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物致知的故事
我们都知道“格物致知”的典故,说的是关于王阳明的故事。
在家守丧的一天,王守仁看到了朱熹注疏程伊川的一句话:"众物必有表里精粗,一草一木,皆涵至理。"他内心一亮:前者娄谅说"圣人可学而至",方法是格物,今者看到朱熹说"一草一木,皆涵至理",看来这个"理"果然是"格"出来的。
既然"一草一木"都有"理",那就试试看能不能"格"出来。
王阳明想到后院有竹子,不如"恰同学少年,你我同去格竹",于是邀人同往。一位姓钱的同学表示欣然同意。
"格竹"开始。两人在竹子前面,一天到晚盯着不放,目不转睛。
格物,是一种穷究事物获得知识的方法。譬如格竹,要知道它属于哪类植物,生长环境,纲目品种,以及有什么生长规律,这是事物本身的属性。之后再穷究哲学层面的"理",譬如竹子在中国人的思想里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是一种文化的象征,"岁寒三友"之一,君子的代表。按照这种学习方法,时间一长,不成大师最起码也是个学者。
王阳明与钱同学两人异想天开地"格竹",在他人看来,他们两个这就是在扯淡。可是人类的文明,很多都是在看似荒诞的事物中产生的,人类的进步正是由很多古怪、疯癫、闲扯淡的人推动。
但是,任何事情都不是那么容易的。"格"了三天,钱同学撑不住了,主动退出。
王阳明选择了坚持,他独自"格竹",结果七天后,大病一场。王阳明感叹道:"圣贤是做不得的,无他大力量去格物了。"
橙先生解读:格物致知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认知理论。为什么古代的圣贤大家都倾向于向内求而不是向外求?
我是这样理解的,儒家的这个认知命题其实用道家学说的理论更好解读,道家讲怎么学习的?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是通过向地、天和道这些不同的媒介学习来掌握达到规律的,如果如果你去向外求,无在乎就是地表诞生的一些事物、观点、看法,你学了又有什么用呢?它依旧不是道的根本,学的都是皮毛,所以王阳明才认为,“众物必有表里精粗,一草一木,皆涵至理。”他决定格物内求以闻道、得道,而不是所谓的走川访友,和大师交流。
但是我认为格物致知的效果是因人而异的,要想有个好的结果,首先需要当事人具有很丰富的知识储备和人生阅历,这样的内求才会得出新的认识成果,获得更高的认识追求。否则,一纸空白的雏儿怎么能在内求中有所收获。
在笔者看来,当我们在一个领域没有经验的时候应该向领域内的前辈学习,当我们有了足够的经验后我们应该忘记之前的经验,向内心探索。
上一篇:【五彩童年|教师发展】砥砺深耕“大语文” 不负“读写”醉芬芳——我校开展大语文读
下一篇:温暖的故事作文范文800字
最近更新成人教育
- 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赋能提升
- 腾讯健康:联手迈瑞医疗助推行业高质量普惠发展
- 儿童友好|“红色传承”——金华市站前小学五年级秋季研学活动
- 考生、家长速看!云南省2024年高考11月5日起报名
- 巢湖市城乡公交线路优化调整 10月20日起实施
- 自贡自流井区:密切家校合作 家校共育连心桥
- 防拐骗、防暴力、防意外……武昌水果湖二小这样教学生自护自救
- 七险二金!云南省属国有企业招人啦
- 烟台市区七个口袋公园年底全部交付
- 24日至25日,北京南部、天津、河北中部局地可达重度霾
- 自考学位证申请的条件是什么?
- 投资160亿元!德欧中心四川
- 贵州税务:加计扣除优惠政策对支持我省企业投入研发、鼓励科技创新起到重要作用
- 高通骁龙 8cx Gen 4 处理器跑分曝光,多核成绩逼近苹果 M2
- 法律职业资格考试主观题考试益阳考区首次开考
- 初级会计证考试都是选择题吗?
- 大国粮仓装满优质粮
- 把课间还给学生,“圈养”并非长久之计
- 江门鹤山:“全链条”保障好“舌尖上的安全”
- 第十届晋江市中小学生“泉州南少林五祖拳健身操”会操比赛圆满落下帷幕
- 北京市开展2023年度公开遴选和公开选调公务员工作
- 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共建平安和谐校园
- 台庆74周年,广东广播电视台开展中医药文化进社区公益活动
- 原创CBA前三轮排名!郭士强压制老东家,新疆上升8位,北控连败露底牌
- 50%职场人群多受腱鞘炎困扰 使用人体工学键鼠有助于预防腱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