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少先队辅导员 | 上海市少先队总辅导员赵国强:创新,让红领巾更鲜艳

栏目:成人教育  时间:2022-12-03
手机版

  

  2020年6月12日上午,共青团十八届中央书记处举行第十一次集体学习,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贺军科主持集体学习。上海市少先队总辅导员赵国强以“学习少先队的光荣历史做好新时代党的少年儿童工作”为主题,围绕少先队的思想发展史、工作推进史、自身建设史作了专题报告。赵国强在报告中说,少先队在70年光荣历程中积累丰富经验,形成优良传统,最根本的一条就是:牢记从小听党的话、跟党走的初心使命,时刻准备着为实现党的最终目标共产主义而奋斗。少先队70年的历史是营养剂、清醒剂、教科书,需要我们不断地思考和品味,其中闪耀着的教育思想和光荣传统需要我们不断地继承和发扬。

  “初心使命体现在站准立场,就是要站准政治立场,这是我们开展工作的驱动力。体现在增强磁场,就是要强化组织活力,这是我们开展工作的吸引力。还体现在扩大气场,就是要提升工作覆盖,这是我们开展工作的影响力。”赵国强说,“历史是对过去的记忆,也是对未来的指引,时代不会停步,历史没有终点。过去未去,未来已来;时代在变,我们的初心不变;孩子在变,我们立德树人的职责不变。”

  创新,持续创新

  五十岁生日那天,赵国强收到妻子郑虹送给他的礼物——一份印有他各个时间段照片的年历,封面扉页上写着“永远二十五岁”。这是妻子对赵国强的评价,“在我心中,他很年轻”。

  赵国强很喜欢这句话。这也是他对自己的期待:“希望我永远二十五岁。”他又补充说,“我觉得我就是二十五岁,这么多年好像一直没变过。当然,我指的是心态,我觉得我的心态一直很年轻”。

  “工作到现在我只做了一件事,”赵国强说,“而且是我喜欢的事。我很幸运”。他踏踏实实做了三十余年少先队辅导员,从上海普陀区中心小学辅导员到上海市少先队总辅导员,他说他会一直做下去。

  回望赵国强三十五年职业生涯,创新是他一直所秉持的理念。赵国强的创新,不是天马行空,更不是空中楼阁,而是基于踏踏实实做好工作的基础,在坚韧的地基上去寻求突破,寻求改变。也因此,他每一次创新都是螺旋式上升,日积月累,在少先队辅导员工作中,形成自己独有的风格。

  1985年7月,从上海市第四师范学校毕业的赵国强,来到上海市普陀区中心小学,第一年担任中队辅导员,第二年起担任大队辅导员。就在担任大队辅导员第二年,赵国强在全市少先队工作中就“闹”出了不小的改革动静。

  1987年,学校编队改选的日子到了,大队干部竞选成了队员们的热门话题。“大队委员会要改选了,怎样搞好改选工作呢?”大队部首先发动各中队的队员进行讨论。经过热烈讨论,学生们懂得了每个队员都享有选举、被选举和自荐的权利。他们说:这次我们要用民主竞选的形式,由全校队员投票,差额选出有能力、称心的大队干部。校领导和大队辅导员全力支持红领巾的建议,民主竞选大队干部的活动开始了。

  让所有人没想到的是,大队辅导员赵国强这一次站出来,要和从学生中产生出来的大队干部一起接受全校队员投票,他参与了差额选举全过程,也加入了竞选演说者行列。赵国强说:“工作使我越来越认识到:一个称职的大队辅导员既是队员们的指导者,又是孩子们知心的大朋友,在大队委员会中享有与其它大队委员民主平等的一票,彼此之间是平等的,更重要的是辅导员应真正受到全体队员的监督、信任和爱戴。大队辅导员是校长任命的,但在队员们的心目中究竟占了多大位置?能不能得到他们的信任和拥护?要勇敢地走到全校队员的面前参与差额民主选举全过程,接受全校‘选民’的挑选和评判。这可以使学校领导自上而下的行政任命和自下而上的队员拥护相结合。”掷地有声的竞选演讲,赢得阵阵掌声。

  投票开始,赵国强的心也随之怦怦直跳,忐忑不安。他想:万一自己被差额落选了,那还怎么样在孩子们面前抬起头来工作?当天下午,在普陀区中心小学第六次少代会上,校长受大队委员会委托,宣布选举结果。当宣布大队辅导员以最高票421票(离全票差17票)得票数最高当选时,会场内响起一阵热烈的掌声。这掌声,包含着孩子们对赵国强的信任和期望;这掌声,说明孩子们承认他,这是赵国强最大的快乐,鞭策他更加热爱少先队事业,更加热爱辅导员工作,立志把青春献给红领巾;这掌声,也说明这个做法得到队员们的广泛认同。

  大队辅导员自上而下的行政任命和自下而上的队员选举评议相结合,是对少先队建队以来辅导员由校长任命制度的改革。这项改革大大促进了辅导工作民主化,使辅导员时时意识到自己是队员选举的,应该对队员负责,自觉接受队员民主监督。此后几年,赵国强每年都会站在全校队员面前演讲,心怦怦跳一阵,每年得到的票数都会比前一年高,这让赵国强感到自豪,也让他感受到创新的意义和价值。

  后来,这项改革推广到上海全市和市、区县红领巾理事会换届选举中,大中队辅导员和少先队员“平起平坐”,公平竞争,接受全体队员选举评议。“少先队大队辅导员参与队委会民主选举”荣获建队50年上海市少先队工作首创奖。

  这次创新改革给赵国强极大信心,也让他意识到少先队辅导员的工作能动性很大,并不仅仅是按部就班,做好规定动作就好,还有很大空间去拓展。年轻的赵国强在这份工作中感受到活力和意义,“大队辅导员工作是要走到孩子中间的,是要听到孩子心声的”。赵国强说,这是他一以贯之的工作风格,没事时他就和孩子们聊天,和孩子们交朋友,只有走进孩子,听懂他们的心声,贴近他们的兴趣,少先队活动才能受到孩子们真心欢迎。

  赵国强脑海中常常琢磨,如何让活动新颖,富有创意,让孩子们真正喜欢。他结合孩子们兴趣,先后创立“读书节”“科技节”“航天节”“万花节”“艺术节”……一个个“节日”,把孩子们从有限时空里引向充满愉悦、新奇的集体氛围之中;“邮票设计师”“绿色行动”“少年考察家”“海峡两岸心连心”……一个个新颖的活动,让孩子们在自由天地里显露才华、锻炼才干。

  每一次“节日”、活动开幕前,赵国强都要发动全校同学设计会标。美术老师在课堂上精心辅导,同学们动脑、动手,求创新,设计出一张张新颖别致、色彩鲜艳的会标。艺术节会标的设计过程,是引导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过程。大队部把同学们的会标布置出来,让全校同学投标评选,以得票最多者中标。

  赵国强的活动也一次次成为全区、乃至全市少先队辅导员的示范。他编制撰写的队活动实录,一篇篇登载在《少年报》《我们一百万》《少先队活动》等报刊上。

  1989年5月29日,赵国强被共青团上海市委、上海市教育局、上海市少工委、上海市中小学幼儿教师奖励基金会评为上海市优秀少先队辅导员、“六一”奖章获得者,参加了全市万花争艳迎双庆“六一”主题集会。会前赵国强接到通知,上海市领导要接见优秀辅导员代表,他是其中最年轻的一个。

  赵国强善于学习,勇于创新,始终活跃在少先队改革最需要的时空里。他对红领巾事业至爱至善的追求,转化为少先队教育与自我教育的丰富实践;对现代教育理念、先进教育思想的领悟,演绎为一个个富有时代气息和创意的少先队活动。

  他不但把少先队活动做得有声有色,还注重少先队的理论研究,从10多个理论课题的探究中领悟到少先队事业的价值。他认为,少先队工作是一门组织教育科学,内涵无穷。少先队工作实践,使他灵感“爆发”,思维的火花闪烁,结出一颗颗理论探究的果实。理论结合实践中,他写了多篇文章,比如《情境活动与审美教育》《在学科性队活动中培养联想力,发展创造性思维》《从小播下民主和竞争的种子》《少先队美育目标的实施》《少先队活动的流程管理》《多元角色体验塑造的完美个性》等等,有的在德育年会、科研年会上获论文奖,有的在报刊杂志上发表。他饶有趣味地说,“只要愿意做一名辛勤的采蜜人,就一定能酿造出甜甜的‘蜂王浆’,醇厚隽永,回味无穷”。

  赵国强在少先队大队集会上

  由于赵国强在少先队工作出色,很快引起区里注意。1991年2月,他告别工作五年多的普陀区中心小学,来到共青团普陀区委担任常委、少年部长,他的舞台更大,创新思维空间更辽阔了。

  普陀区华阴路小学有个全国首创“十分钟队会”,是对现有少先队活动模式和法规的一个创造性突破。“它贵在天天搞,十分经常;贵在队队有,十分广泛;贵在日日新,十分多样;贵在人人动,十分自主;贵在年年续,十分持久。”赵国强说,他敏锐地感觉到,这是一个值得继续大力推进的项目。如何让这个“宝贝”持续扩大影响力?赵国强一直在思考。

  先从学区做起,“十分钟队会”首先在发源地华阴路小学所在的宜川学区进行观摩,得到推广。“十分钟”精神扎根在宜川学区每一所学校,并发展成一个特色系列:“十分钟小漫画”“十分钟童话王国”“十分钟文化早餐”“十分钟影视剧场”“十分钟七彩小世界”“十分钟科技园”……

  之后是立足普陀,区少工委先后在华阴路小学多次举行现场观摩,请普陀区中心小学校领导介绍队会由来,请辅导员介绍队会类型、特点和作用,请小主持举行招待会答来宾问,介绍队会设计、主持和“指挥部”,向全区宣传推广。每学期举办大、中队辅导员培训班,一年间就连续举办8期。同时结合区少年宫阵地活动,举行“十分钟队会”交流评比,共有123所学校参加了评比。为了把“自动化十分钟队会”推向小学低年级未加入少先队的学生组成的儿童团和中学,区少工委又在沪太三小和曹杨三中、宜川中学先后举行儿童团员在小辅导员辅导下的“半自动十分钟团会”和“中学自动化十分钟队会”现场观摩会,向儿童团和中学宣传推广。

  区少工委在总结前一阶段推广队会经验基础上,明确提出把“十分钟队会”作为普陀区自我教育“主载体”,各大队在推广中要注意处理好“主载体”与本校“特色载体”之间的关系。经过一系列活动铺垫,区第三次少代会发出决议:队队开展“十分钟队会”,队队创建自动好集体,使全区少先队员深受鼓舞。赵国强又和同事们汇集全区“十分钟队会”精华,编辑《十分钟队会》一书,由时任中国少先队工作学会副会长段镇作序、上海市教育局局长袁采题写书名,由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出版发行。

  普陀区“十分钟队会”形成了一套完整方案,取得很好效果,赵国强觉得这种模式很好,开始发力,让活动走向上海,走向全国,去影响更多人。

  上海在全国首创《少先队员证》

  上海《少年报》以《改革的春风吹开的一朵小花》为题,用一版整版报道华阴路小学“十分钟队会”,向全市、全国宣传推广。华阴路小学校长贺秀菊在首批全国红旗大队表彰会上作经验交流。市少工委、区少工委、市社科院青少年研究所和华阴路小学四方联合组成调研组,在中国少先队工作学会会刊《少先队研究》上发表《开发儿童组织的自我教育力》报告,从理论和实践上揭示“十分钟队会”的价值和意义。团中央《辅导员》杂志刊发长篇报道《五千回自转》,向全国宣传“十分钟队会”。

  《自动化十分钟》《少先队工作辅导艺术》和《上海名校办学特色》三本书先后出版,“十分钟队会”进一步影响全市、全国。全国十五省市少先队科研协作会议在上海举行,与会代表饶有兴致地观摩华小“十分钟队会”。全国教育学会研讨会在上海举行,“十分钟队会”在会上进行观摩。“十分钟队会”被《少先队工作辞典》和《中国儿童少年工作百科》收入,成为队活动的新品种。

  赵国强说:“十分钟队会”诞生和发展提供的经验具有普遍指导意义,那就是开发少先队组织的自我教育力。关键在于更新教育观念,转变辅导方法:一给信任,尊重儿童;二给时间,充分保证;三给权利,下放扩大自主权;四给辅导,精心合理。如今,这些丰硕的成果已为大家共享。

  触摸孩子脉搏,观察孩子内心世界

  赵国强注重管理,喜欢看企业管理方面的书,逐渐把少先队活动纳入“流程管理”中。“以办事业的精神,以办事业的方式……”是赵国强的口头禅。凭借“以办事业的精神”,以“办事业的方式”,赵国强推动着上海市少先队工作。

  1992年,赵国强先后担任共青团上海市委少年部副部长、部长。当时,上海少先队工作者正在结合国情,借鉴国际少儿组织有益经验,创建一套中国特色的少先队活动体系和组织体制,雏鹰奖章活动就是其中代表。上海从1992年9月起进行首轮实验,赵国强率先改革探索。

  他和市少工委、市少儿研究中心同事们先后在一师附小、飞虹路小学、铁路一小、钱桥中心小学和恒通路小学进行“进度性雏鹰争章活动”首轮实验,这既是对国际童子军合乎科学的先进教育经验进行比较借鉴研究,也是上海少先队在新时期自创的多种多样争戴奖章活动的继承创新。

  雏鹰争章,创建多元评价机制,突破了传统以分数竞争评价优劣的做法,提供多把衡量孩子的尺子,把素质教育要求化解成孩子们看得见、摸得着、形象具体、富有吸引力和挑战性的目标,鼓励每个有差异的少年儿童用自我激励、非竞争性的方式,不断发掘自己潜能,只要在某一方面作了努力、能力有提高、达到预期目标,就能获得雏鹰奖章,就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开展‘雏鹰行动’,造就少年人才,培养少年能手,为跨世纪青年人才储备了续进的梯队。”

  引发上海乃至全国广大家长育儿观念大讨论的“吃苦夏令营”,是赵国强策划。让他印象深刻的是海岛吃苦夏令营。1998年是国际海洋年,也是崇明岛知青下乡30年。为提高少先队员的海洋意识,普及海洋科学知识,使少先队员更爱祖国蓝色国土,也让少先队员体验父辈当年海岛围垦创业的艰苦生活,从小磨练顽强进取意志,赵国强有了举办“海岛吃苦”夏令营的念头。

  为组织好这次夏令营,他精心设计安排一系列别具一格的吃苦项目,有保卫海疆——小海军苦练本领;走向海洋——小海员龙宫探秘;孤岛拓荒——鲁滨逊野外生存;咀嚼窝头——小知青回味历史;围垦造田——小知青体验艰辛;野营拉练——小营员考察岛貌;海滩拾趣——小营员海边寻宝;深入农家——小营员学干农活;城乡牵手——小营员拜师学艺等。吃苦内容可谓丰富多彩,再加上连日酷暑、成群蚊蝇、较差的住宿条件等等,小营员确实吃足了苦头。

  原以为小营员们会叫苦连天,苦不堪言,但出乎赵国强意料,小营员从苦中品出了其他味道。少先队员沈伟在日记中写道:“吃苦的感觉太好了,当吃苦受累时,我才真的觉得我确实长大了,能够经受各种考验了。”

  姜齐冰在家信中写道:“你们的儿子在这儿一切都好,只是蚊子多了一点,请不要为我担心。再过两天你们的儿子就要回来了,但回来的将不是以前的小皇帝、小太阳,而是一个懂得体谅父母、关心父母的孝顺儿子。”

  李政彦在家信中写道:“这几天我真的很累,但我很开心。我们在荒岛上自己挖灶烧饭,眼睛被烟熏得眼泪直流,泪水和汗水混在了一起,但我觉得很爽!我们烧出来的粥很厚,而且因为水质不好,烧出来的粥有点黑,但饿极了的我吃起来却觉得很香。妈妈你放心,以后我再也不会因为饭菜不合口味而耍小脾气了。妈,我还尝了窝头,我在一口一口品尝的时候,我仿佛品味出了你们当年上山下乡的艰辛,爸爸妈妈你们辛苦了。”

  袁洁在家信中写道:“这儿的确很苦很累,但我一点也不后悔,真的不后悔,相反我感谢你们给我创造了这样一个难得的机会,让我可以独立生活,不再依赖你们。我已长大了,一人在外会自己照顾自己了,你们不用为我担心!”

  王辉在家信中写道:“亲爱的爸爸妈妈,你们也许不会相信:我们这些毛孩子竟然登上了荒岛,自己开灶烧饭了,如果在家里你们一定会夺走我们手里的厨具,可在这里我们真正独立了一回,真是棒极了!我请求你们等我回家后,能让我继续独立下去。你们以前一直跟我讲过去生活如何艰苦,因为没有亲身体验而体会不深,夏令营的所见所闻,使我真切理解了你们的艰辛,那么困难的日子你们都挺过来了,我们还有什么理由在这点挫折面前低头呢?爸爸妈妈,当我回到家里,你们一定会惊奇地发现我变黑了,变得勤快了,因为我懂得了什么是苦。”

  尹佳捷在日记里写道:“在这里我‘享受’到了许多上海难以‘享受’到的‘福’,在营地里,无时无刻都在磨练我的意志。我们经历了烈日、蚊蝇、酷热等考验。现在我终于体会到家里的美好,不禁为自己平时不珍惜时间、不努力学习而深感惭愧,更为平时浪费食物而脸红。”

  …………

  小营员的感受让赵国强既意外,也颇感欣慰。海岛吃苦夏令营的作用是明显的,但毕竟时间太短,只有短短的四天,参与面太窄,只有90名队员。但许多家长却对此寄予厚望,甚至出现了开后门送孩子去吃苦的现象,希望通过一次吃苦夏令营能使他们的孩子有一个突变。“吃苦夏令营”是不是“包治百病”的速成班?要吃苦是不是非得参加“吃苦夏令营”?是不是赵国强特别“心狠手辣”,喜欢“折磨”孩子?

  回答都是否定的。“其实生活中吃苦的机会不是没有,而是到处都有,关键是家长有没有这种意识,舍不舍得。不少家长对孩子的要求是,只要读书好,家里什么事都可以不做;家长宁愿将孩子的空余时间安排读书、练琴、学画,也不安排孩子学做家务,更不要说吃苦。”赵国强说,“我们举办‘吃苦夏令营’,是希望吃苦不只在夏令营中有,家长要多为孩子创造吃苦的机会,磨练我们孩子的坚强意志,使我们的孩子成为能吃苦的勇敢的孩子”。

  1997、1998、1999连续三年,团上海市委少年部主办“吃苦夏令营”,从农村办到军营,从陆地办到海岛,赵国强精心设计了一系列别具一格的吃苦项目:野营拉练,体验艰辛,学干农活,咀嚼窝头,孤岛拓展,野外生存……触摸到孩子脉搏,观察到孩子内心世界,从而找到与家长们沟通的共识。“吃苦不必尽高远,生活中处处能吃苦。”赵国强说。

  以办事业的精神推动少先队活动,就要打造一支长期稳定从事少先队工作的专业化队伍。如何影响和带动更多少先队辅导员迅速成长,并在素质教育中发挥更大作用?他一直在思考。1999年7月,他提出实施“上海市少先队‘名师带徒’工程”,这是少先队专业化队伍建设一个创举,也是少先队组织开展示范群体建设新举措,在全市少先队工作者中形成“学优、带优、留优”的良好氛围。

  实践表明,名师带徒不仅必要而且卓有成效,全市39名少先队名师,以“一带多”形式,先后与143名优秀年轻辅导员结对签约,他们根据各自实际创造了多种带优形式。

  师父不仅带结对的个别徒弟,还同时带一大批辅导员。比如,名师段镇带了三届《少先队学》课程研修生,每个徒弟都是过严格挑选,经过学校、教育部门认可。倪谷音老师整个区的辅导员都带,这不仅是因为名师的主动性、积极性高,还因为区少工委高度重视名师效应,少工委召开重大会议都请他们到会。

  名师不仅带大队辅导员,而且带中队辅导员,像陈蓓蕾老师蹲点到中队,把整个学校队工作都带动起来。名师不仅带人,也带项目,像名师洪雨露建立少先队名师后备人才实训基地,还在少先队群众性活动方面有许多创造,如踢“三人制”足球等。名师以课题带徒,像倪新明、乌绮霞、乐蕴韬、沈建华等老师,每个徒弟都有一个课题,做课题,徒弟进步就快。帮助总结活动经验带徒,像沈人骅、崔可嘉等老师善于搞活动,而徒弟又有实践经验,师父指导徒弟把经验总结出来、推广出去。不仅是师父带徒弟,有时还是徒弟带师父。最明显的就是在电脑网络技术方面,年轻人远远超过师父,师父虚心向徒弟学习,两代人共同成长。

  赵国强和同事们还在网上开设“名师讲坛”,面向辅导员开设讲座,组织名师在网上发表文章。开设面向队员的“名师聊天室”,组织名师与孩子谈心,进行心理辅导、活动指导。开通“网上名师信箱”,与基层辅导员加强联系、指导工作。通过学历培训带徒。像陈宝霖老师带领上海青年管理干部学院辅导员专业班的学员,培养出一支科班出身的专业化队伍。每位名师都从实际出发,把个人效应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

  “上海市少先队‘名师带徒’工程”使一大批资深少先队工作者凝聚起来,一大批优秀辅导员在名师带领下成长起来,对进一步发挥少先队名师的作用,确保上海少先队事业在新世纪的可持续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赵国强在上海辅导员风采大赛上

  创建少先队辅导员职称序列

  赵国强在共青团上海市委少年部副部长、部长岗位上,思考如何继续创出新的路子。

  到市级层面工作后,他一直想着把当年在区里首创的少先队辅导员职称评定在全市推行,让更多辅导员有获得感。经过多年坚持不懈的努力,2011年,团上海市委、市教委、市人保局、市少工委联合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期少先队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的若干意见》,正式启动辅导员职称评定工作,并制定《上海市少先队辅导员参加中小学少先队教育科目教师职务评聘办法(试行)》。文件中明确:上海市教育评估院组建的上海市中学高级教师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委员会下设“少先队科目”,试行三个单列:

  评聘对象单列——各初中、小学在岗专职从事少先队教育的少先队大队辅导员和分管少先队教育的党政干部;各区县少先队总辅导员、教研员;

  学科评议组单列——实行学科评议组,对少先队科目的申报人进行综合评议,相关少先队工作专家作为职称评聘委员会评委;

  评聘标准单列——依据《上海市中小学辅导员专业化建设职业标准》,全面履行加强少先队组织教育与组织建设、辅导开展少先队活动、实施以雏鹰奖章为标志的少先队课程、培养各级少先队队长、引导队员争当好少年、领导管理中队辅导员、开展少先队群众性科研活动、维护少儿合法权益等。辅导员参加少先队科目评聘后,将来转而从事其他专业科目教学,仍然可以参评其他专业科目更高层次的职称。

  自2012年首批辅导员参评中学高级教师职称起,截至2019年12月,上海市已连续8年共108位少先队辅导员获评中学高级教师职称,上海大队辅导员只有近1500人,这在全国是最高纪录。今年还有1位被上海市政府命名为特级教师。

  “上海的辅导员自从有了‘少先队辅导员’专门职称序列后,在职业发展方面,他们不必再艰难地与校长、教导主任们竞争德育序列职称,而是拥有属于自己的职称系列。”赵国强说,“少先队辅导员们对工作有热爱,有梦想,但也需要有获得感,设立少先队辅导员专门职称序列后,解决了辅导员后顾之忧,也让少先队辅导员队伍更稳定了。辅导员们都从内心发出心声:‘我们可以一辈子干自己喜欢的工作啦!’这也让我觉得很有成就感”。

  不是每一件事情都进展顺利,赵国强也遇到过棘手“难题”。解决办法,无他,唯有死磕到底。认准是对的,就坚持往前走。遇到困难,就想办法。不后退,事情总会有转机。比如为《少先队研究》争取刊号。1984年初创办的《上海少年工作通讯》是一本内部准印刊,是少先队辅导员们都很喜欢的刊物。为落实第六次全国少代会精神,进一步加强少先队理论建设,探索新规律,促进新发展,同时为辅导员发表学术论文、职称评定提供平台支持,2010年,赵国强决定申请公开刊号,很多人劝他说这是很难的事,但他没有动摇。“这本杂志承载几代人的梦想,也应对少先队的未来发展体现出应有的担当。”

  申请刊号之路困难重重:一是当时上海已有同类杂志《少先队活动》;二是刊号总额控制,要“关闭”一个才能“出生”一个;三是主管单位要换成企业化出版集团;四是一本杂志不能独立申请杂志社……妻子郑虹回忆,在申请刊号那段时间,赵国强跑了不少地方,碰了不少钉子,头发没少掉,也遇到不少贵人。“其实他可以不揽这个事,成功的可能性太小了,但他觉得少先队辅导员需要有一块阵地,他就去努力。他常常是这样,不会为自己的事情求人,但为了大家的事,会奉献出自己的时间、精力和人脉。”郑虹说,“他认准的事情,就会坚持到底”。

  历时两年,赵国强多方奔走和积极呼吁,2012年9月,国家新闻出版总局批复上海市新闻出版局,同意创办《上海少先队研究》杂志。2013年1月,《上海少先队研究》杂志正式创刊。自此开始,凡在该刊刊登的文章均可以在“中国知网”数字平台进行论文检索。2016年1月,为扩大宣传范围和参与程度,提高刊物全国学术影响力,《上海少先队研究》经批准正式更名为《少先队研究》。

  目前,《少先队研究》是中国少先队系统内唯一一本以少先队理论研究为主的专业性学术杂志。杂志受到全国少工委、共青团上海市委、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以及相关高校、科研院所热忱关怀,许多领导、专家与各级少先队组织积极支持杂志建设,推动杂志在思想交流、课程建设、学科探讨、信息传播等方面发挥作用。杂志为辅导员发表学术论文、职称评定提供了园地。

  上海第八次少代会

  少先队可以寄托并实现很多美好理想

  赵国强进入少先队辅导员领域已经35年,“在这几十年间,确实有转向其他领域的可能,特别是我2003年从团上海市委少年部长转任组织部长,有五年时间,完全有可能离开少先队,但我没离开。这五年里,我仍兼任上海少工委副主任,五年后又重返少先队工作岗位,担任上海市少先队总辅导员,至今10年了。这也意味着,我将把少先队事业进行到底”。赵国强说,“常有人问我,为什么愿意一辈子干少先队事业?有一句话最能形象而又真实地表达我的思想与情感——少先队是一把魔椅。看到一个个少先队员成长,我就越来越觉得少先队是可以寄托并实现很多很多美好理想的地方。所以,只要坐上了这把‘魔椅’,似乎就很难下来”。

  赵国强认为,快乐的童年是孩子一生幸福的营养,“孩子”这个称呼不只意味着明天,更意味着今天。对每个孩子来说,童年只有一次,把幸福的童年还给孩子,为孩子一生的幸福奠基,是每一个成年人的神圣责任和崇高使命。

  “幸福是一种能力,成年人不能以牺牲孩子童年的幸福去换取孩子成年的幸福。”赵国强说,“幸福的密码是什么?是让每一个孩子从内心感到快乐。让他们能做自己想做的事,拥有愉快的属于自己的童年,别把他们累倒在起跑线上”。少先队辅导员在孩子成长道路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份使命让他觉得肩头沉甸甸。

  学校少先队工作是助推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引擎,也是培养接班人的摇篮。注重培养红色基因一直是少先队使命,红色基因中包含着中国共产党人一以贯之的优秀政治品格和宝贵精神。

  长三角地邻、人亲,合作由来已久。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时就积极倡导建立长三角党政主要领导定期会晤机制。经过酝酿筹备,2005年,首次长三角两省一市主要领导座谈会在杭州召开,区域合作纳入长三角最高决策层视野。2008年,安徽加入,三省一市合作机制正式形成。

  为促进长三角一体化向纵深推进,深化少先队员组织意识教育,让红色基因入脑入心,激励少先队员争做新时代好队员,在赵国强倡议下,少先队上海市工作委员会联合少先队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工作委员会,共同发起“相聚在党的诞生地”长三角少年儿童党团队三旗传递活动。旗帜传递是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牢固树立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坚定信念。连接你我他的红色基因,是情感的寄托,也是精神的归宿和前进的动力。

  2018年5月13日,阳光灿烂,杨柳吐翠,党团队三旗传递活动在上海中共一大会址启动。这里不仅是中国共产党诞生地,还是党的根脉和精神家园。由少先队员护送的来自一大会址的党旗、来自渔阳里团中央机关旧址的团旗与来自上海长风公园地下少先队群雕的队旗,从中共一大会址出发,拉开传递活动序幕。

  5月14日,上海少先队员将党团队三旗护送到浙江嘉兴南湖,在嘉兴南湖实验小学举行传递活动。秀水泱泱,红船依旧,映照着少先队员们活泼矫健的身影。

  5月16日,来自浙江嘉兴南湖三面鲜红的党团队旗帜传递到安徽金寨。少先队员在中国革命重要策源地、人民军队重要发源地——金寨红军广场举行“高举旗帜 牢记使命”党团队三旗传递活动。现场,“三旗传递”仪式庄严、热烈,同时也拉开党团队三旗在安徽全省境内传递序幕。

  5月21日,江苏南京雨花台烈士纪念碑前,南京市少先队员代表整齐肃立,迎接来自党的诞生地的党团队三旗,继承和弘扬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雨花台留下姓名的1519名英烈,请接受少先队员崇高的敬礼,近代以来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献身的英烈,请接受少先队员崇高的敬礼,英烈精神必将激励少先队员勤奋学习,报效祖国。”最终,党团队三旗于2018年6月1日上午回到党的诞生地一大会址,长三角少年儿童代表共同欢庆“六一”儿童节。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使命。走进新时代,唯有不忘初心,方能不断前进。传承红色基因,争做时代新人,党团队旗传递活动让长三角少先队员从中汲取革命理想的力量,接受红色文化熏陶,从小学习做人,从小学习立志,从小学习创造,长大后为建设上海、建设长三角、建设祖国接力奋斗。

  赵国强倡议,2018年上半年以来,上海市少工委和江苏、浙江、安徽三省少工委发动各级少先队组织开展“红领巾畅想长三角”金点子征集活动,少先队员们围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就交通、科技、农业、医疗、环保、教育、文化、旅游、体育、社区建设、对外交流、少先队组织建设等方面出谋划策,共同畅想长三角美好未来。活动通过网络视频将老师们的好课分享,实现共享长三角网络课堂;在长三角地区建设共享读书亭,人们可以扫码在不同读书亭方便地借阅和还书,也可在公众平台上分享阅读……2018年“六一”儿童节,“红领巾畅想长三角”十佳金点子新鲜出炉。长三角孩子们脑洞大开,发挥聪明才智,积极献计献策。

  孩子们的想法如何去争取领导伯伯的支持和鼓励呢?上海市红领巾理事会小理事童时杰、周怡玲等同学给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李强伯伯写信。他们在信中写道:在您的倡导下,我们身边的叔叔、阿姨都在开展大调研,作为少先队员的我们,也开展了一些小调研。今年寒假,我们前往南京进行研学之旅,瞻仰了雨花台,考察了南京博物院等。我们还就上海和南京的发展情况设计了调查问卷,并对长三角未来展开畅想。我们有很多亲戚都居住在江苏、浙江、安徽,平时常来常往,长三角是我们共同的家园,每一位小伙伴都应该以我所能为长三角发展做贡献。

  李强书记收到小理事们的来信,给上海全市少先队员发来热情洋溢的回信。他在信中说:童时杰、周怡伶等小朋友:你们好!看了你们的来信,得知你们积极开展“小调研”,发动长三角小伙伴共同传递党、团、队旗,共同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贡献“金点子”,我非常高兴。你们身上体现的为祖国、为家乡尽责任的小主人精神,令人欣慰。

  2018年“六一”儿童节前夕,李强专程来到团上海市委视察,在少先队室听取“红领巾畅想长三角”金点子征集活动汇报,再次表扬孩子们的金点子,表示在长三角一体化决策过程中会充分吸取孩子们智慧,让长三角真正成为孩子们共同的家园。

  在赵国强看来,少先队组织具有基础性、战略性地位,是“国运所系”的大事。“35年一路推进改革,我源于一名共产党员发自真心的政治自觉。党把未来交托给了我们,我们就要担负起这个历史重任。”赵国强说,正因为发自“真心”,我才会面对队员动真情,改革创新寻“真理”,做一个“真正”的少先队工作者。”

   “让孩子们成长得更好”名校长公益大讲堂

  每一年的工作都有新体验

  妻子郑虹在2001年《赵国强少先队教育文集》附录中写下一段话:“红旗的一角对你而言有着特殊的含义,无数次的晚归我都在默默地等待你,有过抱怨,也有过不满,但更多的就是感动于你对事业的一份执着。曾记否,美丽的鼓浪屿海滩还未来得及细细地品味,我们已结束本就短暂的蜜月之旅,未做任何休整,你却早已出现在‘万童认养小树苗’那抹绿色中了;曾记否,为了求得社会对少年儿童事业的支持,为了不辜负领导对少先队事业的关怀,你总是孜孜不倦地驰骋着自己的智慧,和一群孩子王为了共同的理想,无怨无悔……”

  在郑虹看来,赵国强对这份工作一直保持着新鲜感。“每一个孩子都有时代特性,每一年的工作都有新的体验和感受。”赵国强说,做好辅导员工作,就要深深扎根于基层学校少先队员、辅导员创造性实践的肥沃土壤中。每一次创新都来自群众、来自实践、来自基层,又服务群众、服务实践、服务基层,所以释放的能量足够强大。

  赵国强来自基层,有基层工作经验,后来到区里、市里工作,虽然不在一线,但是还保持着蹲点基层的习惯。他认为这是了解基层、关心基层和凝聚基层的最好办法,为办实事、推进工作打下基础。

  每一项改革创新,都有一个或几个基层点和科研基地,都有扎实的对应学校基础,从而保证每一项改革持续推进。“上级部署工作是‘大写意’,本人落实工作就是‘工笔画’,‘大写意’重在意境,‘工笔画’重在功夫,必须一笔一笔描。”赵国强是这么说,也是这么做。

  赵国强推进改革,有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敢闯敢干。在观念上,他很早就冲破姓资姓社禁区,组织力量开展国际儿童组织比较研究。上世纪九十年代起,他和同事们就通过不同渠道,从前苏联、美国、日本、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收集各类儿童组织的资料,及时进行译介。他要求每个出访者回来撰写考察报告,《少先队研究》杂志特设“海外儿童组织专栏”,逐期刊登。

  “有人有顾虑,我认为马克思也是外国人,马克思主义能中国化,为什么海外儿童组织经验,符合人类文明准则与教育科学规律的,就不可以拿来研究与借鉴?”赵国强说。他多次出国学习、考察,归国后总要写出厚厚的考察报告和观摩札记。1994年上半年,他赴香港女童军总部访问,时间半个月,带回一箱子资料,写下十余万字笔记,仅为《少先队活动》杂志撰稿推介香港女童军活动,就写下49篇,连载四年。

  他善于运用“他山之石”,给中国少先队工作者以宝贵的启示。他曾出访日本、朝鲜、法国、马耳他、韩国、美国、德国、英国,都写下专题文章,为基层辅导员报告国外少年儿童教育现状、发展趋势以及启迪、思考。特别是在美国做访问学者期间,他到美国童军总会实习,回国后与林频合著《国际视野下童军组织比较研究》,填补国内儿童组织国际比较研究空白。

  这些工作提示赵国强:要把中国少先队放入“地球村”中研究和发挥作用。他借鉴国际儿童组织通行做法,拓展少先队社区和校外工作,让孩子们从灯光下到阳光下,加强少先队户外活动探索。组建雏鹰假日小队,发挥社区少工委、社区大中小队优势,组织少先队员到社区报到。开展周末快乐双休活动,在学校围墙之外将少先队员组织起来,到户外、到大自然中去做游戏,去奔跑嘻笑,去面向蓝天、大海欢呼跳跃。在郊外、农村、公园、农场、纪念馆和军营等,特别是在星罗棋布的社区,建立“红领巾争章社会基地”,将少年儿童校外素质教育时间上的“漏洞”补起来,作用发挥出来。

  赵国强给各地辅导员介绍上海《队员证》

  干儿童心中盼的事,做儿童信得过的人

  赵国强认为,作为孩子的团体——少先队永远是充满童稚和天真的世界。要讲儿童听得进的话,干儿童心中盼的事,做儿童信得过的人。“和少年儿童交流,就要运用少年儿童喜闻乐见的方式,这让孩子们感觉亲切。看到孩子们能毫无距离地与我天真、活泼、开心地说心里话,我感到莫大的满足。”赵国强莞尔一笑,“孩子们是与时俱进的,和孩子们在一起,也是学习的过程。你知道现在的孩子们说,你真是个塑料袋,是什么意思吗?意思是太能装了。你瞧,多有趣,如果不走近孩子,你就了解不到孩子的语言符号”。

  从 1985年开始,赵国强与孩子们亲密“接触”了整整35年,从“知心哥哥”到“知心叔叔”再到“知心伯伯”,赵国强常说,“孩子是我师,我是孩子友,孩子进步是我最大的快乐。是孩子们的创造,让我觉得每一天都是新的开始”。在赵国强看来,35年里,除了岗位的变化,其他的都没变。

  总有一些不变支撑着改变。

  35年间,赵国强见证着一个又一个孩子的成长故事,并和他们成为了朋友。曾被评为中国百名好儿童、上海十佳好少年、复旦大学法律系学生党支部书记,现为君合律师事务所合伙人的许燕同学,是赵国强在普陀区中心小学教过的学生。她在《赵国强少先队教育文集》写道:“在我的成长道路上,曾遇到好几位优秀的老师。正是在他们的言传身教下,我才扎实稳健地走好人生的每一步。而作为启蒙老师的赵国强老师,是他带领我走上一条健康成长的人生之路,更是他点燃手中的星星火炬,指引我向着崇高的人生目标迈进。”

  “进入中学后,我通过竞选成为上海市红领巾理事会理事,又能见到赵老师,接受他的帮助了。赵老师很关心我的成长,也鼓励我向团组织靠拢。在工作中每次我有点子或是要进行调查,赵老师都会与我一起讨论,如良师如益友给予我许多帮助。1995年,我在推优中首批加入了共青团,我知道我又在人生路上迈出坚实一步。赵老师得知这一喜讯后,打电话来祝贺我,勉励我要多为队员服务,不要忘记一条杠杠,一份责任。赵老师的话又一次催我走上前进的道路。在红理会的工作中,在组织的关怀下,在老师的勉励声中,我慢慢长大、成熟,慢慢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心中那崇高的理想信念更召唤我努力前进。”

  这个中国女孩是汤玫婕,当年是上海市红领巾理事会小理事。在她初二暑假时候,上海市政府官方网站东方网要建一个少年频道,频道如何建?要设什么栏目?如何回应小伙伴的关切?赵国强想了又想,不如把这个任务交给孩子,他找来汤玫婕,把建少年频道的任务交给她,让她带领一群同龄伙伴去干。后来,她感慨地说:“我的成长有两所学校,一所有围墙,主要学文化;还有一所没有围墙,就是少先队,让我学到了有围墙的学校里学不到的东西。”

  赵国强认为,辅导员要有一双慧眼,去发现孩子,倾听他们的所思、所想、所需。

  2010年7月,《新民晚报》头版头条刊登报道《从6平方米走出来的好少年》,介绍上海市优秀少先队队长、杨浦区思源中学胡俊豪的事迹。赵国强看到报道后,来到胡俊豪家家访,这次家访让赵国强有不少新发现。身居6平方米小屋,胡俊豪的心可不小:他心里装着亲人,宁可闷在自己的小房间里,也不上大房间“孵空调”,生怕影响上完夜班需要休息的爸爸;心里装着同学,每当有同学求教,他都耐心作答;心里装着生活,喜欢物理,是因为物理与生活关系密切,马桶、风扇他都动手搞搞;心里装着宁静,知道摆正心态不攀比,认认真真读好书;心里装着世界,清贫但又丰富的学习生活养出他的“浩然正气”。

  赵国强觉得这个孩子身上还有很多闪光点可以挖掘,专门请来著名少年儿童教育家、作家孙云晓采访胡俊豪。2011年4月,《光明日报》整版刊登孙云晓的报告文学《“想当政治家”的阳光少年胡俊豪》。编者按写道:作者18年前发表报告文学《夏令营中的较量》,旨在揭示中国教育的问题。18年来,中国教育取得长足发展,这得益于素质教育大力推行。从2008年“鸟巢一代”到2010年“海宝一代”,中国少年儿童精神面貌让国人耳目一新。希望籍这篇文章传达一个讯息:这一代孩子是大有希望的。国家发展,需要一大批志存高远、敢于担当、懂得感恩的青少年。

  胡俊豪因此和赵国强结下深厚情谊,有什么事情愿意找赵国强倾诉。在成长道路上,经常来请教赵国强的意见,考什么大学、读什么专业,他都会认真听听赵老师的建议。如今胡俊豪已是上海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

  童时杰是原全国少工委队员委员、上海市红领巾理事会副主席,如今已直升上海市外国语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高中。他热爱科创,在上海市、虹口区和学校帮助下,成功举办机器人科创比赛,让来自上海各区科创队伍聚在一起,领略科技给生活带来的改变。在科创道路上不断努力的过程中,赵国强建议他积极关注身边小伙伴们的生活。童时杰了解到,离上海市区不远的崇明有一群留守小伙伴,他们的父母因为外出打工不在身边。赵国强就带领市红领巾理事会的小理事们一起去崇明,为留守小伙伴们送去冬日里的温暖。

  2018年寒假,童时杰和上海市红领巾理事会理事们一起前往南京进行研学之旅,还就上海和南京的发展情况进行调研,并对长三角未来展开畅想。他和来自长三角地区的小伙伴们一起向市领导及少先队员们分享了“期望早日实现长三角一卡通”的金点子,为建设城市贡献自己的力量。

  许许多多少年成为赵国强“看着他们长大的”优秀人才,每念及此,他都很自豪。

  女儿赵晨伽,是赵国强又一份骄傲。1998年女儿出生,他在给女儿定制的“小脚印”印模版上,镌刻下《尚书·大禹谟》一段话——“满招损、谦受益;才是银、德为金”。这是他对女儿的期望,期待女儿能以这段金句为勉。赵国强从不干涉女儿,尊重女儿的每一个选择。他主张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孩子的兴趣,从兴趣到志趣再到志向,让孩子体会到成长的快乐。赵晨伽没有辜负父亲的期望,先后获得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全国鲁迅作文大赛一等奖,考过中国青少年书法最高等级十级,如今已是上海戏剧学院的大学生。

   上海四好少年标兵胡俊豪(右二)

  “新一代的资深少先队工作者”

  繁忙的工作之余,赵国强喜欢看书,《古今中外管理思想史》《变革中的中国行政管理》《管理方略论》《现代传播学》等书,他一直学习。案头上,是《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书桌上有他喜欢阅读的《学习的革命》、《多元智能》;床头柜旁,有《素质教育在美国》、《香港、美国的童子军》。他最感亲切的还是少先队专业书:《少先队教育与自我教育》《解放孩子》《少先队自动化》和《新发现当代中国少年儿童报告》等。

  赵国强认为,取得成就的人很像登山运动员。他们不会一开始就去爬珠穆朗玛峰,而是先在小山坡训练自己的能力,直到有足够的技能和信心,再去尝试大的挑战。一旦他们选定目标,会制定路线并尽可能地按计划执行。他们还会给自己最好的装备,从竞赛中积累经验。他们预期自己会遇到困难,当真的遇到时,不退却,而是尽最大努力克服,而后再前进。他们善于控制自己的恐惧和消极思维,因为他们知道,恐惧和消极思维会打败自己。他们懂得坚韧和坚定的重要。

  赵国强给青少年的成长建议是:做一个有准备的人。首先是境界上的准备。要有干事创业原动力,奋力担当新时代新使命,必须始终保持那一股子气和劲:锐意创新的勇气、敢为人先的锐气、蓬勃向上的朝气,这是新时代发展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其次是事业上的准备。打铁还得自身硬,干事创业必须以一身过硬的好本领为前提和基础,年轻人要不断提升自身业务素质,用出色的业务能力擦亮“名片”。还有经历上的准备。行万里路胜过读万卷书 ,听过的容易忘记、看过的也会印象不深,唯有实践体验才会刻苦铭心、终身难忘。他的关注重心一直是青少年。

  他的人生深受献身红领巾事业的三位少先队教育家吴芸红、段镇、张先翱的影响,他将这三位老师视为人生的学习榜样。

  吴芸红为少先队工作奉献一生。她从1946年主持中共地下党创办的《新少年报》“咪咪信箱”,到团上海市委少年部,到团中央少年部,直到1983年离休,几十年一直跟少先队打交道。94岁高龄,她还亲笔修改少先队历史文章。

  张先翱,少先队教育“第一教授”。他是中国少先队有史以来,第一个少先队专业正教授,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他的少先队教育思想对全国少先队工作决策和改革创新发展产生重要影响。1958年,即将从北京大学历史系毕业的张先翱第一志愿是去小学当老师,而且不挑地方,全国各地都可以。第二志愿是初中老师。张先翱说,“如果允许我填写100个毕业分配志愿,我要从第一到第一百都写儿童教育、少先队。总之,哪里有少先队,哪里有儿童教育事业,我就去哪儿”。

  段镇,大家都称他“段伯伯”,解放前就在中共上海地下党领导下投身儿童革命运动,新中国成立之初又参与少先队建队工作。他历经坎坷,矢志不渝,始终战斗在少先队岗位上,为少先队事业作出杰出贡献。段镇是我国第一位少先队专业正研究员,他最大成果就是创学——创中国特色儿童组织教育学。“段镇老师常说:他是一名搬运工——把古代有益思想搬到今天来用;把外国的科学经验搬到中国来用;把上头领导的正确思想搬到下头基层来贯彻;把下头创造的先进经验和他们的切身需求反映到上头去供决策或推广之用;把这边的好东西搬到那边去,那边的好东西搬到这边来,通过横向交流促进共同繁荣。”赵国强说起段镇,满怀深情,“作为‘后浪’,段伯伯一直帮助我,鼓励我。我的《少先队管理学》一书,就是在段伯伯鼎力支持下完成的。2015年1月,当我把初稿送到医院给段伯伯提意见时,他不顾重病缠身,逐字逐句进行修改,还为这本书撰写了前言。”

  赵国强至今还记得,段镇在《赵国强少先队教育文集》中写道:“赵国强是跨世纪的少年部长,是一位新一代的资深少先队工作者。赵国强二十择业(选择了为儿童教育服务之路),三十立业(当上了团市委少年部长),以风华正茂之势从实践型、经验型走向理论型、管理型,成长为新一代少先队专业工作者的代表。赵国强的道路昭示了一条从择业、立业到敬业、创业的专业化成才之路。队贵有专,这是值得我们为少先队事业庆幸的。大家都喜欢青年赵国强,因为他把火红的青春奉献给火红的红领巾事业,因为他继承发扬了老一辈少先队工作者全心全意、勤勤恳恳的敬业精神和勇于开拓进取、敢于改革创新的创业精神。”这是段镇对他的评价,也是赵国强此生的不懈追求。(摄影 王中鸿)

  赵国强(后排左四)在初中团队一体化改革换巾仪式上

  [本文刊于《中华儿女》杂志2020年第15期]

上一篇:初一学生:这份指南,能让你迅速适应初中生活!
下一篇:这几个专业不需要考研,本科毕业就是“香饽饽”!

最近更新成人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