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道新风“四重奏”丨安阳市“扫黄打非”进基层工作“融”出特色

栏目:成人教育  时间:2023-05-06
手机版

  人民大道小学学生在学习护苗知识(资料图)

  正道新风“四重奏”

  ——看我市“扫黄打非”进基层工作如何“融”出特色

  安阳融媒记者 刘剑昆 李婧瑜

  社区、乡村、学校、景区……基层一线往往是政策执行的“最后一公里”,“扫黄打非”工作的重点、难点和薄弱环节也都在基层。

  作为甲骨文的故乡和红旗渠精神的发祥地,我市通过重心下移、职能下沉,将“扫黄打非”工作深度融入基层各项中心工作,开拓性地提出了“盐”理论,即正确认识“扫黄打非”工作与各项中心工作属于一体两面、相互促进的紧密关系,如果基层党建、精神文明建设、平安建设、志愿服务、文化活动等各项工作是各类“美味佳肴”,那么“扫黄打非”工作就要像“盐”一样融入各项工作,既不能多、也不能少,要恰如其分,相得益彰。

  短短几年间,我市通过高效组织群众、发动群众、依靠群众、教育群众、服务群众,恰如其分地“撒盐”,让正道新风的理念融入古都的每一寸土地,在百姓心中筑起了一道牢固的防火墙,夯实了维护社会稳定的思想和文化基础。2022年,我市在省“扫黄打非”年度考核中居全省第一位,被全国“扫黄打非”工作小组授予2022年全国“扫黄打非”先进集体称号。

  “新风调”吹拂绿水青山

  “红旗渠就是纪念碑,记载了林县人不认命、不服输、敢于战天斗地的英雄气概。要用红旗渠精神教育人民特别是广大青少年,社会主义是拼出来、干出来、拿命换来的,不仅过去如此,新时代也是如此。”

  春暖花开时节,一支由20多名少年组成的生力军活跃在红旗渠风景区,用清脆的童音为人们讲述红旗渠的故事,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他们诵读着习近平总书记考察红旗渠时的谆谆嘱托,如清泉滋润着人们的心田。

  林州市第二实验小学四年级学生杨烁祺带着一队游客进入景区,边走边讲解:“今天,我是一名小小引导员,请大家走正道,避免踩踏花草。景区警示牌上的一副对联时刻提醒我们,新风正道有好事,旁门左道是非多。旅游如此,做人做事亦如此。”

  这一段话刚出口时引发的是笑声,继而是夸赞。“从旅游引出做人的道理,这个‘小雷锋’说得真好!”游客点赞时也在思考。

  这个场景是中宣部命名的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河南省“扫黄打非”进基层示范点红旗渠风景区与林州市多所学校开展的“学雷锋、树新风”红旗渠研学实践教育活动中的一个剪影。“扫黄打非”的理念通过孩子稚气的讲解,化作徐徐春风,吹拂着绿水青山,回荡在每个游客的心中。

  殷墟景区也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河南省“扫黄打非”进基层示范点,同样扮演着“演奏者”的角色。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从未中断,塑造了我们伟大的民族,这个民族还会伟大下去的。要通过文物发掘、研究保护工作,更好地传承优秀传统文化。”2022年10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此考察时指出。

  在这里,青少年化身商代建筑师建造商代宫殿,动手动脑“环宫而垒”;用肢体语言体会古老甲骨文字的结字规律,领略古人造字的智慧和美妙内涵;通过神秘庄重、繁华精美的青铜文化、玉文化,感受3000多年前中国古人的审美和情感……

  这些都是殷墟景区以“研学+护苗”为核心,针对少年儿童开发的一系列研学游活动场景,通过照片的形式记录在“扫黄打非”宣传专栏中。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党创新理论的‘根’,我们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根本途径是‘两个结合’。我们要坚定文化自信,增强做中国人的自信心和自豪感。”景区每一名员工都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

  殷墟景区充分发挥世界文化遗产优势,致力打造中国历史文化圣地,将“扫黄打非”工作融入景区研学活动,每年接待全国各地学生600余批,累计参观学生近10万人次,通过“研学+护苗”“研学+爱国主义教育”“研学+志愿者服务”“研学+文化活动”等精品研学活动,传承中华文化基因,厚植民族自信底气,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培育新时代社会主义接班人。

  古词新曲传遍菁菁校园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整个春天,我市各个中小学校的操场上时常响起嘹亮的声音,师生齐诵《满江红》,慷慨激昂,气势磅礴,声震云霄。

  在纪念岳飞诞辰920周年之际,我市教育系统组织全市中小学校开展“齐诵《满江红》,传承报国志”万人诵读活动。活动期间,全市102万名中小学生和9万余名教师参与其中,一句又一句诵读化为满腔热忱的爱国情,激荡在每一名学子的心中。

  在安阳中小学校园内,与《满江红》等经典诗词一同在校园传诵的还有一首《护苗歌》,让“扫黄打非”这样看似遥远的工作在校园教育中落了地。

  4月18日,走进省“扫黄打非”进基层示范点市人民大道小学的校园,不时可以听到《护苗歌》轻快地从教室里飞出来。在这座建校64年的小学大门口,“扫黄打非”的标志就在脚下,时刻提醒每一名师生从进入校园那一刻开始,就要做到心正、身正、言正、行正。

  在通往该校教学楼的“红色大道”旁,红色文化墙在学生心中播下了红色种子,传承红色基因,引导少年儿童从小听党话,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情怀。如果“红色大道”是市人民大道小学“护苗”工作的培根铸魂工程,那“书香大道”就是该校“护苗”工作的启智润心工程。读书已经成为该校师生的一种生活方式,每一位老师都是孩子读书的引领者和榜样。

  一首《护苗歌》,滋润着每个孩子的心灵。

  在林州市第九小学,孩子们通过唱红色歌曲、讲红色故事等,从小树立红色理想,坚定不移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国学文化墙引导学生学习国学知识、诵读国学经典,坚定中华文化自信;“护苗”体验园里设立的“护苗”行动小版面,融科普教育、游览观赏、读书畅谈为一体;乡土文化展厅则集中展示了红旗渠精神、林州乡土文化和校园文化,激励孩子们争做红旗渠畔好少年。作为全国“扫黄打非”进基层示范点、省“护苗”工作示范站、省“护苗”联盟成员单位,林州市第九小学将“护苗”工作与校园文化、红旗渠文化、红色文化的传承有机融合,精心建设“六个一”文化“护苗”阵地群。

  “协奏曲”融入幸福社区

  社区如何开展“扫黄打非”进基层工作?我市唱响的是“协奏曲”。

  这首“协奏曲”的开篇里有文峰区永明路街道香格里拉社区。2018年12月,香格里拉社区成为河南省第一个全国“扫黄打非”进基层示范标兵,至此吹响了我市探索“盐”理论模式的集结号。

  走进香格里拉社区,志愿者服务站内的墙上贴着巾帼宣传队、“护苗”小分队等团队的互动掠影;邻里驿站里的党群同心圆工作模式,“扫黄打非”重点工作位列其中;“文化氧吧”内,睦邻文化节、文明健康打卡节、读书日等活动,每一项社区文化活动都巧妙地涵盖了亲子阅读、网络安全教育等积极向上的项目……

  这些不同于其他社区服务机构标配的特色服务场所,形成了香格里拉社区开展“扫黄打非”工作的特殊模式。用香格里拉社区主任靳丽伟的话说,就是把“扫黄打非”工作像“盐”一样融入各项基层中心工作。

  香格里拉社区是我市践行优秀模式的起点,在成功创建“全国‘扫黄打非’进基层示范标兵”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我市提出了“扫黄打非”融入各项工作的“盐”理论。几年间,我市以香格里拉社区为样板,在全市基层站点推广,让清风正气吹暖了古城。

  “美丽城市大林州,文明阳光创一流。‘扫黄打非’不松手,加油!”4月17日,在林州市桂园街道阳光社区的广场上,一段方言三句半引起了围观居民的热烈掌声。

  当天,阳光社区举行好家风好家训故事分享会,阳光快板队的三句半《“扫黄打非”不放松》夺得一等奖。该队队长刘福英难掩兴奋之情,说:“咱们林州是怎么做的,我们就怎么说,没想到还得了一等奖。”

  阳光社区于2019年成功创建为河南省“扫黄打非”进基层示范点。社区主任石晓丹告诉记者:“在‘扫黄打非’方面,我们唱的是‘协奏曲’。我们探索出了‘一三三三’工作模式,就是发挥社区党支部核心引领作用,延伸工作覆盖、延伸工作力量、延伸工作渠道,上下联动、工作联动、区域联动,坚守监督巡查阵地、宣传教育阵地、优秀文化阵地。”

  “社区干部和居民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及时化解矛盾,通过日常工作潜移默化地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正气新风,社区多年来平安又和谐。”阳光社区单元长石彩英为社区工作点赞。

  “正气歌”响彻田间地头

  岳飞故里汤阴有着这样一个村落,汤河国家湿地公园环抱整个村庄,潺潺汤水绕过一栋栋红砖房,阡陌之间,村民辛勤劳作,安居乐业。这小小的村落,却有着“全国文明村”“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全国无邪教示范村”等美誉,这就是韩庄镇部落村。

  这里的村民在夜校学知识,在农家书屋读好书,在凌霄花长廊畅享田间生活。2021年,部落村成功创建为全国“扫黄打非”进基层示范点。用村民自己的话说:“我们村都是正气,干邪事的一个没有。”

  “让树新风走正道的理念悄无声息地走进农民心里,这是我们开展‘扫黄打非’进基层的初衷。随着各项工作深入推进,村民打心底里认同这股新风正气。”部落村“扫黄打非”工作站工作人员吕爱琴一边介绍,一边向记者展示村民自发绘制的“扫黄打非”农民画,画作内容新颖又接地气。

  有了部落村的模范带头,汤阴县的“正气歌”唱得格外嘹亮。

  在河南省“扫黄打非”进基层示范点白营镇北陈王村,这里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是汤阴县第一家挂牌的村级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也是“扫黄打非”工作融入村内各项中心工作的切入口。

  采访当天,在北陈王村“扫黄打非”工作站内,工作人员胡莹莹正在对“文明实践推动周”活动进行总结。在为期一周的“文化惠民倡新风,‘扫黄打非’在行动”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中,胡莹莹不厌其烦地向村民宣讲树新风、读好书……她既是宣传员,又是志愿者,还是信息员,对活动全程进行梳理总结。

  北陈王村只是众多基层工作站中的一个。在我市,有数以万计的工作人员像胡莹莹一样,充当着“扫黄打非”工作的网格员、信息员、协管员、宣传员。我市把“扫黄打非”融入基层工作体系,以“人员融合、职责整合”为基础,构建三级联动工作体系,构建基层“扫黄打非”融合体系,形成了基层“扫黄打非”专职和兼职工作队伍,进一步提升了基层社会治理效能。

  举报/反馈

上一篇:国防部新闻发言人就推动中加(蓬)两军关系发展等答记者问
下一篇:公务员薪资政策调整,收入水平受严重影响,部分地区已开始执行!

最近更新成人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