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明康:ESG 新趋势下人才培养的重要性

栏目:成人教育  时间:2023-05-18
手机版

  刘明康|亚布力论坛原名誉主席(2013年3月-2018年3月),原中国银监会主席

  当下,ESG已经从刚开始发展的一种理念,向各国上市公司、金融机构及咨询机构需要构建的软实力和需要达到的硬标准快速过渡。

  在我国,随着国家双碳战略目标及ESG产业生态的逐步形成,基于ESG理念的生态价值链已经逐渐成为上市公司、能源类公司,金融机构以及其他行业必须直面的一个全新领域。根据ESG评价体系中的要求,现有市场主体、社会组织以及监管部门都需要在相应的业务领域针对组织架构、工作流程、人力资源等元素进行全方位的更新和升级,将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对外开放理念深入到ESG 价值链的各利益相关者、各供应链的上下游中去。

  在这一大环境下,处于价值链中最重要的企业,需要用全新的理念进行公司治理体系设计,建立科学完整的工作模块和推进顺序,随之而来的信息披露和透明度建设。除了数字化时代对高科技在ESG建设中的应用要求,相关的人才培养需求也将倒逼企业和高校在专业化培训上尽快开始行动。

  1.ESG标准与监管日趋完善

  ESG量化要求、信息披露标准、披露和评价频次要求不完善、不统一是对当前相关企业披露的ESG信息进行评价的痛点之一,从企业来说,也面临着“无标准可依”的难题。但伴随发展走向不同阶段,中国上市公司ESG信息披露标准也愈发完善。证监会、生态环境部、上交所、深交所等部门和机构都做出了ESG标准的相关调整。众多机构和部门的积极参与和创新引领,加快了我国ESG标准完善与统一的进程,为全面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助力经济绿色低碳转型和企业高质量发展开始打下了基础。

  2.ESG理念持续深化,内容更丰富

  从CSR(企业社会责任)到ESG(环境、社会与治理),ESG理念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如今进入中国式现代化的新时期,中国特色ESG生态体系也自然提上了日程。而ESG生态体系的打造正是建立在企业和全社会对ESG理念认知深化的基础之上:如果说企业从单纯关注营收到关心社会责任的履行是ESG发展的开篇,那么企业从把ESG看成是“形象工程”到当作新的“企业价值标尺”,则是ESG理念的第一次重大变革。

  此外,还有一个明显变化是,上市企业开始意识到“环境”并非ESG的全部内涵,即便在“双碳”光环之下,企业也在关注更多的内部治理及社会责任话题,真正将ESG当做一个完善的评价系统而非单一的环保指标加慈善任务去看待。

  以披露率较高的证券行业为例,除了温室气体排放、能源消耗、水资源消耗、综合能耗下降率等环境指标,人均培训时长、员工离职率和离职结构、劳动合同签订率和相关纠纷处理、信息安全管理认证、对外捐赠和相关项目全周期管理都开始进入ESG工作模块。

  值得注意的是,大环境不确定性因素影响下,对近12个月高管离职率、涉讼次数、寻求司法援助和仲裁和纠纷调解等社会和治理指标也应充分纳入重点关注目录之中。“标准”这件大事一直都在更新进展,多个权威机构都陆续参与到标准制定与推行的工作中来。

  3.上市公司将实现ESG全披露

  2022年5月27日,国务院国资委发布《提高央企控股上市公司质量工作方案》,提出探索建立健全ESG体系,并提出力争到2023年央企上市公司ESG报告披露全覆盖,而这将是中国上市企业ESG发展历程中的又一关键节点。

  2022年12月19日,中国上市公司协会发布了《中国上市公司ESG发展报告(2022)》。报告显示,A股上市公司ESG信息披露率逐年提升。根据同花顺统计,截至2022年12月30日,已经有31.07%的A股公司披露了ESG相关信息,共计1462家,且沪深300公司的ESG披露比例已经高达 92%。

  一方面,国内市场和监管部门对于上市公司ESG信息披露率的要求是迫切的,工作是有成效的;另一方面,我们也必须意识到巨大差距的存在。

  2022 年底,毕马威(KPMG)发布了第12份针对全球主要企业披露ESG 报告的情况调查报告《企业责任报告调查》(目前已更名为可持续发展报告调查)。

  这份报告收录了2021年7月1日至2022年6月31日期间的研究结果,调查涉及58个国家的5800家“N100”企业,并依据2021年“财富500强”排名构建了“G250”。结果显示,“G250”ESG披露率接近100%,其中尚未发布ESG报告的企业均在中国。另外,ISSB推出的国际可持续披露准则的正式版本预估在今年6月推出。部分国家和地区可能会在不久的将来开始执行这些标准,届时强制披露范围也将扩大,上市公司应当有前瞻性的预判。

  需求与趋势叠加,乐观预计,五年内,A股上市公司ESG信息披露率将达到 50%以上,而长期目标下的披露率必将达成100%——即披露ESG信息将成为上市公司的必选任务。

  4.ESG信息披露质量进一步提升

  与ESG披露率同等重要的,是信息披露的质量。在当前标准及监管未及完备的背景下,主动披露 ESG 信息的企业大都做出了更利于自己的选择——仅披露对自己有利的正向信息,更有甚至会夸大自己在ESG领域的成就,比如“漂绿”行为正随着绿色金融的发展在全球范围内愈演愈烈。

  但对ESG的整体发展历程来说,质量的参差只是监管不完善的短期产物,是在“合规压力”和“误导投资者以提升投资价值”双重需求下的偏激行为。随着市场对ESG认知的深入、风险流程把控的升级、标准和监管的不断完善,以及企业自身ESG真实内涵和行为的日益丰富,我们期待ESG信息披露质量的不断提升。

  另外,披露信息指标量化率太低,定性的描述过多,ESG关键指标披露口径不一致,数据缺乏可比性;大多数企业的ESG报告未经第三方评估,亟待持续改善。

  5.大企业带动全产业ESG升级成常态

  由于韧性供应链管理本身是企业ESG实践中的重要一环,由负责任的大企业牵头,向上下游供应链企业及终端消费者传导ESG理念、约束其相关行为就成为自己社会责任不可或缺的内涵,也是重要而有效的ESG普及路径。在中国ESG发展变革的过程中,上市企业作为最有影响力的核心主体之一,必然承担着更多的先行者和引领者职能。

  除以上五点外,中国上市企业和在华跨国公司的ESG发展趋势还有很多表现,例如ESG投入逐渐增加、经济价值长期凸显等。这些趋势的核心是,ESG这一正向价值理念的引导下,充分发挥企业作为重要经济主体的多元价值属性,探索更有利于企业、社会、人类共同发展的可持续路径。

  根据国际能源署的估算,“到2030年,碳中和带动的清洁能源投资将创造1400万个岗位,并在建筑节能改造、新能源汽车等领域额外创造1600万个工作机会”。

  国内ESG人才的招聘市场刚刚起步,无论从现有人才库还是职业吸引力,都处在十分早期阶段。大型企业更习惯于从海外直接引进ESG专业人才,中小企业通常考虑从自身的HR部门、GR部门中培育能够掌握ESG专业知识和需求的兼管人才。

  随着ESG行业的蓬勃发展与各项制度的逐步落实,在标准编制、理念推广、信息披露等方面将面临大量的ESG专业人才缺口,主要包括ESG标准体系构建人才、ESG理念推广人才、企业ESG部门成员、ESG金融和新技术手段支撑相关人才、ESG报告撰写及监管人才五大类,且需要具备跨学科的专业知识,主要涉及金融、社会、法律、环境工程、公司治理等领域。同时,不同类别的人才在专业能力上,也存在不同的能力侧重,包括理论思维能力、政策和合规领悟能力、ESG市场洞察能力、评估分析能力、议题通晓能力五个方向。

  1.政府应强制化披露,加强法律约束和合规监管

  政府需规范报告的信息披露,让企业在报告中有可以依据的明确标准。目前我国是自愿披露,未来应实行半强制披露,再实行强制披露,采用这种循序渐进的方式,在逐步提高我国的披露标准的同时,给企业一个缓冲时期,降低企业的实施成本,以有效适应可持续发展的经营方式,为中国的可持续发展经济提供更多可能性。

  2.高校构建ESG特色课程体系,开辟ESG新型专业

  ESG作为专业复合型教育以及职业教育的一个全新的纬度,应该着重聚焦开设相关的职业伦理,职业道德,职业标准以及环境社会治理体系的相关专业课程。这方面的课程在现阶段相对普遍短缺,尤其是在我国大学专业教育中。我们应将此类职业伦理的理念教育融入到学生职业发展规划相关课程中,逐渐形成体系化的教学模式,改变现在被动式和补充性的教育模式。从学生入学起,就将ESG教育理念作为人文博雅教育其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重点讲授新发展的理念和ESG标准以及企业未来面临的政治、社会、环境等方面的问题和未来发展趋势,启发学生深入研习的自觉性。

  3.企业整合人力资源,开辟ESG职业发展通道

  考虑到ESG战略的深度和广度,企业需要结合不同的地域条件、制度环境、行业特点和自身情况,吸引具有跨学科、跨行业、跨地域背景的人才,组建合理高效的团队,更要重视调整内部的组织架构,既整合当前战略中与ESG相关的人力资源要素,又为专门从事ESG战略工作的人才开辟职业发展通道。

  责编|邢君

上一篇:活动丨“报春小精灵”在大自然里写作~投稿仍在进行中
下一篇:对话保时捷全球执行董事施德纳:电动化乃当前工作重点,研发投入占比超75%

最近更新成人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