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高标准“长”,娃也要快点长?

栏目:成人教育  时间:2023-03-30
手机版

  新版《7岁以下儿童生长标准》实施后,一些家长带孩子就医

  医生:家长可在必要时干预,但不要太过焦虑,盲目为孩子增高

  3月起,国家卫生健康委最新颁布的《7岁以下儿童生长标准》开始实施,其中明确规定了不同年龄儿童生长发育的各项指标。各个年龄段孩子的身高有了新标准,一些家长坐不住了,对照标准后发现孩子身高不达标就赶紧到医院看看。

  新标准对于孩子的身高是如何规定的?到底哪些孩子需要看门诊、哪些不需要?孩子的个子真的越高越好?近日,记者进行了走访。对此,市医院医生提醒:儿童身高有先天因素,也有后天影响,家长可合理期待、密切关注、必要时积极干预,但不要太过焦虑,盲目为孩子增高。

  新标准:每个年龄段平均“长”了约1厘米

  3月1日,7岁以下儿童身高新标准开始实施,到底该怎么科学看待新标准?

  阜阳市人民医院生长发育科副主任医师赵晓峰介绍,目前临床用的标准,是由首都儿科研究所生长发育研究室,根据2005年九省/市儿童体格发育调查数据研究制定,标准表分为男、女版,属于全国范围内较大的样本调查。

  “新标准由国家卫健委最新发布,大多年龄段的身高标准值稍微有所调整,每个年龄段数据平均约提升了1厘米。”赵晓峰说,这是因为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孩子的身高、体重也呈现增长趋势,因此最新版标准把身高数值提高了。

  生长标准最大的作用是评估自家娃的身高处于什么水准,是否正常、有没有矮人一截……那么,如何看懂这个表格?记者看到,新标准依旧分为男版、女版,纵坐标是年龄,按整月或者整岁计算,横坐标分为七档百分位,分别为P3、P10、P25、P50、P75、P90、P97,代表孩子生长水平的百分位数,可以简单理解为百分比。自查时,先区分男童、女童,然后在表格第一列找到孩子的年龄,再向右看,找到对应的平均身高值,以及所处的百分位区间。

  “举个例子,朋友家女孩,今年5岁,身高115cm,大致处于P90的水平,意思是比90%(绝大多数)的同龄女孩高。”赵晓峰解释,根据新标准,儿童身高处于P25至P75的,可为中等水平;如果身高值低于P3,则属于矮小水平,建议家长带孩子到生长发育门诊找原因;大于P97的,则属于高个子,远超同龄人的水平,也要注意检查孩子是否有骨龄偏大的情况。

  记者梳理新标准发现,以0岁的新生儿为例,如果男婴身长为50.4厘米,女婴身长为49.7厘米,在现标准属于“标准身高”,但新标准的中位数则分别为51.2厘米、50.3厘米,增长了0.8厘米、0.6厘米;以3岁女童为例,现标准的中位身高为95.6厘米,而新标准则增高了0.6厘米,为96.2厘米;6岁男童中位身高为117.7厘米,新标准中位身高则为118.8厘米,增高了1.1厘米。

  家长:送娃就诊、买“长高神器”

  儿童生长新标准刚实施,一些市民就坐不住了,趁着周末带着孩子就诊。

  市民黄女士就是其中之一。近日,她带着孩子早早来到了阜阳市人民医院儿科生长发育门诊,想找医生咨询一下孩子生长发育方面的问题。黄女士的女儿今年2岁半,身高80厘米,按照新标准,孩子的身高是低于最低达标线的。“在网上看了新标准,越看越焦虑,赶紧带着孩子来医院咨询一下。”黄女士说。

  最近像黄女士这样带着孩子来医院咨询生长发育的家长还不少。

  市人民医院生长发育门诊副主任赵晓峰近日也接诊了一些患者,“现在每天门诊有80人左右,且就诊人群从幼儿园到中小学各个年龄段都有。”

  此外,在一些家长看来,春天是孩子长个子的最佳时间,都想趁着这个季节让孩子的身高“提一提”。除了到医院就诊外,还有家长到药店、在网上买一些促长个的药物、保健品或者“长高神器”。

  家长对孩子身高的焦虑,也被商家瞄上。记者在多家电商平台输入“孩子长高”,一些针对孩子增高、长高的产品就满屏“弹”了出来。记者发现,其中大多数是钙片类产品,有些是进口“成长肽”“成长素”,还有 “长高贴”“摸高跳器械”等五花八门的“神器”。

  医生:只有符合一定条件才需就医

  针对家长们的焦虑,赵晓峰也作出了提醒。

  “能理解家长们的诉求,但也不能太过焦虑了。”赵晓峰介绍,家长们认为的“矮小”与医学意义上的矮小并不一致。生长发育门诊不是增高门诊,是否需要用生长素进行治疗,需要综合评估孩子总体情况,才能定出治疗方案。 “家长都希望孩子长得比自己高,对于那些身高处于标准范围但未达到家长理想身高的孩子,大可不必带孩子就医,而是利用非医学手段干预——多运动、好好吃、好好睡,给孩子一个轻松愉悦的成长环境。”

  究竟什么样的孩子应该来看医生呢?赵晓峰建议,最简单的,看生长发育量表,身高位于表中最低线外的视为异常。但家长更应该关注孩子每3-6个月的阶段性评估。从动态数据来看,3岁之前孩子每年增长不足7厘米,3岁到青春期前的孩子每年长高不到5厘米,青春期孩子每年增长不足6厘米,则可怀疑为生长速率减慢。

  此外,他还提醒,市面上五花八门的增高药物,不推荐家长贸然尝试。要警惕短时间内增高,影响到终生的身高。如果骨骼闭合,也就基本不会再长高了。“这些药店不像正规医疗机构会通过一系列专业检查寻找病因。”

  提醒:

  个子并非蹿得越快越好

  孩子的个子真的越高越好?

  7岁女孩彤彤(化名),这两年个子蹿得很快,已经长到了1.35米。“这孩子个头真高,比我家孩子高出一头。”每当有人夸女儿的身高,彤彤的父母很自豪。

  最近,妈妈无意间发现彤彤胸部隆起明显,稍一用力触碰,彤彤直喊疼。察觉到不对劲,母亲带着她到医院儿科就诊。医生检查发现,彤彤两侧乳房均有发育,骨龄片显示,骨龄相当于11岁的孩子。通过进一步检查,确诊为性早熟,如果不及时干预,彤彤成年后身高不超过1.5米。

  “性早熟是一种生长发育异常,表现为青春期特征提早出现。女孩在8周岁以前、男孩在9周岁以前出现第二性征。”赵晓峰介绍,由于过早的性激素升高,从而造成身高提前突增,但很快会出现骨骺提前闭合,因而影响最终的身高。家长如果发现孩子早发育,应尽快到医院就诊,以早期发现性发育提前、骨龄提前等问题。医生可以用药物干预,减缓骨龄提前,会改善性早熟患儿的身高。

  “在关心孩子身高的同时,也不能忽略了孩子的体重,这也是影响孩子身高的重要指标。”赵晓峰介绍,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家长越来越重视儿童的营养水平,但有些孩子吃得好,却运动少,特别是电子产品挤占了孩子的运动时间,使得小胖墩增多。“如果孩子过于肥胖,骨龄加速增长的风险会增高,缩短孩子长高的时间段。如跑马拉松一样,早期个头较高,但影响成年后的最终身高。”

  家长做好这四件事

  孩子能长高

  ●给孩子画“生长曲线图”

  正常的学龄前期儿童,一年能长5-7厘米。父母可以每3-6月给孩子量身高,并记录下来,画个“生长曲线图”,随时掌握孩子的生长速度。

  ●确保孩子睡得好

  生长激素在入睡后1-2小时内达到高峰,要抓住这个“黄金期”,最好让孩子晚上10点前上床睡觉。

  ●多吃禽蛋肉、多喝奶

  多给孩子吃鱼虾、瘦肉、禽蛋、豆制品和应季蔬菜、水果,多给孩子喝牛奶。

  喝碳酸饮料,会加速钙质流失;一些果汁饮料和茶饮等含糖饮料,也会影响孩子血糖、干扰内分泌,影响长高,应尽量避免。

  ●多安排户外活动

  户外活动既能让孩子多晒太阳、又能增加活动量,对促进生长发育很有利。此外,户外活动还能预防近视,一举两得。

上一篇:艰难的人生路,要学会自我救赎!
下一篇:恋爱的意义到底是什么呢?

最近更新成人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