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文学」陈惠方|回眸赞皇山下扶贫路
转载《瞭望中国新媒体》
全国罕见的赞皇山下“万亩枣园”中心区
回眸赞皇山下扶贫路
(报告文学)
陈惠方
一
兔年春节来临时,我们仨老军人给赞皇县写了封“拜年信”——赞皇县老促会并转赞皇县委县政府:
大家好!乡亲们好!
我们仨老军人,从1995年5月到咱县介入减贫帮困或20余年来,每年春节或八一节,总要到我们仨的扶贫点——白鹿村和华润贡栆基地同乡亲们一起欢歌曼舞喜度佳节,可是自2016年秋后,因年龄和身体原因,我们仨再也不能亲身到咱县看望和过节了。但我们的心和你们是连在一起的,总是时刻惦记着你们。“每逢佳节倍思亲”。值此虎驱瘟神兔迎祥瑞的新春佳节之际,我们仨向老区人民拜年,并致以亲切的慰问!赞皇山是英雄山,赞皇人民是英雄的人民,我们祝愿赞皇老区人民吉祥如意,幸福安康,在共同富裕的康庄大道上阔步前进!
老军人、白鹿村荣誉村民:赵渭忠、白振伍、陈惠方
2023年春节
中国老促会2015年分别授予赵渭忠、白振伍、陈惠方三位老军人“革命老区减贫贡献奖”勋章证书
老军人白振伍的荣誉证书
二
巍巍赞皇山,太行之雄关。
2013年八一节。这天上午,这个位于太行山东麓赞皇山下的偏僻小村——白鹿村,显得格外热闹。悬挂在村头的“热烈欢迎三位老军人回家看看”的横幅标语,迎风招展。村办的金山幼儿园的孩子们也都穿上了漂亮的节日新装,迎接我们仨的到来。村民们围着我们仨,又拉手,又问好,高兴得合不拢嘴。退伍军人、村老支书丁占军,一边给我们仨倒荼水,一边嘴里不停地说:“感谢老首长18年来一直对白鹿村的关心牵挂!”提起白鹿村发生的巨大变化,村民们一个个感动得眼眶里泪花儿直打转转。
我们仨与赞皇山结缘,还得从当年我们到白鹿村捐资助学,参与希望工程说起。我们仨,退休前后,都是希望工程的志愿者、宣传者、参与者,对救助贫困山区失学儿童,直到后来的扶贫帮困,都有着同样的担当与热情。而为啥独独选择白鹿村,说起来近于笑话。早在1995年春天,笔者随同有着“希望将军”(见《人民日报》1993年1月3日头版)之称的河北省军区原副政委赵渭忠,和有着“扶贫状元”之誉的河北省军区纪委原副书记白振伍,来到了位于太行山东麓的革命老区赞皇县捐资助学。
当时,赵渭忠和白振伍,两年前已经退休,笔者虽然尚在职,但也快到退休年龄,作为曾创作出版了长篇报告文学《中国希望工程》的“希望工程作家”,在对赞助老区贫困失学儿童的公益事业上,当然不能自甘落后。我们仨在商量选点时,赵渭忠说:“我们捐助的这点钱,对于贫困县来说,简直是杯水车薪,咱们还是找一个小村吧。”此时,县扶贫办的同志拿出了一张贫困村的帮扶名单,供我们挑选,白振伍同志一眼瞅见救助名单上,有一个“白鹿村”,就颇为幽默地说:“我还是有宗族思想,那就选村民们都姓白的这个村吧!”及至进了村,才知道这个所谓的“白鹿村”,除了大部分姓丁的,一小部分姓陈和姓李的外,没有一个姓白的。白振伍又不无幽默地说:“看起来,搞希望工程不能有偏心!”
白鹿村全景
从这时起,我们就同村干部商讨脱贫大计,与白鹿村结下了“扶贫情缘”,我们仨连续18年深入扶贫攻坚第一线,先后倡导和帮助白鹿村完成了修路、引水、建校、帮困和扶贫开发五大工程,使白鹿村脱贫致富,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同步提高。18年来,这个村先后被省、市表彰为双拥模范村、村民自治模范村、文明村、思想政治工作先进村等。
革命老区河北省赞皇县,曾为民族解放和共和国的建立,做出过巨大的贡献。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刘伯承、邓小平、秦基伟等曾在这里战斗生活过。抗战期间,赞皇儿女踊跃参军参战,1800多人血洒疆场,赞皇父老倾其所有,支援抗日前线,赢得了“冀西十三县,赞皇是模范”的美誉。时光荏苒,随着历史的发展,由于受自然条件的影响和制约,到上世纪90年代,赞皇仍然是国家级贫困县。18年前的白鹿村,基础设施落后,沟壑纵横,交通不便,大山和溪流阻断了与外界的联系,村民主要靠种粮维持生计,是贫困县的贫困村。我们仨走进村里,首先资助了25名失学儿童重返校园。接着同村民们共同努力,建起了一所“希望小学”,使白鹿村告别了“破屋子、土台子、泥孩子”的办学历史。
正当村民看到了希望的时候,一场50年一遇的特大洪水袭击了白鹿村,1100亩马上要收获的玉米,被大水一冲而光,看着大雨过后地里裸露的一片白花花的鹅卵石,村民们欲哭无泪,忧心忡忡。我们仨闻讯赶到白鹿村,面对洪水肆虐后的一片狼藉,看着失魂落魄的村民,我们发誓要帮助乡亲们振奋精神,拔掉穷根。大灾过后,我们深入到362户村民家中走访,鼓励他们提高与灾害作斗争的勇气,并与村“两委”一起研究生产自救的办法。可由于支部班子战斗堡垒作用不强,群众的愿望难以实现。
“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给钱给物,不如建设一个好支部!”为此,我们根据群众的呼声,积极向地方党委建议,为白鹿村选好脱贫致富带头人。经过深入了解得知,退伍军人丁占军年富力强、敢闯敢干、群众威信高、深得人心。他五岁丧母,吃百家饭、穿百家衣长大,对乡亲们有着深厚的感情,父亲解放战争中曾随刘邓大军南下,是个三级残疾退伍军人,丁占军在部队当兵五年,服役期间曾荣立过三等功,上个世纪80年代初曾有过在村支部工作的经历。我们把丁占军的基本情况向乡党委进行反映,在换届选举时,村民们投票一致选举丁占军为村主任,经党员选举全票通过并经上级党委批准为村支部书记。
“村子富不富,关键在支部。”白鹿村在支部书记丁占军的带领下,积极发展种植和养殖业,坚持发展旅游业,先后建成了大葱、红薯生产基地、3000亩优质核桃基地和“赞皇贡枣”基地,水上乐园旅游开发也在积极推进。丁占军一心扑在为村民脱贫致富上,在“希望工程顾问”陈作家的引导联系下,多次赴新疆推广枣苗嫁接技术,就连自己的父亲去世也没有来得及见上最后一面。富起来之后他不忘回报社会,带领一家三代建立起了幼儿园,除了为本村服务外,还接收了周边11个乡镇230多名留守儿童。丁占军这个勇挑重担的老兵,那时已步入知天命之年,看着乡亲们忙着自己发家致富,而他却一心扑在村里的发展上,有人说他傻,有人说他一根筋,但他却说,只要村民们生活有改善,我这一根筋,值了!
赞皇山,山高坡陡,水源奇缺。白鹿村也是背靠大山坡,缺少完善的水利设施,一年一季在山坡上种植的玉米只能靠天收成。怎样改变恶劣的自然条件,把庄稼地变成旱涝保收的良田,先把村民的温饱问题解决掉?我们仨的心头一直盘旋着此事。我们想,只有找好“的”,才能放准“矢”,我们仨到田间地头和农家走访,听取村民们意见建议,一个“摘掉靠天吃饭的帽子”的思路逐渐清晰起来。我们帮村民们筹措资金几十万元,实施拦河筑坝工程。经过连续奋战,一座小规模水库宣告竣工。筑起了一条总长约600米的拦河坝,架起了2000米的低压电线,修复了10眼机井,村里从此用水无忧,着实让村民吃了一颗“定心丸”。更让村民们做梦也想不到的好事接二连三地到来。趁热打铁,我们又帮村里启动了“引水上山,开山造田”工程。我们每人带头捐助2000元,又多方募集20多万元“扶贫款”,由当时还在职的陈作家出面,向驻冀部队首长求助,经部队首长批准,由该部出动三台挖掘机连续奋战26天,开辟出了容量为1000立方米的蓄水池,建成了三口高压泵井,安装了总长2600米的上山引水管道,硬是在千年荒坡上改造出了1000余亩旱涝保收的水浇地。看着被洪水冲走的土地又回来了,村民们一度丧失的信心重新振作了起来,当甘甜的泉水流进各家各户时,人群沸腾了,大家情不自禁地欢呼雀跃,一些村民还像过节一样放起鞭炮庆贺。丁占军说:“三位老军人帮我们把山泉引到村上,把党的温暖送到了群众心坎里。”
为了解决当时最为迫切的群众吃饭问题,我们从提高玉米产量着手,注意发挥科技优势,帮助村民稳粮增收。针对山区地理环境及自然条件,我们围绕当地气候特点,帮助村里制定了大力发展玉米制种生产的规划,我们协调省种子公司在白鹿村设立基地,1000多亩旱地全部改种“制种玉米”,提高效益三倍以上,每年全村增加收入80余万元。1999年告别了国家救济粮,实现了自给自足。
要致富,先修路。白鹿村前,那条流淌了几千年的河流,无情地阻隔了村民们与外界的交流,使村民们祖祖辈辈饱尝了无路之苦,外面的物资进不来,村里的货物运不出去;村民进出村子要淌水过河,发大水时,多次发生淹溺事故。行路难,严重制约着村里的经济发展。我们仨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决心帮助白鹿村修桥铺路。
2002年,我们向军地有关部门求助,使该村修路工程纳入石家庄市属项目,136万元工程款到位后,动员全村男女老少参加义务劳动。在河滩上架桥、打桥墩,既是硬活,也是技术活,靠铁镐、洋锹已无济于事,必须有专业施工队才行,在当时不仅请不到,也请不起,在这个节骨眼上,白鹿村的军民共建单位——27集团军工兵团官兵,通过陈作家的牵线,子弟兵又一次伸出援助之手,出动人机,打桥墩、推巨石,全村老小齐上阵,经过三个多月的奋战,终于在河滩上架起了三米宽几十米长的“军民连心桥”,修起了通往山外的三米宽一千五百米长连接赞昔公路的柏油路,圆了白鹿村民祖祖辈辈的梦想,村民们亲切地称这条路是“致富路”“爱民路”。此后,又修缮了“两委”办公室,翻新了大礼堂,硬化了四百平方米的广场,完成了“户户通”的三点七公里村内道路硬化。
我们仨体会到,“给了新衣会穿烂,给了钱物会用完”。送“鱼”管一时,送“渔”管一世。要想让村民彻底扔掉“拐杖”,拔掉“穷根”,必须大力发展适合这个地区的特色产业。为了使脱贫致富取得成效,我们采取抓点带面,点面结合的办法,整体推进白鹿村扶贫工作。打从1998年起,我们就开始帮村里建起了养殖、种植基地,确定了养鸡、养兔、种花、种药材等10个试点专业户,为帮助他们提高技术水平,请来了石家庄现代农业科学研究所杜连恩教授,多次为村民义务培训和现场指导,丁月芹、丁发军等试点专业户当年纯收入就达到近万元。
中央2003年1号文件下发后,我们仨及时赶到村里,与“两委”干部一起学习,在吃透上级精神的基础上,全面分析形势,紧密结合村里的实际,制订了《白鹿村小康建设目标规划》,明确了实施“1311扶贫工程”,即建设1个花卉基地,以现有苗圃为基础,规模扩大至90亩,形成品种齐全的鲜花产、供、销市场;3个基地,包括大葱、红薯、核桃基地,当年建成800多亩大葱园,每亩产1.3万斤,收益7000多元,300多亩红薯园,每亩7000斤,收益6000多元,3000亩优质核桃马上进入丰收期;在建1个旅游景点,开发距今1500多年的金山寺和疙针窑风景区;在环金山寺的丘陵上建成1个林果园。20多年过去了,“1311工程”取得了显著成效,这一做法当时被赞皇县委组织部加按语转发全县各行政村。
走进村“两委”办公室,白鹿村经济发展统计记录本上,一组数据吸引了人们的目光:白鹿村的养殖、种植专业户已经发展到260多家,占全村户数的85%,初步形成了产业化规模,仅养猪一项年收入就超过100万元。请进来,走出去,是白鹿村脱贫致富的又一“亮点”。针对白鹿村村民就业观念陈旧,宁可闲在家里,也不愿到外面打工赚钱的情况,赵渭忠、陈惠方两位浙江籍老军人,结合浙江沿海的亲身体验,想方设法鼓励村民换脑子、理路子、抓票子。他们每次去村里都吹“东南风”,念“温州经”,大讲温州人“什么苦都吃得,什么罪都受得,什么活都干得,什么路都走得”的成功经验,并发动自己在各地的朋友给白鹿村村民培训技术、介绍工作,得知新疆需要枣苗培育技术人员,村里就选拔育苗能手前往新疆接种“赞新枣”。
当时白鹿村外出务工人员260多人,有36人被聘请为新疆枣苗技术员,外出人员平均年收入超过3万多元。许多贫困户通过劳务输出,积累资金,学到技术,回乡建园办厂,走上了脱贫致富道路。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山区贫困群众要彻底摆脱贫困,走上富裕道路,希望在山,优势在林。为了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从1996年开始,我们就帮助村民开垦荒山、修田造地,扩大了村里的耕地面积。新开垦的土地不适合种庄稼,就向村里推荐栽种经济林木,并为村民们请来农林专家授课,在山上种满核桃。几年后,核桃树开花结果了,但是产量和质量一直上不去。我们又为村民送来了《核桃树栽培方法》《核桃树种植技术》《核桃树病虫害防治》等书籍。村民科学种植,核桃产量逐年提高。产量上去了,但品种不够优良,卖不出好价钱。我们就积极协调县农业局对白鹿村的核桃进行品种改良,重点发展市场潜力广阔的纸皮核桃。经过多次试验摸索,终于改良出适合白鹿村土质的核桃品种。栽上了“摇钱树”,使过去的荒山变成了“聚宝山”。
以前的荒山,如今果树成行,花香四溢,家家搞起了养殖,种植了核桃、大枣,形成了种、养一体化的主导产业,成为农民收入的一个新增长点。昔日穷乡僻壤,今朝新房幢幢;昔日荒山沟壑,今朝瓜果飘香。白鹿村人民群众的生活正在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人均收入有了较大的增长;幼儿园、敬老院、卫生院建成并投入使用;集休闲娱乐于一体的水上乐园旅游工程和“水上老年公寓”项目,也正在稳步推进。
寒来暑往,20个春秋冬夏,我们仨坚定执着地关心着白鹿村的发展,每年的正月初五,当过年的爆竹硝烟还在空气中弥漫,赞皇山下被大雪笼罩的白鹿村,准能看到我们仨同村民们一起包饺子,一起唠家常,一起唱歌跳舞,其乐融融。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三位老军人与村里人的感情越来越深,逐渐融进了这个大家庭。2005年元旦,白鹿村授予我们三位老军人“荣誉村民”的称号,我们也乐于成为白鹿村里的普通一员。
2013年八一节作者(右3)和赵渭忠(左2)白振伍(左2)与白鹿村老支书丁占军(后左3)部分“两委”干部合影
三
“赞皇贡枣,老区之宝”,是笔者于2013年9月“赞皇贡枣”采摘节前夕,请原中宣部副部长、著名诗人贺敬之为“赞皇贡枣”题的词。
贺老在题词前,饶有兴趣地审阅了被称之为“国枣”的《赞皇贡枣》简介:“赞皇贡枣是全国700多个红枣品种中唯一的自然三倍体,以个大、皮薄、肉厚、味醇,富含硒、锶(人体极需的有利抗癌的微量元素),‘七个一尺,十个一斤’著称,被誉为‘活维生丸’‘百果之首’,历来有‘一日吃仨枣,百岁不见老’之说。唐武则天称帝时,赞皇大枣做为贡品开始贡奉朝廷,此后历代奉送。这个县的大河道村,至今还保留着‘贡枣斗’(一种容器)。古时在北京流传着‘赞皇大枣——贡枣;赞皇核桃——满仁’的谚语及‘赞皇贡枣历史长,始于西周兴于唐,明清百姓家家种,丰为果品灾为粮’的民谣。
1968年赞皇老区群众精选了75颗贡枣呈送中南海,为毛泽东主席75寿辰祝寿。
1956年在中国长沙枣评会上,赞皇大枣被评为中国大枣之冠;1994年在中国首届林业名特新优产品博览会上获金奖,1997年获第三届中国农业博览会名牌产品;1999年先后获昆明国际园艺博览会金奖和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认定的名牌产品;2000年在山东乐陵红枣交易会上获金奖;2001年赞皇县被国家林业局命名为中国赞皇大枣之乡;2003年被国家林业局命名为全国大枣标准化示范县;2004年赞皇大枣在第八届中国(廊坊)农产品交易会上被评为‘果王’;2005年赞皇大枣列入国家原产地域保护品种;2007年获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定的绿色食品称号;2011年赞皇大枣搭乘‘神州八号’遨游太空,掀开了‘赞皇贡枣’发展的新篇章。”
贺老审看完这份《简介》后,欣喜之情写满在脸上,还特意地问笔者:“你们为什么会对‘赞皇贡枣’如此情有独钟呢?”
笔者对贺老说,我们对老区这片土地爱得深沉!我曾在一部歌赞老区英雄事迹的长篇报告文学中,写过这样一段话:“新中国是从老区走出来的,在革命战争年代,老区人民群众将生命和热血奉献给了革命战争,在某种意义上说,当年他们将生命和热血存进了‘革命银行’;在和平建设年代,乃至在改革开放年代,该是‘革命银行’给老区群众还本付息的时候了。”我作为一名从红十三军诞生地楠溪江老区走出来的老军人,对同样是红色老区的赞皇县怀有深深的敬意。由于历史、地域和自然条件的制约和影响,赞皇至今仍然是国家级贫困县。
当年我们在这里搞希望工程时体会到,“给了新衣会穿烂,给了钱物会用完”,只有把“输血”变成“造血”,才是从根本上帮助老区脱贫致富。在改革开放肇始的上个世纪80年代初,赞皇县委县政府根据赞皇县山地岩石都由富含硒、锶并且易于风化成沙的片麻岩构成的地质特点,认为适合大力种植传统果木——大枣和核桃,于是开展了史无前例声势浩大的“万炮齐轰太行山”的开山造地活动,用土炸药炸、用十字镐刨,硬是在连绵起伏的片麻岩上,首开了十万亩枣园。经过30多年的努力,赞皇贡枣种植面积由改革开放前8.8万亩,总产量不足100万公斤,发展到目前全县贡枣种植面积45万亩,年产量突破1亿公斤,产值达到2.3(3.6)亿元,占全县农业总收入的四分之一。“赞皇贡枣”已经成为赞皇老区人民的“绿色银行”和致富法宝。
但是由于缺乏资金及观念守旧等原因,“赞皇贡枣”还是处于“藏在深山人未识”和“提着猪头找不到庙门”的状态,如果将“赞皇贡枣”打进市场,打开销路,那就会使赞皇的沟沟坡坡变成了山民们的绿色金库,片片枣林变成了山民们的绿色银行,这是真正的“绿色希望工程”。这就是我们仨对“赞皇贡枣”情有独钟的原因啊!
贺老听了我的汇报后,赞许地点点头:“好,你们仨老军人余热献老区,值得!这个词,我题!”
原中宣部副部长、著名诗人贺敬之题词“赞皇贡枣 老区之宝 ”
20余年来,我们仨努力助推赞枣事业,做了一些工作,成效较大的有这样几件事:
一是从2013年起,先后三次策划并组织向新疆、陕西、甘肃、宁夏等地引种赞枣的“西北战役”。当地有一句话,叫做“众人皆知新疆和田枣,却不知赞枣是和田枣的姥爷和姥姥!”。赞皇县历史上群众有种枣育苗的传统和经验,每年春季,往往有很多外地人慕名来到赞皇购买枣苗。就拿新疆来说吧,新疆的和田枣,即源于“赞皇贡枣”引种培育的新品种——“赞新大枣”。15年前赞枣引入新疆后,由于新疆的独特自然条件,致使引种的赞皇大枣的个头、肉质和含糖量都达到或接近原产地大枣的品质,经专家鉴定后,被正式命名为“赞新大枣”,成为包含“赞皇金丝长枣”“赞皇金丝大枣”“赞新大枣”在内的“赞皇贡枣”三大家族成员之一。
我们仨在调研中发现,外地客户来购买枣苗运回当地栽种,由于路途遥远,运载时间过长,枣苗成活率不高(只能达到60%—70%),从成本上说不划算,为此,我们向赞皇县农业局技术站和赞皇白鹿农副产品开发公司建议,把贡枣引种,由“走进来”,改为“走出去”,由赞皇方出人、出技术和部分资金,与大西北各地合作育苗,就地销售,就地种植,这将大大拓宽了“赞皇贡枣”的种植范围。但开始时,贡枣基地的引种员们面对茫茫大西北,人地生疏,刚出去时,犹如“老虎吃天,无从下口”。于是我们充分利用自己的人脉优势,给他们牵线搭桥,沟通联系,当好他们的“联络员”“通信员”。在西北一带,我们无论在军队或地方,都有一些老上级、老部属、老战友和“希望工程”老朋友,他们都成为我们联系和求助对象。
2000年4月1日至5月13日的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我们仨同先期到青海、宁夏等地开展工作的赞皇县农副产品开发公司总经理丁占军保持热线联系,采用电话、电传、电邮、通信、去人口头转达等多种方式,让丁经理先后同青海省青基会、宁夏农业局、陕西省军区等军地有关领导和业务部门,接上关系、汇报情况、讲述意义、请求帮助,得到了他们的大力支持,他们都把赞枣引种,当作西部开发、老区致富互利双赢的新“希望工程”,不仅予以热情接待、提供方便,并帮助联系建立赞枣苗木基地。青海青基会秘书长陈萍,亲自驱车带丁占军到乐都、贵德等县踏勘选点,在她的帮助下,在这两个县建立起了赞枣苗木基地。为了让当地客户了解贡枣苗木,笔者根据材料撰写了300多字的《赞皇贡枣苗木简介》,不仅分发给每位引种枣苗技术员,并通过传真或电子邮件,分别发给新疆林业厅(并转当地报刊)、宁夏农业厅(并转当地报刊)、《陕西日报》《甘肃日报》《青海日报》等有关部门和媒体,进行推介。
为了使贡枣苗木在新疆遍地开花,我们仨还惊动了新疆一把手王乐泉,这就是我们第二次策划和组织的“西北战役”——开辟新疆赞枣苗木基地。比起大西北其他几个省份来,新疆不仅天广地阔,而且更适宜于引种赞枣。要想快速有效地推进这项工作,一个根本之策,就是争取当地领导的支持、指导和指示。于是,我们在战友圈中,千方百计寻找与时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书记的王乐泉说上话的战友,经过多方打听,陈作家终于找到了一位10年前在山东青岛市采访时认识的战友李沣,李不仅同王书记是同乡发小,其父还是王书记的入党介绍人。这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经向李求助后,李欣然同意给王书记亲笔写信并附寄赞皇农业局致王书记的《请求书》以及笔者撰写的《赞皇贡枣简介》。王书记对赞枣在新疆引种十分重视,李沣的信是该年4月6日发出的,王书记于4月10日收到赞皇农业局的信函当天,即批转自治区林业厅侯翠华厅长,责成侯厅长“办好这件有意义的事”。
于是,这些来自赞皇山村的“泥腿子”枣农,因有王书记的“尚方宝剑”在手,竟然频频出入自治区、州、县等各级政府恢宏庄严的办公大楼,受到当地各级官员“高接远送”的热情接待,在各级政府的重视下,继新疆石河子、阿克苏、库尔勒等贡枣培种首试成功后,旋即向全自治区全面推开,在各地建立了大批赞枣苗木基地。多年来,赞皇县来到新疆传授赞枣育苗经验的枣农数以万计,可以说,赞皇枣农对“和田枣,天下跑”,做出了重要贡献!
二是,2013年9月,策划并参与组织了首届“赞皇贡枣采摘节”。这次赞皇大枣历史上破天荒的“采摘节”,在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开得很成功,在河北和北京的10多家媒体上报导了采摘节的盛况,由笔者联系公司邀请的军旅书法家、军事科学院原政委张序三将军的题词“发展赞皇贡枣,振兴老区经济”,以及由笔者撰词著名书法家薛克彬书写的书法条幅“卓越一流,诚信为本,让利山民,造福社会”,成为此次采摘节的一个亮点。继首次采摘节之后,我们又策划和参与组织了2014年的贡枣采摘节,同样取得圆满的结果,产生了较大的反响,中央电视台先后两次来赞皇拍摄了各长达10多分钟的反映“赞皇贡枣”的历史和特色的纪录片并多次在黄金时间播出,大大提高了“赞皇贡枣”的知名度。
2014年4月6日,我们仨来到白鹿村调研时,陈惠方帮以经营和开发赞皇贡枣为主业的李绪珍任董事长的赞皇县华润农副产品开发公司,起草了《2014年工作思路与建议》,提出了“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增资扩厂规模经营、打造品牌持续造势、招贤纳士广揽人才、抓好营销建设队伍、让枣带‘电’发展电商、改进包装塑造形象、加强交流开阔眼界、健全组织练好内功、加强汇报政府支持”的10条建议,李董事长看了这10条建议,大为震惊,说:“陈作家,你说得那么内行,你好像是个企业家呀!”及至我告诉她,一是我作为一个温州人又多年来采写了大量的温州企业家,对企业学到了一些皮毛;二是我是有备而来的,来赞之前,我专门到石家庄温州商会向温州老板作了一些了解与咨询,才有资本向你现炒现卖,李听了恍然大悟,同时也感到很受启发,在后来的工作中吸收了其中的一些建议,特别是让大枣带“电”发展电商的建议,被公司采纳后,使华润的枣业营销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2016年秋天,“三位老军人”中的白振伍(右2)和陈惠方(左2)与赞皇华润农副产品公司董事长李绪珍(右1)
四
“赞皇受穷,天理不容!”2013年一个由县领导主持的我们仨应邀参加的“赞皇县脱贫致富座谈会”上,赵渭忠的开篇发言,语惊四座,“为嘛这样说呢,因为我们赞皇拥有一座满山遍野都是宝的神山,这就是赞皇山!”
史传现今赞皇县境内有山名赞,3000多年前,周穆王曾讨逆战胜于此,“穆王因山故神其所至”,封为赞皇山,后即以此为县名,是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命名的中国第一批“千年古县”,境内有周穆王“吉日癸巳”碑、李左车城、韩信拜将台、唐代名相李德裕书院、治平寺石塔、李氏墓群、唐六宰相故里等名胜古迹;山内风景独特,位于县城西南部车行40分钟,即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嶂石岩,景区内奇峰林立,植被繁茂,丹壁三叠、回峰九套、云崖撒珠,为天下奇景。天然回音壁,乃世所罕见,被列入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嶂石岩丹霞地貌,被列为中国五大旅游地貌之一,景区内的空中索道,直达山巅,堪称“太行绝胜”。军旅作家陈惠方,于18年前,就曾将嶂石岩概括为“天然氧吧,避暑凉城,丹霞奇景,养生福地”四句话,极具独特感染力。
2013年9月作者策划参与第一届“贡枣采摘节”,作者在大河道贡枣基地采摘
赞皇山内具有丰富的革命传统资源和红色人文资源,电影《上甘岭》主人公张忠发的原型,是根据赞皇籍的英雄连长张计发主要事迹编拍的;电影《横空出世》的主人公冯石的原型,是赞皇籍的核基地第一任司令员原国防科工委副主任张蕴钰将军;电影《集结号》主人公谷子地的原型,源于赞皇北竹村的退伍战士常孟兰,等等。
发展红色旅游,是带动老区人民脱贫致富的有效举措。将历史、文化和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培育特色产业,促进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带动商贸服务、交通电信、城乡建设等相关行业的发展;赞皇具有丰富的林果资源,作为全国13个生态县之一,全县林地面积125万亩,大枣、核桃、板栗、樱桃,品种俱全,枣花、杏花、桃花、莉花,樱花,错落有致,五彩纷呈;“四季有花,长年有果”,“赞皇贡枣”和“薄皮核桃”,闻名中外,生态樱桃,受到京津冀市民的青睐,小米、玉米、土豆、红豆、地瓜等五谷杂粮,可供旅游购物尽情挑选,大河道20余万亩连片坡地枣园,十分壮观,全国罕见,等等。
“三位老军人”20年来在赞皇扶贫帮困、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形成的一个“红+绿美丽老区游”的设想,已了然于胸,呼之欲出!但设想归设想,终不是现实,离形成效益还有一段遥远的距离,尚需调研,需论证,需资金,需指导,需内发驱动力,外引借助力。我们仨多次在一起为此事商议谋划,出主意,想办法。
一天,赵渭忠提出:陈作家曾和石祥(著名诗人、词作家)联袂采访过《十五的月亮》的原型邱金凯(原北京军区副司令,时任中国老区建设促进会会长)和邱的夫人李友霞,采访之后,石祥创作的“月亮”,“亮”遍神州大地;陈作家为《十五的月亮》歌曲所撰写的评论《月亮的根》发表后,亦颇有影响,陈作家和邱会长还曾是一个军的老战友,同邱关系密切,何不由陈作家出面请邱会长率老促会来赞皇视察指导呢?白振伍拍手叫好:“这是个好点子,为老区建设,走走‘革命的后门’想必邱会长会理解,也会支持的。”不出所料,当赞皇县领导郑瑞波,专程来到北京,由陈作家引领一起去全国老促会办公室,向邱会长当面汇报赞皇老区减贫“脱帽”的进展与存在困难以及提出请邱会长及老促会领导前往赞皇考察指导的要求时,邱会长爽快地满口答应:“行,待我们把时间调整一下,一定去!”我深知,邱会长是一位说话算话、说干就干的“硬核领导”,于是,我根据我们仨在赞皇多年的了解,于2014年12月9日,写了一份给县委书记冯立业、县长王涛及县老促会李会长的建议书——《关于迎接邱会长来赞视察前期准备工作的建议》,建议书中提出:“邱会长来赞视察,建议县里的准备工作,总的来说,就是四句话:有得看,有得说,有得摆,有得求”,“只有做好充分的前期准备,才能达到请求上级解决实际问题的预期目的”。
县领导接到我们的《建议》后,十分重视,对邱会长来视察的各项准备工作进行了分头准备。我们仨则由以我为主对《红+绿美丽老区游》的构想,进行修改完善,以期在邱会长来视察时进行重点汇报。我通过请教与求助同是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理事的企业家张继澄同志,对我们仨提出的通过用“红+绿”的旅游来助推脱贫的设想很认同,并主动邀请有关专家同我们仨一起进行讨论补充,终于在原来的基础上形成了一份比较规范比较专业的《“红+绿美丽老区(赞皇片)n日游”市场营销策划书》。这份长达5000余字的《策划书》,递交县领导后,受到县领导的赞赏和重视,即将此《策划书》列入邱会长来赞视察重点汇报文案之一。
中国老促会会长、原北京军区副司令员邱金凯(右2)到赞皇,与作者(右1)和张树江(左1)刘俊峰(左2)交流
2015年6月18日,邱会长应约率领老促会一行10余人,来到赞皇调研。邱会长在职时,无论是任军师领导,或任北京军区副司令,乃至退休后出任老促会会长,工作作风一贯是言出令随,雷厉风行。他来赞考察,给赞皇县领导和参与考察人员约法三章:“一是老促会去赞考察不搞迎送,不摆‘迎送宴’,不上山住风景区,在县城也只住一般宾馆;二是,考察组不接受任何礼物;三是,苦干快干,三天的工作两天完。”邱会长说到做到。那天上午,一到赞皇还未喝口水歇个脚,就立即一头扎进赞皇山深处,进行实地考察。
白振伍和我,同考察组一起,一天之内连跑了六、七个点,两人毕竟都上了年纪了,由于跑的点多了些,都感到有点疲劳,虽然坚持下来了,但毕竟都已届耄耋之年。比笔者年长四岁的白振伍,当时就明显感到身体不适,晚饭后,考察组即派车送他到石家庄自己家休息了。而未料,笔者回宾馆静卧至半夜,由于疲劳过度,心脏病复发,赶紧服了两片心律平,想压一压,如能挺过去,还是想参加明天上午的座谈会,并要在会上作“红+绿美丽老区游”设想的重点发言。哪知过了约摸一个多小时,至第二天凌晨,心绞痛越发厉害,被急送赞皇医院,王院长亲自检查,发现此时我的血压已降至零,立即会诊!县委书记冯立业、县长王涛闻讯赶来指挥抢救;邱会长亲自打电话给白求恩医院派专家赶来,要求一刻也不能耽误。由于专家抢救及时才脱了险。王院长狠狠地“训斥”我:“有你这样干的吗?”我不好意思地说:“那时还一心想参加第二天那个‘红+绿’的发言呢!”一个大夫幽默地说:“幸亏白求恩医院专家及时赶到,抢救措施得力,否则你真的就‘红+白’了!”
事后,我查阅当天的日记,在6月19日这一页面有这样的文字:“4:50,心绞痛闷,有种种迹象表明,我的生命将要结束,好,死得其所,为老区人民福祉而死,值!”这天深夜确实很危险,当胸部疼痛厉害,打手机呼救无人接听时,我感到绝望了,忍着疼痛,挣扎着,歪歪扭扭地在日记上写下想说的话。好在医生及时赶到,进行紧急抢救脱了险,紧接着又及时送我到白求恩医院住院。一个月后,我恢复了健康。我深深感谢老区人民,是老区人民给了我第二次生命!
“金碑银碑,不如百姓的口碑。”我们仨在助推赞皇脱贫致富事业上,做了一些工作,老区人民给了我们仨很大的荣誉和褒奖,2004年,我们仨以《在扶贫帮困中焕发生命的第二青春》为题,在河北省扶贫工作会议上作了书面发言,并受到省委省政府的表彰;2013年9月4日北京军区《战友报》以《情系太行》为题,2014年1月18日《经济日报》以《老军人的白鹿缘》为题,报道了我们这方面的情况。2015年10月,中国老区建设促进会分别授予我们仨“老区减贫贡献奖”荣誉勋章及证书。
巍巍赞皇山,太行之皇冠!
【作者简介】陈惠方,1942年11月9日出生于浙江省温州市永嘉县东岸村,1955年6月考入永嘉中学,15岁时在《浙南大众报》发表小说《买扁担》和散文《千年峻岭变通途》。1959年6月被华东608地质队招录为地质勘探队员,1960年6月至江西省抚州地质专科学校地质专业学习,1963年10月参军,历任战士、班长、排长、连指导员、师政治部新闻干事、团政治处宣传股长、北京军区政治部宣传部文化干事,1985年3月,任北京军区政治部文艺创作室专业作家,2002年12月退休。中共党员,大学文化,高级职称。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中国戏剧文学学会会员,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理事、中国太平洋学会太平洋地区合作委员会副会长,曾创作出版长篇纪实文学《海漩》《张思德传》《张思德》《魂系八卦》《中国希望工程》《海天魂》《关键时刻》《指点江山》《谁主沉浮》等;长篇电视剧《白兰》《远方飞来的凤凰》《温州退伍兵的故事》《南麂情缘》《呼唤》等;在红旗杂志、求是杂志、人民日报、解放军报、光明日报、文艺报、文学报等报刊发表100余篇文艺评论,部分结集《军人的鉴赏》一书出版。作品多次在军内外获奖,中篇报告文学《滕氏定理》《谁主沉浮》分别获全国报告文学征文一等奖,电视剧《南麂情缘》获全国电视剧征文比赛二等奖。因创作成绩显著,立三等功,并获团中央授予的“希望工程宣传贡献奖”证书。退休后,热衷于革命老区减贫帮困公益事业,于2015年10月获中国革命老区促进会授予“革命老区减贫贡献奖”荣誉勋章及证书。
举报/反馈
最近更新成人教育
- 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赋能提升
- 腾讯健康:联手迈瑞医疗助推行业高质量普惠发展
- 儿童友好|“红色传承”——金华市站前小学五年级秋季研学活动
- 考生、家长速看!云南省2024年高考11月5日起报名
- 巢湖市城乡公交线路优化调整 10月20日起实施
- 自贡自流井区:密切家校合作 家校共育连心桥
- 防拐骗、防暴力、防意外……武昌水果湖二小这样教学生自护自救
- 七险二金!云南省属国有企业招人啦
- 烟台市区七个口袋公园年底全部交付
- 24日至25日,北京南部、天津、河北中部局地可达重度霾
- 自考学位证申请的条件是什么?
- 投资160亿元!德欧中心四川
- 贵州税务:加计扣除优惠政策对支持我省企业投入研发、鼓励科技创新起到重要作用
- 高通骁龙 8cx Gen 4 处理器跑分曝光,多核成绩逼近苹果 M2
- 法律职业资格考试主观题考试益阳考区首次开考
- 初级会计证考试都是选择题吗?
- 大国粮仓装满优质粮
- 把课间还给学生,“圈养”并非长久之计
- 江门鹤山:“全链条”保障好“舌尖上的安全”
- 第十届晋江市中小学生“泉州南少林五祖拳健身操”会操比赛圆满落下帷幕
- 北京市开展2023年度公开遴选和公开选调公务员工作
- 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共建平安和谐校园
- 台庆74周年,广东广播电视台开展中医药文化进社区公益活动
- 原创CBA前三轮排名!郭士强压制老东家,新疆上升8位,北控连败露底牌
- 50%职场人群多受腱鞘炎困扰 使用人体工学键鼠有助于预防腱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