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中独女患双相情感障碍 父母寻求更有效的治疗方式

栏目:成人教育  时间:2023-07-16
手机版

  原创文章,盗用必究

  根据统计,有七成双相情感障碍患者被误诊为抑郁症,造成错误用药,不仅无法治好双相情感障碍,甚至还会诱发躁狂的发作。双相情感障碍引起的生活困扰,和抑郁症相比可谓有过之而无不及。无论是生活上的自我照顾、工作时的表现、与伴侣的亲密关系,还是与外界的社交能力,双相情感障碍带来的负面影响都不容小觑。因此,仔细评估患者到底是抑郁症还是双相情感障碍,是必须临床医生谨慎判断的,如果诊断有所偏差,会让治疗偏离正确的方向。

  非常幸运的是,功能神经外科专家通过脑科学的最新进展和神经核团定位与相关症状之间的关系,发现了新的治疗方向。尽管这种方法与疾病诊断有关,但它更加注重于缓解或消除疾病的症状。

  多项神经解剖学和生理学研究表明,精神疾病患者的临床症状与大脑边缘系统的神经核团之间有着密切的对应关系。例如,以躁狂、攻击为核心症状的患者,其杏仁核、内囊前肢、扣带回等核团的代谢功能异常增强,而以幻觉、妄想为核心症状的患者,则其丘脑背内侧核团的功能异常活跃。借助脑立体定向技术辅助,我们可以精准定位这些神经核团,并有针对性地对这些神经核团进行功能调控,从而有效控制精神症状。一次手术、多靶点集中调控这些神经核团,有助于快速去除这些精神症状。

  截至目前,我科进行神经调控手术近万例,其中回访了1200例10年前手术的精神病人,大约90%的病人顽固性精神症状基本消除,大约85%的病人日常生活基本恢复正常,大约40%的病人正在工作或处于打零工状态,大约15%的病人结婚,10%的病人有了自己的孩子。同期一组未手术的顽固性精神病人,基本上处于在院住院或者反复住院的状态之中,难以恢复其社会和家庭生活功能。从以上回访调查来看,手术后的长期疗效稳定、持久,社会功能恢复良好。

  原创文章,盗用必究

  自杀是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的患者最常见、却也是最危险的症状之一。协助此类患者的原则包括“抒发情感”与“确保安全”两者。

  在抒发情感方面,最重要的就是倾听。什么话也不必说,就是静静倾听患者的心事,鼓励患者诉说自己的感受,跟患者讨论何以想自杀——不必担心这样会强化患者自杀的念头,事实上,当患者谈过越多次自杀,自杀冲动反而会下降。当患者哭泣时,也不必阻止患者,就让患者哭得痛快,哭泣有助于抒发患者的情绪。

  不要过度急于说服患者放弃自杀念头,也不要想用社会责任或规范来说服患者。千万要记住,患者找你吐露自杀心事,真正意图是要找人倾听。你每多听一句,就帮助患者远离自杀一步。当你耐不住性子,开始胡乱“劝”患者时,每多“劝”一句,就等于是把患者推向自杀一步。

  但即使患者的情绪能够纾发,自杀还是可能发生。所以我们不能自恃自己的影响力,要确保患者的安全,可从下列几点着手:

  首先是不要让患者取得高度危险的东西,这些事物都会增加自杀的危险性。其次是尽量不要让患者有施行自杀的机会,最好随时都有人在旁,以策安全。再来是密切注意各种自杀前兆,诸如:无助感、无望感、主动表示即将自杀、留遗书、安排后事等。

  不管怎样,有自杀危险性的患者还是以住院为宜,这不只为了预防自杀,也能让患者好好接受治疗。待病情稳定后再予以出院,若持续的药物治疗效果不理想,患者仍有自杀的想法或行为,则需选择手术治疗的方式,消除患者悲观厌世及其他顽固症状,以保证其人身安全,也为康复后回归家庭和社会奠定基础。

  原创文章,盗用必究

  小江是一个26岁的年轻女性,她在10年前突然出现了精神异常的症状,变得敏感多疑,经常听到陌生人说话的声音,感觉被人跟踪监视,并怀疑自己不是父母亲生的,在家时脾气也变得暴躁,经常辱骂父母。直到被当地精神病医院确诊了精神分裂症,小江才开始住院接受药物治疗,病情稳定后办理了出院。

  出院后,小江的父母不顾医生的反对下,中断了女儿的药物治疗。没多久,小江的症状就出现反复并加重。她开始自言自语,说话语无伦次,出现幻觉和妄想,敏感多疑,还伤害周围人和毁坏物品,社会功能明显受损,但由于缺乏自知力,每次出院回家后就不配合服药。

  小江的家庭因为长期的慢性消耗而承受了巨大的经济、人力和心理压力。家属通过新闻了解到我科可以通过微创手术来消除顽固性精神症状,恢复认知能力和亲情,最重要的是恢复自知力,让患者能够正确认识自己的病情并配合后续治疗。

  小江的父母利用女儿爱美的心态,以减重和旅游为借口,成功地让小江配合就医,并全程隐瞒了精神病的治疗。小江顺利来到医院,被收入功能神经科,门诊诊断为"精神分裂症"。在术前的评估和检查中,医生和全科医生都做了保密工作,直到术前麻醉,小江都不知道自己即将接受手术。手术进行了约四个小时,非常顺利。

  术后,小江变得乖巧懂事,原本喜怒无常的症状消失了,语言谈吐变得理性和有礼貌。医生查房时,家属描述小江的敏感多疑、妄想、夸大的思维和怪异的行为都已经得到控制,平日里行为正常,记忆力也恢复正常,能够记得家里的地址和电话号码。医生告诉小江出院后要孝顺父母,听从他们的话,不再与他们敌对,要配合后续的药物治疗。小江答应医生,表示出院后会孝顺父母,听从他们的安排并配合治疗。她意识到以前对父母的辱骂和殴打是错误的行为,勇敢地向他们道歉。这表明术后小江的自知力恢复了,情感也回归了。

  此外,医生还发现术后的小江睡眠质量提高了,能够连续睡眠超过8个小时。术前,她根本无法专注完成任何事情,总是处于焦虑和不耐烦的状态,术后她能够专注地阅读。

  小江的治疗经历了跌宕起伏的过程,从病情加重到手术治疗的成功,她的症状得到了显著改善,她的自知力和社会功能也得到了恢复。这个故事强调了及时就医和正确治疗的重要性,以及家庭支持和理解对患者康复的重要作用。

  原创文章,盗用必究

  幸福的滋味是什么?阿豪是一名精神分裂症患者,学生时期开始出现幻听、幻觉症状,渐渐造成朋友远离、社交退缩、只能待在家,想要好好地治疗和吃药,但身体却听从耳边诱惑“不要吃药、把药丢掉”的声音,结果导致病况加剧,甚至需多次住院治疗。

  幸好,阿豪在发病10多年后接受脑立体定向神经调控术治疗,终于像正常人一样享受洗车工作带来的自我价值感,从起初的一天5辆车进步到现在20辆,老板对他的进步也是赞不绝口。阿豪说,能用自己赚的钱给爸妈买礼物,陪爸妈一起吃完饭看电视,就是他现在最幸福的事!

  研究显示,精神分裂症患者是精神疾病中就医和用药规律性最差的群体之一,出院半年未按期复诊的比例约2成,未规律用药者高达近6成,且随着中断时间越长,患者再急性复发与住院的比例也越高。但精神分裂症的每一次复发都会对大脑造成不可逆的损伤,不仅患者本身症状更严重,大脑功能退化风险增加,异常的行为也容易造成家庭与亲友关系的紧张和冲突,甚至患者大多在青壮年发病,导致家庭、社会经济情况受到影响。

  精神分裂症治疗主要分为药物和手术两种,为了提升患者用药顺从性、降低因忘记或故意不吃药的情况,功能神经科医生建议病史超过3年的患者优先考虑手术治疗。手术治疗的机制在于,人脑内有控制情感的神经环路,这些环路上的神经核团对人的行为起着重要的控制作用,手术通过对杏仁核、扣带回、内囊前肢等神经核团进行神经调节,可以减少脑内异常神经递质的含量,阻断异常神经传递,从而改善精神障碍,帮助患者恢复自知力,承认患病、积极主动配合药物治疗。

  精神分裂症不止关乎患者个人,患者稳控病况,回归正常生活,重返学业与职场,成为社会的重要生产力,也能找到自我价值感、尊严和自信。家人与患者间可以因照护冲突减少,心情多一份轻松自在。社会则能因患者少复发、少住院,整体医疗支出也可望降低,同时增进大众对于精神分裂症的正确认识,予以温暖和关怀,建构更友善和谐的关系。希望在手术+药物的治疗模式下,能够创造患者、家庭和社会的“3赢”,并帮助患者降低“4风险”,包括4成急诊、6成住院、约6成4的半年内再住院,以及4成死亡风险。

  原创文章,盗用必究

  江苏徐州的女孩小莉,是一个天真活泼的孩子。她从小就对文学充满了浓厚的兴趣,梦想着有一天能成为一名作家。她喜欢用文字记录生活的点滴,用故事表达自己的情感。但高三的学习压力让小莉逐渐失去了自己的梦想,她经常失眠,思维紊乱,甚至开始怀疑自己的邻居故意制造噪音来影响她的高考,整个人变得敏感多疑,经常发火,还用砖头猛砸邻居家的门,被诊断患上精神分裂症,住院后通过服药治疗。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小莉的症状得到了较好的控制,顺利考取了江苏某一本大学。开学后,小莉脱离了父母的监管,她担心同学们知道她的病情,于是自行停药。不久后,她再度出现了失眠和疑神疑鬼的症状,她认为有人在宿舍安装了摄像头来监控她,经常半夜爬起来寻找摄像头,这严重影响了她与室友之间的关系,同学们也渐渐疏远了她。她还经常与同学发生口角,甚至打伤过班级同学。她的暴力行为越来越严重,最终被学校休学处理。

  小莉的父母非常焦虑,他们担心她的病情会越来越严重,甚至有可能对自己造成伤害。他们决定将她送入精神病专科医院进行治疗,但多次住院后他们意识到单纯的药物治疗可能不是解决办法,还是要找到更好的治疗方法来挽救他们唯一的女儿。

  去年年末,小莉的父母带她接受了微创手术治疗。术后,医生发现她的精神症状得到控制,意识清晰,沟通无障碍,突出表现在她承认自己患病,愿意配合后续的治疗。情感和认知功能也恢复正常,整个人变得懂事讲礼貌,知道关心父母,与同病房的病友和家属可以正常交流。术后半年的随访显示,小莉回家后自愿积极地配合药物治疗,原本的精神症状基本消失,精神状态良好,准备今年9月重新回到学校读书。

  小莉的治疗经历告诉我们,精神疾病并不可怕,只要及时寻求专业的治疗,就有可能恢复正常的生活。同时,手术治疗也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可以帮助患者减轻或消除症状,重新融入家庭和社会。我们应该给予精神疾病患者更多的理解和支持,帮助他们重拾信心,重新开始正常的生活。

  原创文章,盗用必究

  2022年12月,香港一名患有精神分裂症7年兼有暴力倾向的25岁男子杀死其50岁母亲,并将尸体藏于床底的暗格中,案发前邻居已留意到男子行为怪异,近期在走廊位置敲打铁碗,无故踢邻居的大门和按门铃,没想到最终会发生悲剧。

  一般而言,精神分裂症加上有暴力倾向,通常分为自残自伤和伤害身边人,根据临床观察前者数字多过后者。不过,也有精神分裂症患者普遍待业,和家人同住,接触时间较多,一旦停药后出现幻听、被害妄想等症状。出现幻听时,脑海中的声音可能会提醒患者小心家人,提议先下手为强;至于被害妄想,患者可能以为同住家人并非亲生,甚至以为对方会伤害自己,例如做菜时下毒,此时家人就可能成为被患者伤害的对象。

  其实,精神分裂症的发病行为有迹可寻,例如沉默寡言、自言自语、暴躁冲动等,当同住家人留意到患者的病情恶化,应该趁患者未有暴力行为前,寻求医生协助,调配更适合的药物减轻病情,只要坚持治疗,患者可以逐步恢复正常,若药物疗效不佳多次复发也可酌情选择手术治疗。

  精神分裂症的异常症状与大脑边缘系统的神经核团,像是杏仁核、扣带回、内囊前肢、中央隔区、伏隔核等神经递质异常分泌、代谢紊乱有着对应关系。研究证实,神经递质功能紊乱是精神分裂症发生的重要物质基础。手术不像药物那样需要参与复杂的生理、生化反应,而是直接调控了患者精神症状对应的神经核团,所以对药物难治的精神症状的治疗是高效的,像是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幻觉、妄想、暴力冲动等阳性症状控制率高达95%,对情感淡漠、沉默寡言、情绪低落等阴性症状控制率约为85%。当患者的各种顽固症状得到控制,可令其更好地回归家庭和社会,消除自残自伤、肇事闯祸的根源,让家庭和社会回归原本的安静祥和。

  原创文章,盗用必究

  患者小赵,26岁女性,多年来饱受双相情感障碍的困扰。随着病程发展,她的病情开始加重,伴随着失眠、情绪低落、自残行为以及兴奋话多等症状,给她和家人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尽管尝试了多种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但症状仍无法得到有效控制。近几年,小赵逐渐失去了自知力和亲情感,拒绝接受治疗,并与家人发生了激烈的争执。

  为了寻求更有效的治疗方式,小赵的家人与我科医生进行了详细咨询,并最终决定将小赵带到我院进行手术治疗,但小赵在门诊时表现出极度的抗拒和易激惹冲动的行为,使得家人只能选择就近住宿,在完成术前检查后再将她送入医院。

  经过多学科专家的详细检查和评估,小赵的症状得到了详细总结。她严重失眠,入睡困难、易醒,有时整夜无眠,对周围的人和事持有敏感多疑的态度,认为邻居的行为都是针对她,情绪低落,对生活感到悲观厌世,甚至有自残和自杀的倾向,对家人漠不关心,与父亲敌对,不愿与人交流,孤僻懒散,但有时她又会出现兴奋话多、情绪高涨的状态,以自我为中心,否认自己有病,社会功能明显受损。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家属的同意,我科医生决定进行第五代脑立体定向神经调控术。手术后,小赵的情绪逐渐恢复正常,认知能力得到改善,思维清晰,突出表现为待人礼貌,不再出现失眠和易激惹的症状。术前的兴奋、冲动、攻击和否认病情的行为也消失了,主动与家人交流,感恩父母,亲情重新回归。

  术后一周后,小赵的身体状况稳定,术后伤口基本恢复。她承诺接受进一步的康复治疗,并按时办理了出院手续。这次手术为小赵和她的家人带来了曙光,让他们看到了康复的希望。虽然治疗过程中经历了许多困难和挑战,但最终的效果让他们感到非常满意和欣慰。

  脑立体定向神经调控术作为一种外科的治疗方法,为那些患有双相情感障碍的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手术直接将病变的神经核团异常功能去除、让紊乱的神经递质恢复正常,阻断神经信号的错误传导,从而实现术后立刻、长效的治疗作用,恢复患者的情绪稳定和社会功能,为他们重建健康的生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对于小赵和她的家人来说,脑立体定向神经调控术是他们摆脱困扰多年的病痛的关键一步。希望他们能够继续接受康复治疗,重建健康的家庭关系,迎接美好的未来。同时,我们也期待着更多的科学研究和医疗技术的进步,为更多的患者带来福音,让他们重获健康和幸福。

上一篇:上岸分享丨江西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论专业上岸经验
下一篇:结构化面试该如何准备?

最近更新成人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