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冀鲁边丨 300余烈士鲜血染红沟壕 探寻平原胡家窑洼腊月十二反扫荡遗址

栏目:成人教育  时间:2023-06-06
手机版

  海报新闻记者 武红鹏 通讯员 王芳 德州报道

  1943年1月17日,农历腊月十二日,这天对于平原县王凤楼镇胡家窑洼村来说,是一个黑暗的日子。这一天,驻守当地的冀鲁边二分区主力、二地委机关,以及县区党政机关、区队武装遭遇了日军最为疯狂的一次“铁壁合围”大扫荡,东临道、武定道的日伪军,由驻济南、德州的日伪军配合,共8000余人,从四面八方向平原八区抗日根据地扑来。由于当时对敌情的错误判断,我军在发现难以抵挡后才开始组织干部、战士和群众分路突围。激战中,我方300余名干部、战士在突围过程中壮烈牺牲,当地群众也死伤一、二百人。这就是血淋淋的“腊月十二反扫荡”。

  

  5月25日,由德州市委党史研究院牵头组织开展的“走进冀鲁边”媒体采风活动采访团一行来到当年“反扫荡”的遗址,如今这里已变成一片农田,南北两端各矗立着一座无名烈士纪念碑,记载着那年冀鲁边区二分区平、禹抗日根据地军民同仇敌忾、浴血奋战的反扫荡的悲壮之歌。

  从1941年春开始,日本侵略者为了巩固对中国的统治,支援太平洋战争,推行“治安强化运动”,加强对各抗日根据地的军事进犯。他们一方面对“治安区”(敌占区)进行封锁,肃清抗日力量;一方面采用“铁壁合围”“拉网”等战术,残酷“扫荡”抗日根据地。到1943年,日军对根据地的军事进攻达到高峰。

  是年1月中旬,冀鲁边二地委在济阳县二太平召开区县、营级以上领导干部会议,传达贯彻边区党委关于地方干部与部队加强团结和实行一元化领导的决定。平原县大队一个连护送县委书记陈文惠、县长周今生前往济阳二太平参加会议。当时,平原、禹城、陵县的地方干部、县大队和部分中队,还有军分区三地区队、军分区独立二营都集结在张士府附近的村庄,等待传达地委会议精神,并准备军民欢度春节。日军侦知此消息后,集中东临道、武定道的日伪军,由驻济南、德州的日伪军配合,共8000余人,从四面八方向八区抗日根据地扑来。分布在各村的抗日武装和当地群众由于情报不够准确,发现敌军后即行后撤。当撤到前后杜、小胡庄、胡家窑几个村庄时,陷入敌军重围。三地区代理队长任金贵和副教导员于殿珠认为可以凭借深沟掩护把敌人打退,直到发现敌人越聚越多,难以抵挡,才开始组织干部、战士和群众分路突围。经过激战,平原县大队副大队长刘振南率领五六十人从八里庄冲出重围,任金贵、于殿珠及县武装科长商树华等300余名干部、战士在突围过程中壮烈牺牲,当地群众也死伤一二百人。敌人伤亡四五百人。

  这次“扫荡”使平原县党政机关和当地抗日武装遭受重创,抗日活动也陷入困境。

  

  “寒冬腊月,天寒地冻,夜晚下的群众冒着严寒,一部分人员开始挖掘墓穴,另一部分人员用门板急促地抬架烈士遗体,紧张而默默地进行挖掘墓穴和抬架烈士遗体。”在位于战场北侧的无名革命烈士墓,德州市党史联络员牟书会告诉记者,当时的村民以战场为中心,分别在南北两侧埋葬烈士遗骸,战场南侧的胡窑无名革命烈士墓埋葬了80余名无名烈士,北侧的李大鼻无名革命烈士墓埋葬了30余名,其他的烈士尸骨已难以找寻。多年来,这里已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党员干部群众学生,每年都来到这里祭扫,缅怀革命先烈。

  青山有幸埋忠骨。记者到访时,两处无名革命烈士墓中间的农田已近麦收时节,在烈士们的“守望”中,沉甸甸的麦穗压弯了麦秆,丰收的笑颜绽放在农民脸上。

上一篇:高中应对生源之变:分层教育势在必行,但分层≠分班丨名额分配政策效应新观察
下一篇:津津乐教丨长沙中小学入学热点问题权威回复(二):“小升初”微机派位志愿可以这样填

最近更新成人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