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教育顶级盛会为何花落武汉?

栏目:成人教育  时间:2023-07-03
手机版

  研究生教育领域首开顶级大会,就选择在武汉召开,为何?

  6月30日,长江日报记者从首届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大会暨中国研究生教育长江论坛新闻发布会上找到了答案。

  首届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大会暨中国研究生教育长江论坛新闻发布会现场。记者杨涛 摄

  校城融合

  武汉是产教融合发展的重要高地

  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副秘书长、办公室主任赵忠升介绍,首届大会选择在武汉召开,意义重大。武汉这座城市历来重文兴教,拥有92所高校、76名两院院士,有超过130万的在校大学生、19.76万在读硕博士研究生,每年为党和国家培养30多万名高层次人才,是名副其实的大学之城。武汉是产教融合发展的重要高地,在国家级实验室、国家大学科技园、国家急需紧缺高层次人才培养、国家级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等建设上,教育与产业双轮驱动,展示了优良的校城融合传统,展现出强大的创新活力。

  校企合作

  涌现一批“武汉原创”硬核科技

  城市孕育了大学,大学滋养了城市。武汉高度重视高校作为科技高峰、教育高原、人才高地的融合体作用,持续深化校地校企合作,不断开辟新领域新赛道,取得了累累硕果。

  武汉市政府副秘书长张明武介绍,武汉充分发挥在汉高校创新引领作用,推动武汉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创中心建设成势见效。武汉鼓励校地、校企联合创新。在汉高校创新要素得到更快集聚裂变,全球首颗北斗高精度AI控制芯片、中国首台高精度量子重力仪、中国首套三维五轴激光切割机等一批领先全球的“武汉原创”硬核科技涌现,广大在汉高校为武汉勇担科技自立自强使命提供了最大底气。

  武汉深化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推动“965”产业体系创新发展。武汉充分发挥院士专家的学术领军、技术领先、产业领航优势,推动人工智能、数字产业、氢能产业、大健康产业等十大领域挺进全国第一梯队;以东湖科学城为核心区域的光谷科创大走廊建设步入快车道,形成“基础研究—技术创新—产业化”的梯度科技产业协同发展格局;武汉正通过创新体制机制,将武汉产业创新发展研究院打造成政府、高校院所、金融机构、企业及社会资源的链接者、撬动者,激发了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的裂变效应。

  科技成果转化

  开展产学研合作项目近万个

  武汉加强“政产学研用”联动,推动科技成果就地高效转化。武汉在全国率先组建成果转化联络员队伍,精准推动科技成果从“书架”走向“货架”;常态化开展“揭榜挂帅”活动,在生产线上搞科研、在实验室里谋转化;市委市政府大力支持高校与行业企业共建实验基地、技术平台及研发体系。截至2023年5月,全市建有500多个市级产学研合作载体、1000多个“校企联盟”助推科技成果转化,开展产学研合作项目近万个。武汉已成为我国产学研合作最为活跃的地区之一。

  同时,武汉大力推动大学校区、产业园区、城市社区“三区”融合,全力优化高校周边空间布局,推动形成校地校企融合发展新生态,武汉已形成环东湖、环南湖、环黄家湖三大高校创新经济带。截至目前,全市建成创新街区(园区、楼宇)500多万平方米、星创天地近百家、市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120多个、众创空间200多个,数以万计的在校大学生和高校教师投身创新创业活动,提升了城市能级,“创新涌动”成为武汉城市的新标签。

  (长江日报记者李佳)

  【编辑:王戎飞】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大武汉”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027-59222222。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kin0207@126.com

  举报/反馈

上一篇:初中生被关教室8天,家长怒扯校长衣领讨说法,老师:可别甩锅了
下一篇:抚州低压电工证报名

最近更新成人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