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赣州:传承红色基因,让红色记忆“亮”起来

栏目:成人教育  时间:2023-11-07
手机版

  中国小康网10月23日(朱敏)“要聚焦主题、突出特色,讲好革命故事;要多方聚力,加大社会力量参与;要融合发展、创新转化,助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4月10日,首届全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智汇论坛在江西省瑞金市举办。论坛以“活化红色资源 赓续红色血脉”主题,邀请180多位业内人士围绕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典型做法、主要成果和成功经验,展开深入交流研讨。

  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赣州市紧紧围绕红色文化传承创新区的战略定位,坚持守正创新,不断加强红色革命遗址保护利用项目建设,实施对红色革命遗址修缮保护和陈列布展项目,在红色资源保护方面先行先试,探索了不少新路子。如今,革命遗址“活”了,红色记忆“亮”了,红色文化在青少年中代代相传。

  整体规划 红色资源保护走前列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依法保护革命遗址的义务、 革命遗址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应当及时开展抢救性保护和修复、将革命遗址资源与乡村振兴和旅游发展相结合……2019年6月1日起,《赣州市革命遗址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施行。这是赣州市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作推出的新举措,该《条例》也是江西省最早颁布的革命文物保护条例。

  赣州是原中央苏区核心区域、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所在地、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有13个“全红县”、15个“老区县”,红色遗址星罗棋布。

  宁都县小布镇。宁都县红保中心供图

  为加强革命遗址的保护力度,赣州市加强整体规划,打造红色资源保护利用先行地。坚持规划先行,按照“抢救一批、保护一批、提升一批”的工作思路,启动编制《赣州市红色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总体规划》,开展红色资源调研普查,安排专项资金对革命遗址遗迹、烈士纪念设施等进行维护修缮。

  “《赣州市革命遗址保护条例》为提升红色革命遗址的保护利用水平提供了坚强有力的保障。”赣州市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条例》实施以来,赣州革命遗址因得到切实保护、合理开发利用而焕发生机,并助推了经济社会发展。在赣州,经过修缮保护和充分利用的红色资源遍地开花:赣南省裁判部旧址成立了“长征源书画院”;红四军物资保管处旧址成立了“于都县理学文化研究会”;昔日的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纪念园,如今变身为长征国家文化公园于都核心展示园……

  近年来,赣州市大力推进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编制完成《赣南等原中央苏区革命遗址保护规划》,并获得国家文物局批复同意;在市、县成立红保中心,搭建起红色资源保护利用的“四梁八柱”;推进重大项目建设,以长征国家文化公园赣州段建设为总抓手,对大余梅岭遗址、天心整军遗址等一批革命旧址进行统筹保护和开发;深入实施红色资源集中连片保护工程,累计投入各级财政资金16.4亿元,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零散烈士纪念设施进行全面修缮,一大批革命遗址、伟人旧居、红军标语等得到有效保护和科学管理。

  常态教育 打造红色基因传承主阵地

  近日,嘹亮的歌声在赣州市宁都县赵博生烈士陵园上空飘扬。来自宁都第一小学赵博生班的少先队员们怀着崇高的敬意,行队礼,齐声朗诵赵博生烈士的《革命精神之歌》,缅怀革命先烈。

  “从建校伊始,宁都县第一小学就与‘红色基因’紧紧联系在一起。”宁都县第一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刘春介绍,为了能让一代又一代的学生铭记革命烈士的丰功伟绩,学校将“赵博生烈士纪念墓”确立为少先队大队部的德育基地,每到清明都会组织全校少先队员进园祭英,其目的就是让孩子能够永远继承革命选志、发扬革命传统。

  革命传统教育要从娃娃抓起,既注重知识灌输,又加强情感培育,使红色基因渗进血液、浸入心扉,引导广大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近年来,赣州市充分发挥红色资源的铸魂育人功能,善用社会“大课堂”,在全市广泛开展“行走的思政课”主题实践活动,推动思政工作守正创新,打造课内课外相贯通、教学实践相衔接的“大思政课”,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全市各级各类学校师生,利用思政课或课余时间,到全市各类红色革命旧址、博物馆、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等场所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让思政课“动”起来、“活”起来。

  赣州市天竺山小学学生阅读红色书籍。王馨文 摄

  同时,赣州市实施红色文艺精品创作工程,大力扶持重大现实题材、革命题材、历史题材创作,以文化人、以文育人。赣南采茶歌舞剧《山歌情》《八子参军》,大型理论文献纪录片《从瑞金出发》,电视剧《大道薪火》,长征题材文艺作品《永远的红飘带》等赣南红色题材精品力作层出不穷,既深深浸润着赣南人民的心灵,又将赣南红色文化传播得更广更远。

  依托丰富的红色资源,赣州市红色教育遍地开花。各条战线、各个岗位、各个年龄层的人,从一个个有血有肉的红色故事中,汲取着助推赣南苏区振兴发展的奋进力量。

  激励担当 红色旅游助推高质量发展

  “我们村最近在互联网上可火了,每天进山的车跟赶集一样,中秋国庆假期,我们小院生意很好,忙不过来。”在兴国县龙口镇睦埠村,望着络绎不绝的游客,“如意农家乐”老板陈名华脸上挂满笑容。

  睦埠村是江西省苏维埃政府主席——刘启耀的故乡。政府对睦埠村刘启耀故居进行整体修缮保护,整合红、绿、古资源发展旅游产业,唱响“讨米革命、启耀初心”红色品牌,陈名华和乡亲们吃上了旅游饭。

  睦埠是赣州众多红色村庄的一个代表,其发展印证了赣州推进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的“方法论”——始终坚持与旅游景点建设、古村落保护、美丽乡村建设、特色小镇建设等相结合,持续改善民生,推动乡村振兴。

  由于革命文物大多分布在乡村,为进一步发挥其作用,赣州各地整合交通、水利、农业、扶贫等专项资金,打包用于文物保护所在村庄的综合改造,统筹推进水、电、路、文化、卫生、绿化等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整治。革命遗址维修过程中因地制宜开辟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农家书屋、群众文化活动室、休闲娱乐广场等公共文化设施。

  乘着红色名村建设的东风,2020年,石城县小松镇丹溪村深入挖掘少共国际历史,投入资金1200万元,不仅还原了丹溪革命委员会、红军兵站、红军医务室、列宁学校、红色剧院等历史原貌,还新建红色广场、客家民俗馆、丹溪村史馆等配套设施,将丹溪村打造成为集红色文化研讨、现场实践、乡村休闲体验游等为一体的红色文化教育综合体。

  石城县小松丹溪村红色研学教育基地。石城县红保中心供图

  “以前农闲时只能在自家院里活动,现在大家都爱往广场跑。”丹溪村党总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李生恒表示,村里人都为家乡的红色历史感到光荣,大伙感受到文化的力量和亲切,精气神更足了,村里也更加干净整洁。

  回望来路,红色始终滋养着赣南大地。眺望前方,赣州市将进一步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推动红色文化成为开展主题教育的重要载体,成为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凝聚社会共识的宝贵财富,为新时代赣南苏区振兴发展注入不竭动力。

  编辑:陈钱钱

  举报/反馈

上一篇:健康教育
下一篇:追求丰收、握紧丰收!各地丰收忙,秋粮陆续上市

最近更新成人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