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老师也出院了,志愿填报也结束了,未来该何去何从?

栏目:成人教育  时间:2023-07-05
手机版

  引言:张老师今天高调宣布出院,声称还想再上一次热搜。自6月24号张老师因过度劳累,胸闷心悸,被强制住院后,将近10天的时间,张老师依然保持“人在医院心在志愿”的工作状态,终于熬到高考志愿填报结束,他才选择同频共振,出院回家。

  张老师的住院感觉有些蹊跷,似乎并不是完全因为生病的因素,当教育部发文要整顿高考志愿填报市场里的高价收费现象后,张老师宣布住院,当高考志愿填报结束后,张老师宣布出院,看似毫不相干,但巧合的成分又有多少呢?引人深思!

  

  每年的高考志愿填报,都是张老师最繁忙的时候,几乎一年磨刀,一周宰羊。似乎大家也都习惯了张老师在高考志愿填报期间的存在,甚至还有深深的依赖。这几年来,张老师为无数的考生提供了高质量的咨询,改变了不少人的命运,深的家长和考生的爱戴。

  我们中国人似乎是比较喜欢仇富的,但凡有些一夜暴富的人,总是会被关注和批判,但是张老师自己经营三家公司,资产数十亿,并且绝大多数是来自考生,不但没有引起考生和家长的谩骂和反感,反而很心甘情愿的出天价咨询费来照顾他的“生意”。

  不得不承认,张老师尽管是一个商人,但是还是比较为“客户”考虑的,他提供的咨询的唯一出发点,就是考生将来能不能找到好的工作,能不能挣到钱,确保不被饿死。而恰恰这也是考生家长所期望的,这种共鸣,让张老师即便“被人搞”的情况下,依然支持率不减。

  然而,今年高考志愿填报没有张老师,但也进行的如火如荼,似乎也丝毫没有影响各大名校的录取,数百万考生顺利填报志愿,家长们也通过各种各样的办法辅助了考生的志愿填报。从这个角度来讲,似乎张老师的存在,并没有那么不可或缺。

  或许会有人说,没有张老师,你们自己填报的志愿一定不是最优的,会误人子弟。但谁又能确保张老师收费填报的志愿一定是最优的呢?

  现在的就业市场瞬息万变,更何况是四年之后的事情,谁又能拍胸脯保证,张老师的建议就一定是对的,那万一是错的,又有什么风险补偿机制吗?比如十倍退款、错一赔三。。。显然是没有的,那就只能客观的说,张老师的收费咨询,也仅仅是个人的一面之词,经不起推敲。

  我国的高等教育多数都是公办的,受到国家意志和战略需要的影响较大,别说四年之后的事情,一年之后的事情,谁也不敢确保是对的。就像马克思主义相关的专业,在十年前显然是冷门的,甚至都没有多少人愿意填报,属于典型的“毕业即失业”的爆冷专业,但是现在该专业成为了就业市场的“宠儿”,如果让张老师来讲,他也一定会劝解你,不要报考该专业,否则就把他打晕。。。但是现在该专业无论是在高校、企事业单位、考公等都是供不应求的爆火专业。此外,金融专业在十年前是爆火的专业,录取分数奇高,文理兼收,考上金融专业,就等于端上了高薪的饭碗,可谓羡煞旁人。而短短几年内,金融专业无人问津,居然成了不温不火的专业,这些都是活生生的案例。

  所以,张老师的存在,似乎更大的意义在于,每年高考志愿填报的时候,缓解大家紧张的心情,在千头万绪之中,给出一个平衡犹豫的选择,并用他所谓的经验和见解,极力的说服你而已。今年高考志愿填报没有张老师,也丝毫没有影响任何的进程,全部考生顺利填报,各自都找到了自己想要攻读的学校和专业。

  

  张老师作为一个网红,一个教育领域具有千万粉丝的专家,他之所以在今年高考志愿填报最关键的时刻被“搞”,选择到医院“躲清静”,其实并不是他的咨询服务有什么问题,而在于他在高考志愿填报时候的价值取向问题。

  从1978年恢复高考开始,我国高等教育的终极目的,都是为国家和社会输送急需紧缺的人才,在2002年之前的人才培养模式几乎都是“订单式”的,考上大学之后,国家承包一切,即便到毕业后,自己的就业选择也不是自己能决定的,全部都要服从国家的需要,采取“分配制”,学生毕业后,按照国家和社会需要被分配到不同的岗位上去发光发热。在这种人才培养模式下,几乎所有的大学生是没有自己的私利的,绝对服从国家分配,在工作岗位上一干就是一辈子。

  2002年之后,随着高考的扩招,我们的人才市场出现了供需失衡,国家层面没有那么多的岗位可以分配给毕业的大学生,于是取消“分配制”,开始走向“推荐制”的自主择业之路。尽管国家不再包分配了,但是一些顶尖高校的学生就业一样不成问题,学校会向一些单位定向推荐就业,比如一些财经类的大学,会向一些金融机构推荐自己的毕业生。所以,这一时期的就业,主要难在一些比较差的高校和一些比较偏门的专业上面。

  大概在2010年以后,随着我国研究生教育的迅速扩招,研究生培养的数量远远超出了就业市场的需求,于是本科生的学历出现了就业歧视,好一些的单位几乎都开始提高自己的招聘门槛,学历从研究生起步。于是新一轮的“考研热”出现。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就业竞争日益激烈,可想而知,就会出现很多的毕业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甚至连研究生学历的毕业生,也一样存在失业的风险。

  于是张老师横空出世,一方面提供考研咨询,另一方面提供高考志愿填报咨询,张老师非常巧妙的抓住了学生在就业市场残酷竞争中的利己思想:不要跟我谈什么理想信念,我只想找个好工作,证明我读书是有价值的。这是绝大多数学生的心理,于是张老师的咨询风格坚定的选择了与学生站在一起:以高薪为导向的咨询服务应运而生。

  从利己这个角度来说,张老师没有错,收了考生的钱,就要为考生着想。但是这种极端式的选择法,也确实与国家和社会的战略定位相差甚远。如果按照张老师的建议,几乎所有文科都是毫无意义的,不仅就业难,而且工资低,还要看家庭出身。但是我国高等教育文理工科的设计体系中,文科专业占据了半壁江山,国家和社会的发展,也需要各式各样的文科人才,之所以文科的就业普遍较差,更多的是文科专业扩招厉害,培养质量较差的缘故。

  因此,张老师舍弃文科,力荐理工科的咨询导向,显然是与我国的教育理念是相悖的,再加上张老师收取的天价咨询费,自然也会触碰很多人的利益,成为“眼中刺,肉中钉”,被“搞”是必然的。

  

  这次张老师被“搞”,想必他在医院躺了10天,也一定思考了很多,做好了应对的准备,首先肯定的是,张老师绝不可能放弃教育咨询行业,他出院后必然还会继续自己的工作,为考研咨询和明年的志愿填报做准备。

  唯一的争议可能在于:张老师出院后,咨询服务的方向究竟是继续自己的风格,还是选择屈服,调整自己的战略定位?

  很显然,如果张老师继续自己以往的风格和收费标准,他必然在“被搞”的路上越走越远,直至消亡,这显然是不理智的选择。于是更多的可能是,张老师此次出院后,会调整自己的咨询服务风格,包括说话的方式、咨询服务的定位、咨询服务价格等等。

  但不管怎样,我们也希望出院后的张老师能够继续自己的事业,但同时也调整自己的收费标准,更多的回馈社会,兼顾普惠性,或许才能有更好的发展。毕竟这种一本万利的咨询服务,收取如此高的咨询费,显然是有点“飘”了,只靠咨询服务而发家致富,多少有点不够厚道。

  最后,我们期待一个“劫后重生”,全新的张老师!

  举报/反馈

上一篇:2023年CPA注会考试时间、考试科目安排
下一篇:@全市青少年,快乐小报童邀你来报名!

最近更新成人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