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货 | 高中语文常考题型答题技巧梳理:诗词鉴赏+阅读+语言运用

栏目:成人教育  时间:2023-04-15
手机版

  原标题:干货 | 高中语文常考题型答题技巧梳理:诗词鉴赏+阅读+语言运用

  黄保余老师:文章主题的表达方式

  文

  言

  文

  阅

  读

  01

  文言文阅读常考内容

  ①虚词:18个虚词(之、其、而、则、以、于、为、何、乃、若、因、所、者、且、也、焉、乎、与)。

  ②句式和活用:明确类型和用法,参看句式、活用学案。

  ③翻译:注意直译,力求“信、达”,结合语境,疏通文句。

  02

  答题步骤

  1.整理阅读材料,了解涉及的人物、事件,最好是读完之后大概能陈述出来6个要点: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这个有注意翻译时做一个整体的把握,即使不会翻译也能大致推敲。

  2.解题时,必须看清题干的要求,尽快把握住命题意图,尤其在“选正确”还是“选错误”的问题上,不能犯低级错误。

  3.解答文言词语理解题,一方面结合所学的知识点,另一方面也要根据具体语境,作出合理的判断,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通假字、偏义复词的情况,切忌生搬硬套。

  03

  文言文翻译时要注意以下原则

  一定要直译,一般不允许意译,要字字落实,忠实于原文。

  ①先将句子中的每个字都落实为现代汉语的解释,同时注意平时学习过程中强调的重点实词、重点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语、词类活用、重点句式、特殊语气在句中有没有体现,这些是重点的得分点,需要将特征翻译出来。

  ②翻译个别字的最常用方法就是把古汉语中常用的单音节词换成现代汉语中常见的双音节词。人名地名等专用名词不需要翻译。

  ③再将这些字连成句,要求符合现代人说话习惯。

  ④连字成句时注意尽量多就少改,该补的一定要补出来,该调整顺序的也要落实。使一句话完整通顺。

  ⑤个别字词实在无法说通,试试看是否是通假或者活用。答题时一定要先打草稿,能一遍翻译正确是很难的!

  注:抓住关键词语的翻译十分重要,因为评分时关键词语是主要得分点。

  诗

  歌

  鉴

  赏

  01

  有相关知识的题型

  人物描写、景物描写、事物描写、抒情方式、景情关系、艺术技巧、章法结构等

  1、描写手法

  

  2.抒情方式

  

  3.景情关系、艺术技巧、章法结构

  景情关系:

  触景生情: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借景抒情(融情于景):乐景写乐情、哀景写哀情、乐景写哀情、哀景写乐情。

  常考修辞手法:

  比喻、借代、夸张(夸大夸张、缩小夸张)、比拟(拟人、拟物)、对比、衬托(正衬、反衬)、反问、设问、双关(谐音双关、语意双关)、对偶、用典、意象罗列(列锦)、叠词

  其他艺术手法:

  虚写、虚实结合、化静为动、动静结合、以动衬静、想象

  章法结构:

  ①线索:时间、空间、情感、事物等。

  ②结构类型:首尾呼应、对比、欲扬先抑、欲抑先扬、层进、前后照应。

  ③层次脉络。可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各层次的内容,理清作品脉络的发展。注意写景与抒情内容的安排 。

  答题模板:

  答案表述模式

  特点+说明+作用

  0 2

  有答题模式的题型

  字词品鉴、句子作用(含景物作用)、句子赏析、人物形象、景物形象、事物形象、意境分析、思想感情等。

  1.字词品鉴

  答题格式:词义+手法+描述+作用

  第一步,解释该词在诗句中的含义。

  第二步,指出该词所用艺术手法。

  第三步,联想想象,描绘跟该词相关的诗句内容。

  第四步,指出作用:

  (1)内容作用(①表现对象××特点;②抒发××感情;③渲染××气氛;④定下××基调);(2)结构作用(①为××作铺垫;②与××对照;③与××呼应;④总领××内容;⑤总结××内容;⑥线索;⑦点题)。

  2.句子作用

  答题格式:内容+结构

  内容包括:

  ①写了什么内容(景、人、物、事;如果是形象,要概括出特点);

  ②反映了什么时代、社会特征;

  ③交代了人物活动(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环境等;

  ④渲染什么气氛;

  ⑤抒发什么感情;

  ⑥定下什么基调。

  结构包括:

  ①为××作铺垫;

  ②与××对照;

  ③与××呼应;

  ④总领××内容;

  ⑤总结××内容;

  ⑥点题。

  3.句子赏析

  答题格式:手法+说明+作用(特点,情感)

  ①艺术手法(优先考虑修辞)。

  ②精彩词语。

  ③独特角度。

  人物形象、景物形象、事物形象:

  答题格式:概括(特点+名称)+具体表现+回扣特点

  4.意境分析

  答题格式:

  ①意象+景象+意境+思想感情( “运用了××意象,描绘了××景象,营造了××(特点)的意境,抒发了××的思想感情”)。

  ②意境特点+具体分析

  5.思想感情

  ①关注诗题。

  ②逐句分析。

  ③利用注释。

  ④抓直抒胸臆的词句。

  ⑤把握描写(景、人、物、事、场景)的内容和情调(哀、乐)。

  ⑥化内容为感情。

  答题模版:

  ××感情:作品中的××内容(要转述诗句意思,不能只是引用诗句),表现了××感情。

  文

  本

  阅

  读

  0 1

  文学类及实用类文本阅读答题思路

  ①整体把握:人物、事件、景物、情感,明确作品主题;

  ②认准答题方向:词句理解、作用、分析问题、归纳主旨等;

  ③答题要注重和文章主旨结合起来考虑。

  ④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分析、概括、分条陈述等,做到表述严密,条理清晰,逻辑合理,语言通畅。

  【规律点睛】

  1.整体阅读 把握主旨 2.认真审题 文题对应 3.瞻前顾后 考虑全面 4.对照要求 规范答题▲掌握语言组织方法:

  (1) 摘句法:抓各段的中心句(各段的中心句往往都是要点),进行压缩;

  (2) 合并法:在各层意思不可缺时,可将各层内容合并起来;

  (3) 提炼法:对于没有中心句的段落,要概括各段大意,分析语句间的关系,把握其内容的重点,选择主要内容。

  ▲答案要点:要

  ①根据分数提示

  ②按照一定角度

  ③用数字号

  ④归并整合

  ⑤相关要点。

  ▲陈述句式,正面作答,力求简洁①作答表述是否与题干自然衔接;②要点是否明确,是否可以分点(层)表述;③字数是否合乎既定要求,是否写有错别字,是否出现了语病。

  0 2

  现代文阅读“作用题”

  作用题是高考现代文阅读的一大亮点,“作用题”的命制常从以下几个方面切入。

  一、开头作用

  文章开头讲求开头精美,即常说的“凤头”。因此考查开头语段的作用是现代文阅读的重头戏。(1)设疑法(悬念法)好处(思维方向):

  ①引起读者的思考,吸引读者。

  ②引出下文的情节。

  ③突出人物形象。

  ④揭示小说的主题。

  (2)写景法好处(思维方向):

  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

  ②暗示社会环境,揭示社会本质特征。

  ③揭示人物心境,表现人物性格。

  ④渲染气氛。

  ⑤推动情节的发展,为刻画人物作铺垫,打基础。

  (3)其它还有:开篇点题,统领全文;引出下文,或为下文作铺垫;渲染气氛,奠定基调。这些仅是术语,答题时需根据文章内容、结构、效果等方面作答。

  二、结尾作用

  结尾语段的作用通常是:总结全文,归结主旨;呼应开头,首尾圆润,使文章浑然一体;卒章显志,点明题旨;强化作者情感,深化或升华主旨;言有尽而意无穷,引发读者思考;等等。1.出人意料的结局(1)从结构安排上看,它使平淡的故事情节陡然生出波澜,如石破天惊,猛烈撞击读者的心灵,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 (2)从表现手法上看,与前文的伏笔相照应,使人觉得又在情理之中。2.令人伤感的悲剧结局(1)从主题上看,能更好地深化主题。(2)从表现人物性格看,能更好地塑造人物性格。(3)这种结局令人感动,令人回味,引人思考。3.令人喜悦的大团圆结局(1)从表达效果上看,小说喜剧结局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耐人寻味。 (2)从阅读者的情感体验看,喜剧性的结尾与主人公、作者的意愿构成和谐的一体,给人以欣慰、愉悦之感。(3)从主题上看,这样的结局凸显出的美好人性超越了战争,反映出人类向往和平美好生活的愿望。4.戛然而止,留下空白的结局,留下了 “空白”给读者想象,让读者进行艺术再创造,更好地深化主题。

  三、环境描写的作用

  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1.自然环境(景物描写)描写(1)渲染气氛。(1)烘托人物形象。(3)推动情节发展。(4)暗示社会环境。(5)揭示或深化作品主题。2.社会环境(1)交代故事的时代背景。(2)渲染故事的环境气氛增强故事的真实性。(3)烘托人物的突出特点社会环境描写,能表现人物的身份、地位、性格。(4)暗示人物的前途命运 对比、烘托。(5)推动情节的发展变化 。(6)深化小说的主题思想。

  四、小说标题的作用

  1、交代主要的人物形象。为塑造和突出人物形象服务。2、概括小说主要事件。3、贯穿全文,起线索作用。4、具有象征意义,一语双关,揭示小说主题,画龙点睛。5、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环境。6、设置悬念,吸引读者的兴趣,引发阅读的冲动的作用。7、推动情节发展或推动了故事情节的转折。

  五、表现手法的作用

  1、各种描写手法的作用(1)肖像、神态、动作描写:更好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及性格特征。(2)语言描写:①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②描摹人物的语态,使形象刻画栩栩如生、跃然纸上。(3)心理描写:直接表现人物思想和内在情感,表现人物思想品质,刻画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2、小说细节描写的作用(1)刻画人物性格,展示人物内心世界。(2)深化主题。(3)推动情节的发展。(4)渲染时代气氛、地方特色。(5)起到暗示、影射的作用。

  六、过渡作用

  过渡语段的作用主要是承上启下,做题时要具体回答怎样承上、如何启下。

  七、线索作用

  高考考查的行文线索主要有事物线、情感线、语句线。回答此类问题,必须明白行文线索的基本作用,即组织材料、贯穿全文,使文章结构严谨、浑然一体。需要注意的是,有的行文线索或直接或间接表现文章主旨,答题时应予以考虑。

  八、人称作用

  用第一人称:叙述较为亲切自然,便于直接、自由地表达思想情感,给读者以真实感;用第二人称:是呼告修辞,便于直接对话,利于交流思想感情,增强亲切感,同时使抒情更加强烈感人;用第三人称:能够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空限制,具有全知全能的特点,反映现实较为灵活自如。

  九、手法作用

  表现手法主要指修辞手法和对比、衬托、白描、象征等表达技巧。可参照《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注意从表现手法的辨认和作用两方面作答。需要指出的是,这类试题不一定以“作用”的面目出现,有时设置为表达效果或好处,有时要求对语句进行赏析,但答题时必须考虑表现手法的作用。

  十、分析人物形象

  1.人物形象分析(入手角度)特点+身份①借助情节发展(据情论人);②借助议论性语句(作者的或者其他人对人物的评价);③借助人物描写(外貌、语言、动作、心理)。2.人物形象作用①主要人物形象的作用(主要分析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首先结合情节分析人物形象的典型性(某一类人的特点),然后结合社会现实分析这一形象折射的社会现象及给人们带来的某种启示。②次要人物形象的作用A.为主要人物服务,对主要人物起衬托作用。B.揭示或凸显主旨。C.若是线索人物,自然是贯穿全文的线索。③物象的作用如果小说中引入了特别重要的物象,其基本作用不外乎突出人物性格,揭示深化主题等,有时反复出现,串起相关情节,从而成为文章的线索,兼有使结构更加严谨的作用。④小说中“我”的人物分析A.故事的见证者,以第一人称视角述说故事增强故事的真实性。B.是贯穿全文的线索,通过“我”的所见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C.通过“我”的感触揭示小说的主题。D.通过“我”的情感来突出人物形象

  语

  言

  运

  用

  0 1

  成语辨析题答题技巧:

  【总原则】读题要细心,对所用的语言材料要逐字认真看,忌一目十行。尤其是对选对与选错的题干要求,一定要把握正确,不能大意。【温馨提示】成语使用的主要考虑角度:切忌望词生义、注意成语的感情色彩、注意成语的使用范围、注意使用时的重复等。

  【成语常见的误用类型】

  一、重复赘余——看句子,忌语意重复

  二、用错对象——看对象,忌张冠李戴

  三、望文生义——看词义,忌一知半解

  四、不合语境——析句意,忌前后不搭

  五、不辨色彩——析感情,忌褒贬误用

  六、表意矛盾——看逻辑,忌自相矛盾

  七、谦敬颠倒——看对象,忌谦敬失当

  八、不分轻重——看程度,忌轻重失度

  0 2

  解决语病题要注意以下几点

  (1)判断时,不要草木皆兵,要善于寻找敏感点,善于比较,高考病句题的病点一般都是很规范的。(2)要掌握合理的判断顺序:①句子成分分析法。可以找出搭配不当、结构混乱、成分残缺赘余、语序不当等错误;②逻辑思维判断法。可以找出不合逻辑、表意不明等错误。(3)六种主要类型:①成分残缺或赘余(a)介词结构(b)较长的修饰语;(c)重复概念。

  ②搭配不当(a)由并列性短语引起。(b)动宾搭配的固定结构。如:“起到……作用”;“达到……目的”。(c)双面式的情况。如:“能否…”“…高低…”(d)介词结构搭配不当。

  ③语序不当 (a)并列性短语的排列顺序。(b)复杂的定语和状语的内部排列。(c)分句间的前后位置。(d)关联词语位置不当。④结构混乱(a)主动句、被动句、“把”字句的混乱。(b)词语误用引起的混乱。如:《消法》深受广大消费者所欢迎。(c)杂糅。参赛者大多是以高二年级的师生为主。⑤不合逻辑(a)矛盾。如:《蔡文姬》日前正在紧张的排练之中。(b)语意适反。(尤其注意双重否定、反问句)。(c)概念范围不清。如:报刊、杂志、电视和一切出版物。⑥表意不明。主要由结构层次划分不清、指代不明、词义不明确、省略不当引起。

  责任编辑:

上一篇:河北将组织开展首次全国汉语方言普查成果汇编
下一篇:西安有哪些职业技术学院?

最近更新成人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