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记忆|陈毅在江苏做统战工作的佳话

栏目:成人教育  时间:2023-04-12
手机版

  2023年新年伊始,在陈毅去世51周年之际,讲述解放初期陈毅将一个百废待兴的旧上海治理得井井有条的电视剧《破晓东方》也在热播中。由此,不禁联想起陈毅与江苏深厚的历史渊源。从1938年他奉命到苏南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直至全国解放,陈毅在这片土地上从事革命活动断断续续有近十年时间,留下了许多动人的故事,特别是他善于做爱国民主人士统战工作的佳话,更是令人难忘。

  统一战线是中国革命的三大法宝之一,陈毅创造性地执行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开展了极具成效的统战工作,被毛泽东赞誉为“天才的统一战线的执行者”。

  

  陈毅

  “三顾茅庐”争取纪振纲

  纪振纲是一名开明士绅,早年参加辛亥革命,担任过黎元洪的幕僚。退出政坛后,他在江苏句容开办了茅麓公司,生意兴隆,资金雄厚。

  

  纪振纲

  全国性抗战爆发后,纪振纲收容淞沪会战散落的士兵,建立起一支300多人的自卫团。自卫团武器精良,具备较强的作战能力。

  当时,新四军东进苏南,要想在敌后生存下来,并建立以茅山为中心的苏南抗日根据地,就要最大限度地取得社会各界的拥护和支持。而在这片地区,纪振纲的势力最大。于是,陈毅元帅到茅山以后,便和纪振纲约好在乾元观见面。

  初次见面,陈毅给纪振纲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评价陈毅是个上马能打仗、下马会谈诗的儒将。但看到新四军兵力有限、装备短缺的情况后,纪振纲对双方能否一同合作抗日心存疑虑。

  为了说服纪振纲,陈毅三次登门拜访,宣传共产党的抗日主张,讲解新四军的游击策略。在推心置腹的交流中,纪振纲了解了共产党人的理想抱负和抗日主张。

  1938年6月,新四军取得韦岗伏击战大捷,让纪振纲看到了抗战的希望和前途,他坚定了自己的立场。韦岗伏击战大捷一个月后,新四军成立了镇江、句容、金坛、丹阳四县抗敌总会,纪振纲出任抗敌总会主任。

  转眼寒冬临近,纪振纲看到新四军生活艰苦,缺衣少药。他立即召集士绅们募捐寒衣,千方百计地从上海购买药品器械,解决了新四军后勤供应的大问题。

  此时,鉴于纪振纲的威望和影响力,日军千方百计胁迫他出任伪职;国民党为了反共,也极力拉拢他。这些都被纪振纲一一严词拒绝。纪振纲的强硬态度,引起了日军的不满。

  于是,日军联合汉奸设局,逮捕了纪振纲,并让他交出茅麓公司。危难中,纪振纲侥幸逃脱,前往上海避居。临行前,他将自己手下300多人的自卫团和200多支步枪、30多挺机枪、迫击炮等装备,全部交给了新四军。

  在沪躲避期间,纪振纲不仅继续为新四军筹集资金,还将自己在法租界的寓所,作为八路军、新四军的秘密联络点。他的所作所为,为新四军的壮大立下了汗马功劳。

  引领樊玉琳参加革命

  樊玉琳是江苏句容人。1900年生,句容师范毕业后,教书育人,当过校长。后来加入国民党,在国民党句容县第3区任区长,县戒烟科科长等职,属于国民党的基层官员,在句容有相当的影响力。

  

  樊玉琳

  但身为国民党基层官员的樊玉琳却是个为人正派、为地方做过不少好事的人。日军侵占苏南后,国军不战而逃,丢下了地方政权和普通民众不管,他十分不满,便与同为教师出身的族侄樊绪经联袂奋起,组织武装开展抗日活动。

  1938年5月,粟裕率新四军先遣支队到苏南侦察,并拜访樊玉琳。

  樊玉琳对各方军队来访也是习以为常,所以他对粟裕的来访不是太在意,聊天之初,总是问一句答一句地应付着,貌似闲聊。但在闲聊之中,樊玉琳越来越觉得这个新四军,说话聊天非常有水平、有见识,特别是他对时局的评论,对战争的观点,对敌我情势的分析,都是有据有理,樊玉琳越听越有兴趣,很快到了午饭时间。

  樊玉琳忙着聊天竟忘了招待午饭,粟裕笑着摇摇手,让樊玉琳不用麻烦。粟裕的士兵端来一个大瓷缸,里面只有米饭和两块萝卜干,粟裕端起午饭吃起来。这一餐简单的中餐,感动到了樊玉琳。

  1938年6月,陈毅率新四军第一支队抵达茅山,准备创建抗日根据地。宝堰镇,是丹徒区、丹阳市、金坛市和句容市的交会点,抗战时期作为四县交界的中心区域,又是茅山地区的核心地带,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陈毅司令员决定邀请四县各界人士来宝堰镇,召开成立四县抗敌总会的筹备会议。陈司令就修书一封,约樊玉琳来茅山乾元观面谈。因为有着对粟裕的好印象,樊玉琳欣然前往。

  到了茅山乾元观后,樊玉琳受到了陈毅的热情招待。陈毅对樊玉琳推心置腹,表示新四军挺进江南,人生地不熟,要仰仗地方各界人士鼎力相助,希望樊玉琳多多支持新四军工作。

  樊玉琳被陈毅虚心热忱的态度所感动,连忙表示: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贵军到江南打鬼子,鄙人理应出力效劳。

  在与陈毅畅谈了一个通宵后,樊玉琳感到意气很是相投,来时心头还忐忑不安,此时却由衷喜悦:茅山来了真正的抗日部队,救国救民有了希望。

  正是在陈毅的感召、劝导下,樊玉琳同意参加新四军。

  1938年6月中旬,樊玉琳成为镇句金丹四县抗敌总会筹委会副主任、四县抗敌总会主任,1939年7月,他加入了共产党。先后出任新四军苏南第5行政区督察专员、茅山(第5行政区)保安司令部司令员、苏南保安司令部司令员、苏南第一行政分区专员等职,1977年去世,享年77岁。

  以文会友做好爱国民主人士的工作

  陈毅知识渊博,兴趣广泛,在诗词、书法、围棋等方面具有很高造诣。他大量吸收知识分子参加党、军队、政府、群众团体工作。陈毅常常以文会友做好党外知识分子工作。

  1938年底,陈毅率部进入茅山地区,由于日寇严密封锁,山上缺医少药。陈毅听说茅山深处的乾元观有个叫辛三仙的老中医,打算请他为新四军将士医病疗伤。可是连续去了两次,辛三仙都避而不见。陈毅三顾乾元观时,辛三仙只留下一上联:“鸦啼鹊鸣,并立枝头报祸福”。陈毅看出了辛三仙的心思,老先生虽然抗日爱国,但对国共两党都存有戒心,分不清鸦鹊、看不准祸福。陈毅续对下联,没有直接答对,只是肯求相见:“燕来雁去,相逢路上传春秋”。第二天,陈毅应邀去观相见,也给老先生出一上联:“三顾道观,三拜三仙山心动”。辛老先生颔首而笑,对道:“四咏雄文,四仰四军事理明”,可见辛三仙已经有了明朗的政治倾向,于是老先生与陈毅在应对联语中越说越投机,最后爽快地答应为新四军将士治病疗伤。后来,老先生做通道士的思想工作,把乾元观变成新四军江南指挥部的总医院。

  

  韩紫石

  抗战时期,陈毅发挥诗词特长,与苏北名流韩紫石、庞友兰、杨芷江等人唱答往来,赢得了他们的尊重和对新四军抗战工作的理解和支持。他还邀请外地知识分子来苏北参与抗战,写出一封封情真意切的书信,通过地下组织转交到各大城市知识分子手中,激发爱国热情,使苏北会聚了民主斗士邹韬奋、新闻记者范长江、音乐家贺绿汀等一大批文化精英。他关心学社发展,亲自参与学社活动并大量投稿,推动了文化抗战的蓬勃发展。

  (作者:杨民仆,新华日报记者;常浩如,《炎黄文化》常务副主编)

上一篇:刘强东和章泽天的婚姻,你看到了浪漫的爱情,我看到了价值的交换
下一篇:《泰坦尼克号》25周年重映,重温巨轮背后不可复制的爱情和时代

最近更新成人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