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李泽厚论教育

栏目:成人教育  时间:2023-09-15
手机版

  《李泽厚论教育》李泽厚 著 杨斌 编福建教育出版社出版在李泽厚庞大的学术体系里,教育并不占多少地位,然而,一方面,哲学家的人文情怀使他在演讲、著作、谈话的边边角角之处,或正面阐述或侧面涉及到教育问题,而且把教育提到了从未有过的高度;另一方面,随着李泽厚主体性哲学建构的不断深入,他对教育学的关注和认识日益加深,他深入阐释“以美启真” “以美储善”,认为认识论不仅要重视和研究人类的理性内化,而且也要重视和研究个体的自由直观,即人的创造心理。他主张美育不只是艺术教育,更深层次的审美教育在于合规律合目的实践,因此,可以逻辑地推出教育美学的理论内涵与实践意蕴,从而把教育的本质界定为人的心理建设。他多次激情满怀地强调未来世纪将把美学——教育学即探究人的全面成长、个性潜能的全面发挥作为中心之一。这种对教育的高度关注逐步加深且日益强烈,最终构成了其人类学历史本体论哲学视域下的教育思想体系。本书选取李泽厚论述教育问题短文50篇,分四个专辑:辑一以美启真;辑二从婴儿起培养“自觉注意”;辑三皮亚杰的动作和杜威的工具;辑四教育学:未来社会的中心学科,建构起了李泽厚教育思想的完整体系。>>内文选读:杜威还是没法和马克思比中国传统教育“填鸭式”过多,是教育改革力求克服的一种弊端,但是,李泽厚从哲学角度提出,必要的灌输、强记却又是必需的。这与儿童阶段正复演动物向人进化时期的生理心理特征密切相关。杜威的“儿童中心”论,主张把教育重心从教科书转向儿童,秉持儿童立场,关注主动学习,这无疑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但是,按照李泽厚人类学历史本体论哲学视角,教育儿童,必要的规矩、规范乃至强制也是必需的,教学过程中必要的强迫记忆式训练也自有其价值。对人类最好的东西,包括历史的、人文的、科学的,要有系统的灌输,包括行为规范的训练灌输也如此。就伦理学说,从幼儿园“不要”这样、那样,到各宗教的“十诫”教义等等,都是要求克制、否定作为个体生物性的某些欲求。一切在于合宜的“度”,即对规律性的熟练掌握和娴熟运用。这与我们当下教育改革中一味强调尊重学生、学生第一有着明显区别。事实上,百年来杜威在中国也一直面临着这一挑战。现代心理学还在婴儿阶段李泽厚认为,人性情感需要教育来培育。他说:“人各有其DNA,自然禀赋有差异,但毕竟相近。神经元是天生的,但神经元之间的通道和结构形式却是在后天环境和教育中建立起来的,所以关键仍在于后天教育。”主张不是先天的“性善”或“原罪”,也不是社会生物学的自然本能,而是“学”——教育才是道德的根由。同时,李泽厚也认为,情感有自然生理基础,动物也有“情”,而且因为都产生在族类历史长久的残酷生存竞争中,作为生物族类自然的“情”,既包括如同情、利他、合作等“好”的情绪和行为,也包括自私、残狠、杀戮、嗜血等“坏”的情绪和行为。所以需要培育“好”的动物本能,排斥、控制、抑灭“坏”的动物本能,而研究人性也正包括研究这些动物性本能的各种类型、情况,包括需要保存、培育、发扬和需要尽量剔除、节制和管控这两方面在内。当然还要仔细探究先天(动物本能)后天(社会因素)是如何错综交织的各种性状、特征等。研究人类心理,应不同于研究动物心理关于人类心理,约翰·洛克曾有“心灵水桶理论”,认为应该把新生婴儿的大脑看作是一块“白板”。不通过感觉器官,任何东西都无法进入他的脑子。只有当各式各样的感官印象在头脑中相互缀连系合,才能建立起一副外部世界的心像。康德对此提出质疑说:如果人们先得靠经验来认识时间和空间,那么人脑又怎么可能按照时间和空间来整理安排各种感官印象呢?没有先天的框架或“存档系统”,人们又怎么可能感受和体验周围的世界?达尔文进化论问世后,关于大脑的进化论便不可避免地产生了。人们普遍认为,有机体在探察、审视周围环境的过程中始终具有能动性,即所谓“心灵探照灯理论”。20世纪思想家K.R.波普尔说:“我先是在动物和儿童身上,后来又在成人身上观察到一种对规律性的强烈需求——这种需求促使他们去探寻各种各样的规律。”显然,“能动性”“规律性”都源自漫长历史时期的心理积淀,而且,人类比之于动物,其丰富程度根本不在一个层级上。儿童道德教育,免不了一定的强迫因素李泽厚认为伦理是指外在的风俗、习惯、秩序、制度,而道德是个体的行为和心理。这个由外而内、由伦理到道德,都有一个严厉强迫的过程和性质。因为,人的心理情感中有动物情感的部分,既有正面的如同情,也有负面的如残酷,正面情感需要培育,而负面情感需要排除。这个排除负面情感的过程,非强迫是不能达到的。李泽厚认为,中国思想历史的进程是“由巫而史”,日益走向理性化。这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行程;道德的起源也正与这一伟大的历史进程同步。如同人的理性形成过程一样,人的道德心理形成也是要通过社会的强制而达到,最初即由原始的巫术礼仪来保证和集中化,如一定的步法、手法、姿态、咒语、次数、序列……等等极为严格的规范要求。人的理性包括道德正是这样艰难跋涉而来的。而按照复演论,儿童期是人类文化史的复演。儿童道德教育(当然也包括其他方面教育)应该同样需要经过一定的重复人类历史行程的规范化过程(即强迫因素)。作者:杨斌编辑:袁琭璐责任编辑:朱自奋举报/反馈

上一篇:立德树人 培根铸魂 为福建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下一篇:南京市鼓楼区:聚焦新就业群体 以“暖蜂”促暖心

最近更新成人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