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高新区:“三位一体”打造科技教育新生态

栏目:成人教育  时间:2023-03-28
手机版

  安青网讯“当科学家是无数中国孩子的梦想,我们要让科技工作成为富有吸引力的工作、成为孩子们尊崇向往的职业,给孩子们的梦想插上科技的翅膀”。习近平总书记的这句话正在合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合肥高新区)落地生根。

  在老合肥人眼里,高新区曾是一片“荒地”,1991年成为国务院批准的首批国家级高新区后,这片“荒地”已成为合肥市的创新“高地”:拥有全国第一个国家实验室,汇聚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院等一流高校院所,培育了1192 家高新技术企业,连续五年在国家高新区综合排名中稳居前10名。如今,合肥人常用“科里科气”形容曾经的“荒地”。

  多年来,得天独厚的科创资源不仅支撑了合肥高新区的产业发展,更涵养了教育的内涵;同样,科技教育的发展也为当地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撑,科学与科普实现了双向奔赴。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正成为合肥高新区发展的源动力。

  家门口的科普生态圈

  “孩子在体验时眼睛都不眨,回家之后让我给他买有关量子的书籍,到学校也经常跟同学‘炫耀’他体验过的量子技术”。家住合肥高新区梦园小区的王先生告诉记者,在量子实验室及展厅里,他和孩子一起近距离体验了量子保密通信技术的神奇。

  合肥高新区的云飞路被当地人称作“量子大道”,因为在这条路上密集了二十多家主营量子技术的企业以及关联企业。随着相关实验室的开放,到合肥高新区去体验量子科技正成为很多人的周末新选择。

  在VR装置中感受人类与动物的视力差别,从食物营养学角度学习爱眼护眼的知识,以地面游戏和墙面游戏的方式感受学习护眼知识的快乐......合肥高新区的近视防控科普体验馆作为该区的研学游基地之一,由该区欧普康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建设。900平方米内,无一处信息与企业相关,全部根据青少年的特点打造互动式、体验式的近视防控体验空间。

  “我们对研学游基地的建设有非常严格的标准,基地不是企业荣誉的展示墙,而是青少年感受科技、学习知识的地方。”合肥高新区社会事业局教育中心主任张媛媛介绍道,“我们对基地有严格的考核标准,每年来参观的人数要达到一定数量,覆盖面也有要求,不合格的基地会被淘汰。”此外,部分科普基地不但面向各中小学,还同时对家庭开放,家长可在公众号预约,不少家门口的科普基地成为亲子活动“打卡”的“网红”地点。

  来往于合肥高新区各社区科普基地的,不仅有当地的青少年,还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大学生。2022年暑期,来自清华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天津体育学院、安徽建筑大学、安徽医科大学、安徽大学等100余名大学生志愿者研发课程近20场,涵盖了自然科学领域和人文科学领域,覆盖高新区五个中心13个社区,受益青少年800余人。

  博士课堂赋能基础教育

  “给小学生上课压力挺大的,尤其是提问环节我都紧张,因为一方面我得让他们听得懂能理解,另一方面他们会问各种你想不到的问题,要知道有些孩子竟然知道很前沿的知识”。朱志强是就职于合肥高新区的科研工作者,也是合肥市梦园小学五(6)班的博士辅导员,他不但多年来坚持自己给小学生上课,也请同事到校分享科研内容。“有时候我还给他们讲讲我身边那些科研工作者的故事,因为我觉得讲课不仅要让他们学到知识,更要让他们对科研感兴趣,对科技报国有概念,在他们心中种下一颗种子。”朱志强说。

  “一班一博士”是合肥高新区梦园小学教育集团的特色项目。“我们学校学生总人数约占全区的1/3,博士家长数量也尤其多。这些博士家长是扩展教育内涵非常好的资源,他们的课程涵盖了医学类、生物类、地理类、物理类、心理健康类、人文艺术类等。”该教育集团校长邵春荣介绍道,“不同于普通的家长课堂,这些博士家长不但要上课,还要指导有意向有潜能的学生组建科创小组,引导学生们从身边小事思考创新,从科学逻辑回归生活逻辑。”

  在“一班一博士”的基础上,该校还实现了“一班一基地”的项目建设。梦园小学的学生走遍了高新区众多高科技产业基地,如科大讯飞、美亚光电、联智创新科技公司、高新综合管廊建设公司、中国科学院纳米材料与环境监测研究院等,累计开展的基地活动达两百余次。

  在梦园小学博士课程的启发下,高新区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区社会事业局、区关心下一代委员会等有关职能部门发起了“百名博士进校园”,立足高新区、面向合肥、辐射全省共开展自然科学领域和人文科学领域公益科普活动100余场,受益学生近2万人,为落实“双减”政策、推进素质教育探索出新路径。

  “对于博士来说,进校园的活动诠释了他们对社会的责任,同时又让他们感受到了青少年对科学的热情,这更加坚定了他们在科学领域探索的信念。”“百名博士进校园”项目的承办单位童欣爱志愿服务中心副理事长张霞说,“把科学资源与基础教育真正融合起来,建立一种高质量、规范化、成体系的科普课堂教学体系,才能让科技与教育深度融合。”

  

  “神奇校车”走进科大讯飞

  

  博士课程启动仪式

  

  高新区青少年机器人竞赛现场

  “神奇校车”构建区域科普新格局

  在合肥高新区,有一辆“神奇校车”,它带领了来自合肥市大中小学几十所学校,以及省内其他地区的学生,累计上万人次的学生及家长游中国声谷、观量子中心,走进合肥高新区科技企业参观游览、体验。

  2019年坐上“神奇校车”的应魁曾是合肥市南岗中学八年级学生,在参观了合肥本源量子计算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之后,查阅了大量有关量子的资料,撰写了征文《我最喜爱的高新科技——量子科技》,以议论文的形式论述量子通信卫星技术,经过评委、中国科技大学量子专业教授郭国平审阅,获得“神奇校车”征文比赛二等奖。如今他已经是大一学生,回想当年的活动,他说:“当年的触动很大,也就是从那时起立志长大后能加入到研究量子科技的行列。”

  “学生们回来后特别兴奋,他们明显比以往喜欢问‘为什么’,喜欢观察和思考以往司空见惯的事情。”庐江县白湖镇裴岗中心小学总务处主任陆清霞带队参加了2021年第五届“神奇校车”活动,她告诉记者,“要知道我们农村的学生是很难有机会接触这些高新科技的,这辆‘校车’打开了他们对‘神奇’世界的向往。”

  合肥高新区工委办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科普活动往往停留在动员或吸引一部分青少年参观、浏览,发一些宣传品,前期策划不够,对青少年的吸引力低,特别是启发和后续消化较弱,传播范围小,影响力有限。“神奇校车”将科普参观、互动体验、科普演讲(征文)、朗读者大赛、全媒体推广等有机融合,相继成功开展了“高新区科技企业参观游学”“高新区创新科技成果展”“青少年游学科普演讲”“高新故事读给你听朗读者大赛”“科普征文暨新媒体作品大赛”和“致敬城市向前的力量”等活动,以期在集体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参与感、荣誉感。其中,在2019年第三届青少年游学“神奇校车”走进合肥高新区科技游活动期间,开展的科普征文暨新媒体作品大赛,累计收到科普征文、长图、H5、视频等各类形式作品305幅,入围线上评选55幅,总投票数累计3.7904万次,经过线下组织专家学者现场评审后,共计16名学生获奖。

  为了让更多的家庭参与其中,“神奇校车”秉持“电视有影子、报纸有内容、网络有素材、社会有声音”的原则,搭载媒体平台,实现线上线下体验科普、实践科普、交流科普和分享科普等,让科普教育在学生心中矗立起来、丰满起来。

  本报记者 黄慧

上一篇:全国表彰,祝贺她们!
下一篇:北京海淀组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

最近更新成人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