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伟校长在新华社《新青年》讲述:这,就是中国人民大学!
“教育是门大学问”
《大学问》第2期
新华社记者李斌 对话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刘伟《大学问×中国人民大学》
记者:谢谢您接受我们采访,作为中国人民大学校长,您怎么看高校校长的职责和使命?一流大学的校长究竟应该是当教育家多一些,还是当学问家多一些?
刘伟:我觉得这个不好机械地去分开。所谓“大学”,她就是培养人的一个“圣殿”。作为校长,最基本的使命和最重要的责任就是立德树人。教书育人,培养人,本身就是一个能力、学问、知识、智慧、思想,尤其是价值观、道德情操,浑然一体的一个培养过程。所谓“政治家”,就是要解决学校办学的方向,解决为国家培养接班人、为党育才的问题。
作为教育家也好、政治家也好,首先解决为谁来培养人,进而再解决怎样培养、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所以,我想从这个目标的要求来说,大学校长应当是教育家、政治家、学问家各方面的统一。
记者:中国人民大学是新中国成立以后,我们党创办的新型正规大学,从“战火中的大学”发展壮大为“新国家的新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现在发展得怎么样?
刘伟:人民大学前身可以追溯到1937年在革命圣地延安我们党创办的陕北公学。1950年中国人民大学组建成立时,最初有八个系,就是为共和国建设、为党和国家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培养相应的人才,特别是经济、法律、文化建设的需要。
这一路走来,筚路蓝缕,我们现在培养的毕业生累计差不多有三十几万,形成了“人民共和国建设者”的摇篮、人文社会科学高等教育的重镇、马克思主义教学与研究的高地三大办学特色;“主干的文科、精干的理工科”的学科发展体系。
在“双一流”建设中,人民大学的14个学科入选了“双一流”建设的第一期计划。在第四轮的全国组织的学科评估当中,我们有9个学科获评A+,主要集中在社会科学领域,像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法学、社会学、新闻传播学、统计学、工商管理、公共管理、马克思主义理论。这些学科,应当说长期以来,人民大学处于领先地位,而且也有相当的国际影响。这些年,人民大学本着“厚基础,宽口径”的原则,提倡学科之间的交叉,有一些新的学科生长点在逐渐培育。
记者:您觉得人大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
刘伟:人大的学生、人大的老师,的确有着浓厚的革命传统底蕴,这是她的红色传承的基因。人大的学生,他服务社会、服务国家的志向,我觉得是非常突出的。
记者:要真正跻身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最关键之处在哪里?
刘伟:我们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简单地说就是顶天立地。立地,就是站在中国大地解决中国问题,面向中国实际,服务中国的现代化。顶天,就是世界水平,在解决科学问题方面发现问题、发现规律。人文社会科学和一般的自然科学比较,除了发现真理、发现客观世界的规律之外,还有更多的质疑和批判,以及在批判基础上的担当。
记者:就是说,建设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永远在路上?
刘伟:没错,它本身就是一个极富有创造性的过程。所以我们大学的老师、大学的建设者,我们的受教育者要深刻地认识到这种历史时代的机遇、挑战,要把握住。在这样的一个波澜壮阔的过程当中,我们每个人做的工作可能都挺微不足道的,我说句老实话,你回过头看,真正伟大的事情就是这些微不足道的,甚至是渺小的事情堆积起来的一个洪流。
记者:您对未来的新赶考之路是充满信心的?
刘伟:对,我们距离现代化的目标,从来没像今天这样近。但是也有一条,越是距离这个目标近,遇到的阻力、困难、斗争越复杂,越需要我们把握住机会,做艰苦的努力,再坚持一下,再努力一下。
记者:人民大学在扎根中国大地办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方面,有哪些新的安排?
刘伟:首先就是要从规模布局上,要转向高质量发展。所以我想,首先是培养人的质量和结构,特别是学科结构的建设,从本科到研究生。所以我们现在也在按照教育的规律,按照时代发展、社会需求、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努力地在调整我们的学科建设的结构。
另外一个方面,我们可能要进一步凸显研究型大学的特点,研究型教育的比重要进一步地提高,质量要进一步地上升。在这个过程当中,加强立德树人,在道德情操和修养各个方面,在思想价值、信仰方面,要给学生积极健康的引导,向着光明、美好这方面去展示和引导。
记者:育人这篇大文章的最关键之处是什么?最看重人的什么?
刘伟:从各个方面一定要树立正气,要有理想,要有正义感,有正确的追求,形成一个健康的、坚定的信仰,必须有志气、底气、骨气。这是做人最要紧的东西。有了这个东西,你即使哪些方面知识不够,你将来可以再去学,前途无量。一个人把自己的成长,如果和民族的事业、国家社会发展和对别人的有用性,和这个贡献割裂开、脱离开,这个人没有大出息,这人也不会享受到成长的快乐。
什么叫价值?价值是你给别人、给社会的贡献,别人、社会对你的承认,这才叫价值。在这个过程中,我相信中国的事业对中国的大学所产生的需要,从来没有像这样一个历史时代这么迫切,需要大量的人才服务我们的国家、服务我们的现代化。而我们国家和现代化提出的这些尖锐的问题、鲜活的问题,这些极富有挑战性和引领性的问题,绝不会辜负了中国学子们的才华。
记者:您怎么看当代青年?他们有什么样的特点?作为过来人,对他们有什么样的寄语和期望?
刘伟:世界是年轻人的,青年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我们要更加自觉地、清楚地认识到,对现在的年轻一代,大家评论很多,埋怨孩子说,你看你怎么能这个样子,我们当年如何。可能你有看不惯的地方,他可能也确实是有问题,但是就是有一条,他一定比你这代强。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千万不要用不同代的人的使命去衡量和要求年轻一代,他们有他们的任务。你要相信人类是不断地进步的,无论是在知识上、科学上、文明程度上,他肯定是不断地进步的,否则人类就是倒退。
我喜欢年轻人,我喜欢和他们在一块。在大学里,我教了几十年书,我面对的是永恒的年龄。每年新生开学的时候,永恒的18岁。年轮是不断在增加的,你千万不要低估了他们的想象力、创造性和批判能力。你千万不要拿你的尺子去衡量他们,你要充分尊重他们。这对我来说,是很有挑战的,但我很享受。
记者:对已经毕业的或者马上毕业的学生,还有下一步马上要走入高校的新生,最想叮咛他们的是什么?
刘伟:回顾自己走过的道路,憧憬自己的未来,这里面肯定会有些许不安。你要相信你自己,你也要相信这个国家,千万别怕。我觉得就像家里的孩子出远门,孩子有了惊吓,他到父母身边,其实父母往往说的第一句话也是你别怕,我觉得这个很要紧,大家不要怕。
2018年,学校为人民大学的毕业生在明德广场上树立了一个模型——一张巨大的火车票,始发站“延安”,本站“中国人民大学”,下一站“前程似锦”。我们要奔向我们新的前程,勇于面对一切事物,敢于斗争,敢于面对困难。你要积极向上,要有好的价值观,要向上,要追求美好。
记者:在您心中,“人大”二字意味着什么?又有着怎样的期待?
刘伟:真的挺深的,我在人大是一种责任。我到这来是当校长,那我有我的责任。党和国家、政府、学生对我是有要求的,说老实话倍感压力,也倍感荣光。
记者:融入血脉了。
刘伟:人大一定是一个在中国也好,在世界上也好,赢得普遍尊重的而且富有特色的一所高校。我们一定要坚持下来,我就期待着进一步地光大。
红色基因育出人民大学
新的历史发展时期
在创建具有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新征程上
人大如何继承优良传统
续写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同频共振的精彩华章?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走进人大
专访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刘伟
寻找新时代中国高校的办学育人之道
“一流中学生进入大学,能否通过四年学习,成长为一流本科毕业生,这是对大学是否一流的重要检验。做不到这一点,一所大学无论有多少科研成果,有多少国家级、世界级实验室,都难称世界一流大学。
在师资队伍建设上,要大胆改革,实事求是,在稳定性和不断变化间寻找平衡,只有让老师对自己前途和未来成长有明确预期,他们才能做好选择,安心工作。
千万不要低估年轻人的想象力、创造性和批判能力,也千万不要拿旧的尺子衡量年轻一代,要充分尊重他们。”
在挽救民族危亡的抗日烽火中诞生,骨子里传承着红色基因,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是其矢志不渝的追求,这就是中国人民大学。
作为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新型正规大学,人大带着“始终奋进在时代前列”的光荣传统,一路走来,形成了三大特色——“人民共和国建设者”的摇篮、人文社会科学高等教育的重镇、马克思主义教学与研究的高地。
从建校初期的“八大系”到孕育孵化一大批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相关的现代专业;从新中国法学、新闻学的第一位博士和第一位外籍文科博士,到囊括“第一本中共党史教材”“第一部马克思主义思想通史”“第一套哲学专业教材”等在内的众多“第一”,人大在我国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独树一帜。
从成就卓著的专家学者到闻名遐迩的企业家,从政绩斐然的党政军高级领导干部,到卓有建树的经济、新闻、法律、文学、文艺和科技工作者等,人大桃李芬芳、星驰天下,80多年来培养了30多万名共和国的优秀建设者和各行各业、各个层面的领军人才。
“有志气、底气、骨气,这是做人最要紧的东西”
《瞭望》:你如何看待高校校长的职责和使命?
刘伟:大学是培养人的殿堂。作为一名大学校长,最基本的任务、最重要的使命,就是立德树人。
培养人首先要回答“为谁培养人”,再回答“怎样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所以,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大学校长,应当既是教育家、学问家,又是政治家。所谓政治家,就是要把好办学方向,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培养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和国家现代化发展的人才。
一个好的大学校长,要能很好地实现培养“人”的目标。一是让学生有思想、有价值追求、有正确的价值观;二是让学生有智慧,有处理问题的能力;三是让学生有知识,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和不断学习的能力。总之,要让学生在大学长思想,长智慧,长知识。
《瞭望》:育人中有什么学问?关键是什么?
刘伟:育人首先是育德,这是最关键的。教一个好人学本领相对容易,教一个有本领的坏人学好难。育人就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让学生做一个好人。如果一个人能力差,可以通过知识训练让他长本事,如果一个人世界观、人生观歪了,品行坏了,改好很难。
所以,学生入校后,我们会从教学、生活、接人待物等方面,给学生塑造一个有正气、有理想、有正义感的环境,让他们形成健康、坚定的信仰。有志气、底气、骨气,这是做人最要紧的东西,有了这个,即便哪方面知识不够,将来还可以再学。
一个人如果把自己成长跟国家和民族事业割裂开、脱离开,就不会有大成就,也不会享受到成长快乐。价值不是孤芳自赏,是别人和社会对个人贡献的承认。一个真正对社会有用的人,才能被尊重,才能真正享受和体会到价值。
“我们办大学必须顶天立地”
《瞭望》:你怎么看“双一流”建设?
刘伟:“双一流”建设与我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紧密相连。人大作为入选高校,倍感压力,倍感荣光。
从高等教育发展规律看,一个国家如果高等教育在世界领先,其政治经济文化等总体在世界也会领先。没有高等教育的超前发展和领先地位,社会人力资本的积累肯定不充分,国家现代化水平也难以全球领先。反之,一个国家如果现代化发展不居领先水平,就提不出好问题给教育,也难有足够能力支撑高等教育发展,高等教育就难以在世界领先。可见,国家现代化进展与高等教育发展水平是相互促进的同一历史进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类现代化发展进程,这一进程已不可逆转,它提出很多尖锐、鲜活、富有挑战性和引领性的问题,需要我们自己培养人,认真面对,认真解决。
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要在世界受人尊重,一定要先解决好本国、本民族的发展问题。因此,我们办大学必须顶天立地。“立地”要扎根中国大地,面向中国实际,解决中国问题,服务中国现代化,支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顶天”要达到世界标准。
《瞭望》:你认为我国大学成为世界一流大学的关键是什么?
刘伟:关键是大学发展要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保持一致。
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不能脱离国家和民族事业发展。一个积贫积弱的国家,难以孕育出世界一流大学。世界一流大学的成长培育,一定与大学为这个民族发展作出的杰出贡献息息相关。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对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提出了迫切的历史要求,也创造了难得的历史机遇。从来没有哪一个历史时代如此迫切地需要大量人才服务国家现代化。我们要满足这种历史要求,不能辜负历史期望。
大学的老师、建设者、受教育者,要深刻认识并把握这一历史机遇和挑战,努力学习和工作。在这样一个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中,也许每个人做的工作微不足道,但回过头看,真正伟大的事情就是微不足道甚至渺小的事情汇聚的洪流。
回到大学根本——育人。世界一流大学有很多标准,其中一个基本标准是人才培养。中国基础教育从应试水平来说已达到世界高水平。中国顶尖大学每年通过高考可从全国录取到最优秀的新生。这些新生跟任何国家比,知识能力、知识结构、知识基础等都是世界一流的。
一流中学生进入大学,能否通过四年学习,成长为一流本科毕业生,这是对大学是否一流的重要检验。做不到这一点,一所大学无论有多少科研成果,有多少国家级、世界级实验室,都难称为世界一流大学。
“学科发展和布局上会有战略性转变”
《瞭望》:人大在“双一流”建设上取得了哪些成就?未来发展方向是什么?
刘伟:人大有14个学科入选首批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有9个学科获评A+。
过去5年,在全体师生员工共同努力下,学校“双一流”建设已达到设定的初期目标。前不久,教育部组织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评选,人大获奖84项,位居全国第一。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奖评选也连续多届名列前茅。
201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颁授仪式上,3名教师被授予“人民教育家”国家荣誉称号,其中两名来自人大,一名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卫兴华先生,另一名是法学家高铭暄先生。
“十四五”时期,学校在学科发展和布局上会有战略性转变,从速度、规模更多转向提升学科质量,做到独树一帜,顶天立地,能解决实际问题。我们现在正把这种共识转化为行动方案,落实到具体教学上。
我相信,人大未来不论在中国还是世界一定是能赢得普遍尊重且富有特色的高校。
《瞭望》:提升学科质量的要义是什么?人大为此做了哪些调整?
刘伟:首先是调整优化从本科到研究生的学科建设结构,让其符合教育规律、时代发展要求、社会需求。这些年,学校本着宽口径、厚基础的原则,提倡学科间交叉融合,培育一些和数学、数据科学、统计学等学科有交叉的新学科。高瓴人工智能学院、统计与大数据研究院都是为培育新学科新设的。
如果说过去一段时间,人大的学科发展体系是“主干的文科、精干的理工科”,那么“十四五”时期将强调“厚重的基础学科,卓越的社科学科,引领的交叉学科”。
其次是进一步凸显研究型大学特点,提高研究型教育比重,根据学科特点和国家社会发展需要,让研究生分类培养更清晰。整个过程我们会十分注重立德树人,特别是思政课建设。人大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在全国是A+学科,这些年,我们把思政课建设抓得很紧,思政教学队伍构成、规模及教学科研水准在国内都占据领先和示范地位。
最后是进一步加强学术研究和智库建设。人大有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首都发展与战略研究院、重阳金融研究院等高端智库,有一批非常好的学者,多年来给国家相关部门及市场撰写各类报告,产生了广泛影响。我相信,立足现有优势,人大会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大有作为。
“要让老师对自己前途和未来成长有明确预期”
《瞭望》:师资队伍建设是“双一流”建设的重中之重,人大在师资队伍建设上有何经验?
刘伟:一个好的学术平台和环境,可使人得到成长和发展,这对吸引人才特别重要。
近年来,我们开展了杰出学者聘任计划。根据人大师资队伍总规模和近些年发展情况和前景设立了约600个杰出学者岗位,聘期内聘任一批优秀老师,给予其物质条件和学术团队,让其更好发挥作用。
我们会根据思想道德、学术水平、敬业精神、对学生的关切度、对教育的热爱等综合因素对老师选拔聘任。采用此标准,还可以在国内外延揽人才,极大降低了人才引进中的交易成本和不确定性。
我们还逐渐推出更富竞争性的聘用制度。比如,让一些新的学科、学院进行全球招聘,在国际市场寻找最优秀的教师,以最高标准吸引人才。
我认为,在师资队伍建设和管理上,一定要有明确制度。只有让老师对自己前途和未来成长有明确预期,他们才能做好选择,安心工作。
此外,还得有人文关怀。管理毕竟是对人的关系的安排和处理,得合情合理,不能不顾情理,没有温度。要把制度规定和人文关怀统一起来,以形成规范,调动大家积极性。
总之,在师资队伍建设上,要大胆改革,实事求是,在稳定性和不断变化间寻找平衡,各方面都要有清晰的政策和制度界定,统一在一起就能建设比较稳定、健康、有活力的师资队伍,支撑学校健康可持续发展。
《瞭望》:创建“双一流”还应做好社会服务,人大近年在校地合作上有何亮点?
刘伟:高校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资政启民,为社会服务。包括为有关部门决策提供学术研究与政策咨询,也包括服务和支援地方发展。师生也能在服务地方同时从地方社会发展实践中汲取养分,提高认识能力和水平。
近年来,人大与很多省市、企业签署了共建协议,服务社会、融入社会的趋势明显提升。例如,我们按照教育部统一部署,从教育扶贫角度,对口帮扶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我和人大党委书记靳诺以及师生团队,多次前往兰坪中小学,在那里建立人大班,举办手拉手活动,努力在脱贫攻坚中作出人大贡献。
我们还推荐许多毕业生作为选调生到地方工作,到基层锻炼、摔打、学习。每年暑期,我们都会去看望选调生。近年来,人大有近2000名毕业生作为选调生扎根基层,他们一般比较低调,脚踏实地,能虚心学习,也比较服从组织安排,知识结构、文字能力、表达能力、学习新事物的能力都比较强,到基层后会很快凸显出来。
“千万不要拿旧的尺子衡量年轻一代”
《瞭望》:你怎么评价人大的毕业生质量?
刘伟:人大现在每年毕业的学生,有约60%是研究生,约40%是本科生,有就业意愿的毕业生,基本能实现充分就业和高质量就业。
从社会接受和认可度看,人大毕业生的质量还是很高的。他们中有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从事科学研究的,有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各行业各领域及党政部门作出积极贡献的。例如,引发全国范围内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的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作者胡福明,还有撰写标注改革开放新征程的长篇通讯《东方风来满眼春》的作者陈锡添,二位都是人大校友。
《瞭望》:你怎么看当代青年?对大学毕业生最想叮嘱什么?
刘伟:现在对年轻一代,大家评论很多。可能大家有看不惯年轻人的地方,年轻人可能也确实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不同时代会塑造不同时代人的品格。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千万不要用过去那代人的想法衡量和要求年轻一代,他们有自己的思想和使命。我们一定要相信,一代会比一代强,无论是在知识上、科学上、文明程度上,人类都在不断进步。
我喜欢和年轻人在一起。我在大学里教了几十年书,每年新学期开学,面对的都是18岁,但年轮是不断前进的,作为老师,我需要不断调整,在课堂上与学生沟通交流,这对我很有挑战,但我很享受。我觉得,千万不要低估年轻人的想象力、创造性和批判能力,也千万不要拿旧的尺子衡量年轻一代,要充分尊重他们。
每年都有很多毕业生走向社会,我想跟他们说两点。一、面对陌生事物和可能出现的困难,要相信自己,也要相信国家和社会,千万别怕,要勇于面对生活和困难,敢于斗争。二、要积极向上,追求美好,为国家和社会作出贡献。
来源:新华社 《瞭望》新闻周刊
最近更新成人教育
- 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赋能提升
- 腾讯健康:联手迈瑞医疗助推行业高质量普惠发展
- 儿童友好|“红色传承”——金华市站前小学五年级秋季研学活动
- 考生、家长速看!云南省2024年高考11月5日起报名
- 巢湖市城乡公交线路优化调整 10月20日起实施
- 自贡自流井区:密切家校合作 家校共育连心桥
- 防拐骗、防暴力、防意外……武昌水果湖二小这样教学生自护自救
- 七险二金!云南省属国有企业招人啦
- 烟台市区七个口袋公园年底全部交付
- 24日至25日,北京南部、天津、河北中部局地可达重度霾
- 自考学位证申请的条件是什么?
- 投资160亿元!德欧中心四川
- 贵州税务:加计扣除优惠政策对支持我省企业投入研发、鼓励科技创新起到重要作用
- 高通骁龙 8cx Gen 4 处理器跑分曝光,多核成绩逼近苹果 M2
- 法律职业资格考试主观题考试益阳考区首次开考
- 初级会计证考试都是选择题吗?
- 大国粮仓装满优质粮
- 把课间还给学生,“圈养”并非长久之计
- 江门鹤山:“全链条”保障好“舌尖上的安全”
- 第十届晋江市中小学生“泉州南少林五祖拳健身操”会操比赛圆满落下帷幕
- 北京市开展2023年度公开遴选和公开选调公务员工作
- 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共建平安和谐校园
- 台庆74周年,广东广播电视台开展中医药文化进社区公益活动
- 原创CBA前三轮排名!郭士强压制老东家,新疆上升8位,北控连败露底牌
- 50%职场人群多受腱鞘炎困扰 使用人体工学键鼠有助于预防腱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