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成人教育孩子,而是要向孩子学习:“看山还是山”的婴儿

栏目:成人教育  时间:2020-02-06
手机版

  源律师问:“和尚修道,还用功吗?”大珠慧海禅师回答说:“用功。”问:“如何用功?”禅师说:“饿了吃饭,困了睡觉。”问:“一切人都是这样,跟大师您用功一样吗?”禅师回答:“不同。”问:“怎么不同?”禅师答道:“他吃饭时不肯吃饭,百种需索;睡觉时不肯睡觉,千般计较。所以不同。”律师至此无话可说。

  

  这里说的就是“专注”,心有没有只在当下的事情上,成年人大多都不是如此,但观察一下孩子,基本上都是“制心一处”的。

  所谓“童言无忌”,就是说孩子尚不被后天的“意识心”所扰,这里是真正的“天心率性”,也是一个人“浩然之气”最为充塞的时候。老子云:“未知牝牡之合而朘作,精之至也”,便是气血充盈之自然。

  那么,能否把这“浩然之气”继续保持下去?能,但是太难!以“后天境”皆是“依他而起”故,也就是佛教唯识学的第六意识,整个心理学都在这里谈。

  

  心理学把“环境决定论”和“遗传决定论”分成了两个流派,所谓“环境决定论”就是“依他而起”的第六意识,而“遗传决定论”则是第七末那识的“我”,而这两个是同时存在的。

  比如两个婴儿争吃奶的时候抢不到的那个会明显感受到愤怒,但没有任何人教过他,这就是婴儿的“俱生我执”,是第七末那识。而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个“我”就越来越不起用了,因为信息被挡在了第六意识里,所谓“迷失自我”就是不再有任何信息能进入第七末那识了。

  怎么回事呢?因为“怕”。比如某个家庭里一个孩子的“俱生我执”始终得不到满足,甚至会被无情打压,那他的第六意识就会逐渐多的调用起来,也就是心理学说的“防御机制”。这个“防御机制”多到什么程度,美国心理学家布莱克曼写了本书叫《心灵的面具:101种心理防御机制》,据说后头还有,只是没写完而已。

  

  一个人用其中几条就足够跟自己“周旋”一生了。这些“防御机制”的形成最初源自养育者,最终强化的也是他们。最常见的方式就是所谓“逼”,这其实是养育者自己的“心理防御机制”,也是高僧大德们说的“任你何种境界皆是第六意识光影”。

  原因在于“归因”,也是“著相”。环境是人不能决定的,人只能去适应环境,你不会在冬天穿短袖,也不会在夏天穿棉袄。所以,“逼”只是外部环境而已,如果一个人始终需要外力的督促最常见的就是高位崩盘。

  太多人大学毕业后就再也没有翻开书本了,这里不要拿单位内的各种考试复习来说,实际上是你为了提干、涨薪,这类也只能归到外因来。

  

  作为一个曾经的过来人,当年心里最强的声音就是“复仇”——把我曾经失去的夺回来。再深一步想,向谁“复仇”?谁都想到了,最没想到的是实际上是向自己“复仇”。

  被“逼”出来的人大多会荒废刚参加工作时最黄金的那个时期。然后会像李云龙一样,一步跟不上,步步跟不上。

  第六意识是“要我做”,而第七末那识则是“我要做”,这就是“兴趣”的决定性作用。

  没有兴趣做根本动力一切都是做样子,拿防御机制骗自己,做做样子骗别人,最后形成牢不可破的“自欺欺人”。

  这个“自欺欺人”就是心理学说的“反向形成”,不“自欺”的人是不会“欺人”的,因为他内心平静,不需要用这种幻化的“光影”来对抗不安。

  

  儿童就没有这个“不安”。和成人的区别在于他们的“意识”还没有形成,他们要的就是来自自己的第一念,也就是儒家的“诚意”,王阳明的“致良知”。

  落到自己身上就可以审视一下“我帮这个同学朋友或者同事办件事是出于真心还是出于以后也得有求于他”,不在意吧,但这里就天壤之别。从儿童的提出的要求里看不出任何的虚伪与狡诈,但现在的儿童已经被养育者“塑造”成了可怕的样子。也就是养育者自己在还是儿童的时候也已经被“塑造”成自己孩子现在的样子,他们没有体验过更高级的精神层次。

  换句话说他们现在的样子就是自己孩童时候的样子,心智没有任何提升,没有体验过更深的精神层次就是一个“巨婴”诞生的摇篮。

  

  为什么现在很多人看到“早熟”的孩子会羡慕以至于花大把钱,争相效仿。因为这是精神层次的对接,心理学叫“投射”,他们迫切需要从孩子身上看到自己,而孩子是自己唯一能“用强”的对象。

  孩子是唯一能“用强”的对象衬托的是自己现实中的“无力”,希望孩子通过他们认为的“学习”来出人头地,实则是一次“借尸还魂”,于是现在很多被“学习”逼出来毛病的孩子。不过只要没有“疯”他们也不在意,不过不要忘了,心理问题的“前置性”,一切问题都有苗头,现在名校出问题的不少,案例可以自行分析。

  当自己的灵魂附于孩子的肉体上时,自己的肉体就是一个“没有欲望”的父亲或者母亲。所谓“无欲则刚”,对于孩子来说,这些父母也就无懈可击了——都是为了你、不好好学怎么办、长大去要饭……

  你能怎么反驳?不反驳而已,这些都是一环套一环的逻辑,若是没有佛在《楞严经》里以逻辑破逻辑的本事就只能向婴儿学习了。

  

  还记得婴幼儿瞪大眼睛时渴望的神情吗?纯真无邪的能你能抗拒得了吗?还记得自己曾经也是这样的“神情内敛”吗?

  我曾经很反感看到很多人无论在哪都跟孩子说普通话,认为他们的做法会让孩子忘了乡音。但当我自己有了孩子后竟然也完全沦陷了,起初我也很讨厌自己这样而尽力去克制,但当孩子开口后我自己却怎么都克制不了用普通话回答他。

  后来我恍然大悟,因为自己被感染了,这个力量太强大以至于我的“逻辑”被彻底打败了。

  到这里,老子所谓“专气致柔,能婴儿乎”、“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都懂了吗?

  佛曰“善护念”,守住自己的天理之心即临事第一念处,你的眼神就还会清澈起来。

  每个婴儿都是圣人。

上一篇:2020年华中师范大学远程教育招生专业及报名条件
下一篇:晋中职业技术学院成人教育中心主任王永强被查

最近更新成人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