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语文为王”是一个谎言,解读“新课程方案和课标”

栏目:成人教育  时间:2022-12-06
手机版

  自教育部印发“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通知后,各种解读充斥整个网络。

  笔者前面也写过一篇关于“新课程方案及标准”的文章,重点分析一些明显的错误解读——比如“英语大幅压减课时”;比如“艺术类科目比重提高”等。

  这些错误解读,若是有心去探究,不外乎就两种原因造成的:

  第一种是故意带节奏,居心不良。这种最可恨,抓住大部分家长和孩子信息不对称的弱点,煽动焦虑。比如“英语课时大幅减少,必然会造成两种结果,一是课时减少,难度提高;二是课时减少,其它学科地位和分值提高”;比如“艺术类科目比重提高,随之而来的结论就是比重提高,难度提高,难度提高了,学校的艺术教学是满足不了考试需要的”......看这些语言的逻辑,设定一个言之凿凿的前提,顺理成章的推导出相应的各种结论,无论是哪种结论,怕都是带节奏者想要的。问题在于,前提是错的,结论就不成立。

  第二种是非专业分析。教育因为具有“公私”两种属性,既关乎我们每个家庭,每个孩子,又关乎国家的将来,所以热点高,争论多。大部分的“非专业看客”,因之关系自己孩子的前途,发表见解、看法、主张,无可厚非。哪怕因为“非专业”,说得有问题,也是情之所至,理该如此,“天下事天下人说”嘛。

  但不能理解的,是具有“专家”、“学者”、“教授”、“大V”身份的这群有一定舆论影响力的人。说专业吧,确实博学多识,地位崇高。但却发表着一些明显不专业的看法,这其实很危险,因为这样的人更应该谨言慎行,这样的人说的话,最容易误导人。

  从“高喊取消中高考”、“普及高中义务教育”、到“看到新修订的普职法的只言片语,就断定普职中考分流取消”、再到最近出现的一个新名词“教育倒挂”等等。不切合国家实际情况;拍脑门图一时之快;一叶障目式的理解政策、法律、文件;甚至有些人对义务教育平时根本没有什么研究、探讨、思考,一到要刷存在感时,就跳出来。这种人,最没有责任感,这种人,也是最能坑人!

  

  最近,又是由这种人带领起来的某些对新版“课程方案及标准”错误解读,在网络上大行其道,每每被奉为“金科玉律”。其中,最莫名其妙的就是“语文为王的时代到来了”!

  得出这样结论的人,有两条握在手上,看似“牢不可破”的证据:

  一、语文的课时为各科之首,地位大幅提高,“冠绝群雄”,稳占C位。

  “新课程方案”中,语文九年总课时占比为20%-22%,是所有16科中占比率最高的学科。如下图:

  

  于是,语文的地位超然,不可撼动,成为最最重要的学科。

  其实,戳破这个所谓的证据,很简单,想要论证语文地位提高,是需要比较的,相对于以前而言的,是要进行纵向比较的,而不是片面的只看“2022版”课程方案。那么我们看看“2001版”课程方案,如下图:

  

  很明显,语文课时,无论在“2001版”还是在“2022版”中,课时没有变化。既然课时没有变化,又怎么能得出语文地位提高的结论呢?可以这么说,“语数外”这三门传统意义上的主科,在新版中,课时都没有任何变化,也就意味着这三门科还是义务教育阶段的主科,甚至,2022版“课程方案”还加了一句话:“小学阶段开设英语,起始年级为三年级,有条件的地区和学校可在一至二年级开设,以听说为主。”也就是说,如果真要说这三门主科,客观分析,外语可能会在以后的某些“有条件”的地区和学校增加相应的课时。总之,语文因为课时而提高地位的逻辑是不成立的。

  现实中,语文在三门主科中,一直处于边缘化的地位,这是不争的事实。说其边缘化,并不是说,学校课时安排少,而是重视程度和认识程度明显不够。

  笔者从教语文近二十年,接触过很多各式各样的家长和学生。说一句最直白的话:家长和学生对语文的重视程度,相较于数学、外语,甚至是物理、化学这些纳入中考的“区分型”学科,明显不够,原因也很简单,语文见效慢、难以短时间内出成绩!

  而对语文学习的认识上,谬误也很多:“语文就是死记硬背”、“作文写不好,多看书”、“阅读是有万能公式的”、“考前背作文”、“字数多少决定作文写得好不好”等等之类,举不胜举。

  开个玩笑:小升初择校考试,各初中掐尖,比的是“奥数”,而不是语文;升初高签约、指标考,有些高中只看理科成绩,而不是语文;各优质中学的竞赛班,竞赛的是理科,而不是语文。

  这就是语文的现况,其实那些吼着语文稳占C位的,也没有几个真正的踏踏实实把心思放在语文上,认真学习,认真研究的。

  顺便多说一句,还有一种由“语文课时最多”而引申出来的谬论就是新课程方案“重文轻理”!理由是什么呢,语文、外语、历史、地理四个文科科目的课时达到29%-34%,而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科学、信息科技六个理科科目的课时才22%-28%,所以,在这次新课程方案中,国家更重视文科,忽略理科,甚至有人提出批评,说理科是强国之本,文科只是工具性学科而已。

  对比2001版和2022版的课时表(上图),就知道这个结论的是立不住脚的。2022版没有变动主流学科的原有课时,相反,有两种明显的改动:1、科学从一年级开始设置,所以增加了课时;2、信息科技终于在新课程方案中明确了(这几年已经有学校加入了这个科目),给予了课时。这两处变化,恰恰说明国家对“理科”的重视程度。

  其实就以现在的中考科目“权重”来看,也能找出前述结论的问题。中考,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是“区分型”学科,也就是我们说的“正儿八经”看成绩说话的硬考学科,如果非要分文理,语文、外语算文科,数学、物理、化学算理科,分值基本也是持平的,而且有些地方已经开始降低英语分值了。

  

  二、新“课程标准”中明确了语文的核心素养之一是“文化自信”,语文将会大幅度提高“文言文古诗词”的比重。

  2022版“课程标准”相比较2011版“课程标准”,确实增加了语文核心素养,不止是语文,各科都明确了核心素养,这是“2022版”最大的亮点。后面我会专门写文章来论述“核心素养”对于语文学习意味着什么。

  “2022版”对于语文核心素养提出四点: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

  目前有一种误读就是把“文化自信”等同于“文言文古诗词”,同时还提出“2022版”将小学生必须掌握的“文言文古诗词”从原来的129篇增加到了160篇,于是“文言文古诗词”成为语文学习的重中之重。通过这两点,证明语文学习的重要性提高,居各科之首。

  首先,“文化自信”不能与“文言文古诗词”划等号,下图是“2022版”对“文化自信”的准确解释。

  

  很明显,“文化自信”涵盖面很广,是通过“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高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和增强对中华文化生命力的自信。若把“文化自信”等同于“文言文古诗词”就太过狭隘了。

  再看“2011版”和“2022版”对小学段“文言文古诗词”的阐述,首先是“2022版”,见下图:

  

  再看“2011版”,见下图:

  

  真相浮出水面,无论是“2011版”还是“2022版”,对“文言文古诗词”的背诵要求相同,一二年级50篇;三四年级50篇;五六年级60篇;一共160篇。

  那为什么,会有“129篇增加到160篇”的说法呢,这可能要感谢温儒敏了,他老人家说:作为中国人,不应该忽视古诗词学习。于是统编语文教材不断在增加古诗文的篇数,从课标要求推荐背诵的75篇到129篇,关键人家也没有违背新老课标的要求,没有超过160篇。也就是说,“2022版新课标”出台不出台,与教材增不增加古诗文篇数没有任何关系。

  前不久,教育部出台的中考命题工作的通知中提到——“减少记忆性试题”,再结合本次新课标重点突出的学科核心素养,我更倾向于古诗文可能会在小学继续增加篇数,但在中学增加篇数的空间不大,甚至会删减部分古诗文。

  

  由此可见,“新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的出台,是对具体教学,包括目标、方式的改变,没有调整各主科的地位;细化艺术科目、剥离出劳动科目是“五育并举”的拨乱反正,不能证明“语文为王”时代的到来。

  请各位所谓的“专家”们,用态度对待教育,不是用流量应付教育。

  举报/反馈

上一篇:纯原创新闻稿代写公司(写手代写工作室推荐哪家好)
下一篇:高考作文想得高分?来听听这五个阅卷老师的评审意见

最近更新成人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