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笔生花”绘就乡村法治文化唯美图景

栏目:成人教育  时间:2023-03-26
手机版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丁国锋

  本报通讯员 吉宏莉 张艳

  近日,司法部公布三件法治宣传教育工作指导案例,“南通市创建乡村法治文化建设‘三强三画’模式”从全国近1000个案例中脱颖而出。

  《法治日报》记者了解到,江苏省南通市近年来充分依托地理特点、地域文化、地缘优势等“底色”,通过强统筹、强辐射、强融合等“妙笔”,擘画出了一幅幅深入乡村、贴近群众的乡村法治文化唯美图景。

  乡村法治文化阵地错落有致

  徜徉在南通江滨海畔,随处可见的法治元素在江河湖海的辉映下熠熠生辉,整个沿江沿海带宛如一串耀眼的法治文化珍珠项链。位于长江东北岸的通州区五接镇开沙村长江保护主题公园,就是这串项链上的璀璨珍珠。

  在国家施行长江保护法和长江十年禁渔计划后,开沙村渔民积极响应号召,全部退捕上岸。在开沙村建立法治文化阵地宣传长江保护法,既应时也应景。

  “这些年,我们依托南通滨江临海、运河横贯的地理特点,结合南通沿江沿海生态景观带建设计划,大力建设与乡村发展相协调、与生态环境相融合、与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相互补的乡村法治文化阵地,打造了‘百里沿江沿海法治文化长廊’,形成沿江沿海村居阵地130余个,成为群众特别是沿江村民边观光边学法的首选。”南通市司法局党组书记、局长朱志强介绍说。

  放眼全市乡村法治文化阵地,更是各具特色。走进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海门区常乐镇官公河村,由“红色+法治”元素组成的法治文化阵地成线成片,由法治文化广场、法治文化墙、法治文化长廊、法治小景等载体组成的法治文化公园夺人眼球,每一条巷道都是一道亮丽的法治风景线。

  “官公河村的法治文化阵地,是我们以全市‘乡村振兴示范村、先进村’培育为支点,配套实施法治文化阵地‘村村有、村村优’工程,撬动运用每个示范村、先进村培育资金进行提档建设的成功范例。目前,全市通过此类‘借力’方式,成功完成259个示范村、先进村的法治文化阵地建设目标。”南通市司法局副局长周昌元表示。

  错落有致、精雕细琢的乡村法治文化阵地“工笔画”正成为融入广袤乡村的深刻印记,可触可及,可看可感。

  法治与历史文化深度交融

  近年来,南通市充分挖掘张謇文化、长寿文化、沙地文化等南通江海文化特色,着力打造全方位、多层次的乡村法治文化传播格局,绘出一幅幅流光溢彩的写意画卷。

  在海安市洋蛮河街道的三角村,一场别开生面的法治文艺汇演正在进行,演员们吹、拉、弹、唱样样拿手,用“法治+文艺”的方式精心制作了快板《国家宪法是总纲》、说唱《维权宝书》等十余个节目,博得了村民的阵阵掌声。

  “上场的演员都来自海安尚法文化剧社,常年活跃在乡村法治舞台,是一支群众法治文艺的‘轻骑兵’,他们的作品贴近生活,用海安俚语反映乡土文化,受到海安人民的一致好评。”海安市司法局普法科科长于长云介绍说。

  据了解,南通还依托地域特征,发动乡村“草根创作大家”用方言俚语阐述“法言法语”,将法治元素融入海门山歌、如皋木偶剧等文学创作,融入年画剪纸等传统文化载体,成为乡村法治文化传播的重要承载。与此同时,南通各地围绕“法润江海”品牌,连续多年开展法治文化节、“乡村振兴 法治同行”“美好生活 法典相伴”等各类主题法治文化活动,更是将法治文化氛围延伸至村居、家庭等基层末梢,推动了乡村法治文化的“裂变式”传播,有效增强了基层群众的参与性和互动性。

  借助乡村地缘优势激发活力

  公民法治素养的形成离不开法治文化潜移默化的有效浸润。南通市借助乡情亲情友情资源、家风家教家训载体等乡村地缘优势,“搭载”精准便捷的基层依法治理服务,在乡村田野、村居邻里徐徐开展乡村法治文化浸润活动,群众的法治获得感不断提升,一幅幅清新淡雅的水彩画卷逐步展开。

  “多亏了金小书,我们的矛盾纠纷才能这么快解决。”2022年6月,如东县曹埠镇上漫社区网格内居民因遗产问题与亲戚发生了矛盾纠纷,“法律明白人”金小书了解情况后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利用自己所学的法律知识,讲解法律规定,调解矛盾纠纷,最终促成双方握手言和。

  像金小书这样默默耕耘在基层一线的“法律明白人”,南通市已经优选培育1.81万名,覆盖所有基层治理网格。他们每天穿梭于胡同小巷、村居民舍,无偿提供需求征集、纠纷化解、法治宣传等服务,在江海大地播撒着耀眼的“法治星火”,相关服务惠及300多万基层群众。

  同时,围绕低息贷款、涉农物资等方面,南通市积极推出18项“通晓法”优惠扶持政策,建立132个“法律明白人”工作室,不断激励“法律明白人”提升基层善治速度,营造浓厚法治文化氛围。

上一篇:前十名集成灶是哪些?优化设计绕开烹饪摩擦
下一篇:女人保养皮肤,防止皮肤老化,坚持做好几个习惯或比护肤品更有用

最近更新成人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