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月谈丨人口新形势催动教育大变革

栏目:成人教育  时间:2023-07-27
手机版

  人口新形势催动教育大变革

  编者按:二十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指出,当前我国人口发展呈现少子化、老龄化、区域人口增减分化的趋势性特征,必须全面认识、正确看待我国人口发展新形势。会议同时强调,把教育强国建设作为人口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工程,全面提高人口科学文化素质、健康素质、思想道德素质。

  显然,人口发展新形势将深刻影响教育发展,教育事业则需要主动变革、前瞻布局,以顺应人口发展新形势,拓展人口红利,提升人力资本水平和人的全面发展能力,推动人口高质量发展。

  这是一个宏大课题,也是一个焦点难题。面对人口新形势,我国既面临教育资源结构性调整等压力,也显露出更好实施个性化教学、推进素质教育的契机。在人口新形势下,教育如何谋变?《半月谈》编辑部组织多名记者,与业内专家学者、教育主管部门、校长、教师等深入交流,从教育资源配置、教师队伍建设、“小班化”教学、发展终身教育等四方面进行对话,为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言献策。

  策划编辑:原碧霞

  调研采写:杨思琪、周思宇、赵叶苹、魏婧宇、王莹、任丽颖、刘惟真

  正视变局,前瞻布局

  当前,少子化、老龄化、区域人口增减分化的趋势性特征,将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教育体系的发展思路。面对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特别是到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的战略要求,人口数量和结构变化将对教育体系带来哪些影响?未来该如何优化布局教育资源?

  

  老师和孩子行走在校园中 谢剑飞 摄

  正视变局:生源减少,危中有机

  半月谈记者:我国人口变化将对教育体系产生哪些直观影响?

  熊丙奇(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有关研究推测,我国基础教育学龄人口总规模在2021~2023年呈增加趋势,从2.16亿增加至2.20亿,之后将持续减少至1.62亿,小学、初中、高中阶段的学龄人口将分别在2023年、2026年、2029年达到峰值,之后快速减少。

  生育率下降对教育带来的首要影响是生源减少,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的生源依次减少,乡村学校、职业学校、民办学校招生变得艰难。另外,随着近年来我国人口流动更加频繁,可能会加剧这种“马太效应”。结合人口趋势来看,当下我国教育发展的主要问题,已经不是数量而是质量,是优质教育资源如何均衡配置,以及如何满足受教育者多样化教育需求的问题。

  程佳(黑龙江省教师发展学院研究员):人口规模、结构及区域变化会对教育发展产生较大影响。以黑龙江省为例,近年来,全省人口出生率降低,人口总规模减小,适龄人口随之减少,影响了普通中小学年招生数和学校教育规模。2010年至2021年的数据显示,全省小学在校生减少近38%,招生数减少近47%,学校数减少近79%。一些农村学校由于没有在校生或在校生很少,在网点布局调整中被撤并或降级为教学点。与之相对应,教职工数和专任教师数也分别减少了44.6%、45.4%。

  半月谈记者:所谓“危中有机”,人口规模减少、适龄人口减少,给教育体系带来挑战的同时,是否为教育提质增效创造了条件?

  储朝晖(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提升人口质量、释放人才红利,对教育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既是人口变化赋予的历史机遇,也是教育改革与发展适应“负增长、低生育、老龄化、高流动”人口发展新形势的重要举措。

  杨院(天津大学教育学院院长助理、教授):从宏观角度上看,实现人口高质量发展需要以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为载体。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需要从教育评价、教育投入等多方面推进基础教育综合改革、职业教育类型化发展、新工科建设、高等教育“双一流”建设,促进教育体系与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

  直面挑战:“城挤乡空”趋势加剧

  半月谈记者:从近期和中长期看,人口结构变动和流动必然对学龄人口分布带来深刻影响。具体而言,教育资源的供给和布局将呈现怎样的变化趋势?

  张志勇(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执行院长):伴随少子化趋势,义务教育学位需求总量将缩减,但城乡学位需求的空间分布差别将继续拉大。全国城镇人口不断向发达地区、经济活跃地区转移,教师资源将面临人口流入区域缺编和人口流出区域空编并存的状况。我们在西部调研时发现,当地一个乡镇户籍人口约1.2万,只有3000人留在当地,几乎都是老年人。一所2014年建成、能容纳千名学生的学校,现在仅有19个学生、13名老师。

  向斌(重庆市沙坪坝区委教育工委书记、区教委主任):随着人口减少,未来偏远贫穷、教育落后的地区可能会空置大量学校,有限的生源也将集聚到教育发达地区,形成一边生源短缺、一边学位紧俏的局面。

  董伟学(海南省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长征学校校长):整体来看,农村学校生源减少是不可扭转的大趋势。长征学校生源数量从5年前的600多人减少到目前的421人。去年9月,因为一年级没有招到新生,仅剩二年级1名学生,学校的一个教学点已经取消办学。

  

  乡村学校老师带领学生锻炼身体 陈思汗 摄

  赵利(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里区建新幼儿园园长):从区域来看,常住人口正增长区域尤其是东部沿海人口流入地区,教育资源会出现供不应求;中西部和东北等人口流出地区则相反。区域内城乡之间教育需求也有差异,未来一段时期我国人口还将继续流入城镇,而乡村地区人口则会出现单边下行的趋势。

  尽管出生率有所下降,但城市热点公办幼儿园招生不受影响。大量农村人口和适龄儿童涌向城市,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不减反增,优质学校资源也可能更加集中。如今,3岁以下的孩子入园需求旺盛,城市幼儿园招生年龄有所下移,新设“宝宝班”“贝贝班”,有的幼儿园依然“一位难求”。

  前瞻布局:科学规划,顺势改革

  半月谈记者:顺应人口新趋势,教育发展应做哪些前瞻性调整和规划?

  储朝晖:最重要的是通过提前布局、科学布局来解决优质教育资源均衡问题。同时,要注重评价标准的多样性,以更利于学生发展。

  彭泽平(西南大学教育学部副部长):对地方政府而言,要充分考虑本地未来人口的出生和流动趋势,做好科学的教育发展规划,合理调整学校布局结构,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益。

  21世纪教育研究院人口与教育发展课题组:我们倡导降低班额、生师比,保留偏远地区小规模学校,积极探索不同学段、不同学校之间的资源融合,如九年一贯制学校灵活调整小学、初中容量。公办学校向民办学校购买学位,解决生源问题并支持民办学校发展,积极探索教学方式改革和评价方式改革,追求更加优质的教育。同时,要加大力度保护教育相对落后地区的利益,通过区域间校际联盟、普职融通等方式,横向、纵向贯通教育资源,提高各地区教育资源使用的灵活性和自主权,提高资源使用效能。

  胡咏梅(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在保障教育充足性、公平性的目标下,各地各级政府要开展全面、系统、深入的调研,尽可能提前做好科学规划。要以此为契机,树立新的人才观和教育观,进一步强化素质教育在各级各类教育中的地位,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索性思维、创新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对于教师教育素养的培训也要加强。同时,扭转家长对子女培养功利化的倾向,营造良好的教育生态环境。

  (刊于《半月谈》2023年第13期)

上一篇:全总、教育部联合实施“劳模工匠进校园”行动
下一篇:幼儿园亲子作业:用果蔬做动物,家长脑洞大开,看完老师直呼神了

最近更新成人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