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科学讲堂|第790期:提升公众科学素养,筑牢老年人健康屏障

栏目:成人教育  时间:2023-03-25
手机版

  本文内容来自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主办、北京科学中心承办、北京科技报社协办的首都科学讲堂。讲堂每周邀请院士专家开讲,弘扬科学精神,帮助公众树立科学思想,掌握基本科学方法,了解必要科技知识。

  新冠疫情提升了公众的健康意识,也让人们充分认识到提升科学素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老年人“阳康”后如何科学恢复?如何最大程度保护人民生命健康?

  本期首都科学讲堂邀请北京协和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教授徐作军,为公众权威解读老年人及家属应如何科学应对疫情,共同筑牢老年人健康屏障。

  图片

  主讲嘉宾:

  徐作军北京协和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教授

  ▲提升公众科学素养,筑牢老年人健康屏障(上)

  ▲提升公众科学素养,筑牢老年人健康屏障(下)

  老年人新冠病毒感染的症状

  人们在感染新冠病毒后,多数患者会出现发烧、头疼、全身酸痛、乏力、嗓子干疼等症状。随着病情的进展,基本3-5天后体温逐渐退至正常,全身不适会逐渐减轻。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上呼吸道症状,比如鼻塞、流涕、咳嗽、嗅觉味觉减退等。老年人和青年人症状基本一样,但还具备一些自身的特点,例如老年人由于机体反应能力较差,有些病例反而仅仅表现为低烧,因此不能以发烧的温度高低来判断病情的严重程度。

  还有部分患者属于无症状,或仅出现轻微的上呼吸道症状,比如咽痛、鼻塞、流涕、咳嗽等症状。有少数患者在发病一周后出现呼吸困难和缺氧的症状,甚至出现呼吸衰竭、多器官功能衰竭,发展为重型或危重型病人。

  老年人感染新冠病毒后,应该重点从五个方面进行自我监测。一是自我感觉,看是否有乏力、酸痛、咽痛、鼻塞等症状;二是监测体温,关注腋下温度是否超过37℃ ;三是监测脉搏,人正常的脉搏是60-100次/分,如果出现缺氧、发烧等症状,脉搏会明显增快;四是监测呼吸,正常呼吸的频率为12-16次/分,当出现缺氧、肺部感染时,呼吸往往会变快,可以达到18-20次/分,甚至可能更快,这会造成呼吸困难;五是监测血压,正常血压为120/80毫米汞柱(mmHg),新冠病毒感染可能导致患者感染性休克,引起血压降低。

  从临床上划分,新冠病毒感染可分为四种类型。轻型以上呼吸道感染为主要表现,会出现咽干、咽痛、咳嗽、发热等症状;中型主要表现为超过3天的持续高热,或出现咳嗽、气促等症状,但呼吸频率(RR)<30次/分,静息状态下吸空气时指氧饱和度>93%,同时影像学可见特征性新冠病毒感染肺炎表现。轻型一般不会出现肺炎,中型开始出现程度较轻的肺炎。

  图片

  ▲新冠病毒感染自我监测方式(供图/徐作军)

  当出现符合下列任何一条,且不能以新冠病毒感染以外其他原因解释时,可确诊为重型。这些症状包括:患者出现气促,呼吸频率(RR)≥30次/分;静息状态下,吸空气时指氧饱和度≤93%;动脉血氧分压(PaO2)/吸氧浓度(FiO2)≤300mmHg (1mmHg=0.133kPa);临床症状进行性加重,肺部影像学显示24-48小时内病灶明显进展>50%。

  当患者符合呼吸衰竭且需要机械通气、出现休克、合并其他器官功能衰竭需重症监护(ICU)治疗,出现其中任何一种情况时,则可以诊断为危重型患者。

  以上就是新冠病毒临床分型的具体标准,确定分型对病人的治疗尤其是制定合适的治疗策略,是非常有必要的。

  轻症如何对症治疗

  对于新冠轻症患者而言,呼吸道感染为主要表现,高热者可进行物理降温、服用解热药物;咳嗽、咳痰严重者可服用止咳祛痰药物。此外,还要注意保证充分的能量和营养摄入,注意水、电解质平衡,维持体内环境稳定。

  图片

  ▲轻型新冠病毒感染的药物治疗(供图/徐作军)

  针对老年新冠患者的治疗,需要特别关注用药的要点。对于老年人来说,由于多数患者同时患有多种疾病,需要服用多种药物,易发生药物之间相互作用及不良反应。

  与此同时,老年人各系统、器官、组织的结构和功能发生改变,对药物的耐受、解毒、排泄和抵抗药物副作用的能力大大降低,服用某些药物时也更易引起不良反应。因此,老年人用药治疗时需要特别注意以下要点。

  首先是个体化原则,也就是根据老年人年龄、体重,进行药物的剂量个体化治疗。药物说明书里通常标注的是常规剂量,但是30岁的患者吃500毫克药物和一个90多岁的患者吃500毫克药物,效果明显不一样,所以治疗尽量强调个体化。

  其次是优先治疗原则。优先治疗就是抓主要矛盾,比如老年人感染了新冠病毒,同时又有冠心病、高血压、肺部疾病,需要由医生判断患者目前最主要的问题是什么,然后进行优先治疗。对于其他一些稳定的疾病,如果药物没有相互的干扰作用,可以继续使用。但如果需要优先治疗新冠病毒感染,有些其他药物可以暂缓使用。

  另外是用药简单原则。老年人用药越简单越好,能用一种药物治疗尽量就不用两种。

  然后是用药减量原则。对于肝脏、肾脏功能不全、年龄较大的新冠病毒感染者,可以适当减少药物剂量。

  最后是饮食调节原则。因为有些药物吸收可能与饮食有关系,所以需要对患者的饮食做一些适当的调整。

  老年人重症救治

  老年人是发生新冠重症和死亡的高风险人群,这与年龄增加导致机体免疫力降低、纤毛黏液清除能力降低致肺防御功能下降、多病共存等因素有关。

  年龄65岁及以上的人群、养老机构居住人员、未接种新冠病毒疫苗者、患有慢性疾病人群(心血管疾病、慢性肾病、糖尿病、神经认知障碍、肥胖症等)、各种形式的免疫抑制人群(肿瘤放化疗、器官或造血干细胞移植、先天性免疫缺陷、HIV感染、激素/免疫抑制剂/生物制剂使用者等)容易发展为重症或危重症。此外,肝病患者、妊娠者也是发生新冠重症的高危人群。

  图片

  ▲新冠重症高风险人群 (供图/徐作军)

  对于老年新冠感染重症患者,可以采用多种救治方法。首先是一般治疗,要注意监测老年人的生命体征,特别是静息和活动后的指氧饱和度等,同时对基础疾病相关指标进行监测。必要的化验检查,如血常规、尿常规、生化指标也可以判断病情的严重程度。为了防止缺氧,要根据老年人的病情给予规范有效氧疗措施。

  针对重症患者还要使用抗菌药物(抗生素)治疗,因为不排除在感染新冠病毒以后,由于患者自身免疫功能进一步降低,继发了细菌感染。但应该避免盲目或不恰当地使用抗菌药物,尤其是联合使用广谱抗菌药物。同时,还应针对基础疾病患者给予相应治疗,防止预后变差。

  除了一般治疗以外,抗病毒治疗也是治疗过程中很重要的部分。因为老年人对病毒的清除能力相对比较弱,所以一旦老年人确诊感染,且体内还有病毒复制,就应该尽早地使用抗病毒药物,如奈玛特韦片/利托那韦片组合包装(Paxlovid)、阿兹夫定片、莫诺拉韦胶囊等。此外,抗病毒治疗还有一些其他方法,比如 COVID-19人免疫球蛋白、康复者恢复期血浆对于患者恢复也是有效的。

  值得注意的是Paxlovid与其他很多药物都有配伍禁忌。以下面表格为例,绿色部分代表与Paxlovid没有配伍禁忌,可以同时使用;红色部分代表有禁忌,即如果使用Paxlovid,原则上红色区域的药物就不可使用了;粉色区域代表慎用;黄色部分则表示可以使用,但使用时需要特别注意一下。

  图片

  ▲Paxlovid使用的配伍禁忌 (供图/徐作军)

  在新冠感染的老年患者免疫治疗过程中,糖皮质激素和白细胞介素6(IL-6)抑制剂经常被用以减少机体受到过多的免疫损害。除此以外还有抗凝治疗,因为新冠病毒不仅损害呼吸系统,还会导致凝血机制的异常,形成血栓。针对这种情况,一般会常规地给予重症患者预防剂量的抗凝治疗,改善患者的预后。

  另外,就是俯卧位的通气治疗。具体操作方式是让重症新冠患者面朝下趴着休息,可以改善氧合状态,建议每天不少于12小时。

  重症患者治疗中的心理干预也必不可少,当患者过度紧张焦虑时,应当加强心理疏导,必要时辅以药物治疗。

  “阳康”后科学恢复

  前段时间,经历过疫情高峰以后,很多人处于“阳康”后的状态。有些人的不适症状很快就消失了,但是也有一些人群,不适的症状持续了一个月、两个月,甚至更久,所以现在有一个叫做“长新冠综合征”的概念。比如,有些人“阳过”后,虽然体内病毒已经被清除,但依然有咳嗽、咳痰,全身肌肉酸痛、骨痛等症状,稍微活动后就感觉气短,甚至还有心肌炎等。

  对于“阳过”的人外出是否仍需严格佩戴口罩这一问题,目前来看,即使已经“阳康”,但最好还是保持戴口罩的习惯。“阳康”后体内抗体基本可以维持3-6个月,也就是说3-6个月再发生相同病毒感染的几率较小,但并不是绝对不可能。临床上我们遇到过极个别的患者,“阳康”后2个月或3个月又再次发生了感染。

  如何判断病人是不是产生病毒性肺炎,要不要吃抗菌药物?一般来讲,医生通过胸部CT可以知道患者有没有转为肺炎,病毒性肺炎一般不需要吃抗菌药物。如果有合并细菌感染的情况,可以使用抗菌药物。

  出现肺结节应如何应对,是否需要用药?肺部出现的结节性病灶有时是新冠病毒引起的,这种情况下,主要还是针对病毒进行处理。不过也不排除感染病毒之后继发机化性肺炎,针对这种情况,治疗时要考虑使用糖皮质激素等。

  另外,在重症监护治疗过程中,病人及家属担心出现“白肺”。一般来讲,肺部的炎症比较重、渗出液比较多的时候,也就是白色影像区域面积达到了70%-80%,在临床上大家口语化称为“白肺”。所以,不是只要出现了肺部的炎症就是“白肺”。

  有些人“阳康”后咳嗽时间超过3周,但只要没有发烧、没有黄痰、白细胞不高、稍微有点咳嗽是正常的,不必过度紧张。如果觉得咳嗽很难受,可以用点止咳药缓解。

  还有很多人康复以后,感觉身体乏力,容易疲惫,甚至走路也会感觉到气短。出现这些症状以后,最重要的是要先确认身体是否有问题,比如可以先拍个胸部CT,如果确实肺部出现病灶,那就需要进行治疗。

  但如果出现胸闷气短,心脏和肺部检查正常,就属于“长新冠”的症状,再休养一段时间,也许症状慢慢就会消退。所以,出现以上症状大家不要过度紧张,心理的调整很重要。

  对待“阳康”后出虚汗、肌肉酸痛等症状也一样,只要身体没有很明确的病变,不适的症状也许随着时间的推移就消失了。

  图片

  ▲呼吸系统的功能 (供图/徐作军)

  关于“阳康”后如何恢复运动的问题,需要分两种情况。如果病人肺部已经完全康复,且没有明显咳嗽、气短等症状,可以正常活动。但如果肺部恢复正常,活动以后仍感觉气短,尽量不要进行剧烈运动。因为肺是气体交换的重要器官,当肺部还没完全恢复时进行锻炼,会造成耗氧量增加,导致缺氧进一步加重。因此,建议大家等身体彻底恢复后再进行科学的运动锻炼。

  ( 本期图片、视频来自第790期首都科学讲堂)

  传播科学知识

  弘扬科学精神

  让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两翼齐飞

上一篇:大数据数据仓库的介绍
下一篇:“小巨人” 新动能|北极之光:跨界二次创业,打造LED车灯创新方法论

最近更新成人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