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存运”跻身第一梯队,华中创新圈凭何崛起

栏目:成人教育  时间:2023-08-25
手机版

  8月11日,2023东湖算力与大数据创新大会在武汉召开。

  会上,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公共算力开放创新平台——武汉人工智能计算中心正式揭牌;武汉人工智能计算中心、武汉超算中心(以下简称“双中心”)与相关算力应用单位签约;中国科学院院士、武汉大学教授龚健雅宣布LuoJia AI、紫东太初2.0全模态大模型等10项重磅“双中心”创新成果发布……

  目前,“双中心”结合华为技术与生态,已为长江计算、武汉大学、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等300余家科研机构和企业、高校提供普惠公共算力服务,在智能制造、智慧城市、智慧农业等领域打造了200余个人工智能创新解决方案。

  据《数字中国发展报告(2022年)》数据,湖北连续3年入列数字化综合发展水平全国前十名,居第一梯队,是中部唯一入围省份。目前,湖北正致力于打造国家算力网络中部枢纽、建成全国算力与大数据创新发展核心区,力争到2025年实现算力与大数据产业突破1500亿元,算力、存力、运力跻身全国第一梯队。

  华中地区算力中心创新圈凭什么异军突起、充分激活数据要素潜能并驱动经济社会“展翅高飞”?

  随着行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的深入,海量数据对算力的需求也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算力,已成为数字时代至关重要的生产要素。

  超前布局:得算力者得未来

  正如工信部电子信息司副司长徐文立所言,算力已成为支撑数字经济持续纵深发展的重要动力,是数字时代的重要生产力,就像“水”和“电”一样,渗透到生产生活的每个角落。为推动算力产业上下游协同汇聚发展,打造华中地区算力中心创新圈,湖北省率先行动、超前布局,开始打造武汉人工智能计算中心。

  2020年10月,作为国内首个有公共服务性质的人工智能算力基础设施,武汉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启动建设,次年5月即正式投运。让业界见证了项目快速交付、上线即饱和运营的“武汉速度”。

  此后,武汉人工智能计算中心“马不解鞍”,于2022年2月完成二期扩容,算力达200P;目前,三期扩容已启动,算力总和将达到400P。

  武汉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全面采用基于华为AI集群Atlas900,可以支持不同类型的人工智能模型训练及推理,能够为自动驾驶、城市大脑、智慧医疗等应用场景提供强有力的算力支撑。

  2021年4月湖北省发布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建设武汉超算中心纳入其中。同年5月武汉超算中心项目启动,次年11月正式投运。武汉超算中心围绕生命健康、智能制造、新能源、气象等关键产业及科研领域,服务企业及科研单位需求。目前已与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暴雨研究所、武汉华大生命科学院、鼎元同立、九同方微电子、希望组、芯动科技等教育科研单位和企业机构开展合作。

  日前,武汉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和武汉超算中心均接入“中国算力网”,凭借性能超强的AI+HPC的多样化算力集群服务千行百业的数字化转型。

  8月11日,“双中心”发布的10项创新成果,彰显出湖北为推动算力产业上下游协同汇聚发展,打造华中地区算力中心创新圈付出的努力。

  “人工智能的发展正走深向实赋能千行百业,算力也将加速湖北科技创新,为实现湖北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创新动力。”龚健雅说。

  这是场伟大的变革。业内认为,算力是这场变革的底座,在此基础上,重塑千行万业、培育良好生态,才能让数字经济根深叶茂。

  培育生态:AI重塑千行万业

  “人类社会正从数字时代走向智能时代。”大会开幕式上,华为公司常务董事、企业BG总裁汪涛说,“人工智能的加速发展,特别是大模型的出现,推动人工智能从感知理解走向内容生成,深刻地影响到人们的生活,从个人到行业,从生活到生产,从边缘到核心,人工智能正在重塑千行万业。”

  在“双中心”加持下,武汉正努力培育数字创新生态,推动算力产业上下游协同汇聚,打造华中地区算力中心创新圈,基于算力底座上的各类应用、成果已初现峥嵘。

  2021年,武汉大学和华为基于武汉人工智能计算中心算力底座,联合打造了——LuoJiaAI(全球首个遥感影像智能解译专用深度学习框架LuoJiaNET和业界最大遥感影像样本库LuoJiaSET)。LuoJiaAI深度嵌入遥感专业知识,实现从框架到模型层的完全自主创新。为进一步推进成果落地,当年底,武汉大学、华为和中国卫星应用协会牵头成立智能遥感开源生态联合体,目前已吸引航天宏图、珈和科技等40余家地理信息企业加入,在自然资源监测、智慧农业、智慧城市等场景孵化30多个创新应用。

  2021年7月,中国科学院自动化所在武汉计算中心孵化的图像、文本、语音三模态千亿参数大模型紫东太初落地武汉。年底,多模态人工智能产业联合体成立,旨在以紫东太初的示范化应用为基础,打造多模态人工智能产业战略力量。

  刚刚发布的紫东太初2.0全模态大模型在三模态的基础上,加入了视频、信号、3D点云等模态数据,已具备全模态理解能力、生成能力和关联能力。该版本提升了决策与判断能力,实现了从感知、认知到决策的跨越。这意味着,在实际应用场景中,它将能为行业创造更大价值。

  在超算平台上,武汉超算中心与武汉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合作,打造了全球领先的多组学数据分析平台——华大时空云平台应用STOmics Cloud。该项目将时空组学标准分析流程效率提升40%至50%,节约时间30%。

  今年7月,科技部发布首批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公共算力开放创新平台批复通知,武汉人工智能计算中心获批。这标志着武汉人工智能计算中心正式纳入全国人工智能算力战略体系。

  武汉市相关负责人表示,作为普惠算力新型基础设施,“双中心”已成为武汉市科技创的新“引擎”,为政府、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提供高性能计算赋能,打造“科研支撑载体”“产业赋能平台”“数据汇聚节点”,促进前沿科学研究,支撑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智能建造等重点产业领域核心技术和关键工艺升级,推进产业升级和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创新生态需要不断注入活水才能树大林密、生生不息,而人才就是数字经济发展的源头活水。

  迎接变革:营造人才“新优势”

  华中地区算力中心创新圈强势崛起并驱动数字经济“一飞冲天”,离不开一以贯之的“聚合众智”人才培养使用战略。

  汪涛认为,湖北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有三方面经验值得借鉴。一是构建人工智能算力平台,夯实数智中国底座;二是使能“百模千态”,加速千行万业走向智能化;此外,华为“聚合众智,共建人工智能繁荣生态”的人才培养战略居功甚伟。

  “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离不开生态的繁荣,华为联合行业伙伴、开发者,共建开放共赢的昇腾人工智能产业生态。”汪涛说。

  2020年开始,华为先后与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等高校签约建设“智能基座”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基地项目,双方协同推进课程建设、师资培训、学生社团建设和教学改革各项工作;创办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鲲鹏产业赛道金牌等“赛马”机制,“以赛代练,以赛代培、以赛代选”;设立智能基座教育部虚拟教研室和教育部华为智能基座优秀教师奖励计划,激励创新人才脱颖而出。华为支持高校引入华为技术专家,建成既懂理论又懂工程实际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同时聚焦区域经济与产业发展需求,建成以项目设计、科研训练为突破口的学生创新训练体系及创新实践平台。

  依托湖北丰富的教育资源,通过“智能基座项目”和产教育人的“基地众智项目”,与湖北最头部的10所高校合作,目前已覆盖300多名教师,培养了3万多名学生。

  “未来3年,华为将持续在湖北投入,希望延续50多家本省的高校,培养10万多名人才,为湖北数字经济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华为计算产品线总裁张熙伟说。

  “数智未来,加速而来。繁荣的湖北人工智能产业生态正在形成。”汪涛说,“华为将持续强化‘教育部-华为智能基座’项目、昇腾AI人才发展加速计划和昇腾科研创新使能计划,推进产学研用相结合,多梯次深化AI人才培养。同时携手伙伴,共建繁荣生态,使能‘百模千态’,加速千行万业走向智能化,为中国数字经济腾飞作出更大贡献!”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举报/反馈

上一篇:江苏自考一年考几次 什么时候报名
下一篇:上海发布两大未来产业发展白皮书 培育一批龙头企业和高增长企业

最近更新成人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