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人工智能遇上文学,《我在岛屿读书》给出诗意的答案

栏目:成人教育  时间:2023-06-25
手机版

  原标题:当人工智能遇上文学,《我在岛屿读书》给出诗意的答案

  随着人工智能的兴起,AI写作能否取代作家写作,一度成为大众热议的焦点。今天《我在岛屿读书2》播出第二卷《乘浪前行》,余华、苏童、程永新、叶子以作品名《活着》《妻妾成群》为题让AI进行写作。本期节目,当代作家阿来做客“山海经书屋”,与余华、苏童等人回忆一起整夜聊文学、看球听摇滚的80年代。

  

  人工智能VS人类写作

  苏童:“文学是最后一个堡垒”

  对于人工智能生成的“文学作品”,文坛大家们会给出怎样的评价?节目中,余华、苏童、程永新等人以作品名《活着》《妻妾成群》为题为题,让AI进行诗歌创作。几秒钟之后,“作品”诞生,速度之快令人咋舌。“这个诗也一般!”“没我写得好!”“和我比差远了。”文坛大家们笑着评价道。

  

  而至于AI写作是否会改变未来文学发展的进程,甚至取代作家写作,文坛大家们的答案很相近。苏童表示,“即使它越来越厉害,文学一定是最后一个堡垒。”程永新说道:“文学作品的好坏高低,在于它的创造力,在于它的想象力,在于它能写它没有经历过的生活,这就是人的思维、人的情感、人的体验的特殊性。但人工智能是机器,是数据堆成的,所以它要具备这种能力是有难度的。”余华则认为,人类的文明极其复杂,而且每个人的命运都走向不同的方向,“这不是它(人工智能)能给你指引的”。

  回忆一起聊文学一起看球

  致敬火热的80年代

  本期节目,当代作家阿来将做客“山海经书屋”。阿来著有《尘埃落定》《空山》《蘑菇圈》等中长篇小说,曾获得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与余华、苏童等人亦是多年的老朋友。

  

  老友相聚,自然免不了“闲话当年”。节目中,他们从朱伟的《重读八十年代》聊开去,兴致盎然地追忆起了火热的80年代。在《重读八十年代》中,朱伟曾这样写道:“那是可以三五成群坐在一起,整夜整夜聊文学的时代;是可以大家聚在一起喝啤酒,整夜整夜地看电影录像带、看世界杯转播的时代。”

  

  阿来表示,在那个资源尚不十分富足的时代,买书是要靠“抢购”的。“那时候我们县里就一家新华书店,第一天晚上贴一个公告出来明天卖《古文观止》,明天卖托尔斯泰的《复活》,可能也就一二十本,天刚亮就要去排队的,如果你排到十名以后就几乎没戏了。”阿来回忆道。

  除了一起聊文学,文坛大家们还有一个共同的爱好,那就是足球。上世纪八十年代,“球王”马拉多纳横空出世,余华、苏童、阿来都是他的忠实球迷,常常聚在一起为阿根廷队摇旗呐喊。2010年南非世界杯的时候,余华还和阿来一起去现场看球,真切感受了一次“我为球狂”的激情。

  回忆起这些青春往事,文坛大家仿佛都有说不完的话。“已经很久没有和他们坐在一起这么聊天了,轻轻松松的,很纯粹的,一下子把我们的回忆拉回了那个年代。”苏童说道。

  惠特曼、聂鲁达是“我们共同的诗人”

  如果说余华、苏童是当代中国文学的“顶流”的话,那在他们的青春岁月里,也有许多巨星般的存在,对他们日后的文学创作影响巨大。这其中,沃尔特?惠特曼和巴勃罗?聂鲁达毫无疑问是最耀眼的两颗星,“他们是我们共同的诗人”。

  

  为此,阿来甚至沿着聂鲁达的诗集,探访了智利和秘鲁。“我把聂鲁达的诗集打开,他写过哪些地方,我就加入到行程里。当时花了十几天,好好走了一遍,回来后写了篇文章《以一本诗作旅行指南》。”阿来表示,聂鲁达的诗歌,既是现实主义与超现实主义的结合,又能很好地呼应时代,对我国新诗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一个作家去截取生活的一些材料的时候,必须要有取舍,必须要有提炼,必须要有升华。”程永新说道。

  

  一个时代,究竟会如何影响一位作家?一部文学经典,又会如何与时代共振?6月22日,今日头条12:00,江苏卫视20:30,《我在岛屿读书》,与您准点相约。

  星标赞和在看

  责任编辑:

上一篇:作文:我和我的爸爸
下一篇:校园风物|花都校区篇第一期

最近更新成人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