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传博士招生考情分析/西安交通大学

栏目:成人教育  时间:2022-12-04
手机版

  

  考情分析系列来啦,接下来的日子里,小编会整理国内各大院校的新传博士招生情况,包括招生人数、申请考核条件、复试比例、复试办法、博导介绍等内容,同时心传考博也会持续关注2022的博士招生简章,及时为大家更新招生信息。

  今天是西安交通大学大学专场哟~

  招生人数

  2021年:3人(马克思学院),6人(新媒体学院)

  2019年:4人

  报考条件

  根据《西安交通大学博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和《西安交通大学2022 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章程》及博士“申请-考核”制选拔工作实施办法的有关文件规定,结合我院本年度实际情况,现将新闻与新媒体学院2022年博士招生工作布置如下: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品德良好,遵纪守法;身体健康符合国家和学校规定的体检要求。

  (二)具体要求:

  1.已获硕士学位(国内普通高校统考应届硕士毕业生最迟须在入学前取得硕士学位,在境外获得的学位须经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的国外学历学位认证)。

  2.符合以下条件可按硕士毕业生同等学力报考:

  (1)获得学士学位后在所要申请专业、学科或相近的领域工作六年及以上(从获得学士学位到博士生入学之日);

  (2)已修完硕士研究生课程,由研究生管理部门出具成绩证明;

  (3)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已在报考学科、专业或相近研究领域获得省部级科技成果二等奖及以上(本人排名前三)或省部级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以上(本人排名前三)。

  3.申请人应具有较好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水平达到以下要求之一:

  ① 全国大学外语六级考试成绩达到460分及以上;

  ② TOEFL成绩达到80分及以上(IBT);

  ③ IELTS成绩达到6.0分及以上;

  ④ GRE成绩300分及以上(新);

  ⑤ GMAT成绩650分及以上;

  ⑥ WSK(PETS-5)考试合格;

  ⑦ 全国高校外语专业八级考试TEM-8合格;

  ⑧ 在母语为英语的国家或地区参加过英文授课学位项目学习并获得学位(2017年9月1日后获得),同时提交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认证报告。

  未达到以上英语水平要求的考生,须经学院专家审核认定同意报考。

  报考时间

  普通招考报名时间:2021年10月20日-2021年11月10日。

  登陆网上报名系统,按《2022年西安交通大学普通招考博士研究生网报须知》要求填报本人信息及上传本人电子照片等相关资料,并缴纳报名费,下载确认报名情况登记卡及报名相关表格。

  材料申请

  (一)申请者须于2021年11月20日前,将以下申请资料(注明“报考博士”)交至或EMS邮寄至新闻与新媒体学院研究生教务办(兴庆校区主楼E405学院办公室),以备材料复查审核;逾期或所交材料不全者,按放弃处理。初审通过学院材料审核的考生名单将通过系统通知学生并于2021年11月中下旬在学院网站公布,不经现场确认的考生不得参加考试。

  (二)申请材料清单

  1.博士生考生报名情况登记卡(网报后双面打印2份,须经本人签字);

  2.报考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登记表(在报名网页下载空白表手工填写);

  3.两名所报考学科专业领域内的教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推荐书(报名网页下载手工填写)。推荐书是学院确定博士生资格的重要依据,推荐人必须高度重视;推荐人应根据自己对考生的了解,实事求是、客观的亲自填写;

  4.硕士课程学习成绩单(加盖公章或成绩专用章有效);

  5.外语水平证明材料(含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证书、TOEFL成绩单、IELTS 成绩单、GRE/GMAT成绩单、专业八级考试证书或全英文授课学位项目学位证书等);

  6.学士、硕士学位证书原件及复印件,本科、研究生毕业证书原件及复印件(往届硕士生提供硕士学位认证报告;应届硕士毕业生提供教育部学籍在线认证报告,且须在入学前交学院查验学位证书及毕业证书,并补交复印件)或证明书。境外学位证书申请者需提供“教育部留学生服务中心”的认证报告原件及复印件(查验原件,收取复印件),须在加试前取得;

  7.二级甲等以上医院出具的体检合格证明;

  8本人身份证复印件,应届生需提供研究生部门开具的应届生证明或教育部学籍在线验证报告(验证报告的预计毕业日期为2022年8月前);

  9.军队在职干部报考须持其所在部队或上级单位出具的介绍信;

  10.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所获专利及其它研究成果证明,承担科研情况简表及科研能力证明材料,如立项、论文、著作、获奖证书等复印件;

  12. 科研计划书。考生结合拟报考专业和报考研究方向,选择某一具体项目(不要求必须是将来博士期间做的内容),撰写一份科研计划书(不少于8000 字);

  以上材料请按照顺序,左侧装订。

  备注:

  ①现场报名时需提供所有申请材料的原件,以供查验;

  ②材料一经提交,均不退还;

  ③一旦发现弄虚作假行为,将取消资格考核和录取资格。

  考核

  (一)资格审查:学院对申请者按照学院公布的“申请-考核”制实施细则进行资格审查;

  (二)打印准考证:登录研究生招生信息网下载打印准考证,时间以网上通知的时间为准。

  (三)考核办法

  1. 材料评议

  学院根据考生递交的申请材料和攻读博士的研究计划书,组织专家(报考导师不参与评议)对考生的学习经历、工作经历、外语水平、科研项目、学术水平、攻读博士学位的研究计划书等进行全面的、独立的评估打分,并通过线上系统出具评议意见。通过者名单将在新媒体学院网站公示,不合格者不能进入下一环节。此环节成绩占总成绩的30%。

  考生提交的《科研计划》需根据所报导师的研究方向进行选题,内容包括选题的意义、研究背景及国内外现状、研究方案、创新点等,要求字数不少于8000字。

  2.专业考核

  专业基础知识及专业知识的笔试、外语考试(及心理素质等测评)。不合格者不能进入下一环节。此环节成绩占总成绩的30%。

  时间:2021年12月上旬(具体时间待定)(上午考英语,下午考专业课;考场信息以准考证为准)。

  专业考核科目:科目1;外国语;科目2专业课。

  每门总分均为100分,考试时间均为3个小时,具体以准考证为准。

  学院依据考生外语及业务课成绩,确定参加综合能力考核的考生名单,并在学院网站公示。

  3.综合面试

  时间:2022年4月进行(暂定),具体以网页通知为准。

  综合面试采取现场答辩方式进行。学院成立由教授或博导组成的综合面试专家组,重点对考生的基础知识、逻辑思维与语言表达能力、科研志趣、创新意识与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硕士期间或报考博士以前的工作进行考核,每位考生考核20分钟,其中要求考生准备不超过15分钟的PPT向专家组汇报,专家提问5分钟。PPT内容包括:

  (1)个人基本情况和前期成果介绍。

  (2)学术报告(可结合硕士期间的研究内容或自选以前从事过的研究项目)。

  (3)研究计划报告,即对撰写的研究计划书进行汇报。

  专家根据考生的汇报情况,对考生的基础知识、综合能力和科研素质等进行综合评价,按百分制打分。每位考生在本组的得分是所有专家打分的平均分数。此环节成绩占总考核成绩的40%。

  同等学力考生在综合面试阶段须加试两门由学校组织的硕士阶段专业基础课和自然辨证法。持境外学位考生在综合面试阶段须参加政治理论考试。不合格者不予录取。

  学院博士招生工作组对以上考核结果进行综合评分,最终确定初录考生名单,并在学院网站公示。

  录取

  (一)综合材料评议、专业考核、综合面试三个环节的成绩,学院根据本年度招生计划差额划定录取分数线,在初录名单范围内,根据考生的考核综合成绩、思想政治素质和品德表现、业务能力、身心健康状况等全面衡量,导师、考生双向选择,择优录取。未经公示的考生不予录取。

  (二)录取为非定向就业的全日制博士研究生,档案一律调至我校,毕业后自主择业。

  (三)录取为定向就业的非全日制博士研究生须与学校、定向单位签订三方定向就业协议书,学习期间不调档,不转户口,不安排学校宿舍,不享受奖助金,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发给相应的、注明学习方式的毕业证书。

  导师介绍

  管晓宏

  中国科学院院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发展了离散与混合生产制造系统优化理论;提出了供电资源优化竞标策略和购电优化分配的新方法和多Nash平衡点的“机会性共谋”竞标博弈说;领导多学科研究梯队,将系统科学方法与网络技术相结合,研究开发集成化网络安全防卫系统。

  研究方向:网络化系统特别是能源电力系统优化与安全理论与应用研究。

  项目基金: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面上项目,国家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教育部创新团队、重点科研项目、“985计划”、“211计划”,宝钢集团公司,山东鲁能集团公司,美国联合技术公司研究院(UTRC)。

  李明德

  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陕西乾县人,中共党员,文学博士。西安交通大学新闻与新媒体学院院长兼党总支书记。西安交大期刊中心主任,《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主编。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教育部高校网络教育名师;陕西省三秦学者创新团队带头人,全国优秀社科普及专家。

  研究方向:新闻传播理论与实践;新媒体与社会治理。

  项目基金:

  1.重大事件中网络舆情、民意、与执政理念协同发展研究(2021ZXWT02);

  2.延安时期党的新闻宣传思想与经验研究(2021HZ0758);

  3.智媒时代西部地区原有新闻传播专业改革提升与实践探索;

  4.复杂舆论场景中信息内容传播风控评估体系构建与应用(20K02);

  5.突发公共事件媒体传播策略(2021KRM182)。

  杨琳

  女,文学博士,教授、博导。教育部 “新世纪优秀人才”;陕西省“人文英才”;教育部新闻传播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陕西新闻传播教育学会副会长;陕西写作学会副会长;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新闻传播专业指导委员会理事;西安市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曾任美国阿拉巴马大学高级研究学者;英国利物浦大学荣誉博导、高级访问学者;主持国家社科项目及重大项目子项目六项,省部级项目十余项,获省部级社科奖十余项。主持多项横向委托项目。出版多部专著,编写多部规划教材。多项成果被《新华文摘》、《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等转载。

  研究方向:大众传播与社会发展,文化传播研究。

  项目基金: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丝绸之路文化精神及其在‘一带一路’战略中的作用研究”(批准号:17XKS029)。

  陈积银

  博士生导师,教授。陕西省智媒研究基地主任,西安交通大学青年拔尖人才(A类),西安市委宣传部副处长(挂职),福建省闽江学者讲座教授,中国数据新闻大赛品牌创始人,中国高校影视学会网络视听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荣获第六届全国广播影视“十佳百优”理论人才称号,全国艺术专家库成员,英国Taylor & Francis 出版集团图书评审专家,人社部国家博士后基金评审专家,全国哲学社会科学专家库成员,中央电视台电视栏目综合评价专家。

  研究方向:数据新闻,广播影视理论,传媒经济与管理,智慧传播,文化产业等。

  项目基金:

  1.国家社科项目《我国3D电视产业国际规制借鉴》(13CXW012);

  2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智能媒体实验室建设》、《数据信息可视化人工智能示范中心》;

  3.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特别委托项目《智能推荐型视频媒体的产业发展与治理研究》(编号:GDT1808);

  4.国家艺术基金项目《大数据可视化艺术高端人才培养项目》。

  吴锋

  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西安交通大学新媒体学院传播学系主任、传媒与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学院学术委员会及学位委员会副主任、陕西高校首批新型智库(A类)“新媒体与社会治理研究中心”主任,2021年获西安交大“后备教学名师”称号。“中国新闻传播学国际发表专题论坛”和“黄河几字弯文化协同发展联盟”创始人并多次主办学术会议。

  研究方向:以区域发展与战略传播为主线,以吴锋教授为带头人的科研团队主要从事政治传播与舆情管理(政府新闻发布、民族问题、突发事件舆情管理)、人工智能及媒介管理(媒介管理、报刊出版发行、媒体融合、智能媒体、县级融媒体)、区域发展与产业规划(文化产业、文旅融合、现代服务业、区域五年发展规划)等问题的研究。

  项目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重大突发灾难事件中的讣闻报道伦理规范及影响因素研究”(编号:20BXW015);

  报考情况:博士招生新媒体与社会治理(全日制每年2人;在职每年2人)。

  孙鹤立

  现任西安交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新闻与新媒体学院副院长,陕西省委网信办安技处副处长(挂职)。陕西省计算机学会软件工程专委会委员。分别在2009年到2010年、2017年到2018年受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赴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进行访问研究。

  研究方向:大规模图数据挖掘;文本挖掘;社会网络分析;城市计算。

  项目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复杂多属性网络中的结构模式及其语义检测方法研究》。

  陈强

  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西安交通大学新闻与新媒体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西安交通大学党委宣传部副部长(挂职),入选陕西高校第四批“青年杰出人才支持计划”、入选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2021年度“明新青年访问学者计划”。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国家民委民族研究项目、中国博士后基金特别资助项目、中国博士后基金一等资助项目、陕西省社科基金、西安市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等18项。

  研究方向:大数据舆情与政务新媒体、新媒体与社会治理。

  项目基金:

  1.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信息协同视角下基于可视化媒介的智慧应急响应行为研究”(项目编号:19YJA870009);

  2.陕西省自然科学基础研究计划一般项目-面上项目“基于散射-叠加效应的新媒体信息演化模型构建及事件类别判定研究”(项目编号:2020JM-056)。

  马晓悦

  博士,特聘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入选西安交通大学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计划,新媒体系系主任。Aslib Journal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期刊编委、Asis&t会员、ISKO(国际知识组织学会)会员、中国科技情报学会情报研究与咨询专委会委员、中国科技情报学会信息行为专委会委员、中国中文信息学会社会媒体处理专委会委员、中国中文信息学会情感计算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应急管理学会社区安全专委会委员、陕西省融媒体科学传播联盟常务理事、中国(陕西)广播电视媒体融合发展创新中心专家委员会专家、陕西省社会科学信息学会会员、陕西省科技情报学会会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通讯评委、陕西省科技厅入库评审专家、陕西省青年科技工作者协会代表、陕西省中青年社科入库专家。

  研究方向:信息行为分析与交互设计、可视化媒介、新媒体信息传播与数据挖掘。

  项目基金: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多模态环境下网络热点事件重提过程中的信息迁移规律与记忆机制研究;

  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基于结构化图标标签的多级知识需求行为动态研究;

  3.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信息协同视角下基于可视化媒介的智慧应急响应交互行为研究。

  胡友笋

  博士,副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媒介文化与传播、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文艺学研究。参与或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省部级课题5项;出版专著1部,主编教材1部,参编教材3部,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电视》《学术界》等重要期刊或CSSCI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科研成果获省部级奖励1项。

  研究方向:文化传播、影视文化、文艺学研究。

  

  想了解更多新传考博热点及干货分享,可以关注我。

  举报/反馈

上一篇:加拿大留学专业申请有限制吗
下一篇:双证硕士和单证硕士区别大吗?

最近更新成人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