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后近一半孩子进职高,芬兰何以号称世界最好教育?

栏目:成人教育  时间:2023-07-02
手机版

  最近各地中考陆续开始和结束,在分流制度下,这也是孩子们的一个人生路口。在芬兰,也是在初三分流,他们如何设计学生的职业成长路径呢?不同职业的收入和社会生态位如何分布?背后的教育理念是什么?芬兰前教育官员金穆兰为我们深入解读。

  01上课时间少,课外主要玩

  对于芬兰教育,大家可能都了解一些,但你可能不知道,老师给孩子的关爱是无微不至的,真的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这种关爱不是指孩子的私生活上的。我有两个孩子,一个上初一,一个上初三,也就是七年级和九年级。孩子的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从上学时长到作业多少,都是根据孩子的年龄和智识成长而定的。

  从小学一年级到六年级,孩子上学的时间从每个星期17个小时逐渐增加到27个小时。这个时间包括选修课的时间,相当于孩子每天上课时间从3个多小时增加到5个多小时,学习时间很短。而且,孩子在上小学的时候,基本上没有什么作业,从初一开始,随着孩子慢慢长大,作业时间会逐渐增加,这是遵循孩子成长规律的。那么,孩子有大把的课外时间,他们通常做什么呢?主要是一个字, 玩。

  

  一、二年级的时候,孩子们只有7、8岁,学校会组织课后俱乐部,有点相当于托管,因为家长都在上班,老师会带着孩子们吃加餐、在校园里玩、去图书馆读书等等。

  到三年级的时候,孩子们9岁,他们可以自己回家了。因为我们家老大比老二大两岁,老大上三年级的时候,老二上一年级,老大是可以自己回家的,她就带着妹妹一起回家,所以我们家老二从来没有上过课后俱乐部。姐姐回家会给他做加餐,比如,煎鸡蛋饼。

  她们回家后会自由地阅读、玩游戏等等。因为都是就近入学,小学离家700米,初中离家300米,周围的邻居就是同学、校友,所以会一起玩耍。比如,我们家孩子就和几个女生组一个舞团,学韩国的那些舞团,她们一起跳舞,今天在这家,明天在另一家。

  此外呢,如果孩子有兴趣爱好,也可以在课外时间自由去发展,比如弹钢琴、打篮球、踢足球、打冰球、骑马等等。不过这些活动通常是在傍晚,家长下班后接送他们去,他们下午一般就是玩、去图书馆阅读等等。

  这使得孩子们可以在混龄的健康的社交环境中成长,他们拥有很多时间可以自由支配,孩子们可以自己做决定,以自己的兴趣为指导,选择做什么。对于孩子每天在户外的时间、运动的时间,芬兰都有硬性规定,就是要让孩子们自然成长。

  

  有的家长会问,孩子从9岁开始自己回家,安全如何保障?

  芬兰是个安全的国家,但孩子从很小起,就会接受严苛的安全教育,包括交通、食品、网络,家庭防火防电等方面,让每个孩子从小就学习如何保护自己。

  虽然孩子很自由,但并不意味着家长不关心孩子的安全问题。比如,孩子出去玩是要报备的,他们从一年级就开始有手机,他会跟我说要去哪个同学家玩,家长就要知道那个同学家在哪,你跟谁一起去,去多久。

  我们的手机里有追踪系统,家长和孩子的手机是绑定的,可以联动,比如,如果孩子的手机是静音的,我们能远程让他响铃。13岁以前,孩子使用手机的时间受到限制,当然,即便孩子已经用完时间了,他依旧可以给家长打电话,不管什么情况下,给家长的电话都是通的。

  家长可能会担心,孩子把时间都用在打游戏怎么办?我们认为,他们肯定会打游戏的,游戏不应被视为洪水猛兽,因为游戏中也有许多可学习的东西,孩子们攻克游戏难关时,还能获得成就感,他们通过努力达到某个高度,会很兴奋,我们也会恭喜他。

  

  上次,我的小女儿打游戏打到最高的一关,她父亲还很有仪式感地陪在她身边,见证她通关。所以,我们不排斥孩子玩游戏,但有一定的限制。随着孩子年龄增加,可以玩手机的时间会变长,直到13岁完全放开,这时候就要靠他们自觉了。但是,如果我们发现孩子缺乏自控力,玩手机玩的太狠了,我们给的信任你没有好好把握的话,我们会收回信任,重新开始设限。

  02孩子升学压力不来于社会,而是来自于自己

  可能有人会问,孩子上课时间也不长,课外都在玩,中小学也没有标准化考试,那升学压力大不大?孩子从小学升入初中是没什么压力的,就是就近上学。升高中时,孩子可以选择自己心仪的高中。在初三的时候,孩子们的兴趣就慢慢凸显出来了,他自己会想选跟兴趣爱好更契合的高中,他要为此做出努力,所以,这个压力不是来自于社会,是 来自于他自己。

  我们家老大现在是初三,马上升高中,像高考选大学一样,孩子可以选择7所高中,她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排序。她很喜欢音乐,首选的是西贝柳斯的高中,西贝柳斯是芬兰的音乐大师。她也喜欢美术,所以排第二的是一个美术高中,后面还有其他音乐高中,也有普通的高中。普通高中里,也有以音乐、美术等为特色的,孩子的兴趣也会得到培养。

  

  孩子选了学校后,需要参加相应的考试,比如,考乐理、乐器、歌唱等等,大概是15分钟的考试。从孩子的角度来看,她是有压力的,家长要做的就是帮她缓解压力。

  怎么帮孩子缓解呢?比如,我家孩子想考的音乐高中,不在我们家边上,我们可以带孩子去参访学校,让她感受一下,这个学校是否适合她,或者她是否适合这个学校。就像挑选房子一样,我们会进去坐坐,感受一下这个房子是否适合自己一样。我们还可以带她与学校的学生和老师交流,了解学校的规章制度、对学生的要求等等。我们还会掐表计算从家到学校的时间,地铁加步行要50分钟,如果学校8点开学,你是否能在7点出门?因为以往上学都是很近的,你是否能适应?这些问题都是家长需要考虑和安排的。

  因为有的孩子适应能力强,有的孩子需要提前知道一步一步自己要怎么做,才会放松地去应对一些事情。那么,当你足够了解自己的孩子时,你就能知道她需要什么样的帮助,以适合她的方式去支持她,帮助她缓解压力。

  这些过程中,家长并没有给她压力,说你要考上这个,考不上会怎么样之类的。不管考不考得上,我们做父母的都是以适当的方式提供支持。那么再往上考大学呢,在我这个外国人看来是没有压力,在芬兰人看来是有压力的,主要是因为,他们很在乎自己想要什么,想考的大学、要学的专业、想去的城市等等,如果不是他理想的,他会有压力。

  03初中后分流,但没有堵死的路

  这里就要提到芬兰整体的教育体系了。初三的时候,大概有一半的人会去考高中,近一半的人上职高,比例大概是45%左右。

  但是你说,我还没想好自己将来是走学术道路还是走职业道路,那你可以高中和职高两个同时上。我的先生就是这样的,他同时申请了职高和高中,这就要比别人更努力一些。高中和职高两边会有一些重叠的课,在一边修了就行,而那些没有重叠的课,都要选上,所以这样会比别人多上一些课。他职高学的电工,后来也上了应用科技大学。

  在芬兰,教育的通路不是封死的。不是说你上了职高,就不能上高中了,你可以同时上。上完之后,你可以去综合性大学,也可以去应用科技型大学,职高毕业也可以直接去工作。工作了一些年,你再回来上大学也行。这些都是特别灵活的,没有任何一条死胡同。

  学术体系有本硕博,职业体系中,一个人可以慢慢成为咱们说的高级工种,再往后可以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所有工种都是平等的,收入水平不会因为你职高毕业就要低很多,反而,工龄长,专业熟练度高的人工资会高。

  

  比如,你的初中同学上职高,学了一门手艺后参加工作。你上高中,再上5年的本硕连读大学,之后参加工作。那么,你第一年参加工作时,初中同学已经工作5年,攒了好几年工龄了,他的工资水平很可能比你高。

  其实,要是成为某个领域的匠人,工资堪比大学的副教授,月薪5000欧以上,这些都是正常的。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教育体系呢?

  每一项制度的诞生都是这片土壤上特有的,是根据当时当地的文化传统资源等情况而制定的。芬兰人觉得自己资源并不丰富,不像邻国挪威有石油,也不像邻国瑞典,有非常好的国际化大企业。芬兰就觉得,他们唯一有的就是人,就是550万人口。那么,如果每一个人的智力都被开发到极致,人,就成为这个国家最强有力的资源。

  

  所以,芬兰的国策就是这样,不遗余力地投资到每一个人的学习、智力和教育上,让每个人得到发展,得到尊重和支持,每个人都很好地绽放。

  举报/反馈

上一篇:“技能交换”型社交:老铁,交换你的十八般武艺
下一篇:初高中生选择学汽修,有哪些优势?

最近更新成人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