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格拉底:人为什么不能自杀?就好比囚犯不能擅自打开牢门逃走

栏目:成人教育  时间:2023-07-11
手机版

  苏格拉底在监狱里最后的时刻,他跟一群去监狱中探望他的人,做了最后一番有关灵魂与生死的长谈,苏格拉底表现出的欢喜、轻松与即将追随真理而去所露出的从未有过的安宁。

  这个世界上,没有人不怕死,除了真正的哲学家以外,恐怕就是那些主动想要结束生命的人了。然而,苏格拉底告诉他们,自杀是绝对不被允许的。

  这些人感到深深的疑惑,其中一个叫齐贝的说,他听过好几个人讲过这一番话,但从来没有人讲明白其中的道理,于是他请教苏格拉底。苏格拉底说,自己即将到另一个世界去了,讲讲那边的事儿和看法,也正是时候。

  于是 ,苏格拉底在雅典监狱里,用最后的时刻,深刻地与众弟子讲述了人为什么不能自杀的原因。

  

  苏格拉底说:“唯独这条法规绝对严格,不像人类对别的事可以有例外,尽管有时候有人宁愿死也不要活着;也许你会觉得奇怪的,一个人到了生不如死的境地,对自己行个好事就成了不敬神明,却非得要等别人来对他行好,假如把人比作监狱里的囚犯,囚犯不得擅自打开牢门逃走,我们有天神守护,天神是我们的主子。那么,假如属你管辖的牲口,没得到你处死它的命令,擅自把自己毁灭了,它不招你生气吗?假如你能惩罚它,你不就要惩罚它吗? 那么,一个人不该自杀,该等天神的命令,说来也该是有理的啰。像我吧,就是天神在召我了。”

  按照苏格拉底的理论,生活在地球上的人,都是有天神护佑的,如果一个人自杀,则是离开了至亲和天神,是一种叛逃行为,天神自然会惩罚他;只有等到天神的召唤,也就是生命的自然终结,才算是功成圆满,也就是佛教里所说的渡劫完全。

  当下有一个叫齐贝的人,提出了异疑,说那些主动离开自己好主子结束生命的人是愚蠢的,聪明人是会一直珍惜自己的生命并紧跟天神的指引,那么聪明人面临死亡时应该是苦恼的,可当下苏格拉底在面临死亡时表现出无比痛快的解脱轻松感,那是否说明他不是聪明人而是蠢笨之人呢?

  苏格拉底这样为自己辩解:他说他即将到另一个更加高明聪慧的天神那里去,那边还有他曾经的亲人在等着他,他在那边遇到的人都比这边的人好,这是毋庸置疑的。真正的哲学,无非是学习死,学习处于死的状态,面临死亡无比轻松愉快,若哲学家面对死亡表现出苦恼,这不是笑话吗?如果要说清楚死亡并不可怕的问题,首先要面对人死后会遭遇什么,是否存在灵魂和去到另一个世界的问题。

  

  接下来,苏格拉底又从肉体和灵魂分离的过程称之为死亡谈起。

  苏格拉底问了大家一个问题:肉体究竟是灵魂的阻碍还是帮手?

  生命,是肉体和灵魂合为一体才有活力,死亡则是肉体和灵魂的彻底分离,那么在生时,肉体所追求的物欲享乐,究竟是成就了灵魂,还是阻碍了灵魂的提升呢?

  一些人满足了物质的丰裕和肉体的体验快感,一些人则追求智慧和灵魂的高洁,两方相互嘲笑对方的缺漏和不懂,可哪一种才是真实的呢?

  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活法,也都有每个人不同的经历和想法,世上哪有纯粹的东西,或许都如佛经里所说的,都是虚妄罢了,又何必当真。如果我们的看到的听到的,都不一定是真实的话,那灵魂又如何去求得真实?又怎么去带着肉躯探索真理?显然灵魂也要跟着上当了,若按这种说法,肉体必然成了灵魂的阻碍。

  追求思想纯洁智慧的人,则是非常瞧不起这幅肉体躯壳了,他们极力想避开这副身躯,逃离灵魂被禁锢的躯体,身体犹如封印般将我们的灵魂禁锢在这副臭皮囊里,让我们无法天马行空地遨游天际,虽然心灵可以飞出云霄,去到十万八千里,但受制于肉体的行动,无法达到身心合一的境界。

  人要追求绝对的真善美,脱离肉体感观,纯粹理智的真理,是万万达不到的。苏格拉底这样说:

  “我们追求的既是真理,那么我们有这个肉体的时候,灵魂和这一堆恶劣的东西掺和一起,我们的要求是永远得不到的。因为这个肉体,仅仅为了需要营养,就产生没完没了的烦恼。肉体还会生病,这就阻碍我们寻求真理。再加肉体使我们充满了热情、欲望、怕惧、各种胡思乱想和愚昧,就像人家说的,叫我们连思想的工夫都没有了。冲突呀,分帮结派呀,战争呀,根源在哪儿呢?不都是出于肉体和肉体的贪欲吗?为了赚钱,引发了战争;为了肉体的享用,又不得不挣钱。我们都成了这类事情的奴隶了。因此我们没时间研究哲学了。还有最糟糕的呢。我们偶然有点时间来研究哲学,肉体就吵吵闹闹地打扰我们思考,阻碍我们见到真理。这都说明一个道理:要探求任何事物的真相,我们得甩掉肉体,全靠灵魂用心眼儿去观看。”

  因此,苏格拉底向众人得出了一个“美妙”的结论:活着的时候,是永远不会得到真理和智慧的,只有灵魂与肉体分离以后,灵魂才成了单纯的灵魂,没有情欲,没有愚昧,才是纯洁的;只要肉体和灵魂牵连在一起,就永没有纯洁,因为肉体的不纯洁永远也求证不了真正的纯洁。

  哲学家一辈子都在学习死亡,都在训练自己死亡的状态,真到了濒死的那一刻,难道还会惧怕死亡吗?不应该感到庆幸这一刻的到来吗?

  苏格拉底对于的这个论调,是基于有灵魂的基础上而谈的,可是灵魂是否真的存在呢?

  

  中国从阴阳五行就开始认定,宇宙中存在着两极的相生相克,生死当然也是相反相生的两端,苏格拉底认为,灵魂在出生以前就存在了,并且一切生命都是由死亡出生的,一个人死了,属于凡人的部分就死掉了,不朽的部分就完好无损地离开了死亡,灵魂会在另一个世界上的某一地方生存。

  苏格拉底从灵魂、死亡谈到了宇宙、身体的运行、因果善恶、地球等等,都在举例阐述灵魂的不朽和死亡并非终结的问题。他还谈到,如果死亡是恶的终结,那么就太便宜那些作恶多端又能用死亡解脱的恶人了,否则他们的行为岂不是不受任何惩罚,一死了之未免太容易了,在看不见的地方,总有我们看不见的方式,在运行着善恶的法则,让善者得善报,恶者得恶报,这是灵魂不朽的深刻原理。

  回到最开始的问题,苏格拉底在向众人做出最后的思辩解答时,其实有关人为什么不可以自杀的问题大家都已经得到了答案,因为灵魂的不朽以及自己未经命运的允许而提前逃离,总归是未经受主人的有效安排,其实西方的这种生死论跟东方的儒释道理念,多少有些异曲同工之处,都是有关肉体与灵魂由合到分的过程,但并不是终结。在《西藏生死书》和《次第花开》中,都有这方面的讲解。

  

  杨绛翻译的柏拉图的《斐多篇》一书,讲的就是有关苏格拉底在他命运最后的时刻向众人的开示, 斐多说,当时柏拉图并不在现场,他是在后来听斐多向他讲述当时的过程和苏格拉底的思维作出的整理,事实上,柏拉图都是用这种和老师苏格拉底对话的方式在向众人讲述哲学,苏格拉底是泛指,代表的是智者,是真正的、纯粹的哲学家。好的哲学,个人以为,佛经和道家著作,是大而广深的探讨生命本源的最好哲学著作,研究佛道的人,一定是看透生命表象和一眼能洞察事物本质的人。

  苏格拉底在70岁时,被雅典宗教以“不敬神明、信仰新神、蛊惑青年”罪被判赐毒酒而亡,但是在14年后,雅典却还了苏格拉底的清白,平反无罪,而又将当初诬告苏格拉底的那些人判处死刑和流放。

  大家是否还记得苏格拉底那句最有名的话:你是为了生存而吃饭?还是为了吃饭而生存?

  举报/反馈

上一篇:“女儿考上清华父母凉菜摊打折”引热议后店铺关门:被关注压力很大
下一篇:北京外国语大学德国世界名校直通车招生计划

最近更新成人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