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薛宝钗人物形象浅析及其“反派”角色思考

栏目:成人教育  时间:2023-04-02
手机版

  原标题:随笔||薛宝钗人物形象浅析及其“反派”角色思考

  薛宝钗人物形象浅析及其“反派”角色思考

  孟芹玲 ||安徽

  薛宝钗是《红楼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女主人公,在“十二金钗”中,与另一女主人公林黛玉同坐榜首。

  在《红楼梦》问世的两百多年间,薛宝钗是书中引起争论最多的人物之一。读者各持自己的观点,对其毁誉不一。但有一点是公认的,那就是薛宝钗是《红楼梦》中塑造最成功的主人公之一。

  一、薛宝钗的身世和性格成因分析

  薛宝钗出生于“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的富贵之家。“本是书香继世之家”,后为皇商。“当日父亲在日,酷爱此女,令其读书识字,较之乃兄竟高过十倍。自父亲死后,见哥哥不能体贴母怀,他便不以书字为事,只留心针黹家计等事,好为母分忧解劳。”(见第四回)

  一个人性格的形成,往往受原生家庭影响很大,薛宝钗的早熟、懂事、博学才华等都能从小时的经历中找到答案。当然,作为皇商家庭出来的女孩,她身上的世故、算计、经济头脑等也有其出处和渊源。

  众所周知,曹雪芹在小说创作中,其中人物的姓名,大都与其性格特点与命运走向有着较密切的关联,薛宝钗之名就很有深意。“薛”字谐音“雪”,“冷”为“雪”意,冷静、冷淡、冷漠、冷峻,“冷”为宝钗性格特点之一。“钗”为女子的双股发插,与宝钗佩戴的金锁一起,象征着宝钗性格中世俗的一面。

  读《红楼梦》,能感觉宝钗的性格与形象,像是被装在一个壳里,让人琢磨不透,并有些神秘的色彩,只偶尔露峥嵘般,向外露出一些本性,又会很快恢复原样。她时常会用“冷香丸”来纠正自己身上的“热毒”,在约束与天性之间,会有一些前后矛盾的地方,这也是薛宝钗性格的复杂性和矛盾性的由来。

  二、薛宝钗的人物形象浅析

  1、薛宝钗的外貌与才华

  原文中,关于薛宝钗的外貌,有过多次描写。第四回,“生得肌骨莹润,举止娴雅”,第八回,宝玉去看生病的宝钗,“头是挽着漆黑油光的纂儿,蜜合色棉袄,玫瑰紫二色金银鼠比肩褂,葱黄绫棉裙,一色半新不旧,看去不觉奢华。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脸若银盆,眼如水杏。”第二十八回,“宝钗生得肌肤丰泽,不容易褪下来。宝玉在旁看着雪白一段酥臂,不觉动了羡慕之心”,“再看看宝钗形容,只见脸若银盆,眼似水杏,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这是一个健康的丰腴美人。

  第六十三回,宝钗抽签,抽了一枝牡丹,题“艳冠群芳”四字,众人看了,都笑说:巧得很,你原配牡丹花。

  薛宝钗的才华表现在多个方面。一是诗词方面的,第十八回,元妃省亲,命众姊妹各题一匾一诗,“贾妃看毕,称赞一番,又笑道:‘终是薛林二妹之作与众不同,非愚姊妹可同列者。'”第三十七回,探春起头结海棠诗社,众姐妹以《咏白海棠》为题作诗,李纨道:“若论风流别致,自是这首,若论含蓄浑厚,终让蘅稿。”探春接着说,潇湘妃子当居第二。

  宝钗在绘画方面也很有才华。第四十二回,宝钗对绘画发表了高见,在画面布局、楼台房舍的界划、所插人物的疏密高低、绘画所需原料等方面都给了惜春以提示和指导。

  宝钗在理家方面也有着自己独到的看法与见解,第五十六回“敏探春兴利除宿弊 识宝钗小惠全大体”,宝钗的做法既增加了收入,又让劳工者及无工者都得了实惠,安抚了众人心,调动了积极性。

  2、薛宝钗的目标与担当

  由于父亲的早逝与哥哥薛蟠的不成气,薛宝钗不得不在很大程度上担起家族的责任,为母分忧。“自父亲死后,见哥哥不能体贴母怀,她便不以书字为事,只留心针黹家计等事,好为母分忧解劳。”寥寥数语,勾勒出一个懂事、有担当的少女形象。

  薛宝钗的大气还表现在她是有自己生活目标的人,是对功名利禄感兴趣,追求现世成功的人。她羡慕贾元春的皇妃地位,也曾通过选秀做过努力。她在以柳絮为题的《临江仙》中,一句“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道出了不同一般弱女子的远大志向。宝钗不仅自己如此,还一再规劝宝玉走仕途经济的道路。

  3、薛宝钗的人情练达与心机

  第二十二回,“贾母因问宝钗爱听何戏,爱吃何物等语。宝钗深知贾母年老人,喜热闹戏文,爱吃甜烂之食,便总依贾母往日素喜者说了出来。贾母更加欢悦。”在与人交往中,宝钗比较周全而有分寸。“而且,宝钗行为豁达,随分从时……故比黛玉大得下人之心。”第六十七回,“且说赵姨娘因见宝钗送了贾环些东西,心中甚是喜欢,想到:‘怨不得别人都说那宝丫头好,会做人,很大方,如今看起来,果然不错……'”

  宝钗也是一个心机深的人,第二十七回,宝钗扑蝶时,走到滴翠亭时,听到宝玉房里的丫头小红与坠儿谈论贾芸丢捡手帕的事,认为是“鸡鸣狗盗”不光彩的事,仍嫁祸黛玉,且连宝玉自己都不太认识的小红,宝钗却熟知她的声音和性格品性。第七十五回,抄捡大观园时,宝钗借故搬出大观园,而不顾湘云等人的感受,只为自清自保。

  4、封建礼教的卫道士,有着明显的等级观念

  在《红楼梦》中,薛宝钗不仅自己恪守封建礼教,还不失时机用“大道理”对别人进行说教。第四十二回,宝钗对黛玉说,“你我只该做些针黹纺织的事才是,偏又认得了字,既认得了字,不过拣那正经的看也罢了,最怕见了些杂书,移了性情,就不可救了。”第二十七回,薛宝钗扑蝶来到滴翠亭,听到小红和坠儿谈拣手帕的事,无外乎小红与贾芸的相爱私情,“宝钗在外面听见这话,心中吃惊,想到:‘怪道从古至今那些奸淫狗盗的人,心机都不错。'”将男女爱情当作不可见人的洪水猛兽。

  在薛宝钗的心中,有着很强的等级观念。在金钏跳井事件中,宝钗对王夫人的安慰远胜于金钏生命消逝的本身。她不时与小丫头们时刻保持着距离,第三十回,宝钗因宝玉的一句话动怒,并迁怒于丫环靛儿,“宝钗指他道:‘你要仔细!我和你玩过,你再疑我。和你素日喜皮笑脸的那些姑娘们跟前,你该问他们去。'说的个靛儿跑了。”

  5、薛宝钗性格的复杂性

  薛宝钗的性格有着复杂的多面性。她为人做事很理性,热心做事的同时,大多都有着理性的考量。

  她曾帮助史湘云解诗社做东之困,给病中的黛玉送燕窝,帮助邢岫烟取出典当的衣服。在王熙凤生病期间,热心协助探春理家,并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

  “任是无情也动人”是对薛宝钗性格特点的评价。她的“冷”还是让人寒心的。第三十二回,因宝玉与金钏调笑,王夫人打了金钏并撵出,性格刚烈的金钏投井自尽。王夫人很自责,宝钗去劝慰王夫人。先是说“这也奇了”,说金钏是玩耍坠井,后说金钏气性大是“糊涂人,不为可惜。“宝钗叹道:'姨娘也不必念念于兹,十分过不去,不过多赏他几两银子发送他,也就尽主仆礼之情了。'”一条鲜活的生命消逝,在薛宝钗的心里是这样云淡风轻。

  第八回,在形容薛宝钗的性格时,说其“罕言寡语,人谓藏愚;安分随时,自云守拙。”在大部分的日子里,宝钗确是保持着一种低调贞静的淑女形象,但有时也会滔滔不绝地长篇大论一番。第五十六回, 一方面与探春大谈朱子、姬子书,接着又长篇大论地发表理家的高见,在与众婆子们讲具体“小恵全大体”方案时,一口气说了六、七百字。第四十二回,薛宝钗就惜春绘画发表高见,几段下来,又是一千多字。

  薛宝钗通常以诗言志,表现自己的志趣与追求,如“淡极始知花更艳”。平时很注意自己的修行,不爱花儿草的,房间也如雪洞一般。但她会常年戴着沉甸甸的金项圈,在宝玉要看时,她“一面说,一面解了排扣,从里面大红袄上将那珠宝晶莹黄金灿烂的璎珞掏将出来。”第二十八回,在端午元妃赐礼时,一方面“心里越发没意思起来”,一方面戴着红麝串子到处走,惹得宝玉对其“一段酥臂”发怔,让黛玉称为“呆雁”。

  宝钗平时很看重自己的淑女形象,“珍重芳姿昼掩门”。但在三十六回前,她会经常一个人出入怡红院找宝玉,时间上有早上起床后,中午午休时,甚至晚上。她会在宝玉被打后,手托药丸第一个去看宝玉,表现出少女少有的动情之态。

  宝钗不仅“品格端方,容貌丰美”而且“行为豁达,随分从时”“便是那些小丫头子们亦多喜与宝钗去玩”(第五回)。第三十回,因宝玉说了句“怪不得他们拿姐姐比杨妃,原来也体丰怯热”,便“不由得大怒,等待要怎样,又不好怎样。”正巧小丫头靛儿因找扇子,和宝钗玩笑着讨要,被宝钗一顿怒骂,跑了。

  三、关于薛宝钗“反派”角色的思考

  关于《红楼梦》的思想,著名红学家冯其庸在《百家讲坛:<红楼梦>的思想》中指出,“所以我认为《红楼梦》思想的性质应该属于带有资本主义萌芽性质的一种新的民主思想。”曹雪芹在《红楼梦》这部小说中,自己创作的思想目的,多是通过男主人公贾宝玉的言行表达出来的。除了贾宝玉之外,作者还创造了两个女主人公:林黛玉和薛宝钗。在这三人中,“两个玉儿”是相爱的一对,有着共同志趣、共同语言、共同追求。“二宝”最后成了事实上的夫妻,但只是“举案齐眉”,终因追求不同,宝玉“悬崖撒手”,出家离去。

  从作者的创作宗旨来看,贾宝玉、林黛玉是从正面诠释其思想内容的主要代表人物,他们反对封建礼教、反对科举制度、追求纯真美好爱情、追求个性自由、婚姻自主,在那个程朱礼学盛行的年代,敢于冲破其藩篱,自由恋爱,不走仕途经济道路。从这个意义上说,贾宝玉和林黛玉是作者赞赏的、肯定的,是“正派”的主人公。

  在文学作品中,有时为了加强对其主题思想的表达,也要从正反两个方面进行论证。作家老舍在《<红楼梦>并不是梦》一文中说,“小说中的人物必须有反有正,否则毫无冲突,即无写成一部小说的可能。”笔者认为作者曹雪芹在创造薛宝钗这个人物时,给了她从反面论证的使命和作用。作者一方面对这个容貌丰美、才华横溢的女子欣赏敬佩,另一方面对其受到封建礼教浸透,人性被压抑,充满同情和怜惜。第三十六回,“或如宝钗辈有时风机导劝,反生起气来,只说:‘好好的一个清净洁白女儿,也学得钓名沽誉,入了国贼禄鬼之流。'”在同一回,“这里宝钗只刚做了两三个花瓣,忽见宝玉在梦中喊骂说:‘和尚道士的话如何信得?什么是金玉姻缘,我偏说是木石姻缘!'薛宝钗听了这话,不觉怔了。”随着时间的推移,贾宝玉对爱情越发坚定,对宝钗也由看清到否定。当然,最后的离家出走更是否定之极。87版电视剧《红楼梦》中有这样一个镜头:贫困潦倒的贾宝玉巧遇花袭人家,得到夫妇二人的收留照顾,由袭人照顾宝玉,蒋玉涵去接宝钗,在袭人睡着时,宝玉不辞而别。蒋玉涵接来了宝钗不见了宝玉,要出去寻找,宝钗悲痛欲绝地摆摆手说,他不会回来了。当然,贾宝玉并不能完全代表曹雪芹,但大多数境况下,作者的思想与意图是通过主人公的言行来表现的。

  二玉与宝钗如“双峰对峙,两水分流”,有着截然相反的人生追求。其中最明显的不同是情与礼的差异,是有温度和冰冷的区别。《红楼梦》这部小说的主旨是“大旨谈情”,宝玉是情痴,是“意淫“,“情不情”;黛玉是“以泪还情”,“泪尽而亡”,是“情情”。小说中给了宝钗“任是无情也动人”的定义,而冯其庸先生在其对薛宝钗性格及人物形象进行了全面分析之后,给予薛宝钗“任是动人也无情”的评价(《百家讲坛:〈红楼梦〉的思想》),“无情”成为薛宝钗的一个标签。

  薛宝钗完全按照当时封建社会的道德规范要求自己,力争做一个符合封建礼教的淑女形象,却让自己活得很苦很累,失去了女孩应有的活泼自然的天性和青春女儿应有的快乐。“可叹停机德……金簪雪里埋。”让自己品尝了“无情”的孤独滋味。宝钗也是一个悲剧人物,是非常值得同情的。

  诚然,以不同的视角来看待薛宝钗,就会有不同的解读。台大教授欧丽娟就认为薛宝钗是一位近乎完美的人。她不断提醒读者,要把薛宝钗放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来看,以当时的道德标准来评价薛宝钗。但笔者认为,《红楼梦》主旨思想明确,我们还是应该也有必要站在作者的角度去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与创作目的。因此,把薛宝钗作为小说中与贾宝玉、林黛玉相对立的“反派”角色来解读,还是说得通的。

  

  图片/网络

  作家简介

  孟芹玲,网名苍耳,安徽濉溪县人。蚌埠市作家协会会员。近年来有作品发表在《散文诗世界》《淮河晨刊》《仙游今报》等纸媒,收录于散文集《踏歌而行》《渔樵歌笙》《清歌流韵》,刊发在海外报刊。在文学平台《冬歌文苑》发表散文、诗歌、文学评论等五十多篇。现任《冬歌文苑》编审。

  长|按|二|维|码|关|注

  用诗和远方,陪你一路成长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冬歌文苑工作室

  名誉顾问:戢觉佑 李品刚

  文学顾问:周庆荣 王树宾 白锦刚

  法律顾问:北京盈理律师事务所

  总编:琅 琅

  副总:蔡泗明 倪宝元 赵继平

  编审:孟芹玲 孔秋莉 焦红玲

  主编:石 瑛 赵春辉

  审校:严圣华

  责任编辑:

上一篇:红军史上少有的全家长征,9人参加最后仅4人幸存
下一篇:公务员招录部分岗位放宽年龄,年轻人机会少了吗?

最近更新成人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