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肤浅了,哈工大31岁博士入职8个月去世,有人竟称学科无所谓

栏目:成人教育  时间:2023-06-25
手机版

  人文科学与理工科学一向是争议不断的话题,各自拥有着自己独特的价值与意义。而在这场永恒的争议中,近日一则令人悲痛的消息却让我们重新思考文理之争。哈尔滨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助理教授廖梓豪博士在入职8个月后突然离世,引起了网友们的热议。其中,不少人对文科的价值给予了不公正的评价,缺乏对青年才俊的尊重和怜悯之心。但是,人类的生命不分文理科,每个人都应该被尊重和珍视。

  

  廖梓豪博士是一位青年学者,他曾在南京大学获得法学学士学位,并在北京大学获得法学博士学位。他在短暂的学术生涯中,发表了多篇在国内核心期刊上发表的学术论文。曾是南京大学、北京大学的优秀学生,廖梓豪博士被誉为一位学术新星,在国内已经有了自己的学术研究领域。而他最终选择出师不利,入职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马克思主义学院8个月后,因病去世,令人痛惜。

  

  跟其他学科一样,文科(人文科学)是我们重要的思维工具,这也是廖梓豪博士所研究的领域。虽然文科与理科同时存在,各自有自己的特性,但这并不影响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我们不能忽视文化的重要性,因为文化是决定一个国家民族精神的基础,还能拓宽视野和提升人文素养,助力理工科研究更好地进行。而文科专业人才如何对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作出贡献,廖梓豪博士用自己的研究成果和生命诠释了一切。

  

  由于文、理科学科目各有其独特的领域和角度,所以在该议题上出现了争议。但,“文科无所谓”这种言论却让很多人感觉到不公正。无论从入职8个月的青年才俊或者是对于文化的维护,都应该受到应有的尊重和怜悯之心。文科学别于纯科学的,它的使命是凝练、传递人类文化以及构建文化体系,提升人类精神层面的境界。

  

  在人们的争论中,有一个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是,如何对待其他学科的从业人员。如果连基本的尊重都没有,那么辩论只会变得毫无意义,缺乏人情味的辩论只会让人寒心。那么如何跳出文理之争,思考更多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的问题呢?

  

  人们对文科与理科之争持有不同观点,但在高度评价青年学者的同时,我们也需要更加重视高校青年教师的健康状况。从31岁的优秀青年教师离世可见,青年教师在职业发展的同时也面临巨大的压力和危险。故而,高校应给予更多人性化的关怀,时间关怀不只局限于物质赋予,心理支持也很重要,充分调动积极性和减轻他们的生活压力,从而创造更好的科研工作氛围与条件。

  

  要想更好的降低失业率,我们不仅需要关心学生的内心世界,也需要更关心教师及科研人员这个群体的身体和精神状态,驱使他们在压力下也能做好和兼顾工作和身体健康的双重任务,提升他们的可持续性和发挥潜能,为我们带来更加高效优质的学术研究成果和更多的文理之外的可持续生态效益。

  

  文科与理科是两个不能相互替代的领域,争论与讨论会有助于不同领域的合作与整合。但在讨论之余,我们也应该给予所有从业者真正的尊重和怜悯之心,让他们在工作领域得到更加充足的保障与尊重,创造更加宽裕舒适的生活环境与保障,而这不仅仅是对文科或者理科从业人员而言,更多是对于所有人的基本价值观的肯定和价值判断的体现。因为,在尊重,理解和怜悯的基础上,我们才能更好地思考和探讨文科与理科之间的关系,为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贡献自己微薄的力量。

  举报/反馈

上一篇:校园风物|花都校区篇第一期
下一篇:消费迎“热”而上!北京60个重点商圈客流增长近八成

最近更新成人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