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力障碍儿童这一群体,为什么会在社会交往中出现攻击性行为呢?

栏目:成人教育  时间:2023-04-15
手机版

  对于听力障碍儿童而言,听力损失让他们在认知、沟通方面存在很大的缺陷,儿童还属于心智不成熟的时期,很容易产生不同的行为问题。

  

  攻击行为就是听力障碍儿童常见的问题行为之一,攻击行为不仅影响到学生自己的学业发展、社会交往、心理健康、还有可能威胁到周边人的安全。

  因此,从利于听障儿童的健全发展的角度,对听力障碍儿童的攻击行为进行干预是有必要的。

  01

  换而言之,研究者必须找到一种合适的方法来对儿童进行行为干预,在众多的干预方法中,积极行为支持在学校内干预具有较强的优势:

  (1) 不特别区分行为表现类型、模式或情绪反应。

  (2) 揭示了个体与环境的关系。

  (3) 实用性强,操作简单。

  研究者运用积极行为支持干预法,采用单一被试研究方法的跨情境多基线实验,以两名具有攻击行为听力障碍儿童为研究对象,开展攻击行为干预的研究。

  

  运用游戏干预、行为教导策略和后果处理策略对两名个案在课堂情境和课间情景中的攻击行为进行干预。

  旨在探讨听力障碍儿童积极行为支持的干预路径与策略,探究干预的有效性,以及基于行为功能评估听力障碍儿童的攻击性行为在学校中的干预适切性。

  学生问题行为一直被报道为教育工作者最关心的问题,对儿童来说,有品行问题的孩子也更容易被老师不喜欢。

  接受更少的学术或社会指导以及更少的支持和来自老师的积极反馈行为,在学校功能方面攻击性儿童往往面临着课堂纪律问题和学业成绩困难。

  11%至61%的有行为问题和攻击性的儿童有明显的学习障碍。攻击性学生往往会被教师采取隔离措施,并且再之后学业进一步落后于他人,持续的学业挑战失败然后可能会加剧儿童在学校环境中的问题行为。

  

  02

  对教师来说,攻击性行为问题往往比任何其他儿童的临床问题更被视为负面的临床问题。

  教师们也认可在他们的课堂上出现攻击性青少年会产生严重后果,学生的行为和纪律问题是教师感到压力和倦怠的主要原因。

  这些原因让教师对具有攻击儿童持消极性的态度。

  有研究表明,从童年的低攻击性转变为青春期的高攻击性是不可能的,那些在青春期表现出攻击性行为的人大多从童年开始就具有攻击性,攻击性行为会干扰各种干预措施的指导和进展,从而阻碍一系列发展领域的改进。

  对于听力障碍儿童而言,尽管早期特殊教育对存在听力障碍和语言障碍的聋儿童进行了支持,但众所周知,聋童更容易出现行为问题,由于缺乏交流,他们比听力正常的孩子具有更高的攻击性。

  有相关研究也证实了这一说法,听力受损的儿童表现出更积极的攻击性愤怒和攻击性,愤怒和攻击性经常被认为是聋儿的特征。

  

  因此帮助有攻击性行为的听力障碍学生学习适应社交、情感和行为技能等显得更加迫切。

  在特殊教育中,有国外相关组织将积极行为支持纳入《联邦残疾人教育法》,这推动了积极行为支持法的传播,在我国大陆地区,对于积极行为的实施虽然暂未有明确的法律规定。

  但教育部于2015年8月公布的相关报告中,明确指出特殊教育教师应具备“运用积极行为支持等不同管理策略,妥善预防、干预学生的行为问题”的专业能力。

  积极的行为支持不同于传统的惩罚性行为管理策略,因为它着眼于当下的条件,改变影响孩子的环境和系统影响行为而不仅仅是改变外表的变量。

  03

  积极行为支持的概念是植根于由一个具有支持性的环境创造一种品质和目标的生活,而不是关注个人及其孤立行为,尤其是PBS的重点是通过操纵行为发生的环境。

  由此积极行为支持运用到特殊儿童的问题行为干预较其他干预方法具有优越性。

  有研究发现,我国关于听力障碍儿童攻击行为的干预研究更加偏向传统的厌恶模式的干预,从积极视角干预有待进一步研究。

  

  因此,对听力障碍儿童进行攻击行为的干预具有意义。

  研究人员采用积极行为支持策略对听力障碍儿童的攻击行为在课堂内外进行干预训练,通过干预记录干预期间的攻击行为的发生频率、时间长度变化情况,以此验证积极行为支持对听力障碍儿童攻击行为干预的有效性。

  研究者需要根据观察周期以及听力障碍儿童的情况对儿童不同阶段的攻击行为变化情况进行记录。

  (1)在干预开始前,基于积极行为支持理论,并借鉴行为干预方法中有关积极行为支持的策略,制定适切于听力障碍儿童基于行为功能评估的积极行为支持干预方案。

  (2)在干预的过程中,研究者与儿童的教师密切配合,在课堂中每周进行一次40分钟左右的游戏干预,在课间采取代币制的方法对儿童的攻击行为进行行为教导。

  (3)在干预结束后,研究者整理三个阶段收集到的资料和数据,整理完成后进行分析,探究积极行为支持策略对听力障碍儿童攻击行为干预的有效性。

  

  最后,研究结果能为一线教师、家长、研究者等相关人员提供关于听力障碍儿童攻击行为干预的一些方法参考。

  04

  (1)丰富听力障碍儿童攻击行为的理论研究。

  目前有关听力障碍儿童攻击行为干预的策略方面还存在较大的空缺,传统的方法往往是用惩罚遏制儿童的攻击行为。

  因此研究人员立足于积极行为支持策略对听力障碍儿童的攻击行为进行干预,采用积极的方式,验证积极行为支持策略对听力障碍儿童攻击行为干预的有效性。

  (2)丰富积极行为支持的相关干预研究,并且扩充积极行为支持对听力障碍儿童干预的研究,增加更多积极行为支持干预听力障碍儿童干预效果的实证的证据。

  

  (1)理论需要与实践结合,理论最终要应用到实践中。

  研究验证积极行为支持策略对听力障碍儿童攻击行为干预的有效性,从行为功能的视角出发,制定干预方案。

  以往的研究中,对听力障碍儿童攻击行为的干预较少,可知听力障碍儿童的攻击行为没有被足够的重视,攻击行为一般被认为是一种学业倦怠或者态度问题等。

  研究人员对听力障碍儿童攻击行为干预策略进行实践,将为以后的一线教师、家长、研究者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可同时在干预的过程中,所获得的操作经验,也可为相关的对攻击行为干预的训练提供一定的参考。

  (2)引起更多的群体关注听力障碍儿童的攻击行为,尤其是特殊儿童影响较大的家长和在一线与听障儿童密切接触的教师。

  在儿童攻击行为初发时就能及时发现正确的问题所在,及时用改变教养方式、改变教学策略等方式从根源解决问题。

  

  05

  积极行为支持被定义为一个框架,旨在为那些表现出不良行为的非个人提供有效的治疗和服务。

  通过重新设计他们的生活环境来减少他们的挑战性行为,并改善个人的生活质量,在积极行为支持中,旨在确定儿童问题行为的功能,并获得满足相同功能的适当行为。

  研究者以行为的功能为依据对听力障碍儿童攻击行为进行行为的观察、分析,提出问题行为的功能假设,然后依据听力障碍儿童的攻击行为的功能制定积极行为支持方案并实施。

  从分析生物学遗传原因、社会影响因素、心理学、教育学等不同的研究领域中,攻击行为有不同的解释,也就是说,攻击行为目前尚没有统一的定义,大多数研究人员提出的是直接的身体攻击、语言攻击和间接攻击三种类型。

  身体攻击包含直接接触,例如殴打、拍打、咬、推、抓和拉,以及言语攻击涉及语言的使用旨在威胁、恐吓或惹恼他人。语言攻击通常伴随着身体攻击。

  

  间接攻击涉及八卦、排斥、保持沉默和破坏等情况。还有学者专门从听力障碍儿童攻击行为表现形式进行分类,将攻击行为分为了四类:

  (1)身体攻击,一般是利用肢体对他人进行打、推、咬、拧、掐、踢、拉或是投掷物品等行为。

  (2)言语攻击,包括使用手语或口语对他人进行侮辱、嘲笑、威胁、激怒等行为。

  (3)破坏物品,是指个体对物品的破坏行为,包括乱扔东西、砸玻璃门窗、撕扯衣物、踢设备器材、使用器械进行损坏等行为。

  (4)自我伤害,是指个体对自己的躯体进行伤害,包括自己咬、吸吮、抓、戳身体的不同部位,用头撞墙、拽自己头发等自伤行为。

  举报/反馈

上一篇:山东省桓台县公布第二批制止食品浪费行政处罚典型案例
下一篇:分享|Markforged 3D打印机行业应用及典型案例

最近更新成人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