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中区:让“营商”变“赢商”厚植创业沃土 筑好良巢聚势启航谱新篇

栏目:成人教育  时间:2023-05-17
手机版

  一次次优化,激发出一波波动能。“优”无止境的征途,为活力品质强区拓出高质量发展的坦途。如今,市中区优化营商环境的脚步仍在阔步向前,向着更深更广的领域挺进。

  审批“瘦身”效能提速“精减简”

  擦亮“来市中·好办事”服务品牌

  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是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的重要抓手。全市首个“金融辅导窗口”在市中区企业驿站揭牌成立;推出“提速增效20条”护航重点项目加速推进;“来市中·好办事”品牌逐渐深入人心;创新指尖办事新模式获全省新型智慧城市优秀案例政务服务智慧审批场景第一名;实现全省首个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在沿黄省会城市工程建设领域的协作招标投标远程异地评标;市中法院连续两年获评全国“优秀直播法院”,被最高法命名为“为群众办实事示范法院”;政府采购工作获评全省购买服务改革联系点;央视《朝闻天下》栏目对市中区金牌教育“双减”工作进行报道……市中区点滴创新从“小切口”破题、“细微处”用功,“以点带面”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近日,在“拿地即开工、建成即使用”极简审批模式支持下,山东中实易通集团有限公司在项目报件受理当天就拿到了《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在市中,享受到这样便捷高效服务的项目并不是个例。采取提前服务、全程网办、告知承诺等方式,助力山东中实易通集团有限公司成果转化生产及检测基地建设项目提前6个月投产运营;统筹推进“个转企”工作,推出“一件事”主题服务,实现食品经营等高频许可事项直接变更、免予现场核查,准入准营“一链办理”……市中区始终把简化审批流程、压缩审批时间、创新服务方式放在政务服务工作首位,依托“李亮工作室”六大板块职能,创新推行政务服务“四快”模式,为企业送温暖、送政策、送服务,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一屏汇聚”,惠企政策“快递”。依托“市中好办事”智慧微服务平台,升级上线“政策速递”板块,提供惠企政策在线查询、精准推送、评价督查、评估分析功能。“一键直达”,乐享服务“快达”。推行网上办、掌上办、自助办等不见面办理方式,在“市中好办事”微信公众号发布服务指南等标准化办理流程文件,变“群众跑腿”为“数据跑路”。“一表申请”,极简审批“快办”。针对工业项目,落实“拿地即开工、建成即使用”极简审批模式,并将原来5个事项的申请材料合并为一张统一格式的《施工许可阶段》申请表。“一网通办”,就近办事“快享”。联合工商银行市中支行设置“企业全链条政银服务专区”,将企业开办“一站式”服务从政务大厅延伸至银行网点,借助“全程网办”实现个体工商户开办业务一窗办理、即时办结。

  改革创新 高标定位

  “小切口”破题激活发展“一池春水”

  近日,由济南市中城市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建设的兴隆公园东园、西园建设项目顺利取得延期结算备案单。作为重点民生项目,该项目通过延期结算可先行办理工程竣工验收备案,高质高效推动项目交付进度。这是市中区“提速增效20条”助推项目建设驶入“快车道”的一个缩影。

  “我们是国有企业,承建的大多是公益民生类项目,相比于民营企业,我们面临政府审计等监管程序,所以在竣工结算的时候就要格外严谨细致,导致竣工结算文件编制周期长,往往现场已经具备竣工交付条件了,受结算影响,项目迟迟不能交付。”济南市中城市发展集团有限公司项目负责人介绍。据悉,市中区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制定出台《济南市市中区优化提升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实施细则(试行)》,细化明确20条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改革举措,其中有8条属于全市首推。“从立项用地规划到施工许可,再到竣工验收的全过程,我们通过打通审批关键环节、疏通关键线路,为项目单位减环节、减材料、减时限、降成本。”市中区行政审批服务局工作人员介绍,通过营商环境的持续优化,为项目落地提供坚实的全过程服务保障,着力构建手续最简、环节最少、成本最低、效率最高、服务最优的审批服务生态体系。

  面临项目春检高峰,为解决项目变更手续繁琐问题,市中区以新理念、新思路、新举措推动流程再造,简化施工许可变更审批流程,通过系统信息共享实现项目负责人在线押证检测,精简单位及人员资质等3项纸质材料,助力一季度春检复工复产实现“开门红”。今年为中博谦崇云境、兴隆片区N1地块村民安置房等20余个项目完成施工许可变更手续。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市中区细化服务措施,打造“项目管家”“进企业·听心声”“安心办·在身边”品牌。同时深化“1+5+N”项目服务体系,拓展“项目管家”服务全链条,将企业全生命周期108个政务服务事项纳入“项目管家”服务链条,从工程建设、商事登记等领域挖掘业务骨干组建八大专项服务组,按照“一企一专员、一周一走访、一月一回访”工作机制,护航重点项目前期手续办理—开工建设—竣工投产全过程。

  吸引项目 留住人才

  以营商“软环境”成就发展“硬实力”

  市中区持续优化创新创业生态,让创新创业活力不断释放,对人才和项目的“虹吸效应”也加速显现。1月30日,市中区以“励新市中至诚同行”为主题,举行2023年重点项目签约活动,与23个涵盖新能源、医疗、互联网、金融、都市工业领域,总投资250.42亿元的项目进行签约。每一个项目都兼具原创性、独创性、引领性,发展前景好、科技含量高,落地后必将为活力品质强区集聚更多新动能。

  在市中区“三大战略”上升为市级战略背景下,市中区牢牢抓住人才这个关键要素,依托山东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山东未来网络研究院等优质平台载体,通过出台优惠政策、搭建平台载体、加强培育选树,广开进贤之路,广纳天下英才,让各领域人才在高质量发展中建功立业。

  近年来,市中区深入实施人才强区战略,人才发展环境持续优化,积极探索定制式服务新路径,健全链式服务体系,打造线上服务平台,锻造金牌服务队伍,全力推动人才服务提档升级,“经纬人才”品牌集聚效应凸显,逐步构建起具有市中特色的人才发展格局。市中区先后获评“山东省人才工作先进单位”“中国创新百强区”“山东省青年人才首选山东20强城市”,被列为山东省青年发展友好型县域试点;新引进海内外院士2人,引育国家级人才5人;人才公寓申请等9类事项办理实现“零跑腿”,连续四年在全市人才考核中居市内5区第1名,形成独具市中特色的新时代人才高地。举目市中,一个人才济济、群星璀璨的局面正加速形成。

  为人才集聚助力,为人力资源服务,为创新发展赋能。3月16日下午,市中区2022年人力资源和人力资本服务业先进单位表扬会议暨市中区人力资源和人力资本服务联盟揭牌仪式举行,标志着市中区人力资源和人力资本服务正式进入联盟时代,47家单位成为首批联盟成员。联盟旨在全面整合全区人力资源和人力资本服务力量,推动政府和市场优质服务资源融合,促进联盟单位间信息互通、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共同推动人力资源和人力资本服务业成为经济发展重要增长点,为活力品质强区建设提供坚实人才支撑。

  改善环境 释放活力

  打造宜商、宜业、宜居优质环境

  诚然,市中区营商环境的持续提升,并非一味追求服务力度,而是同时兼顾内涵、品质一并提升,创新基层治理、抓紧生态治理,打造宜居宜业城区:泺源街道用“小网格”撬动“大治理”,创新“居呼三应”联动机制,推动17个双报到单位、40余家驻区单位资源下沉网格,打造“同心热线”服务平台,将公安力量、社区群众、志愿者等“吸纳入队”,实现居民大事小情“未诉先办”;历阳湖水清山翠,漫步其中,隔绝周遭繁杂的这一汪碧水,就像镶嵌在城市中心的一颗明珠;玉符河鸥鹭纷飞,守绿屏障,“望得见山、看得见水、留得住乡愁”在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中得以体现。

  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推窗见绿。2022年以来,市中区深入开展生态治理,完成森林修复保护2000亩,森林覆盖率达30.7%,山体公园、口袋公园累计达到13处和225处,总量居全市首位,绿化覆盖率、绿地率及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居全市前列。环境综合指数全市最优,被生态环境部授予“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荣誉称号,石崮沟村获评省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建设一流营商环境是一项长期性、战略性、系统性工程,涉及多个领域多个方面,既要稳住当下、阶段攻坚,着力打破各种迫在眉睫的瓶颈制约,又要放眼长远、积蓄后劲,下决心解决好影响营商环境建设的一些深层次问题。市中区一方面多为企业、群众办实事,深入实施民生工程,切实增强教育、医疗、就业等民生领域多层次供给能力。另一方面,市中区将立足顶层设计,破除不合时宜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着力拆壁垒、破坚冰、解痛点、疏堵点,把改革成效转化为治理效能,以更好营商环境稳住经济基本盘,推动全区高质量发展。

上一篇:燕京理工学院 “海棠杯”篮球赛|智能工程学院运动健儿,为梦而行
下一篇:2023年“红绣球”首届广西少儿舞蹈创作作品展演……

最近更新成人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