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 一张老照片,一堂启蒙课

栏目:成人教育  时间:2022-12-06
手机版

  本报记者 毛卫星

  尹炳炎 摄

  把“凤凰”送进“老八股”

  追忆浙江证券业的元老李训

  本周三,清明节的第二天上午,我接到了银河证券杭州代表处一位朋友的电话,她告诉我,李训于4月3日去世了。作为浙江证券业的元老,前浙江证券董事长、总裁,在上世纪90年代初第一代杭州股民的心目中,李训是当之无愧的启蒙者。

  昨天,记者来到位于杭州文三西路上的丹桂花园,李训老人的家里,不断有他生前的老同事、老朋友前来吊唁。他的大儿子李朝阳是正在筹建的银河证券浙江分公司的负责人,和我相识也已经10多年了。李朝阳告诉记者,晚年病重时,每次李训要会见客人前,总是很早就起床,刮好胡子、叫阿姨替他梳好头,即使在浙医一院住院时,他也会让家人在病房里摆上一套西装。

  幽静的庭院,李训的印象在我的脑海里,始终是西装革履、精神矍铄,声音洪亮,两道浓眉下带着慈祥的笑容。

  A》》 20年前,“凤凰”飞进上交所

  李训老人5年前曾专程来到钱报编辑部,和我们会谈交流,退休后他创建了一家投资公司,如今翻看当时他给我的名片,中国股市20年那激情燃烧的岁月,仿佛历历在目。

  新中国现代证券,源于二十年前他们这批先行者的创新。带起了浙江第一家证券公司“浙江证券”,保荐上市浙江第一家上市公司“”,成立全国第一家异地交易的证券营业部,这些都有李训的身影和他付出的心血。

  今年80岁的李训是江苏淮安人,解放初期在宁波的“随军银行”工作,从此踏入了金融行业。1979年他担任了浙江省分行副行长。学历不高的他,却以思维前卫著称,借助宝贵的外汇资源,中行放贷给杭州电信部门引进了国外先进的大型程控交换机设备,让舟山港务部门从日本引进了轮渡船。杭州人熟悉的黄龙饭店、新侨饭店等建设时,也从中行贷到了款。延安路上的中银大楼,曾是八十年代中期杭州的标志性建筑。其实在当时,每一件事做起来并不轻松。

  也在那个阶段,作为银行高层的他曾到英国等地考察培训,开阔了眼界,中国金融业国际化、资本市场化的概念,从此成为他心中一生努力的方向,从此也有了“李大胆”的名号。

  与他共事长达20年的程晓东,曾是浙江证券投行部的副经理,昨天他向记者回忆,李总平时工作上很严厉,但他敢于创新、挑胆子,对新事物很敏感,有着那代人的精神理想。

  不光胆子大,还要点子多。1990年,李训向萧山的一家民营企业借了3万元,在二轻大厦办起了浙江证券。那时候,证券的交易量还很小,李训发现做国库券有很大的利润空间,就开办了代理国库券柜台业务。正是这些国库券帮浙证赚到了第一桶金。

  上交所开业前,他不顾争议,花了40万元席位费购买上交所席位。1990年12月19日,上海证交所正式挂牌开业,交易的老八股中,浙江证券推荐上市的凤凰化工是唯一的异地股票。

  说起凤凰上市的经历,作为当事人的程晓东至今依然记忆深刻。“当时我们竭力要求上市,上交所总经理尉文渊最后同意了,但异地交易必须要保证一定数量的股票实物交割。当时我们迅速到兰溪凤凰的厂里贴公告,动员职工拿出股票去上市交易。”前几天一点动静也没有,经过反复动员劝说,经过授权委托,最后筹集了870股(每股100元)。

  终于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开成立时,门外来了两个浙江人,一个是凤凰股份公司的,一个是浙江证券的工作人员,他们带来了一麻袋东西,麻袋里是凤凰股份的股票,原来他们是连夜开车送来的。结果凤凰股份上市当天顺利交易,交易价260元/股,收市共成交50股。

  B》》 抓阄来的01号“红马甲”

  很多人都知道上交所的01号“红马甲”李建新,他是浙江证券当时在上交所的驻场交易员。

  多年前来钱报作客,李训曾对记者讲了一个不为人知的小秘密:01号“红马甲”其实是抽签时拣来的。

  当时在上交所交易大厅中,25个会员单位都有自己的交易席位,根据各券商的电话报单进行电脑申报。交易员穿上印有本公司席位号的背心工作服——红马甲。

  1990年11月26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第一次会员大会上,大家都想争取01号,并各自提出编号方案:万国证券公司首先主张以简体汉字笔画数为序;申银证券公司不同意,要求以英文字母为序……由于争执不下,最终以“抓阄”确定席位编号。

  李训不愿意抓阄,就说你们先抓,剩下最后一个就是我的。结果,万国证券的管金生抓到16号,申银证券的阚治东(微博 专栏)抓到14号,的汤仁荣抓到07号。轮到浙江证券时就剩最后一个,李训打开一看:01号。就这样,浙江证券轻而易举地如愿以偿,这让李训当时乐开了怀。

  “看准了,就要大胆地闯”,是李训的座右铭也是行动准则。浙证在全国率先拉通了上海、深圳远程同步股票行情及交易系统,使杭州成为继上海、深圳之后第一个能同时交易两地股票的城市,一时形成了上海、深圳、杭州的中国股市“金三角”。浙江证券还承销了万向、解百、百大、东南电力等知名企业上市。

  那时在杭州,老一代的证券记者都喜欢和李训打交道,而他对证券记者也很关照,除了要求他的秘书主动联系,有时从外地开会回来,他有了新思路或者发现市场有新的动向,常常会主动打电话跟记者来交流。

  印象最深的一次,是1992年夏天浙证公开代售深交所第二批认购证,他给记者们“爆料”,于是,在环城西路原杭州市体育场里,黑压压、怀揣一叠叠身份证的人群中,出现了不少杭城媒体记者的身影。虽然最后由于各种原因,这次发售终止了,但伴随股市的发展,李训在证券启蒙教育上始终不遗余力。他还跟钱报编辑部一起出了中国第一本《上海深圳股票交易实用手册》。

  昨天,许多老证券人还向记者回忆了一些鲜为人知的故事。九十年代初,李训应邀赴香港参加学术活动,受当时的证监会主席刘鸿儒委托,他特地约请台湾证监会主席戴立宁在一艘游船上交谈,为增进海峡两岸证券业同行的往来做了大量的工作。他还随中国第一个证券业代表团访问了美国,同行者包括朱利、李剑阁(专栏)等,为日后中国企业在美国上市探路。

  2002年李训从浙江证券退休,“好动”的他一直没闲着,打理企业的资产管理和帮企业海外上市,依然每天忙碌着。2004年,他先后做了两次心脏搭桥手术,但出院没几天就要去上班。老人一生勤勉,今年清明前,因糖尿病并发症导致肾衰竭去世。

  昨天采访结束后,记者来到客厅,正面是电视机和一台普通的组合音响,听他家人说,李训生前喜欢唱歌、听音乐,最喜欢唱的是《红梅赞》,还有就是听《梁祝》。

  简朴的卧室里,我看到老人以前摆的不少老照片,最显眼、也是让人动容的那一张,我曾经见到过,那是在老股民很熟悉的柳莺证券营业部门前,穿着短袖衬衣的他抬着手臂,冒雨兴奋地与股民交谈的照片。

  那神情,那手势,定格在股民心里,一晃已经有20年了。

  李训桌上摆着他喜欢的这张照片。

上一篇:榜样力量
下一篇:三好学生 试驾新一代梅赛德斯-奔驰E300

最近更新成人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