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说|67万山东考生刚走出考场,还有26万也考完了

栏目:成人教育  时间:2023-06-15
手机版

  高考,每年6月最受关注的事。

  据山东省招生考试院消息,刚刚结束的2023年夏季高考,共有67万山东考生步入考场。看过媒体的全程报道,我们发现一切陌生又熟悉,总有迷糊的考生忘记带准考证、走错考场,总有热心的公安干警承担“急就章”工作,总有被家长围堵得水泄不通的考点门口和第一个冲出考场走路带风的少年,年年岁岁“事”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甚至就连我们每年热议的话题,都未曾改变。

  “能插得上嘴的,也就作文题了”

  每年的6月7日中午,不管上班的、上学的、家里孩子参不参与当年高考的,都会问上这么一句:“今年作文啥题啊?”甚至在开考前一晚,就有按捺不住的网友开始揣测押题。

  当作文题目和第一篇解读如约而至并迅速刷屏时,大部分人回忆的闸门被打开,不禁想起自己当年在考场上为之奋笔疾书的题目。

  已经工作三年的媒体人李雪(化名)对她的高考作文题“我的行囊”充满了感激之情,在做历年真题时,她被2015年山东卷的“丝瓜藤和肉豆须”难住了,很难想象在时间紧张的考场上,如何构思这篇意象性如此之强的应试作文。她同时也认为,去年的题目“本手、妙手、俗手”对于一个刚满18岁的人来说有点难入手。

  人们常说,世上的事分两种,经历过的和没经历过的。人的反应也分两种,没经历过的人讲理论,经历过的人讲感受。当不参与高考的人们对作文题的讨论进行得如火如荼时,真正写下文章的考生们又奋战在数学的第一线了,彼时的舆论场上是鲜少当事人的言论的。而当战斗结束,大众的关注悄然散去之际,这群收笔进鞘的考生开始分享自己的高考感受和期望。

  在知乎进行问答搜索,在与“高考”有关的问题和回答中,除去主关键词,“时间”竟然是出现频次最高的词汇,其次是科目“数学”,之后就到了大家的理想学校和城市,“北京”出现了。

  在对历年高考题难易程度的评价中,大家普遍认为今年高考题目要比2022年简单一些。但简单与否可能很大程度上是一种主观感受,这与考查题目和个人知识掌握的吻合度有关。尤其在语文这种答案好像不只一个的学科上,很难一言以蔽之地评价,这同时也解释了为什么大众热衷于谈论高考作文题而不是数学最后一个大题最后一问,因为那个不会就是不会,根本插不上话。

  别光看夏季高考,春季高考规模悄然壮大

  山东与高考放在一起,不知道会不会给你压迫感。几个知名的高考大省中,山东教育较为明显的一个特点可能与经济发展相似——各市发展相对均衡。所以,尽管今年山东夏季高考人数比2022年多了7万人达到67万,比卢森堡(截至2022年5月,人口64.5万)人口还多。

  实际来说,“6月高考”是种非常不严谨的说法。这个“高考”指的仅仅是夏季高考,一般招生考试院同时发布的,还有当年春季高考的情况。因为春季高考与夏季高考在内容与形式上均有不同,记者整理了近五年来山东春季高考的报名情况,可以看到,春季高考报名人数增长较快,今年已经达到26万人,是2019年的2.4倍。

  可能有人会问,春季高考和夏季高考有啥区别?简单来说,两者侧重的招生对象和报考学校不同,春考重点面向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跟普通高中学生,夏考重点面向全体高中学生,同时面向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春考只能报考省内高校,夏考可报考全国高校。

  此外,考试命题方式和考试科目、考试时间也不同。春季高考都考啥?考试科目由知识、技能两部分组成,“知识”考试包括语文(120分)、数学(120分)、英语(80分)、专业知识(200分)、专业技能(230分),总分750分。知识考试时间为每年的五月中旬,八月中旬录取。技能考试在每年三月底完成。

  山东同样是职业教育大省。5月14日,2023年职业教育活动周全国启动仪式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开幕式在潍坊举行,这并非山东首次举办。从山东高中阶段教育数据来看,从2018年到2022年,普通高中教育人数平稳增长,职业教育包括中等职业教育(属中专学历)和技工学校(技校)自2020年突破40%的占比后,近两年发展较快。

  很多人都曾被问过“要学一门技术还是要高学历”诸如此类的问题,这个话题或许“70后”们更有发言权,现在不同的人生分野可能起于那时所做的懵懂选择。放到更大的时代背景下,职业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尤其在当下,职业教育对促进就业创业、助力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不是一个家庭的事,全社会都出动

  不管是春季高考还是夏季高考,可以确定的是,高考从来不是一个人或者一个家庭的战斗,它是一个社会事件。

  下图体现了今年夏季高考首日山东所做的一部分保障工作:

  面对高考,硬核服务到位,暖心祝福也不会少。高考前两晚,淄博夜空上演了以“高考祝福”为主题的无人机灯光秀,祝福高考学子“试”不可挡,一飞冲天。

  爱护考生,关注高考,或许是因为高考真切地改变过我们的轨迹。纵然经历过生活的磨炼以后,我们很难再确切地告诉后来人,越过高考这座山丘,一定“有人等候”,但我们希望如此。

  最后,祝愿每位考生都能考到理想的院校,不负来路,前程似锦。

  *如需转载或引用本文内容,请注明来源

  策划:代玲玲

  统筹:赵小菊

  数据:宋亚鲁 刘一颖

  文案:宋亚鲁

  设计:张海飞

  大众日报数据新闻工作室出品

  举报/反馈

上一篇:出国留学读什么专业好?
下一篇:2023年高考结束,各省份分数线预测来了!

最近更新成人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