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三亚的鲜食玉米在呼和浩特采收了
(图片来源:郑晨烨/摄)
经济观察网 记者 郑晨烨 “那一年,谣言传得非常厉害,说中国这玉米,尤其像鲜食玉米这种颜色鲜艳的、甜度高的,都说是转基因,全国的玉米产品都出现了滞销,我记得当年是在河北,甜玉米可怜到三四毛一斤都没人去收。”回忆起十年前的情形,站在碾格图村育种基地里的王建强,语气中依旧带着一丝无奈。
“那一年”是2013年。当时,著名电视节目主持人崔永元公开对转基因农作物的安全性表达了尖锐质疑。作为当时的一名极富影响力的公众人物,崔永元对转基因的质疑,在公众中产生了巨大影响,消费者开始对转基因作物与食品产生普遍的担忧。
在当年的舆论氛围中,许多跟转基因无关的农业领域也“躺了枪”。彼时刚刚投身鲜食玉米育种行业的内蒙人王建强,就不幸成为行业危机的亲历者,因为“水果玉米”当时也被认为是国内转基因作物种植的“重灾区”。
为了消除消费者对于鲜食玉米的误解,王建强看着行业内诸多老前辈费尽力气在各类公开场合上辟谣,可惜收效甚微。“老百姓不爱信专家,没办法。”他说。
好在公众的情绪是会随着时间流逝的,而鲜食玉米又是玉米领域的小众品类,多年过去之后,质疑的声音逐渐消失,王建强也从一名新农人,成长为了一名“老”专家。眼下,作为海南产研院南繁服务部副部长的他,正要见证自己职业生涯中选育的最重要的一个玉米新品种接受市场的考验。
2023年8月18日,在呼和浩特市碾格图村,王建强和他的团队选育的鲜食玉米新品种进入采收期。经过严格的田间试验和多轮的品质评估,其团队从近千个杂交组合中,选出了几个在口感、品质和生长周期等性状上具有显著优势的组合进行了采收。
在王建强看来,随着消费者对健康食品的日益关注,鲜食玉米市场的需求正在持续增长,而其团队辛苦多年选育的玉米新品,无疑将为整个玉米产业链带来了新的机遇,也会为农户、种业公司和加工企业提供更大的商业价值。
按照行业惯例,王建强团队与新品合作方内蒙古种星种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种星种业)在育种基地举办了一场新品试吃会,并携新品参加了同期在当地举办的农产品展会。
在好评如潮的试吃者中,自然仍不乏一些熟悉的“疑问”:“正常玉米能长这样吗?”
(种星种业与王建强团队推出的新品玉米之一 郑晨烨/摄)
而对于这类疑问,王建强总是展示自己那双布满泥土和老茧的双手,斩钉截铁地告诉对方:“鲜食玉米在国内没有转基因的品种,都是我们辛苦在地里培育的,放心吃。”
坐上“高铁”的育种
碾格图村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赛罕区金河镇,靠近102省道。
其北面是阴山山脉的大青山,如同一道天然的屏障,有效地遮挡了来自北方的风沙,山脉南麓,是经河流冲积和湖泊沉积逐渐形成的河套平原,这片平原上富含有机质的土壤与周边流经的多条河流,为农作物的生长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大约两年前,王建强所在的广东省科学院海南产业技术研究院(简称:海南产研院)与种星种业达成南繁育种CRO(Contract Research Organization)合作后,王建强和其团队便如同候鸟般,往来于海南三亚与位于呼市碾格图村的种星种业生产基地。
“南繁”是近年来,我国农业领域中时常出现的关键词,其特指在冬季将作物种子带到南方进行繁育,利用南方的温暖气候,实现一年中进行多次播种和收获,从而加速育种进程。
“南繁育种CRO服务”也是当下新兴的一种农业服务模式,即像海南产研院这类专门的种业研究机构为农业公司提供南繁育种的服务,包括但不限于品种定制、田间管理、数据收集、实验分析等,这种模式可以帮助农业公司加速育种进程,同时降低自身的研究和管理成本。
“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我们管生产和推广,他们管研发和技术。”8月20日,种星种业总经理王金玲如是向记者评价其公司与海南产研院的合作。
种星种业是内蒙古当地知名的种企,其主要种子产品是粮饲兼用的大田玉米。王金玲告诉记者,在农业领域当中,虽然玉米总不如小麦和水稻“吸睛”,但却是国内种植面积最大的农作物。
根据农业农村部与国家统计局最新发布的数据,截至2023年5月,全国玉米种植面积达43470千公顷(6.52亿亩),较上年增加400千公顷(600万亩),而今年全国小麦播种面积则为23059千公顷(3.46亿亩),早稻播种面积为4733.1千公顷(7099.7万亩)。
内蒙古自治区又向来是我国主要的玉米种植地区,背靠“天时地利”,种星种业自1995年创立以来,先后推出的种星618、619等粮饲兼用玉米品种取得了很大的市场成功,成为自治区主流的玉米种植品种,但在王金玲看来,背靠传统玉米的发展方式,已让公司面临增长瓶颈。
“我们的种子产品主要是粮饲兼用大田玉米,在乳业发达的内蒙古,大田玉米因其较高的淀粉含量,常被用作动物饲料,或者加工成各种副产品,比如玉米淀粉、玉米油和糖浆等,但是近年来,玉米品种审定速度加快,大田玉米新品出现‘井喷’,同质化竞争叠加需求波动,影响了行业的增长。”王金玲向记者介绍称。
在她看来,依靠市场需求正快速增长的鲜食玉米,进行差异化竞争,便成为公司发展的主要破局之道。
鲜食玉米,一如其名,是专为新鲜食用而种植的玉米,主要有甜玉米、糯玉米、甜糯玉米等。王建强告诉记者,他们主要研究甜玉米,这些玉米品种含有较高的糖分,与大田玉米相比,鲜食玉米在收获时处于“乳状”或“乳糖”阶段,此时玉米粒内部是多汁的,具有鲜甜的口感。
“鲜食玉米的发展势头很强劲,2022年全国鲜食玉米的种植面积,官方的数据大概是2200多万亩,内蒙官方统计约80万亩,但是我觉得应该是能上100万亩,仅在乌兰察布三家加工厂,年用种量就有22万斤,播种面积就可达20万亩。”王建强说。
关于鲜食玉米能够具体为产业链带来多大的价值提升,王建强向记者算了一笔账:“对于种业公司来说,一亩地种植需要一斤种子,鲜食玉米每斤100块钱,普通玉米每斤10多块钱,鲜食玉米的附加值更高;对于农户或者加工企业来说,单是鲜食玉米的采收,一亩地的收入能达到2000-3000块钱,单亩地最少比普通玉米增收一千元,我接触的那几家加工企业20万亩的种植面积,就是4亿元-6亿元的市场规模,再加上种子的销售,商业前景是很好的。”
“鲜食玉米是我们打开新市场的机会。”王金玲亦向记者表示。
想要从大田玉米转型打开鲜食玉米的新市场,够“快”便是其中十分关键的因素,“要在市场初期尽快打进去,不然等市场格局稳定了,窗口期也就过去了。”王金玲说。
但“快”又是先天与育种行业矛盾的一个字,春种秋收这种自然时节的规律,再先进的科学技术,眼下也没办法起到“揠苗助长”的效果。
记者了解到,玉米育种是一个系统的过程,其首先从基础材料开始,通过自交、回交、单倍体育种等方法培育出自交系。其中,自交是让玉米自己的花粉给自己雌穗受精,以使某些特性稳定地遗传,一般需要7-8代自交才能稳定;回交则是将杂交后的后代与其父母之一交配,目的是固定某些有利的遗传特性;而单倍体育种是利用诱导系把基础材料诱导成单倍体,再通过化学方法将单倍体加倍成二倍体,从而获得稳定的自交系,这种方法仅需2代就能达到稳定遗传,是现在获得稳定自交系最快、最有效的技术,有助于加速育种进程。通过这些方法,育种专家能够培育出具有稳定遗传特性的玉米育种材料,称为“自交系”。
“培育出自交系之后,还要进行配合力测定,就像是为植物“相亲”,我们能大概知道,当两个玉米自交系杂交后,它们的‘孩子’会是什么样的,再根据育种目标组配出杂交种。最后我们通过初步筛选,再经过品比试验、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最终会送去有关部门审定,确保其综合性状达到在当下推广的标准。通过了审定,便意味着新品种可以推广至种植区。”王建强向记者介绍说。
这样一套复杂的程序若真顺着春种秋收的时节规律进行,对于种业公司来说必然要付出巨大的时间成本,王建强告诉记者,目前常规育种,一般需要6-8 代选育过程,按照一年一季就需要花6到8年时间,但如果采用“南繁北育”的模式,就可以缩短一半以上的时间。
例如,记者在呼和浩特现场看到的鲜食玉米自交系,即是五月份王建强从海南通过单倍体育种技术培育的小苗,直接空运至碾格图村基地后,再次种植的。
同时,王建强还向记者表示,目前海南产研院的玉米育种多应用单倍体育种的技术手段,2代即可完成选育过程,碾格图村基地采收的鲜食玉米,便都是两年前才正式开始选育过程的新品种。
“如果原来玉米育种是绿皮火车,那现在利用单倍体育种技术加南繁北育的模式,就等于坐上了高铁。”王建强说。
王金玲则向记者表示,目前种星种业与海南产研院已经有三个合作选育的鲜食玉米新品种进入到最终的审定阶段,最快明年即可开展种植推广工作。
漫长的市场化征途
记者到达碾格图村基地的当天,基地内正在举办一场鲜食玉米品尝会,8月夏末的午后,金黄的田野下,展现在记者眼前的是一片繁忙的景象,工作人员正从田间摘取最新鲜的玉米,而来参加品尝会的客人则围坐在品尝区域互相交流。
王建强带领记者进入试验田中并进行讲解,阳光下,金黄的玉米穗随风轻轻摇曳,往远处眺望,阴山山脉的轮廓在蓝天之下清晰可见,茂盛的玉米田中,一排排压人一头的玉米秆显得格外壮观。
“现在鲜食玉米育种大家都在搞,我们也要差异化竞争,要拿人无我有的新东西出来,走在市场前面。”王建强说。
他告诉记者,此次其在碾格图村基地种了800个杂交组合,而其在田间重点带记者观察了两种类型鲜食玉米新品种,一种其称之为高花青素玉米,另一种则是产量更高、出籽率更高的加工玉米。
“对于像种星种业这样的公司来说,育种CRO的开展,意味着他们可以培育和筛选各种类型的品种,有加工类型的、有甜的、有糯的、有黑的、有白的、有黄白的,客户就像逛超市,觉得哪块儿下游市场好了,就买回去种。”王建强在介绍玉米的间隙时补充说。
随后,他直接站在其中一株玉米秆旁边,掰下来一颗新鲜玉米,剥去玉米鞘叶。记者近距离观察,只见每一个玉米粒都呈现出石榴般的深紫色,大小均匀,并且格外饱满。王建强将手中玉米直接递给记者,邀请记者品尝。
“几乎每个人看到我要他生吃玉米,都感觉不可思议,都问我玉米怎么能生吃呢?”看到记者面露难色,王建强笑着说。
再看到其本人直接咬下一口紫色的玉米后,记者也尝了一口手中的玉米,刚一咬下,玉米的汁液立刻在口中迸裂开来,浓郁的玉米香味在口中弥漫开来,随即,记者又忍不住再咬了一口手中的玉米,细细感受着玉米粒中蕴含的每一滴甜汁。
看到记者的反应,王建强旋即说:“你今天尝了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我们和种星种业都觉得自己的品种会有比较好的商业前景,组织品尝会,就是要让经销商和消费者来看看我们的产品,是不是符合大家的口味,能不能获得潜在消费者认可。”
他告诉记者,刚刚所品尝的紫色玉米,便是高花青素玉米,作为特色功能型玉米,该品类未来定位于高端市场,以鲜玉米形态向市场推广,对于追求饮食质量与健康的都市白领和新中产来说,该品种玉米能够较好地契合市场需求。
“我们筛选合格,是跟最终的产品定位息息相关的,比如高花青素玉米,需要以鲜玉米形态面向消费者,那卖相一定要好看,所以试验组合里有玉米长得畸形、封顶性差这类性状的,我们就直接淘汰,我希望我们的产品走到市场里像‘艺术品’一样。”王建强进一步补充说。
(花青素玉米与加工鲜食玉米 郑晨烨/摄)
从田里走出后,记者看到外面的玉米品尝会早已开始,许多参会的客人正围坐在品尝区,手中拿着新鲜的玉米,一边品尝,一边热烈地交流着自己的感受。一位中年妇女尝了一口后,不禁竖起大拇指:“真的很甜,很不一样!”而一位年轻男子则是眼睛一亮,表示这是他吃过的最好吃的玉米。
(正在品尝玉米的小朋友 郑晨烨/摄)
不远处,工作人员正忙碌地将玉米装入精美的纸箱中,计划赠送给行业内的专家和同行。王金玲告诉记者,他们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可他们的产品,同时也希望能够得到同行和专家的宝贵意见。
“试验品种是不可以进行售卖的,其次,现在主要是了解市场,积累合作商机的时候,我们不贪那点小钱。”在记者问及为何要选择赠送而不是选择售卖这批玉米时,王金玲回答说。
虽然在品尝会以及展会期间收获了大量潜在消费者的认可,但王金玲对于高花青素玉米的推广仍持一种比较谨慎的态度。
“新类型的产品,尤其像高花青素这种特色很鲜明的产品,市场接受的速度会非常慢,你光说好吃是不够的,对于种业公司来说,首先得要有农民种,但是农民种地也不看好不好吃,要看有没有收购商去收购,收购商都是有原始积累的终端客户,新的东西刚开始没地儿卖,他也不敢收,怕卖不好。可能你在3—5年之内,也不会看到高花青素的玉米上市,主要还是以加工型的鲜食玉米为主。”王金玲说。
对于此次与海南产研院合作选育的鲜食玉米未来的市场规划,王金玲想得非常清楚,核心策略就四个字“多点开花”。
她向记者解释,传统种业主要依赖经销商模式进行销售,每年的7月到次年6月为一个销售季。每年下半年,公司与各地经销商签订销售合同。经销商按照公司设定的价格预先支付货款并提取货物,而县级经销商则在乡镇与零售商签约,进而向农户推销。销售季结束后,公司会依据销售合同和相关政策与经销商结算。
“我从事种业销售工作这么多年,最大的感触就是你把销售太集中在一条线上,容易出现问题,所以我选择多点开花,哪条成功了我重点投入哪条,前几天我们参加展会的时候,有一个线上电商与我联系问有没有机会合作,我说只要你愿意帮我们来卖,我都合作。”王金玲说。
她还向记者介绍称,数日前,在参加呼和浩特赛罕区有关农业的一次会议时,当地分管农业的副区长亦表示,愿意支持种星种业在当地发展鲜食玉米深加工产业,在碾格图村附近建一条鲜食玉米生产线。
“我们建一条生产线,主要目的是将玉米从初级农产品转换成终端消费品,形式有很多,无论是速冻还是包装,又或者是罐头和玉米汁,但我们是种子企业,我们只挣种子前端的钱,将后端利润尽可能让利出去,产业链上下互利共赢。”王金玲表示。
随后,记者又问及种星种业未来是否有寻求龙头公司投资,甚至上市寻求资本助力的规划时,王金玲肯定地告诉记者:“从来没有过这方面的想法。”
“我有个朋友他们公司,也是做种业的,前段时间,先正达想收购他们,我朋友就不乐意,他们每年的销售额大约在一亿元,几十人的团队,对每个人来说都挣不少钱,根本没有必要让他们去收购。对于我们来说也是一样,不管是被大公司并购还是上市,都会让我们失去能够集中于主营业务的精力。”王金玲说。
在碾格图村基地,记者注意到许多在田间工作的科研人员都是年轻面孔,其中一位今年7月方才农学硕士毕业的小金告诉记者,其在研三期间,便来到种星种业跟随公司内前辈与王建强开展玉米育种实习工作,实习经历加之专业背景,使其毕业后就加入了种星种业,投身于育种研发当中。
记者问小金:“天天奔波于田间地头搞育种这么辛苦,为什么不跨专业选一份更体面的工作呢?” 小金的回答却是:“我觉得每天下地都很快乐。”
“大家都害怕苦害怕累,外界总觉得搞农业天天下地很辛苦,但实际上这两年农业人才还有所增长,本质上还是这类高附加值品种的出现,让行业回报得到了上升,农业不是做慈善的,就好像美国农业之所有发达,是人家产业化、商业化做得好,只要大家赚了钱,所有问题都会得到解决。”王建强亦告诉记者。
在他看来,未来通过更多高附加值、高商业价值品种选育,带动全行业利润上升后,农业一样可以成为大家眼中十分“风光”的行业。
采访的最后,记者在离开碾格图村基地时,又注意到王建强正在给参与品尝会的一位客人解释:“这紫色玉米是纯天然,自然培育的,不是转基因的。”
举报/反馈
上一篇:多地谋划部署新基建发展 支持政策加速落地
下一篇:以体教融合促人才全面成长
最近更新成人教育
- 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赋能提升
- 腾讯健康:联手迈瑞医疗助推行业高质量普惠发展
- 儿童友好|“红色传承”——金华市站前小学五年级秋季研学活动
- 考生、家长速看!云南省2024年高考11月5日起报名
- 巢湖市城乡公交线路优化调整 10月20日起实施
- 自贡自流井区:密切家校合作 家校共育连心桥
- 防拐骗、防暴力、防意外……武昌水果湖二小这样教学生自护自救
- 七险二金!云南省属国有企业招人啦
- 烟台市区七个口袋公园年底全部交付
- 24日至25日,北京南部、天津、河北中部局地可达重度霾
- 自考学位证申请的条件是什么?
- 投资160亿元!德欧中心四川
- 贵州税务:加计扣除优惠政策对支持我省企业投入研发、鼓励科技创新起到重要作用
- 高通骁龙 8cx Gen 4 处理器跑分曝光,多核成绩逼近苹果 M2
- 法律职业资格考试主观题考试益阳考区首次开考
- 初级会计证考试都是选择题吗?
- 大国粮仓装满优质粮
- 把课间还给学生,“圈养”并非长久之计
- 江门鹤山:“全链条”保障好“舌尖上的安全”
- 第十届晋江市中小学生“泉州南少林五祖拳健身操”会操比赛圆满落下帷幕
- 北京市开展2023年度公开遴选和公开选调公务员工作
- 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共建平安和谐校园
- 台庆74周年,广东广播电视台开展中医药文化进社区公益活动
- 原创CBA前三轮排名!郭士强压制老东家,新疆上升8位,北控连败露底牌
- 50%职场人群多受腱鞘炎困扰 使用人体工学键鼠有助于预防腱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