。对实验探究能力的考查主要涉及分析问题、设计实验、预测结果并得出结论或做出解释,学生要从以上方面积极探索,进一步提升实验探究能力,培养探究与创新素养。另外在长句表述方面应加强学科思维和语言表达方面的规范训练,同时还应该重视训练审题能力,找出题干中的关键词句,根据题干信息选择生物学的专业术语答题。
关注社会热点,关注生命科学的最新科技动态。结合当前热点,复习中应补充新型冠状病毒结构与功能、增殖过程、治疗方法等方面的相关知识,重点关注核酸疫苗预防新型冠状病毒的作用机理;关注生态文明,形成生态文明观念;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关注育种问题等。
对于考生而言,答题规范性训练十分重要,考生需要在复习的过程中适当做题,从审题、答题等方面强化细节和卷面。审题时要做到勾画圈点,找到关键词,尽可能联系教材;答题时选择题尽量使用排除法,对于拿不准的选项,一般采用相信第一印象或带绝对意思的选项一般不对的原则;非选择题尽量使用专业术语,首选教材原文,次用题目原文,最后自编语言,语句通顺意思完整,一般应注意根据所给横线长短确定答案字数,答案应写在指定位置,字迹清楚整齐,注意不要有错别字。努力纠正“会而不对、对而不全、全而不快、快而不准”的问题,避免卷面潦草、涂改、无条理、不整齐等因素。
【政治】
民乐县第一中学高级教师、高三政治备课组组长 黄吉
1.构建知识体系,融会贯通知识。要将不同模块不同单元之间的知识联系起来,这样才能在考试中灵活运用,从不同角度联系课本知识对同一问题加以分析。如《政治生活》中政府的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如果想深入挖掘,可以联系《经济生活》国家宏观调控的经济手段具体分析。《文化生活》中政治和经济的关系,可以对照《哲学生活》中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具体分析。当我们运用一个模块的知识分析另一个模块的知识的时候,你会发现知识是相通的,都有一般的规律可循,在高考做题过程中,也不会出现不同模块之间知识的混淆,还可以增加我们思考的乐趣。
2.回归课本,梳理基础。政治学科,理解的基础上系统背诵知识点,包括一些时政术语是学习的基础。高考题目年年都有变化 , 但考查学生“使用学过的知识灵活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一直都没有变化。我们在做题的过程中也能体会到,不背一定考不好,背了还不一定考好的问题。《经济生活》主要围绕宏观主体和不同微观主体从生产、分配、消费、交换四种活动中为什么做某事和怎么做某事复习。《政治生活》主要就某一主体围绕某一主题为什么做某事和怎么做某事复习。《文化生活》基本思路是文化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办。《哲学生活》高考的切入点比较小,重点考察材料的分析,围绕课本体系,主要是单元目录、课题目录和节目录等复习,这主要是为主观题服务。就背诵时间而言,除了老师给的背诵时间,我觉得在老师讲解试题的过程,也是背诵知识的过程,这样可以减轻背诵的压力。特别是遇到一些比较疑惑的概念,不能区分的易错易混知识点,要用好身边的书,一轮二轮教辅资料都可以查阅,下课还可以去找老师讲解,这主要是为客观题服务。我们还可以把一些典型试题的答案背下来,时间长了,积累得多了,熟能生巧,我们就会明白答案的来龙去脉,搞清楚命题人的心思。
3.提高课堂效率,守住主阵地。特别是老师在讲解试题时,重在听思路,不要一味地把答案抄下来。大家都做过很多题,会发现那些主观题有时候材料、设问都差不多,答案却不一样,这时候只能去把握设问的逻辑和材料的重点,不要去记答案,把每道题当做新题做,此时可以摘录在错题本上。另外,在老师讲解试题时,我们要多思考“为什么”,有时候,老师讲解某个题肢与题干没有关系时,我们可以深入思考,为什么没有关系,透过现象抓住试题的“魂”,练就真本事。当自己的选择题答案错误或者主观题与答案相差甚远时,我们要多思考“为什么”。
4.整理错题集,最终出成效。整理错题,表面看比较麻烦,以后就可以减少麻烦。不管学生犯了哪一种错误,这个错误都是有一定的根源。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之所以出现各种类型的错误,主要是他们学习之时产生了知识盲点或者答题技巧的问题,若学生不能够清除这些盲点并熟悉特定的答题技巧,不能够及时弥补自己的短板,那么他们在今后的解题中还是会出现同样的错误。事实上,每个人都会犯错,但是犯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够认识自己的错误,不能够及时改正自己的错误。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当学生出现错误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聚焦自己的错误,要回归教材内容,帮助学生查漏补缺并掌握一定的答题技巧,补足自己的短板。
5.围绕热点,解决实际问题。第二轮复习,应以社会重大时政热点为中心,去多角度、多层次地寻找与其相关的知识点,以便对此热点事件分析说明评价,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思路。因为政治学课是一门具有强烈时代特征的学科,高考试题必然会反映国家意志,重大时政热点必然是高考试题的重要载体,学会使用所学知识去分析说明评价重大时政热点,解决实际问题,是考生应对考试的必然要求。当然在选择重大时政热点时,应实行筛选,主要依据(1)中央理论在时间上的重大突破点,即与所学知识相关的新提法新思路。(2)国内外重大事件的时效性,即谁最近“热”。(3)发生在我们周边似乎是小事,却又关系到国计民生的热点问题。找出这些热点背景材料,通过一定的切入角度 , 用所学知识去分析说明评价。
6.规范答题,向细节要成绩。现在高考的命题趋势在变化,重视知识的应用性和联系实际解决问题的创新性,注重思维能力的培养。在考试过程中出现了即使学生知道相关的知识点,也挣不上高分的情况,所以难度不断增加。我们在已经做了许多高考真题,已经有一定的认知的基础上,重点训练答题的逻辑思维,特别是主观题的突破上,需要注意演绎思维方式、逻思维方式、发散性思维方式、辩证思维方式。写主观题的答案时,从所问的角度切入,找到材料与所考知识的结合点,恰当使用经济常识、哲学常识、文化常识、政治常识中的知识和术语,根据一定的逻辑思维要全面具体、重点突出、条理清楚编写答案。做选择题时要在审题的同步找出关键词和材料的主旨,还要注意不同类型选择题的做题技巧,然后选出表述准确的选项比较、对照,找出准确并符合题意的答案。
【历史】
民乐县第一中学高三历史备课组组长 单永红
一、完成三项基本任务
1.完成通史体系下的知识回归
知识回归是通史知识体系下的最后一轮知识复习,我们一般把这轮复习叫回归基础。这是考前学生必须要完成的知识复习任务。
通史知识体系构建一般是二轮复习要完成的任务。关键期的复习阶段,可能有些学校还在进行二轮复习。同学们应该在老师的指导下,把时间轴和思维导图相结合,从政治、经济、文化等诸方面入手,把已经掌握的知识点、小专题,分阶段整合为通史知识体系,明确阶段特征,理清知识脉络,定位历史事件。要从不同角度实现对知识的综合性分析,要注重知识的对比性分析,做到中外关联见异同,古今贯通看发展。
知识回归是通史框架知识体系下的回归。这一轮回归,要求同学们在思维导图、通史时间轴等体系框架下,将教材文本、一二轮复习资料等涵盖的知识点强化整合,记忆回归,力争使自己对知识的回归树状化、立体化、有机化。努力做到拔干出根,摸枝动叶的知识掌握效果,为高考考场上知识的提取和链接做好保障。
2.完成规律总结为目标的专项复习
关键期冲刺复习应该完成以规律总结为目标的专项复习。同学们要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客观题基本类型的作答规律性总结。客观题基本类型一般包括:背景原因类、特点特征类、比较分析类、反映体现类、表明说明类、图表数据类等等。同学们要比较各类客观题命题特点,总结各类客观题解答规律,提高解题的准确性。同学们还应该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对主观题的规律性总结。一方面总结近年来主观题的命题规律,如:41题古今贯通类和中外关联类问题的命题,42题观点类问题、非观点类问题的命题特点等等。另一方面,注重解题答题技巧的总结,如41题解答,我校学生总结了四步解题法:看两头、明主题;审设问、定要点;读材料、找关键;连知识、编答案。个人认为,专项复习的目的重在规律的总结,同学们要站在规律总结的层面上备战高考,寻找规律,总结出来的方法,只要行之有效,为我所用,就是有效的复习备考。
3.完成高考预测为基础的时政热点复习
在高考研究预测的基础上,结合时政长效热点(如:官员选拔与管理、人口迁移与民族融合等等),2021年至2022年国际国内大事(如:中共二十大与民族复兴、北京冬奥会看全球化、俄乌战争中的国际关系等等),历史重大事实周年等热点问题,进行必要的热点问题复习。同学们要在老师的指导下将热点材料的整理掌握和热点考查的隐现表现结合起来,摸清热点渗透的规律,把握热点问题解答的技巧。
二、做好三类考前训练
1.做好高考真题依托下的考点靶向训练
真题研究看考向,考向研究定考点。圈定高频考点,瞄准冲刺靶向,是冲刺阶段学生历史复习的关键环节。
真题研究是靶向考点复习的前提。同学们应以近年来高考真题研究为依托,从真题命制的价值导向、命题所体现的素养要求等方面圈定高频考点。如:以2021·全国甲卷高考·25题——监察体系的改进,2019·新课标全国Ⅰ卷高考·25题——削弱了诸侯实力 ,2017·新课标全国Ⅰ卷高考·25题——朝廷解决边患的条件更加成熟等真题研究为基础,探讨汉代“国家治理”这一高频考点,定考点,明考向,精准冲刺。根据我校师生对全国卷近七年的真题研究,我校圈定出国家治理、阶层汇流等近四十个高频考点。建议同学们,在老师的帮助下,从搜集近年来高考真题入手,研究高考真题,把握高考考向,明确高频考点,靶向复习,精准冲刺,有效提升高考成绩。
2.做好考点靶向对比下的实战模拟训练
高三学生高考备考进行一定量的实战模拟训练,是每一个考生高考备考的必经之路,这一类型的训练是学生提高做题实战能力不可或缺的环节。因此每个学校,每一位老师,在剩下的时间内,都会给学生提供一定量的模拟试题,对学生进行实战训练。个人认为,模拟训练需要同学们注意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模拟试题的选择上,必须以真题靶向考点为目标(因为模拟题就是对真题的模拟,是“母”与“子”的关系),要选择瞄准考点、模拟契合度较高的试题进行训练。二是同学们在做题和训练过程中,要把模拟试题和高考真题方向上的比对作为一项重要任务,以此提升能力,瞄准考点,把握考向。
3.抓好考前规范性训练
规范性训练是让学生提高做题效度,减少非智力因素失分的重要手段。规范性的训练,可以让学生形成良好的解题答题习惯,可以保障学生在高考考场上的良好发挥。规范性训练应该包括学校层面的规范和学生层面的规范。学校层面的规范主要指规范性测试,包括按文综规定的时间测试,标准答题卡的使用等方面。学生层面的规范要求同学们要养成规范答题的习惯。如:答题时间的把握控制,审题习惯的培养,规范的书写习惯,答案组织的段落化、序号化、层次化, 使用学科术语答题的习惯等等。
【地理】
民乐县第一中学地理学科组长 张俊生
一、回顾一轮得失,做好查漏补缺
回顾一轮以来所有的地理试卷,注重总结错题,特别是类型相关的试题,可以分门别类,自己总结归纳。遇到新的知识点或者重点题型可以裁剪下来粘贴到笔记本上,作为知识拓展和延伸。关于客观题:不能只看一个答案就过去了,我们得分析其他错误答案,用自己的语言结合知识点,自己解释给自己听,特别是自然地理部分,有理有据地分析给自己听,自己做自己的老师 ,遇到模棱两可的及时请教老师 。关于主观题:要学会总结答案,考一个知识点,总会有某一条答案是我们回答不上来的,这就是区分度的点,当然大多数都是普遍性,特殊性部分就是我们要积累的。
二、深谙学科特点,提高复习效率
1.图文结合,易学好记。地理学习离不开地图,必须重视地图,识图、用图也是地理学科最重要的基本技能。二轮复习时,回归教材,要重视教材中图的学习和运用,采用图文结合的方法,才能更好地认识、理解和掌握各种地理事物和现象、地理规律和原理,做题时,涉及的区域要多翻看地图。
2.知识联系,融会贯通。高中地理学习的侧重点是掌握“有什么规律?”“为什么?”“怎么办”的问题。也就是说,应侧重于通过多因素的综合分析、归纳那些繁杂的地理事实材料,从中推导出一些规律,从本质上掌握其成因,最后形成人类生产生活的相应对策。高中地理的学法核心是理解、应用而非记忆,要把系统地理知识落实到具体的地理区域中去理解、分析、解决问题,使知识得以融会贯通。熟练掌握一些题型的答题模板很有必要。
三、围绕老师的专题,理清思维脉络
要对重点知识进行专题复习,使所学知识更加系统化、条理化,形成知识体系,加深联系,相似的问题多联系,多分类,化零为整,形成清晰的思维脉络,培养对地理事物的发展规律和内在联系的分析能力。要围绕老师通常划分的如下专题高效复习。
1.地球运动系统:包括地球的运动、大气的运动、水体的运动、地壳和地表物质的运动、地理事物时空变化。
2.人地关系系统:包括人口问题、环境问题、资源问题、可持续发展问题。
3.区域地理系统:包括自然区域、农业区域、工业区域、城市区域等。
4.地理图表系统:包括日照图、等值线图、统计图表、地形剖面图、地质图、地理计算等。
四、研磨高考真题,走向深度备考
高考试题不仅具有材料新颖、情景创新、贴近生活等特点,而且更加突出能力素养立意,重视考查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思维能力。深入研究高考试题的命题思维方式及设问角度,才能发现其价值。近几年来高考试题的设计发生了一个明显的变化,就是不再追求大而全,不再过分追求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的比例,取而代之的是试题设计主题化明显。另外,其设问角度灵活,但多采用“冲突式”设问,考查学生的纵向探究过程。这就要求我们多多研磨高考试题,充分发挥高考试题对高三备考的指向作用。
五、总结考试技巧,提高得分能力
1.选择题五大攻略
(1)读题需仔细,审题要精准。用笔尖指引,一字不漏把材料、题干和选项完整看一遍,整体把握语境;将题干中的关键词圈出;将材料中与各选项有关的信息点圈出并对接;选定选项后,将题干与选项连起来,默读一遍 。
(2)知识加逻辑,逐项做分析。答案要有原理、有依据、有逻辑:
课本知识(概念、原理、规律);
材料提供的信息;
符合学科逻辑的推理;
生产和生活的经验 。
(3)文图做转换,图化变直观。地图、剖面图等图形比语言文字更为形象、直观,将文字或数字进行图化处理,是解决一些地理难题的有效手段。
(4)重直接联系,举反例排除
与材料信息直接相关性最强的选项最可能是正确的;
能轻松举出反例的选项肯定是错误的。
(5)优先大观念,慎选新奇项
优先选择符合大观念、符合发展大格局的选项;
不要轻易选择新奇的选项;
不选择没有材料和事实依据、与人地协调观明显不符的选项。
2.综合题十大攻略
(1)一字不漏把材料和设问完整看一遍,整体把握语句含义;看每小题的设问并将问题中的关键词圈出来,仔细斟酌设问的方向和角度;把材料中与设问有关的信息点圈出来,并用箭头对接。
(2)充分利用材料提供的显性信息(文字、图表、数据、符号、图例等),还要充分调用知识体系挖掘材料和题干中蕴藏的隐性信息(如气候背景、发展水平等),保证答题的完整度。
(3)将材料的有效信息、调用的地理知识和题目的要求三者进行相关性对接,运用地理原理和规律进行符合逻辑的推理分析或说明。
(4)区域要比较,尺度需匹配
区域的特征都是与其他区域比较而言的;
大尺度上的地理事象是小尺度上的地理事象产生的背景;
不能以大区域的规律来说明小区域的特征;
小尺度区域的特殊性大多与地形因素有关。
(5)前因加后果,拓展知识链。当想到的点少但分值高时;从该点往前推原因或条件,向后推影响或结果 。
(6)理据宜充分,主次要分明。答案书写条理化、要点化:
每个要点的表述都要有逻辑(理由+结论);
把最主要的、最重要的点放在最前面;
用分号或序号分隔答案要点。
(7)力求写具体,适度可模糊。尽量具体详细,但如果没有把握的话,可以适度模糊处理,否则可能自露马脚。例如某地多地震的原因可以回答“位于板块交界处”,如果具体写出板块名称但又写错了,将不能得分。
(8)术语不轻变,口语少出现。不改变材料中的专业术语或表达:如夏半年不能写成夏季,雨季不能写成夏季,光照适宜不能写成光照充足等。非专业术语只要意思相同也是可以得分的。
(9)答题无头绪,摘句加说明。综合题的答案要尽量写满答题区域。实在不会,就把材料中与该小题有关的信息摘抄改写到答卷中,再结合题意用自己的话加以说明。
(10)字迹写工整,题号位置准
不答错答题位置;
记得填涂选做题的题号;
尽量用准确的地理语言进行规范的表达;
不写错别字;
字迹规范、大小适中,不潦草。
文:新甘肃·奔流新闻记者 武永明
最近更新成人教育
- 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赋能提升
- 腾讯健康:联手迈瑞医疗助推行业高质量普惠发展
- 儿童友好|“红色传承”——金华市站前小学五年级秋季研学活动
- 考生、家长速看!云南省2024年高考11月5日起报名
- 巢湖市城乡公交线路优化调整 10月20日起实施
- 自贡自流井区:密切家校合作 家校共育连心桥
- 防拐骗、防暴力、防意外……武昌水果湖二小这样教学生自护自救
- 七险二金!云南省属国有企业招人啦
- 烟台市区七个口袋公园年底全部交付
- 24日至25日,北京南部、天津、河北中部局地可达重度霾
- 自考学位证申请的条件是什么?
- 投资160亿元!德欧中心四川
- 贵州税务:加计扣除优惠政策对支持我省企业投入研发、鼓励科技创新起到重要作用
- 高通骁龙 8cx Gen 4 处理器跑分曝光,多核成绩逼近苹果 M2
- 法律职业资格考试主观题考试益阳考区首次开考
- 初级会计证考试都是选择题吗?
- 大国粮仓装满优质粮
- 把课间还给学生,“圈养”并非长久之计
- 江门鹤山:“全链条”保障好“舌尖上的安全”
- 第十届晋江市中小学生“泉州南少林五祖拳健身操”会操比赛圆满落下帷幕
- 北京市开展2023年度公开遴选和公开选调公务员工作
- 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共建平安和谐校园
- 台庆74周年,广东广播电视台开展中医药文化进社区公益活动
- 原创CBA前三轮排名!郭士强压制老东家,新疆上升8位,北控连败露底牌
- 50%职场人群多受腱鞘炎困扰 使用人体工学键鼠有助于预防腱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