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良好创新生态 建强高水平人才高地

栏目:成人教育  时间:2023-04-20
手机版

  编者按:

  第四次工业革命带给世界深刻变革。在愈发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各国都在加快布局新领域新赛道,抢占发展先机。

  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要依靠科技创新。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再次强调了科技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国家科技创新力的根本源泉在于人,让科技创新的引擎更加强劲,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大力培育创新文化,健全科技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为创新人才脱颖而出、尽展才华创造良好环境是关键。营造良好科研环境和创新生态可以充分激发人才活力,更有利于原始创新成果的产出和基础研究的突破。同样,这也是持续增强人才获得感、归属感,吸引并留住高水平人才的决定性因素,尤其对于立志献身科研的人才来说,这是让其潜心攻坚克难的根本。

  引育科技创新人才是当前我们面临的一项新考验,需要“教育、科技、人才”协同发展,汇聚起强大合力,以更有利于人才成长和科技创新的“新生态”为其赋能,培育可堪重任的时代新人,形成人才国际竞争的比较优势,吸引汇聚各方面优秀人才,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充分肯定了教育、科技和人才在新发展阶段的战略地位,这是党中央对新技术革命背景下全球发展规律的准确把握和英明决策。高校作为国家重要的科教资源聚集地,承担着立德树人的教育使命,更肩负着建强人才高地、推动科技自立自强的时代重任。

  新技术革命推动高等教育变革

  赋予高校新的使命任务

  新技术革命推动人类社会建立新发展形态。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突飞猛进,第四次新技术革命蕴含新的机遇和挑战。人类社会在原有三维物理空间基础之上增加了一个虚拟空间,即数字空间,以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太空技术、生物技术、量子科技等为代表的新科技改变了社会发展的节奏、形态,进而改变整个社会的生产、管理和治理体系,推动人类社会建立一个新发展形态。

  高等教育应对新发展形态需开辟新领域新赛道。在新技术革命背景下,教育、科技、人才密不可分,催生出新的学科组织方式、人才培养模式、科学研究范式等教育的新形态。全球高等教育必将迎来深刻变革,赋予新的使命和任务。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习近平总书记给出的答案是“产教融合、科教融汇”。这是新时代高等教育深刻变革的必由之路和未来形态,也是建构21世纪大学新形态的关键要素和破题路径。在新技术革命的浪潮中,要推动我国新的高等教育形态走在时代前列,就是要立足“两个大局”,对标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的战略目标,深刻认识和领会我国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深入思考教育强国的内涵和形态,把握在新领域新赛道弯道超车的战略机遇,在教研一体、学科交叉、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中不断丰富高等教育的新内涵,打造能适应第四次工业革命挑战的教育新形态。

  在新领域新赛道的战略机遇中,建强国家科教人才力量。作为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和创新第一动力的重要结合点,高校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过程中担负着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的重大使命。在新时代、新形势、新挑战赋予高等教育应对深刻变革,走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探索发展之路中,国内高校更要肩负起新时代的使命与责任,科教一体育人才,产教融合谋发展,在推动大学更加深入地融入社会的同时,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建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支撑国家战略需要,引领新技术革命背景下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潮流。

  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人才高地

  “创新之道,唯在得人。得人之要,必广其途以储之。”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人才工作,强调“坚持营造识才爱才敬才用才的环境”“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在新时代背景下,高校要充分利用学科资源优势,主动融入社会,聚天下英才而用之,为人才发展打造开放活力的创新生态。

  依托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建设,为人才提供施展理想抱负的大舞台。为了营造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良好环境,西安交通大学(简称“西安交大”)传承弘扬“西迁精神”,以“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为指引,主动打破大学“围墙”融入社会,建设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目前,创新港已建成理、工、医、文四大板块,组建了29个研究院,8个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和400多个科研基地、智库,共建50余家校企联合研发平台,推动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融合发展,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人才高地,为现代大学与经济社会统筹融合提供新模式。

  

  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

  积极探索教研一体、学科交叉,为人才提供服务国家战略的大平台。西安交大始终以国家战略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为牵引,布局一批“从0到1”的基础研究项目,组建大团队承接国家重大任务,以项目推进为主线实现重点突破,推进跨领域跨学科研究。同时,把科研优势转化为育人资源和育人优势,探索基础学科本硕博贯通培养、前后端双导师培养机制等模式路径,把科学精神、创新能力、批判性思维贯穿培养教育全过程。在积极探索教研一体、学科交叉建设中,充分激发跨学科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的活力,培养具有前瞻交叉思维和科学家素养的创新领军人才,并推动产生新知识、新理论、新技术,服务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叶凯(右二)回国后入职西安交大,学校为其设立“青年科学家工作室”,鼓励开展学科交叉研究。如今团队已发展至60余人,创造了信息与生物医学交叉领域研究中的多个“首次”

  深入推进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为人才提供对接科技前沿的新机遇。西安交大积极与企业、科研院所、其他高校开展科技协同创新合作,推进重点项目协同和研发活动一体化。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建设现代产业学院,组建“科学家+工程师”的校企合作队伍,构建前沿性、前瞻性的项目体系,支持和引导科研人员聚焦关键领域核心技术,解决“卡脖子”问题。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建设未来技术学院,以AI+、储能科技、智能制造、医工学等新领域为切口,探索前沿性、革命性、颠覆性新技术,推动科技成果有效转化,充分发挥校企联合资源互补与协同创新优势,让更多科研人员有机会接触最前沿科技,了解世界顶尖技术发展潮流。

  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

  推动形成人才引领发展新格局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人才是创新的根基,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谁拥有一流的创新人才,谁就拥有了科技创新的优势和主导权。西安交大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坚持“不唯海内外,不唯帽子,不唯职称,不唯资历”的人才选拔理念,坚定不移地推进选人用人和教师评价制度改革,连续打出识才、爱才、用才、容才、聚才“组合拳”,全面推进人才强校战略,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人民事业中来。

  坚持体制机制创新,营造识才爱才敬才用才环境。西安交大通过打破院系学科部门壁垒,强化协同创新的方式,建立起资源与人才联动的协调机制,探索基础学科长周期稳定支持政策,给予科研单位更多自主权,赋予科学家更大技术路线决定权和经费使用权。同时,建立免责机制,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对人才进行评价,完善基于学科特点的分类评价制度、个人评价与团队评价相结合的评价制度,充分激发和释放人才活力,最大限度地用好各级各类人才。

  此外,建设海外“高精尖缺”人才引进“绿色通道”,为海外人才回国后迅速完成团队组建提供便利。联合地方政府探索创建人才政策及时落地、便捷申报的绿色通道等,为海外留学回国人才提供精准、高效服务。通过为引进人才提供医疗文化服务、生活用房、子女教育等待遇,使优秀人才生活安心、工作顺心,营造人才引领事业发展、事业支撑人才成长的生态环境,坚持事业留人、氛围留人、感情留人。

  坚持多平台聚力,拓宽海内外引才渠道。西安交大积极落实“一带一路”倡议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发起“丝绸之路大学联盟”,目前已有来自五大洲37个国家和地区的160余所高校加盟。学校充分发挥“丝绸之路大学联盟”作用,举办“丝绸之路青年学者研讨会”,吸引海内外青年才俊齐聚古都西安,共商合作、共谋发展。以“中国西部海外博士后创新示范中心”为依托,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引进青年才俊,聚集高层次创新型博士后人才。同时,学校还积极实施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各类出国访学交流项目,依托西安交大-米兰理工联合设计与创新学院等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建立国际性创新平台,配套专项资金支持,在加强青年人才海外培养的同时,持续吸引海外高层次留学人员回国服务。

  

  西安交大-米兰理工联合设计学院、联合创新中心揭牌成立,作者(前排右)代表西安交大与米兰理工大学签署合作协议

  坚持精神文化引领,筑牢人才爱党报国之基。党的二十大指出,要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西迁精神和科学家精神作为纳入精神谱系的重要内容,应用其蕴含的“爱党报国”“敬业奉献”“使命担当”“团结奋斗”内涵来培育时代新人,增强人才对党和国家奋斗目标的思想认同、情感认同、价值认同。西安交大党委强化西迁精神的传承实践,使“奉献报国使命情怀”成为系统支撑立德树人、人才报国等各项事业创新发展的精神坐标。学校持续开展“走中国青年知识分子成长的正确道路”,通过组织人才赴梁家河、青海原子城、绵阳“两弹一星”基地等地学习,重温知识分子科技报国感人事迹,激励引导各类人才矢志爱国奋斗,勇担国家使命,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中贡献力量。

  新时代新征程,高等教育处在科教前沿,当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第四次工业革命中承担起自己的使命与职责,牢牢把握住时代发展的正确方向,以真心爱才、悉心育才、倾心引才、精心用才的工作格局,营造良好创新生态,建强人才高地,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智力和人才支撑。(作者 王树国系西安交通大学校长)

  来源:《神州学人》(2023年第4期)

上一篇:石河子大学研支团在图木舒克开展禁毒宣传活动
下一篇:东南大学为什么称为车大

最近更新成人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