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好动是否需要干预,家长重点看这七个指标

栏目:成人教育  时间:2023-03-25
手机版

  很多家长都希望孩子天真活泼,但又害怕孩子过分爱动。一看到孩子有些不合时宜的好动表现,还会不自觉地联想到多动症。

  实际上,好动是由于孩子好奇心和身体发育需要,才驱使着他们进行活动,这是正常的,并非所有的好动都是多动症,家长无需过分担忧。

  不过,这也不代表所有的好动表现家长都要视若无睹,部分好动表现有可能是儿童能力发展异常给出的「警示」,这时候家长就要重视了!

    01 七大指标 区分儿童好动是否正常

  到底该如何区分孩子的好动是否为正常表现,需不需要干预,家长可以从以下七个方向入手进行初步辨别:

  ? 看眼神对视

  正常表现:孩子特别好动,但眼神可以对视,即使对视时间很短,可眼睛是有神的

  需要警惕:孩子眼神完全不对视,眼睛无神

  ? 看指令回馈

  正常表现:可以听从指令,你下达指令立刻可以停下或者拖延停下;有的儿童身体没有响应指令的动作,但会用语言回复你的指令,比如你说宝贝儿过来,人家不过来,但会说好的好的

  需要警惕:根本不听从指令,也不回馈你的指令,完全和你隔绝的感觉

    ? 看做事逻辑性

  正常表现:动的行为或者所做的事情是有逻辑,有顺序性的,符合常理的思维

  需要警惕:行为没有逻辑,没有顺序,完全是乱成一团的感觉

  ? 看情绪表达

  正常表现:虽然好动,但情绪表达正常,有喜怒哀乐,有远近亲疏,有羞愧,对表扬和批评完全可以辨识

  需要警惕:整个过程情绪很平静或者很迷茫,或者你就无法看到他的情绪的表达,有一种深藏不露的感觉

  ? 看行为

  正常表现:动作过程没有破坏性和刻板行为,即使有破坏性行为也不是故意的,或者会感到羞愧。动的花样也比较多,任何东西,任何场景,只要人气够了,他就能自嗨

  需要警惕:动的过程伴随有破坏性的行为,且自己还不知道羞愧;或者行为单一,有刻板重复的表现,且比较严重

    ? 看互动

  正常表现:动作过程希望家长参与,也愿意和同龄人一起玩耍互动,整个过程兴奋度都很高,也很享受

  需要警惕:不愿意和其他人互动,也不希望其他人参与,完全是自己在动

  ? 看其他能力发育

  正常表现:语言发育正常,学习状态正常,社交互动正常

  需要警惕:好动的同时伴随有语言发育迟缓或者语言逻辑比较差,社交互动障碍

  如果孩子好动同时伴随有需要警惕的表现,此时家长就要提高警惕了,尤其要关注孩子触觉、前庭觉及本体觉的发展情况。

  02 为什么儿童会出现好动的表现

  我们从感统角度分析,儿童出现好动行为,重点要看以下四个方面。

    1 - 感觉寻求

  如果儿童早期感觉刺激不足,各种感官没有接受刺激,感受器就不会被激活,功能就没有,但是大脑需要从感觉器官获得信息,这就矛盾了,所以大脑一直处于缺乏刺激的状况。

  随着年龄的增加,儿童需要多种能力来和环境互动,供需矛盾更为严重,大脑迫不得已就开始主动出击,寻求刺激,这就叫做感觉寻求。

  当然,行为的外在表现不符合正常的逻辑,可能有不符合成人的要求或者环境的事件,但是针对大脑或者儿童发育来讲,这是有利的,这种寻求是一种自救的办法。

  此时,我们要做的就是引导孩子把无序的活动转变为有序的,比如带孩子跑步、爬山、户外玩耍等等。

  2 - 前庭反应过低

  前庭反应不足的孩子,我们会发现孩子转多少圈都不晕,也不会呕吐,或者上下蹦跳,攀岩登高都不感觉到害怕。

  这就是因为前庭抑制的功能也没有发挥作用,对输入刺激的前庭反应过低,所以儿童就会出现了好动的现象。

    3 - 本体感觉刺激不足

  本体感就是通过对肌肉、肌腱、关节获得的信息,告诉大脑身体是个什么状态。

  本体感反应过低,大脑就无法获得这些信息,儿童就需要通过大动作用力去砸获得本体感,去告诉我们大脑我的四肢在干什么。

  如果儿童好动不安,但是伴随的行为却不是很乐观,这时候就需要见到孩子进行针对性的,面对面的解析。

  4 - 触觉反应过度

  触觉接收器本身就分布很广,如果触觉反应过度,那么大脑接触的信息就会很多,这些信息就要以电能的方式传递给大脑,最后转换成化学信号形成指令。

  如果信息过载,也就是大脑的电流过载,儿童就会通过动来进行合理放电。

上一篇:低功耗便携式音频应用立体声编解码器CJC8991
下一篇:为什么要坚持教师职业信念

最近更新成人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