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注意!上网课,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中三年级都有!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请收藏

栏目:成人教育  时间:2022-11-27
手机版

  最近,

  有很多老师和学生家长都在推荐

  “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

  这个“云平台”为什么会受到教师、

  学生和家长的广泛好评呢?

  平台中有哪些资源?

  如何使用?

  

  

  云平台有哪些资源?

  云平台于2020年2月17日正式开通,上线了小学、初中、高中各学段主要学科课程学习资源和丰富的专题教育资源。

  2020年秋季学期,云平台的课程学习资源实现了从疫情期间应急方案到精品课程的全面升级,课程体系更加完善,实现了小学、初中、高中所有年级和各主要学科全覆盖。

  据了解,从上周五开始,云平台访问量迅速攀升,截至8月8日超过1.3亿次,平台链接被师生家长广泛转发,目前平台运行稳定。

  

  云平台资源以微课视频为主要形式,中学微课时长为20-25分钟、小学微课时长为15-20分钟,符合网上学习特点及视力保护的需求;采用“教师讲解+多媒体大屏”的形式,最大限度还原课堂教学的真实场景,复现课堂教学的现场感,契合中小学生的认知习惯和需求。

  截至2020年12月,云平台浏览次数24.60亿,访问人次20.22亿,用户覆盖包括港澳台在内的全国所有省(区、市)及全球174个国家和地区,受到教师、学生和家长的广泛好评。

  专题教育资源都有哪些?

  教育部还在云平台上提供了丰富多样的优质专题教育资源,包含爱国主义教育、宪法法治教育、防疫教育、品德教育、生命与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家庭教育、生态文明教育、经典阅读、研学实践、影视教育等。

  根据国家课程方案和各学科课程标准,统筹利用好现有资源成果,充分考虑不同年级学生学习特点,遵循线上学习规律,系统化体系化建设课程教学资源,覆盖中小学各年级各学科。

  按照有关要求和中小学生学习需要,积极开发遴选其他学习活动资源。鼓励探索建设微课程、微视频等灵活多样的学习资源。

  云平台升级后,有哪些变化?

  2020年秋季学期,课程学习资源实现了从疫情期间应急方案到精品课程的全面升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精心设计,落实“三个坚持”,即坚持育人为本,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坚持质量至上,充分体现“国家工程、服务全国、质量至上”宗旨,坚持统筹规划,充分调动各方力量系统谋划;

  二是体现高标准要求,依托“四高”开发,资源制作团队集中体现“四高”特色,即参与地区教育质量高,参与学校办学水平高,参与教师教学水平高,参与技术团队专业水平高;

  三是加强流程管理,“双审”保证质量,资源审查实行学科审查和政治审查双线管理,学科审查专家提前介入教学设计环节,政治审查专家坚守底线思维,保证资源质量。

  升级后课程体系更加完善,实现了小学、初中、高中所有年级和各主要学科全覆盖,呈现方式更加合理,师生使用更加自主。

  使用云平台的目的是什么?

  1.服务教师课堂教学。鼓励教师积极学习借鉴平台提供的优质课程案例,有机组合或创造加工各类优质资源,优化教学设计,丰富教学内容,促进跨学科综合教学;积极推动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拓展教学时空,促进教学组织方式重构和教学方法创新;赋能教师因材施教,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加强对学生学习过程信息收集,精准分析学情,促进差异化、交互性教学和个别化指导,特别是关心帮扶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与质量。

  2.服务学生自主学习。学校要加强学生线上自主学习指导,科学设置学习任务和学习目标,帮助学生制定线上学习计划,有效利用平台学习资源,合理选择其他线上资源,科学安排课后学习时间,主动做好预习复习、开展探究式学习和项目式学习等,促进学生养成自主学习习惯,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要进一步密切家校合作,引导家长有效配合指导学生开展线上学习。

  3.服务农村提高质量。加大农村地区特别是边远贫困地区学校对平台资源的使用力度,切实发挥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使用效益,加快提升农村教育质量、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农村薄弱学校特别是乡镇寄宿制学校和乡村小规模学校要针对师资方面存在的实际困难,充分利用平台资源,开足开齐开好国家规定课程,丰富学生学习生活。

  农村学校教师要积极利用平台资源组织好“双师课堂”,既要主动学习观摩,不断提高自身教育教学能力;又要加强课堂教学组织和学生辅导,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4.增强师生互动交流。积极探索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增强各级平台互动交流、智能答疑和个性化学习资源推送功能。鼓励有条件的市县通过本地平台,加强学生学习数据信息收集分析,并组织优秀教师为学生开展辅导答疑服务或开设直播课堂。

  学校要组织教师通过平台或互动工具软件及班级群、电话、视频、面对面交流等多种方式开展师生互动交流;鼓励学生通过班级群、学习小组、学伴结对等方式,进行同学间交流讨论、合作学习、互帮互助。

  来源:教育部官网、中国教育报

上一篇:聚焦新时代家庭教育新变化 山东师范大学举办第八届家庭教育高端论坛
下一篇:2023新版海淀实验班活页卷,语文数学英语(人教版/苏教版/北师版/外研版),1

最近更新成人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