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具有战略眼光,严刑治蜀,事必躬亲但不敢放手使用人才
诸葛亮(181年——234年 )字孔明,号卧龙,他是琅琊阳都(今山东省沂南县)人,诸葛亮官至三国时蜀汉丞相。诸葛亮是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谋略家,而由于《三国演义》等民间文学的影响,诸葛亮成了智慧的化身,成了谋略文化方面的精神偶像,他的智谋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
诸葛亮在年轻时随其叔父诸葛玄到荆州,当时荆州属于比较安定的地区,不少文人学士汇集于荆州。诸葛玄死后,诸葛亮便在隆中隐居下来,诸葛亮胸有大志,他虽是在隐居,其实是在等待时机,等待明主。后来,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辅佐他建立蜀汉政权。此前,刘备虽很有志向,而且自认为是汉朝皇室嫡系后裔,执着于复兴汉室,但他缺乏智谋之士的辅佐,身边虽有关羽、张飞、赵云等将领,但自己没有根据地,只能四处投靠,十分被动,一直颠沛流窜,成不了一方势力。
诸葛亮看中了刘备的事业心和大志向,并且也能用人信任人,所以,在隆中见刘备诚心请他出山时,便为刘备提出了他的《隆中对》战略决策,之后,刘备基本上是依照诸葛亮所制订的蜀汉战略,逐渐发展壮大的。诸葛亮出山后,便协助刘备联合东吴孙权,与周瑜、鲁肃等积极联手,于赤壁之战大败曹军,初步奠定了蜀汉、东吴和曹魏成的三国鼎足之势。赤壁大战后,刘备、诸葛亮趁机夺占荆州,使刘备有了根据地。建安十六年(211年),诸葛亮又支持刘备攻取益州,继而又击败曹军,夺得汉中。
黄初二年(221年),刘备在成都建立了蜀汉政权,诸葛亮被任命为丞相,主持朝政政务,诸葛亮在蜀中推行严厉的法制管理,成效卓著。为了辅佐刘备复兴汉室,诸葛亮多次北伐,与魏国司马懿等多次交手,但因蜀弱魏强,诸葛亮一直没有能战败曹魏军队,诸葛亮北伐是非常艰辛的征战过程。
后来,关羽、刘备违背了诸葛亮所制订的”联吴抗曹“的战略方针,关羽走麦城,刘备病崩于白帝城,蜀汉军队受到了巨大损失。后主刘禅继位之后,诸葛亮被封为武乡侯,领益州牧。诸葛亮鞠躬尽瘁,勤勉治政,辛苦征战,躬亲处事,赏罚严明。但是,他前后五次北伐中原,多以粮尽而难以成功,最后,他因积劳成疾,于蜀建兴十二年(234年)病逝于五丈原(今陕西省宝鸡市岐山境内),在他五十四岁时,终于”死而后已“,再也无法辅助刘禅维持蜀汉政权了。诸葛亮去世后,刘禅追谥他为忠武侯,后世常以武侯尊称诸葛亮;东晋桓温追封诸葛亮为武兴王。
诸葛亮
诸葛亮的《出师表》是闻名天下的名作,历来为政治家、文学家们所青睐,诸葛亮还发明了木牛流马、孔明灯、诸葛连弩等,是一位很了不起的历史人物。而诸葛亮对后人影响最大的是他的忠诚之心和非凡谋略,他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谋略家之一。
历来,人们对诸葛亮的评价是比较高的。比如,杜甫《蜀相》诗曰:“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赞叹诸葛亮;建安时的丞相参军傅干说:“诸葛亮达治知变,正而有谋,而为之相。”赞赏诸葛亮“正而有谋”,这种正而有谋略要兼容是难度比较大的,诸葛亮做到了,很了不起。
再如,康熙帝评价说:“诸葛亮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为人臣者,惟诸葛亮能如此耳。”乾隆皇帝赞扬诸葛孔明为三代以下第一流人物,认为诸葛亮“约其生平,亦曰公忠二字而已。公故无我,忠故无私,无我无私,然后志气清明而经纶中理”。康熙帝、乾隆帝主要是赞扬诸葛亮作为忠臣的公正和忠诚的优秀品格。
又如,史学家钱穆说:“有一诸葛,已可使三国照耀后世,一如两汉。”诸葛亮成了三国时期智谋的典型代表。曾国藩评价诸葛亮说:“公以丞相而兼元帅,凡宫中府中以及营中之事,无不兼综,举郭、费、董三人治宫中之事,举向宠治营中之事,殆皆指留守成都者言之。其府中之事,则公所自治,百司庶政,皆公在军中亲为裁决焉。”曾国藩赞赏诸葛亮治政仔细、勤勉、有条理,但却表露出诸葛亮治政因事无巨细,躬亲自历,太辛苦了。
其实,诸葛亮之所以备受赞赏,之所以能成为古代杰出谋略家的典型,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诸葛亮在长达十年在隆中的隐居生活,他称是“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其实,他并非真的是在闲居着,并非是真正在隐居。
诸葛亮
首先,他在博览诸子百家之书,掌握诸子的谋略,“观其大略”,吸取精华,他是在为日后遇明主能充分发挥他的学识与谋略。诸葛亮对诸子学说有过总结:“老子长于养性,不可以临危难;商鞅长于理法,不可以从教化;苏、张长于驰辞,不可以结盟誓;尾生长于守信,不可以应变;王嘉长于遇明君,不可以事暗王;许子将长于明臧否,不可以养人物。此任长之术也。”显然,诸葛亮在总结诸子学的谋略精华,吸取有用的治国之道。
同时,诸葛亮还密切关注当时的政治局势,观察汉亡之后的各种政治势力的发展态势,并寻找明主,思考着应对乱世的政治策略。之所以如此,他才能在刘备三顾茅庐时能提出其确实可行的《隆中对》战略计划。
诸葛亮在《隆中对》中,首先是为刘备分析了当时蜀汉政权所处的局势和所遇到的机会。诸葛亮认为,汉朝衰落了,天下大乱,董卓篡权以来,各地豪杰纷纷起兵,占据几个州郡、几个城池的人的为数不少,诸侯、群雄各自为战的局面已经形成。乱世是困境但也是在为“英雄”创造好机会。这一部分,其实是在对刘备讲当时的“天时”状况。
其次,诸葛亮开始对刘备讲“人和”因素,抓住时机,用好谋略,暂避强敌,联合弱势者抗强敌,是可以成功的。
诸葛亮认为,曹操与袁绍相比,名气要小,兵力薄弱,但曹操之所以能够战胜袁绍,改变弱者的地位而成为强大者,不仅是遇上好时机,而且更是有人为的积极因素,是谋划得当所致。和平时期靠地位、实力,而战乱时期机会更多,靠胆略、智谋。
曹操
当时,曹操已拥有百万大军,挟持皇帝来号令诸侯,这是刘备不能与他争胜的;而孙权继承父兄的基业,占据江东大部分地区,地势险要,民众归附,有才者多被他重用,孙权只可作为外援,而不可谋取之。
诸葛亮其实是在提示刘备,曹操战胜袁绍之后,北方大部分地区都被他占领,兵强马壮,皇帝被他控制了,他可以借助皇帝名义发号施令,不能与之硬拼,而孙权所占地盘好,人才不少,都诚心跟着他,要攻取很难,只能作为联合力量。
但是,刘备也不是没有机会,既然弱势的曹操能有机会战胜强势的袁绍,那么,刘备自然也是有机会从弱势中崛起,只要能掌握时机,谋划得当,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广结人缘照样可以由弱变强,一定能成功的。
再次,诸葛亮为刘备讲“地利”因素,主张夺取荆州、益州。
诸葛亮说:“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
在诸葛亮看来,荆、益两州是刘备可选择的有利地盘,以及他具有占领该地盘的有利条件。其一,荆州北面据有汉、沔二个水系,连南海的物资都能得到,东面连接吴郡和会稽郡,西面连通巴、蜀二郡,是兵家必争之地,但现在的主人刘表没有能力守住,这好地方是老天爷用来帮刘备的。其二,益州是险要关塞,有广阔肥沃土地,物产丰饶,地形险固,汉高祖凭此而成帝业。而益州牧刘璋昏庸懦弱,张鲁占据汉中,构成威胁,刘璋对民众的殷勤富裕、国家强盛不懂爱惜,睿智的人都渴望能得新明君。荆、益的主人是昏庸懦弱之辈,抢夺此两州,是能做到的,也是有利的。这其实就是诸葛亮为刘备选择的立业根据地。
诸葛亮
最后,诸葛亮在分析了“天时”“人和”和“地利”之后,提出了建立蜀汉政权的战略设想。
诸葛亮为刘备提出了近、中、远三期的战略发展计划。一是近期战略,他劝刘备占据荆、益两州为根据地,改变寄人篱下的被动局面,先站稳脚跟,而后才能伺机扩展,渐渐成就大业。这是近期要努力实现的目标。二是中期战略,他劝刘备借荆、益两州险要的地势,西面与各戎族结成友好关系,南面安抚夷越各,民族,对外跟孙权结成联盟,对内改善管理,实行开明政策,创造政通人和的局势。三是远期战略,他提醒刘备,将来蜀汉政权实力更强时,便可以领军北伐中原,复兴汉室,使民富足,满足汉朝百姓的意愿。这也是借助汉朝名望来号令天下,为创业举起继承正统的正义旗帜。
当时刘备四处依靠,十分狼狈,他听了诸葛亮的隆中战略建议,异常高兴。刘备当时虽自称是汉王朝皇族后裔,但手中军队很少,没有地盘,不但比不上曹操、孙权,就连刘表、刘璋、张鲁等,他也是若霜,经诸葛亮一点拨,刘备自然信心满满的。刘备遇上了诸葛亮,庆幸自己能遇上一位杰出的谋略家,而《隆中对》实际上就是刘备建立蜀汉政权的战略策划书。刘备与诸葛亮的隆中对话,充分表现了诸葛亮的高超的战略策划才能和远见卓识。
陈寿在《三国志》中评价诸葛亮“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矣”,他认为诸葛亮是一个善于治国的大才。他说:“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庶事精练,物理其本,循名责实,虚伪不齿;终于邦域 之内,咸畏 而爱之,刑政虽峻 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 而劝戒明也。”
确实,诸葛亮极善于治国,他在治蜀时,严明法纪,整顿吏治,亲自主持制定了法典《蜀科》和“训励臣子”的八条、七戒、六恐、五惧等。诸葛亮在治蜀过程中,执法很严,有罪必罚,不避亲疏。他治政开诚布公,用人从不偏袒;他公正廉明,不徇私情,因而不为人嫉恨。比如,中都护署府事李严和长水校尉廖立因违法乱纪,他将其罢官流放,不讲任何情面,结果,诸葛亮去世时,李严、廖立等痛哭流涕,对诸葛亮一点也不怪罪。
当时,法正等原本的蜀中高官,曾对诸葛亮施行“刑法峻急”表示不满,向刘备告状说应当“缓刑驰禁,以慰其望”。但诸葛亮向法正解释说:“德政不举,威刑不肃”,蜀中官民“专权自恣”,若不重刑,民不依法,国家便无有权威性。当时还有官员认为刘璋善于以恩惠笼络人心,所以令蜀中民众很怀念,而诸葛亮却说:“治世以大德,不以小惠”,“吾今威之以法,法行则知恩;限之以爵,爵加则知荣。恩荣并济,上下有节,为治之要。”他坚持以严厉的法令治蜀。
马谡
诸葛亮治军坚持法纪严明,赏罚分明,违法必罚,诸葛亮说:“有制之兵,无能之将,不可以败;无制之兵,有能之将,不可以胜”,所以,他坚持“法令明,赏罚信”。马谡是诸葛亮最疼爱的学生和助手,但因其严重违反军令,丢失了街亭,诸葛亮依军法,将其处斩了。
诸葛亮依严令治蜀、治军,使得蜀地出现了繁荣安定的局面,使蜀汉军队法纪严明,战斗力很强。诸葛亮严刑治蜀,表现了他有杰出的治国才能。
诸葛亮深知人才的重用性,他历来十分重视人才的选拔和培养,他有一套选拔人才的方法。在《将苑》中,诸葛亮提出考察人才“七法”:“一曰,问之以是非而观其志;二曰,穷之以辞辩而观其变;三曰,咨之以计谋而观其识;四曰,告之以祸难而观其勇;五曰,醉之以酒而观其性;六曰,临之以利而观其廉;七曰,期之以事而观其信。”他对于选拔人才十分重视,并且非常严格,比如,他在选接班人时,可以说是慎之又慎,自从他开始北伐时,便一直再寻找能堪当大任、继承他的北伐事业的杰出人才,对后来,才遇上了文武双全、很有谋略的姜维。
诸葛亮强调:“治国之道,务在举贤”;他在总结汉朝的人才政策时说:“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之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之所以倾颓也。”诸葛亮十分重视“贤才”,他说:“柱以直木为坚,辅以直士为贤”,他要求蜀汉的官吏应当“忠”“直”“勤”“谨”,能“奉职循理”。
只是,诸葛亮在选人才、用人才和信任人才方面似乎存在着不足之处。他的人才政策过分谨慎,对于对有胆有识、敢做敢为的将领和文臣似乎不敢放手去使用,过分求全责备,察之过密,待之过严,常常对有开拓性的人才弃而不用。比如,他对于谋略出众、有胆有识的魏延一直不敢重用,他一直抓住魏延有傲气,不顺从的缺点不放。诸葛亮北伐曹魏时,魏延屡次提出很好的应对策略,诸葛亮皆将其否决。比如,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魏延曾提出建议,他针对长安守将夏侯楙怯而无谋的特点,请求带领精兵五千,由子午谷直取长安,他判定夏侯楙定会弃城逃走,蜀军奇袭必成。而诸葛亮认为此计太悬危,因而弃而不用。其实,后来不少军事家认为,魏延的奇袭计划是一条妙计。而诸葛亮错用马谡守街亭,反而致使蜀军大败。
诸葛亮
诸葛亮不仅在选人用人的问题上过分谨慎,在治政方面也是太勤勉谨慎了,他事必躬亲,不敢放手让属下去做。受托孤之命后,“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结果,自己累死累活,使自己变得“寝不安席,食不甘味”,这是高层管理者所忌讳的缺点,而诸葛亮却将其作为自己管理的优点。诸葛亮鞠躬尽瘁的精神是值得敬佩的,但他事必躬亲的管理方法是不足取的。
在管理策略方面,诸葛亮不如曾国藩高明。曾国藩知人善任,用人才之所长,他大胆提拔有能力的接班人,用其优点,不忌讳其缺点,比如,李鸿章在很多方面并不出色,但他的政治眼光十分敏锐,曾氏提携他为第一接班人,让他组建淮军;左宗棠性情暴躁,我行我素,但有气魄,有谋略,有韧劲,会打仗,虽然经常顶撞曾氏,曾国藩还是提拔他,果然让左氏干出了一番大事业。
而诸葛亮却不一样,他事事躬亲,挑选接班人太严格了,魏延有才有略,疑而不用;马谡足智多谋,但言过其实,不能独当一面,他却用之为先锋,结果失掉街亭;姜维虽文武双全,颇有谋略,但韬略有余而谨慎不足,最后彻底失败。
最近更新成人教育
- 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赋能提升
- 腾讯健康:联手迈瑞医疗助推行业高质量普惠发展
- 儿童友好|“红色传承”——金华市站前小学五年级秋季研学活动
- 考生、家长速看!云南省2024年高考11月5日起报名
- 巢湖市城乡公交线路优化调整 10月20日起实施
- 自贡自流井区:密切家校合作 家校共育连心桥
- 防拐骗、防暴力、防意外……武昌水果湖二小这样教学生自护自救
- 七险二金!云南省属国有企业招人啦
- 烟台市区七个口袋公园年底全部交付
- 24日至25日,北京南部、天津、河北中部局地可达重度霾
- 自考学位证申请的条件是什么?
- 投资160亿元!德欧中心四川
- 贵州税务:加计扣除优惠政策对支持我省企业投入研发、鼓励科技创新起到重要作用
- 高通骁龙 8cx Gen 4 处理器跑分曝光,多核成绩逼近苹果 M2
- 法律职业资格考试主观题考试益阳考区首次开考
- 初级会计证考试都是选择题吗?
- 大国粮仓装满优质粮
- 把课间还给学生,“圈养”并非长久之计
- 江门鹤山:“全链条”保障好“舌尖上的安全”
- 第十届晋江市中小学生“泉州南少林五祖拳健身操”会操比赛圆满落下帷幕
- 北京市开展2023年度公开遴选和公开选调公务员工作
- 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共建平安和谐校园
- 台庆74周年,广东广播电视台开展中医药文化进社区公益活动
- 原创CBA前三轮排名!郭士强压制老东家,新疆上升8位,北控连败露底牌
- 50%职场人群多受腱鞘炎困扰 使用人体工学键鼠有助于预防腱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