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修炼高考好作文 语文作文题引发苏州名师感触

栏目:成人教育  时间:2023-06-13
手机版

  本报记者 袁艺 李静

  昨天中午,高考语文科目结束,2023高考全国卷语文作文题公布。针对新课标Ⅰ卷的语文作文题,本报记者特邀两位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闵文和孙晋诺进行了点评。

  新课标Ⅰ卷

  试题内容: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好的故事,可以帮我们更好地表达和沟通,可以触动心灵、启迪智慧;好的故事,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可以展现一个民族的形象……故事是有力量的。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作文题目贴近生活,小切口入手讲述出故事的力量、价值和内涵

  闵文有半个世纪语文教学经验,他分析道,今年的命题“中、正、平、和”“不显、不怪、不偏”,每位考生都有话可说,这也是高考卷命题的一贯特点。“与往年对比,高考作文题材越来越贴近生活,激发考生从自己的生活、身边的事物出发思考。”孙晋诺认为,今年高考作文题目选题非常宽泛,给考生充分的发挥空间。

  作文如何出彩?闵文表示,本题目最适合的文体形式应该是记叙文,可以从小切口入手,通过细小的故事来反映重大的主题,如此可以化难为易,巧妙避免了泛泛而谈。与此同时,考生也可以将笔触伸向符合昂扬奋进这一时代精神的国家大事、民族英雄等。

  在孙晋诺看来,文字和思想认识是一体的。除了流畅、优美的表达,关键是对“好故事”有自己的见解,突出讲述的故事的力量、价值和内涵。

  在阅读中进行自我思想的建构,在生活中体悟真情实感

  “所有的学科学习都是自我建构,语文学科建构的是思想、价值和精神,文章写得不是文字,是人。”孙晋诺点评说,自我精神的成长、自我思想的建构、文化心理的建设是语文学习的核心和灵魂。他建议,阅读和实践是积累这些事物的两个主要途径。阅读面一定要广,视野从教材中打开,文化、阅读、科技、经济、历史等都能读。“写作的实践不一定是应试的,在阅读后有感而发,写出自己的观点是最自然、也最有效的锻炼方式。”他说。

  闵文也送上了中学生训练写作能力的几点建议:第一,要善于观察生活。生活是文章最丰富、最深厚、最宝贵的土壤,好的题材往往源自生活。第二,文风要正,不能投机取巧,不少学生在写作文时喜欢炫技,文章开头千篇一律为国外名人名言,还有人喜欢背诵一两段对仗的句子。但这样一来,作文反而失去了灵性,无法打动人心。第三,记叙文和议论文一样重要。不少同学认为注重说服和论证的议论文能彰显自己的逻辑推理和分析能力,会让阅卷老师眼前一亮,因此不重视记叙文的写作。而事实上,记叙文更强调的是情感的表达和共鸣,同学们应该通过日常的积累与训练,逐渐培养自己“以情动人”的写作能力。

上一篇:一周展讯丨夏日游浙博
下一篇:安徽一市发布公开引进党政储备人才公告

最近更新成人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