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工场张丽君:即便到现在大班直播课也不是终局

栏目:成人教育  时间:2022-12-10
手机版

  ? 作者|芥末堆 大卫

  ? 编辑|芥末堆看教育

  芥末堆讯,近日,在校宝在线举办的2020 SEE教育服务共建大会分论坛上,创新工场合伙人张丽君表示,即便过去十年技术红利催生了教育赛道不同品类的头部机构,但未来市场还会继续划分出更多的产品形态,而这需要回归到三个层面:差异化、本地化、线下场景。

  应该在什么样的方向上努力

  创新工场合伙人张丽君认为,无论在线少儿英语,还是数学思维、编程、美术、乐器陪练等细分赛道,过去十年技术催生了众多在线教育头部机构,其班型也在发生变化,从一对一、到小班课,到大班和AI课。

  在今年疫情发生后, 过去十年的技术红利被迅速放大并逐渐被吃透掉,让最容易线上化的企业获得最多的用户,最多的市场地位和融资额,市场格局已基本很难有大的变化。而更多的创业者、投资人应该寻找怎样的机会,应该在什么样的方向上努力?

  张丽君认为,尽管疫情的确加速了在线教育的进程,并大幅提升了线上教育的市场占有率,以往没办法线上化的产品也开始尝试线上化。但在线教育产品在体验和迭代上依然有很多要优化的空间。

  这就要求机构或投资人回归到教育行业的初心,从用户出发。“同时不去苛求那些特别大的增长进步,从一点点进步开始,当然我们也要看的稍微远一点,我们要知道大的趋势是什么。”

  过去十年,张丽君认为,整个教育行业还处在优质教育资源非常稀缺的状态,一个教育企业可能不需要具备非常完整的综合能力,也能生长得很好,但现在不行了。“从用户的获取到内容的生产,到产品的交付,再到服务运营组织,如果想要做成一个足够体量的,足够强的企业必须有非常综合的能力”,张丽君表示,这几方面的能力需要在团队中有很好的衔接,能够得到充分融合,用户的体验才比较完整,且更容易形成战斗力。

  在她看来,教育行业的核心壁垒并非教研和内容,而可能是有清晰用户定位的品牌,以及团队和组织能力。张丽君认为,“尽管很多工厂在看AI方向,但是我深刻地知道,在一定的时间之内,老师的服务者的角色是必不可少的,没有办法由AI完全替代,这时候企业要做大,必须要有足够的团队的组织能力,不然没有办法真正意义上交付好的服务”。

  差异化、本地化、线下场景

  那这个时代用户的需求要回到哪里?张丽君的回答是:差异化、本地化、线下场景。她认为,教育行业最终不是赢者通吃的市场,它一定是个相对分散的市场,当然比过去线下分散市场集中度高一些,“因为它有了线上的可能性,这使得市场可能成为全国性的市场,也可能是在更短的时间之内,在某一个城市里面、某一个学区里面成为一个更快速垄断的市场”。

  这意味着在任何一个在垂直细分品类里,快速的拿到更高市场份额的可能性增加了。这就要求机构要想清楚在哪个细分的差异化需求里能成为头部,“在你的特定的地域上,特定的用户年龄上,特定的收入水平上,特定的孩子的性格特点上定义清楚,就是在很多维度上定义清楚,定义清楚才有可能拿到百分之三四的市场空间”。

  在本地化的思考上,本地企业要面临更大的压力。张丽君认为,最头部的线上化机构,在竞争到了增长很难持续的时候,需要考虑进一步成长空间,而下沉几乎是必走的路径,“他们开始有可能先下来的是获客的,再后面教学融合都会下来”,留给地方机构探索本地化的窗口期不会太久。

  在线下本地化诉求挖掘上,在思考所有本地化特色场景的同时,也要思考在线下场景上为什么这个场景要存在?比如在乎孩子是否近视的家长会考虑线下,孩子和同学之间的社交诉求,在线下辅导班可以满足,这些事情对孩子有一定的必要性。“要寻找能够让外面的人、线上的人解决不了的那种可能性”。

  同时机构也要对不同教学形态进行不断探索,张丽君认为,无论是大班课还是一对一,场景上都有其相应的挑战,即便到现在大班课也不是终局,“机构需要去尝试用不同的产品形态,服务不同孩子的需求,这样的话就有很多的适用性,体验、效果最终还是根本”。

  未来市场还会划分出更多的产品形态,而融合趋势的本质是需求分层。“一个市场刚开始的时候就两个,要么做大用户量,要么是做极高端需求,这是最容易的两个市场,包括做在线教育,先从一对一,随着这个市场的发展,它逐渐的会发生融合品类,它在收入上、定价上,慢慢的会发现中间会长出一些中间态”, 不同的用户会有不同的诉求和不同合适的产品形态,各自有其合适的财务模型,使得它能长期维系。

  在定位清楚了用户是谁之后,如何为用户带来超预期的体验?“大家要考虑超出预期的部分在哪里,不断地思考这一点,这种超预期的体验,我们叫线上线下的全面融合”,张丽君表示,“它的融合是在每一个环节上全方位的融合,线下教育机构课后的练习、作业,完全是通过微信和线上进行的,线上教育机构也可以去线下组织地推的活动或者学生见面会,也都是有可能性的”。

  这种融合一定会带来新的不一样的东西,这就鼓励教育机构尤其是线下的教育项目要进行充分探索,就像要在实践OMO上,教育机构要对具体流程进行拆解,对每个方向进行探索,这些探索会积累大量的数据,帮助教育机构进行迭代。

  而效果的呈现是从小的进步出发,张丽君认为,技术的应用,使得教育产品的迭代速度大幅提升,“在过去的时代迭代没有工具和抓手,但经历了过去的探索,尤其是过去三四年的技术深入介入到全场景全链条以后,迭代速度开始快起来了”,这个表现是从极小的颗粒度开始的,以一个知识点或者互动为单位调整的,教师也能得到更快速的自我提升,教学方式和产品的迭代也在加快,在获客、服务等管理流程上同样在不断优化。

  本文作者:大卫

  芥末堆 记者

  教育还有什么门道,悄悄告诉我吧

  ID:wujianjie1991

  原标题:《创新工场张丽君:即便到现在大班直播课也不是终局》

  阅读原文

上一篇:2022上海基础口译词汇记忆:政治政府(9)
下一篇:北京高考满分作文或超去年 李白莎翁继续"休假"

最近更新成人教育